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019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docx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浅论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摘要: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主要有陆路和海陆两条路,在闭关锁国还是开放的争论下所进行的,但依然没有阻止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因为它是人间的一种规律与趋势,任何国家不与他国进行交流都将走向灭亡。

今天我们研究历史主要意义是以史为鉴。

关键词:

陆路、海陆、闭关锁国、自然科学技术的传入、丝绸瓷器的输出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到现在依然能够充满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文化具有兼容性,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

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能够吸收外国文化使之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摩擦并交融,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中国魅力的文化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并流传至今。

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也传到其他国家对它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必须开放,闭关锁国必将失败,这也是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是的出的结论,然而明清时期可以说闭关程度达到了一个高度,中国在经历了一个个盛世之后又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与闭关锁国是分不开的。

那么研究历史的目的一个是要知道自己的祖先,了解国家发展的一个历程,而另一个最有价值的我认为是以史为鉴,充分了解历史,让今天发展的更好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虽然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很严重,但依然无法阻挡文化交流的潮流,因此在这样的角度下浅谈下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沟通道路

中外文化交流必然要有一定的途径,通常是以人为主要的传播主体,而这样就必须有与外界相沟通的道路,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就所掌握的知识介绍一下明清朝的对外交通道路。

(一)陆路

陆路主要是沿袭丝绸之路向西发展。

据文献记载,明朝也多次派遣使者与西方多国沟通,不仅将中国的本土文化带到了西方国家,也再一次将西域的风土人情带回了中国,增进了当时中国对西亚及小亚细亚等西方国家的认识,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虽然其规模和历时都远远逊于以前,却也有着重要意义。

其中最具代表的莫过于明朝使者陈诚了。

陈诚奉明成祖之命于永乐十一年、永乐十四年、和永乐十八年等多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据记载陈诚出使西域的路线是“中原—河西走廊-哈密-吐鲁番-伊犁河-伊塞克湖-赛蓝-达失干-河中地区-西亚”。

(1)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249页。

途径十几个西域国家,并与李暹(xian)合作写成《西域记》二卷,为当时中国人了解西域国家有重要作用。

而另一方面西域各国派遣使者来到明朝中国,例如西域古国帖木儿帝国、别失八里、波斯湾、阿拉伯半岛上的多国等皆与明朝建立的联系,并多次派使者互通有无,大多时候是来向明朝天子朝贡。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各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的一次就有一千二百多人,一时朝廷为之盈满”②中国史纲要(下)528页

除了政治上的中西方沟通外,也有一些民间的交流,比如通过贸易将中国的瓷器、茶叶等带到西方而将西方的宝石、骆驼等带到中国,当然除了这些实物的互换之外,也有思想的交流这些内容我将在下一部分做以具体分析。

明朝与西方的交流总体来看明中期较活跃,后期奉行闭关锁国。

明朝政府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外来人员及他们带来的物品与观念。

“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各国使节来华的日期、人数、和船数”③(中国史纲要528)而清代亦有所体现。

清代的陆路交通

(二)海陆

明清的海路交通总体来说比陆路交通发达。

明初就有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出于维护海上安全的目的。

然而海上朝贡贸易却十分发达,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海禁政策的弊端。

所以海外诸国来华朝贡十分频繁,也给国人一种假象,使国人日益骄傲起来。

明朝自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所以派郑成功下西洋,这里很大程度上想向诸国炫耀财富以满足皇帝的面子。

这一举措确实促使多国对明朝称臣,与明朝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这种关系建立在明朝经济的极大消耗上。

郑成功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下西洋又与三场大火密切相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

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中国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曾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前后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

”④中国史纲要528据记载郑和一行人所用的宝船由柚木造成,“宝船有九只船桅、12张巨大的红色丝帆、24门铜身大炮和雕刻的兽首……”⑤刘凳阁、李正鑫《郑和航海六百年祭滥觞》宝船上装着一箱一箱的珠宝、瓷器等可以说是无偿的送给当地的统治者。

然而当时的明朝还有百姓吃不上饭,花费巨资换得了诸国暂时的尊敬与臣服。

然而郑和下西洋在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否认。

他的远航确实将明朝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传到了外国,也将外国的的土特产品带回国,“归到京华觐紫宸,龙犀献纳届奇珍”⑥马欢《瀛涯胜览》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也充满了中国爱好和平的文化,当时比较先进的明朝没到异国从来没想要去占领,而是本着友好往来的原则无偿地将明朝的很多技术与文化传给他们。

这与后来一些同样是航海的方式到达别国,却烧杀抢掠企图占领该国的行为截然相反。

后来的达迦马与哥伦布的航海都充满血腥。

在郑和去世后明朝的一代航海事业也基本画上了不太圆满的句话。

明朝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使花费巨资打造的宝船任意腐烂,甚至连郑和所写的一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毁于一旦,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与神秘。

“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

”⑦中国历史地理294

清朝进一步实行海禁,顺治十三年颁布了《申海禁敕谕》后来又下迁海令,极大地阻碍了与他国的文化交流。

在固步自封发展几百年后终于被迫打开了国门,事实证明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会落后挨打,因为人就是社会群居动物,始终不能脱离人类这个大环境。

这也证明力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其实这个道理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们每个人也应注意与人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清朝海上贸易虽不发达,但也不可能完全封闭,只不过程度相对较小。

清代人们一方面通过贸易与他国交流,另一方面边境的一些人民迫于生计来往繁密,交流颇多。

使清朝与边境邻国联系较密。

清代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是传教士的大批来临,清代康熙皇帝深受传教士影响,一些著名的传教士如汤若望和南怀仁等带来了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与清代落后的自然科学,深受康熙喜爱,加之基督教当时流传深远处于上升趋势所以传教士成为清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把中国的文化传到他国,另一方面又将外国的技术与思想传入中国。

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与方式众多,除了比较和平的陆路和海陆两条道路外,传教、战争、移民、贸易、民间交流等亦是途径,

下面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方面对明清时期文化交流简单做以介绍。

二、传入中国的文化

在此主要从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简单说明。

1、宗教。

宗教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此本文把它放在第一位去介绍。

它对人民的影响深入到精神上和思想上及心理上,一旦信服就会根深蒂固不易改变,而且极易被一些人利用。

明清时期大批基督教和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

尤其一些著名的传教士如利玛窦、南怀仁等带来了一些自然技术与新奇的理念积极与大臣贵族甚至皇帝结交,迅速使耶稣在中国蔓延,它终被一些列强国家所利用成为了瓜分侵占中国的工具。

2、自然科学技术。

明代的历法误差较大,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西方的历法传入,明朝时中西方学者合力编写了《崇祯历书》,“通过《崇祯历书》的编撰,传教士们已经把1619年以前的绝大多数欧洲天文仪器介绍给钦天监”。

⑧(江晓原:

《天文西学在浙集第316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汤若望和南怀仁等在康熙皇帝的支持下逐渐编修并完善,最终《康熙永年立法》大大提升了历法的准确性。

另外引进了望远镜、天体仪等观测天文的仪器,促进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

数学方面的成果有,徐光启初步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并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测量法义》。

西方的几何学、三角学等传入。

在这种情况下也出现了一批数学家如李之藻、徐光启、梅文鼎等。

“晚明前清传教士介绍的数学知识包括笔算、代数学、对数术、几何学、割圆术、平面、球面三角术、三角函数表、部分圆锥曲线说”⑧中西文化关系

地理学方面:

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概念,在明清时期又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外了解并不多,甚至直到清末鸦片战争时才知道英国等处于什么地位。

地理学的发展是由新航路开辟带来的。

“1584年,利玛窦应明朝岭西按察使王泮的要求将之译为汉文,是为《山海舆地全图》”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278清朝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编制绘图工程,编纂了《黄舆全揽图》及《乾隆内府地图》使当时的清朝人对整个世界有了一定了解,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西医的传入:

西方现代医学目前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大到一系列开刀手术,器官移植,小到吃药打针,一系列体检都离不开西医。

它已经大大冲击了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

而它的传入正主要是在明清时期,开始主要是脑神经学和人体解剖学的传入进而发展到西医西药各个方面的传入。

西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见效快,因此相对于中医的长时间蒸煮的中草药更受欢迎。

但我认为我们不应忽视甚至否认中医学的重要作用,因为它包含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和道理也是我国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建筑:

随着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一些西方建筑也流行起来,尤以教堂建筑为主,如圣安多尼堂、望德堂等多个大教堂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地建起。

这成为了传教士传教的基地。

甚至还有有一些教会学校。

一些中西合璧建筑也很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圆明园中的分园长春园,此园建造了很多欧式建筑,比如巴洛克式建筑及哥特式建筑。

西方建筑技法及风格也影响至今。

3、艺术。

绘画,西洋画在明清时期大量传入。

西洋画画种颇多,油画、水彩、铜版画等以其独特的风格与画法深深吸引了大众。

这一时期绘画的传入依然是以传教士为主。

当时的很多皇帝大臣都找西方著名画师画肖像画。

“1715年,郎世宁来到中国,并成为宫廷画师,先后历康、雍、乾三帝,服务长达51年。

他的精致的肖像画和他画的马,都被公认为杰作。

”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284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不同的风格,共同丰富了我国的绘画艺术,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审美上的感受。

音乐:

明清时期西洋音乐和乐器也逐渐传入内地,如洋琴、吉他等传入,因为音乐是教堂必不开可少的内容。

4、经济作物的引入

明清时期由于地理大发现,一些农作物新品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传入中国。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发现了很多以前人们不知道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粮食,这也体现了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玉米就是其中的一种作物,它在16世纪传入我国,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

甘薯、马铃薯、番茄、辣椒、花生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的,这些农作物不仅对当时人有着深远影响,对我们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完善了了我们的饮食结构亦成为了必需品。

文化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传入的文化并不一定完全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烟草是从17世纪传入我国的,明人张介宾的《景岳全书》记载“(烟草)此物自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闵、广之间。

”烟草对今天人的影响也非常重大,每逢父亲抽烟时都很反感却又无可奈何,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依旧控制不住,它对烟民和周围的人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危害。

而鸦片的危害似乎更大,应该说清朝末期遭到侵略与鸦片有紧密联系。

明末,国人吸食鸦片之风盛行,即使清代多次严禁鸦片传入依然没有阻止成功。

一方面吸食鸦片使国人身体孱弱,战斗力下降,加剧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使大量白银外流,财力下降。

由于清代多次举行禁烟运动,也成为了英国等国侵略我国的借口,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在经历了天朝上国之后又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直至今天鸦片等毒品依然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在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传入,比如一些大炮、火器、钟表等西洋漆器传入亦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有其他的生活中的其他各个方面在中西方交融碰撞后植根于中国国土,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三、明清传入国外的文化

(二)丝绸和瓷器

丝绸和瓷器并不是始于明清时期出入他国,古代早有丝绸之路,而这一时期的规模确实庞大的。

⑩以下参见古代中外文化交流290-301页16世纪由于欧洲发展迅速,购买力增大,通过东印度公司等组织大量销往欧洲,同时日本的丝绸需求量也增大了。

据记载“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年出口的生丝额,从乾隆年到道光年间平均为20万两至50万两白银之间。

与丝绸相同,这一时期瓷器大量销往国外,中国的瓷器的外销在17世纪达到了高峰明清时期丝绸和瓷器的外传有一个特点是满足外国人的一些审美要求所制作,顺应市场需求,设计了很多欧式风格的日本风格的作品。

“中国瓷器在17世纪的欧洲被当作奢侈品,18世纪则成为新兴中产阶级的生活必需品……”⑿张国刚、吴莉苇著中西文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茶叶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继续传入国外。

从16世纪茶叶的输出呈现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

单从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看,茶叶占输出值从16世纪的50%到上升到19世纪为90%。

因为茶叶在以前被认为是一种药品,这时人们逐渐认识到茶叶是一种饮品,并成为大众消费品。

中国的茶叶及茶艺传入他国是一种极为高雅的行为,喝茶提神,有益于身心健康,品茶有益于陶冶情操。

我们为世界做出了如此巨大贡献,外国却还给了我们带来极大危害的鸦片,这值得我们深思。

总体来看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经历了一个矛盾的发展过程,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接不接受,各国文化交流都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因此即便是在闭关锁国的争论下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做好选择,那些对我们有害的文化控制它的传入,对那些先进的文化要积极引入。

同时在引入外国文化的时不能抛弃本民族文化。

如今在信息发展迅速的现代,文化交流变得更加便捷迅速,也更加难以把握,我们似乎所受西方和平演变太强列了。

在此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目的是引起大家关于现代我国文化交流的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