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599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docx

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自考《语文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A)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C)

  A.例证法与演绎法

  B.演绎法与类比法

  C.类比法与对比法

  D.对比法与例证法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

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A)

  A.多听不同意见

  B.克服狂妄自大心理

  C.端正认知态度

  D.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4.《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C)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5.《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A)

  A.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6.《先妣事略》: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D)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7.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C)

  A.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B.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8.《秋夜》: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这里的“他”指代的是(D)

  A.枣树

  B.蝴蝶

  C.月亮

  D.天空

  9.下列散文中,熔叙事、抒情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的是(B)

  A.《秋夜》

  B.《爱尔克的灯光》

  C.《香市》

  D.《都江堰》

  10.《蚂蚁大战》的主题是(B)

  A.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回归自然

  B.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物竞天择,强者生存

  D.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才能取得胜利

  11.作者在《湘夫人》中所流露的主要情感是(D)

  A.对遭受排挤的愤懑

  B.对流放遭遇的忧伤

  C.对理想破灭的失望

  D.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12.《陌上桑》中,罗敷拒绝使君“共载”的要求所表现的性格特征是(B)

  A.机智

  B.坚贞

  C.善良

  D.豪爽

  13.作品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A)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杜牧

  14.下列《长恨歌》的诗句中,妙用比喻手法,从而使所喻人物形神兼备的是(B)

  A.太液芙蓉未央柳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在天愿作比翼鸟

  D.宛转蛾眉马前死

  15.柳永《八声甘州》中,融贯上下片的词语是(C)

  A.残照当楼

  B.无语东流

  C.登高临远

  D.妆楼颙望

  16.贺铸《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所用的抒情方法是(D)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比喻抒情

  17.辛弃疾《摸鱼儿》上片所描绘的整体景象是(C)

  A.风雨交加

  B.芳草拦路

  C.春天归去

  D.画檐蛛网

  18.从抽象的角度看,《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象征着(D)

  A.恋人

  B.忧愁

  C.革命

  D.理想

  19.《红楼梦》中,《宝黛吵架》与其他篇章所用人物描写方法不同之处是:

比较多地运用了(C)

  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20.《哦,香雪》中所描写的中心情节是(D)

  A.火车开进香雪的家乡

  B.香雪跟旅客和和气气作买卖

  C.“北京话”打开香雪的眼界

  D.香雪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作家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有(BD)

  A.梁启超

  B.胡适

  C.朱光潜

  D.鲁迅

  E.钱钟书

  22.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表现作者乐观情绪的有(ADE)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E.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3.下列《我与地坛》的语句中,作者借“我”之口,对母亲的心理作直接描写的有(CE)

  A.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B.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

  C.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D.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

  E.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24.《蒹葭》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唏”,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BE)

  A.追寻对象的飘忽

  B.追求时间的漫长

  C.追寻空间的广大

  D.追寻对象的变换

  E.追求者的执著

  25.杜牧《早雁》“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两句的寓意有(DE)

  A.敌军退兵在即

  B.形势已经好转

  C.来春可望还乡

  D.战乱仍在继续

  E.难民还乡无望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王者:

不能称王的

  27.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

停止

  2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方:

当……时

  29.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食以草具:

给他吃的是粗劣的饭菜

  30.直夜溃围南出

  溃围:

突破重围

  31.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为所杀:

被他们杀死

  32.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夜分:

半夜

  33.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锐身自任:

挺身担起责任

  34.耿耿星河欲曙天

  耿耿:

明明亮亮

  35.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艳羡:

非常羡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旬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答案:

B

  2、《秋水》一文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作喻来说说明

  A.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D.人的认识受知天素质限制

  答案:

B

  3、下列文章中,批判仲尼的认识有限的是

  A.《季氏将伐颛臾》

  B.《赵威后问齐使》

  C.《寡人之于国也》

  D.《秋水》

  答案:

D

  4、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A.孔子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

C

  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仔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B.演绎法

  C.对比法D.类比法

  答案:

A

  6、《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似晷空之在大泽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答案:

ABC

  2、下列论据,通过例证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观点的有

  A.河伯在见到北海若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C.中国之在海内,似稀米之在大仓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答案:

DE

  3、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功亏一篑

  E.望洋兴叹

  答案:

BE

  4、《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E.驳论法

  答案:

ACD

  5、《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A.排比

  B.比喻

  C.反诘

  D.对比

  E.夸张

  答案:

ABCD

  6、下列作品中,写到大海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的是

  A.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B.庄周《秋水》

  C.李白《行路难》(其一)

  D.高尔基《海燕之歌》

  E.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答案:

ABD

  7、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种树郭橐驼传》

  D.《论毅力》

  E.《谏逐客书》

  答案:

BC

 三、名词解释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诶者崖之间,不辩牛马

  答案:

时:

按季节。

灌:

注入。

溪:

水边。

渚崖:

水洲岸边。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答案:

东面:

脸朝东。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答案:

旋:

转;转变。

望洋:

仰视的样子。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全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

子:

您。

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

穷:

尽。

殆:

危险。

长:

长久,永远。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卓也

  答案:

以:

与。

虚:

同“墟”,居住的地方。

  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答案:

方:

正。

见少:

所见甚少。

奚以:

何以,怎么。

自多:

自我夸耀。

  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答案:

卒:

“尽”。

  8、仁人之所忧,任土之所劳,尽此矣

  答案:

尽此矣:

全在这里。

  9、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支者

  答案:

少仲尼之闻:

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D)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C)

  A.演绎法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