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848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泌尿系统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泌尿系统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泌尿系统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泌尿系统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泌尿系统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泌尿系统疾病.docx

《泌尿系统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泌尿系统疾病.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泌尿系统疾病.docx

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总论

1、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1肾小球滤过功能

2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3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调节血压、红细胞生长、骨代谢

2、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3、微量白蛋白尿:

24小时内尿白蛋白排泄在30-300m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

4、蛋白尿的分类;

(1)生理性蛋白尿:

①功能性蛋白尿②体位性蛋白尿

(2)肾小球性蛋白尿:

①选择性蛋白尿:

白蛋白为主②非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

小分子量蛋白质

5、镜下血尿:

新鲜尿离心沉淀检查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称为镜下血尿。

6、肉眼血尿:

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或有血凝块时,称为肉眼血尿。

7、白细胞尿:

新鲜尿离心沉淀检查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称为白细胞尿。

8、肾脏疾病的检查

①尿液检查: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白细胞尿、脓尿和细菌尿

②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

内生肌酐清除率

③影像学检查:

超声现像

④肾活检

9、肾病综合征(NS):

各种病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30g/L),明显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10、肾炎综合征:

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

按起病急缓和转归,可分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

11、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常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概述

1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

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③慢性肾小球肾炎

④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⑤肾病综合症

1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1)轻微肾小球病变

(2)局灶节段性病变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①膜性肾病

②增生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③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14、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1)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

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内源性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血液循环中游离的抗体(或抗原)、肾小球固有抗原、肾小球的外源性抗原(或抗体)。

③自身抗体

2)细胞免疫:

(2)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炎症介质

(3)非免疫因素:

高血压、蛋白尿、高脂血症

15、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

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

16、如何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①新鲜尿沉渣相差显微镜检查:

变形红细胞尿为肾小球源性;均一形态正常红细胞尿为非肾小球源性

②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肾小球源性血尿常呈非对称性曲线,其峰值红细胞容积小于静脉峰值红细胞容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常呈对称性曲线,其峰值红细胞容积大于静脉峰值红细胞容积;

17、如何鉴别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

肾性水肿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为水钠潴留。

(1)肾病性水肿:

①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②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增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③组织间隙蛋白含量低,水肿多从下肢部位开始

(2)肾炎性水肿:

①肾小球滤过率下

②肾炎性水肿组织间隙蛋白含量高,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

18、肾小球疾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①水、钠潴留:

血容量增加,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

②肾素分泌增多:

肾实质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③肾实质损害后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减少,前列腺素等生成减少

肾病综合征(NS)

19、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①尿蛋白大于3.5g/d

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③水肿

④血脂升高

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2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分类

(1)儿童:

微小病变型肾病

(2)青少年:

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3)中老年:

膜性肾病

21、肾病综合症病理生理

①大量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②血浆蛋白变化:

低白蛋白血症

③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④高脂血症:

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脂蛋白分解减少

2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1)微小病变型肾病

1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

2免疫病理检查阴性

3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4儿童多发,男性多于女性

5可自发缓解

6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7反复发作

(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光镜下病变呈局灶、节段分布,表现为受累节段的硬化,相应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2免疫荧光显示lgM和C3在肾小球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

3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4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为隐匿起病

(3)膜性肾病

1光镜下肾小球弥漫性病变

2免疫病理显示lgG和C3细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

3电镜下电子致密物,常伴有广泛足突融合

4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5极易发生血栓拴塞并发症

(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

2免疫病理检查可将本组疾病分为lgA肾病(以lgA沉淀为主)及非l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lgG或lgM沉积为主)

3电镜下显示系膜增生,在系膜区可见到电子致密物

4我国发病率高,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1光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

2免疫病理检查常见lgG和C3呈细颗粒状在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沉积

3电镜下系膜区和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4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5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

650%-70%病例的血清C3持续降低,对提示本病有重要意义

23、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

(1)感染:

①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②常见感染部位顺序:

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

③是导致肾病综合症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2)血栓、栓塞并发症:

①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

②应用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加重高凝状态

③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

(3)急性肾损伤:

①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致肾血流量下降,诱发肾前性氮质血症

②经扩容、利尿后可得到恢复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①长期低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

②免疫球蛋白减少:

免疫力低下

③内分泌激素结合蛋白不足:

内分泌紊乱

④药物结合蛋白减少:

影响药物疗效

24、、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1)一般治疗:

1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

2给予正常量0.8~1.0g/(kg·d)的优质蛋白饮食

3低盐(<3g/d)饮食

4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饮食

(2)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①噻嗪类利尿剂

②潴钾利尿剂:

长期服用需防止高钾血症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③袢利尿剂

④渗透性利尿剂:

常用不含Na的右旋糖酐40

“渗透性肾病”-急性肾损伤

⑤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蛋白<20g,浮肿严重时用白蛋白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粘滞倾向,诱发血栓、拴塞并发症)

2)减少尿蛋白:

ACEI和ARB

3)降脂治疗

(3)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1)糖皮质激素

2)细胞毒药物:

环磷酰胺:

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副作用:

骨骼抑制、中毒性肝损伤、性腺抑制、脱发、出血性膀胱炎

3)环孢素(CsA):

属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副作用:

肝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多毛及牙龈增生

4)麦考酚吗乙酯:

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

(4)中医药治疗

(5)并发症防治:

1)感染:

①无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②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

③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

④严重感染难以控制时应考虑减少或停用激素

2)血栓、栓塞并发症:

①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提示存在高凝状态

②服用华法林

③对已发生血栓、拴塞者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全身或局部溶栓,同时配合抗凝治疗,抗凝药一般应持续应用半年以上

3)急性肾损伤:

①袢利尿剂:

对袢利尿剂仍有效者应予以较大剂量,以冲刷阻塞的肾小管管型

②血液透析

③治疗原发病

④碱化尿液:

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少管型形成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①ACEI、ABR可减少蛋白尿

②他汀类降胆固醇

③贝特类降甘油三酯。

25、肾病综合征患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及方案

①起始剂量:

常用药物为泼尼松1mg/(kg·d),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

②缓慢减药:

足量治疗后每2~3周减原来剂量的10%,当减至20mg/d左右时症状易反复,应更加缓慢减量

③长期维持:

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10mg/d)再维持半年左右

④水肿严重、有肝功能损害或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可更换为甲泼尼龙(等剂量)口服或静脉滴注

26、根据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可将其分为

激素敏感型:

用药8-12周内肾病综合症缓解

激素依赖型:

激素减药到一定程度即复发

激素抵抗型:

激素治疗无效

27、影响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因素

(1)病理类型:

①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好

②微小病变型肾病易复发

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及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差,较快进入慢性肾衰竭。

(2)临床因素:

大量蛋白尿、高血压和高血脂均可促进肾小球硬化

(3)存在反复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者常影响预后

尿路感染

28、尿路感染(UTI):

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里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29、复杂性尿感:

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

30、、尿路感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原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真菌性尿感呈增加趋势

(2)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①上行感染

②血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③直接感染

④淋巴道感染

2)机体防御功能:

①排尿的冲刷作用

②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

③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

④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抗菌成分

3)易感因素:

①尿路梗阻(最主要)

②膀胱输尿管反流

③机体免疫力低下

④神经源性膀胱

⑤妊娠

⑥性别和性活动

⑦医源性感染

⑧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⑨遗传因素

4)细菌的致病能力

31、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1)膀胱炎: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血尿,白细胞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

(2)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

①全身症状:

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

②泌尿系统症状:

尿路刺激症、下腹部疼痛

③体格检查:

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

乏力、纳差、低热、腰酸

(3)无症状细菌尿:

真性细菌尿、无尿路感染症状

(4)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避免不必要的尿道管留置

32、无症状细菌尿:

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感史。

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菌尿可持续存在或消失与存在交替。

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也可在病程中出现急性尿感症状。

33、尿路感染并发症

①肾乳头坏死:

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

②肾周围脓肿:

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

治疗:

抗感染治疗、局部切开引流

34、真性菌尿:

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两次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均≥105/ml,且为同一菌种或耻骨上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即为真性菌尿。

35、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定位:

①上尿路感染常有发热、寒战、甚至出现毒血症症状,伴明显腰痛,输尿管点、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②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等

(2)根据实验室检查定位

出现下列情况提示上尿路感染:

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

②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

③尿NAG升高、尿β2-MG升高:

④尿渗透压降低

(3)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①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

②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③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

具备上述第

(1)、

(2)条的任何一项再加第(3)条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36、尿道综合征:

常见于妇女,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不适等尿路刺激症状,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

部分可能由于膀胱逼尿肌与膀胱括约肌不协调、妇科或肛周疾病、神经焦虑等引起,也可能是衣原体等非细菌感染造成。

37、尿路感染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及时去除诱发因素

(2)抗感染治疗:

1)急性膀胱炎:

①单剂量疗法

②短疗程疗法:

磺胺类连用3天

(对妊娠妇女不宜使用单剂量及短程疗法)

2)肾盂肾炎(72小时内显著无效者无需换药,否则应按药敏结果更改抗生素)病程较轻者疗程10-14天;严重感染者疗程不少于两周。

慢性肾盂肾炎治疗的关键是去除易感因素

3)再发性尿路感染:

①重新感染:

长期低剂量抑菌治疗,即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小剂量抗生素一次,每7-10天更换药物一次,连用半年。

②复发:

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4)无症状性菌尿:

应予治疗:

①妊娠期无症状性菌尿

②学龄前儿童

③曾出现有症状感染者

④肾移植、尿路梗阻及其他尿路有复杂情况者

(老年人无症状菌尿不予以治疗)

5)妊娠期尿路感染①选用毒性小的抑菌药物:

阿莫西林、呋喃妥因、头孢菌素

②急性膀胱炎:

疗程3-7天

③急性肾盂肾炎:

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疗程两周)

④反复发作:

呋喃妥因行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

(3)疗效评定:

①治愈:

症状消失,尿菌阴性,疗程结束后2周、6周复查尿

菌仍为阴性

②治疗失效:

治疗后尿菌仍为阳性,或治疗后尿菌阴性,但2

周或6周复查尿菌转为阳性

38、尿路感染的抗生素用药原则

①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

无病原学结果前,一般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尤其是首发尿感。

治疗3天症状无改善,应按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②抗生紊在尿和肾内的浓度要高

③选用肾毒性小,副作用少的抗生素

④单一药物治疗失败、严重感染、混合感染、耐药菌株出现时应联合用药

⑤对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给予不同治疗时间

39、重新感染:

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重新感染。

40、复发:

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相同称为复发。

急性肾损伤(AKI)

41、急性肾损伤:

以往称为急性肾衰竭(ARF),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其诊断标准为:

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减退,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3mg/dI(26.5μmol/L),或7天内血清肌酐增至≥1.5倍基础值,或尿量<0.5ml/(kg▪h),持续时间>6小时。

42、急性肾损伤的分类

(1)肾前性AKI:

病因:

血容量减少、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

发病机制:

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2)肾性AKI:

病因:

肾实质损伤

发病机制:

器质性损伤

(3)肾后性AKI:

病因:

急性尿路梗阻

发病机制:

双侧尿路梗阻或孤立肾患者单侧尿路出现梗阻

(肾小管性AKI常见病因:

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急性肾小管坏死)

外源性毒素:

生物毒素、化学毒素、抗生素、对比剂等

内源性毒素: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43、急性肾损伤临床表现

(1)起始期:

常遭受低血压、缺血、脓毒血症和肾毒素等因素的影响,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

(2)维持期:

又称少尿期持续7-14天,少尿(<400mL/d),无尿(<100mL/d)

1)AKI的全身症状:

①进行性氮质血症:

肌酐、尿素氮上升

②机体水潴留

(感染是AKI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合并多个脏器衰竭死亡率很高)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①代谢性酸中毒

②高钾血症(常见的死亡原因)

(3)恢复期:

①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直至肾小管完整性恢复

②利尿、多尿表现,3000-5000mL

44、急性肾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轻度贫血、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血钾升高

(2)尿液检查:

尿沉渣检查、尿比重多在1.015以下、尿渗透压低于350mOsm/kgH2O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

(4)肾活检

45、AKI的诊断标准

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减退,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3mg/dI(26.5μmol/L),或7天内血清肌酐增至≥1.5倍基础值,或尿量<0.5ml/(kg▪h),持续时间>6小时。

46、AKI的治疗

(1)尽早纠正可逆病因

(2)维持体液平衡:

每日大致的进液量,可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计算

(3)饮食和营养

(4)高钾血症:

①钙剂:

葡萄糖酸钙

②碳酸氢钠静滴,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流动

③葡萄糖溶液,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流动

④血液透析,最有效的治疗

(5)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酸中毒患者,应立即给予透析治疗

(6)感染:

①尽早使用抗生素

②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用无毒或毒性低的药物,调整用药剂量

(7)肾脏替代疗法:

透析治疗指征:

①严重高钾血症(>6.5mmol/L)

②代谢性酸中毒(pH<7.15)

③容量负荷过重对利尿剂治疗无效

④心包炎

⑤严重脑病

(8)多尿期治疗;治疗应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为主

慢性肾衰竭(CRF)

47、慢性肾衰竭:

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

它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48、慢性肾脏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60ml/min超过3个月。

49、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50、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的量/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液体量

51、慢性肾脏病与慢性肾衰竭的病因

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阻塞性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病

52、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危险因素

⑴慢性肾衰渐进性发展的危险因素:

①高血糖、高血压、蛋白尿(包括微量白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吸烟等

②贫血、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营养不良、尿毒症毒素蓄积等

⑵慢性肾衰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①累及肾脏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等)复发或加重

②有效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脱水、大出血或休克等)

③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如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用ACEI、ARB等药物)

④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

⑤肾毒性药物

⑥泌尿道梗阻

⑦其他:

严重感染、高钙血症、肝衰竭、心力衰竭等

53、尿毒症症状的发病机制

①肾脏排泄和代谢功能下降,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如水、钠潴留,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

②尿毒症毒素的毒性作用

③肾脏的内分泌功能障碍:

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引起肾性贫血、骨化三醇减少引起肾性骨病

④持续炎症状态、营养素的缺乏也可引起或加重尿毒症的症状

54、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代谢性酸中毒:

肾小管分泌氢离子障碍或肾小管HCO3-的重吸收能力下降

2)水、钠代谢紊乱:

皮下水肿或(和)体腔积液

(既易失水又易水过多)

3)钾代谢紊乱:

高钾血症:

钾摄入过多、酸中毒、输血、ACEI/ARB、保钾利

尿剂

(尿量减少或无尿、可导致严重的心率失常和心脏骤停)

4)钙磷代谢紊乱:

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

5)镁代谢紊乱

(2)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代谢紊乱

(3)心血管系统表现

1)高血压和左心肌肥厚:

病因:

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增高

2)心力衰竭: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病因:

水、钠潴留,高血压,尿毒症心肌病变

3)尿毒症性心肌病

4)心包病变

5)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4)呼吸系统症状:

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肺水肿

(5)胃肠道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

(6)血液系统表现:

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病因:

EPO减少、营养不良

(7)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8)内分泌功能紊乱:

EPO不足、肾素-血管紧张素II过多、性腺抑制

(9)骨骼病变: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

55、肾性贫血:

CRF患者血液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大多数患者一般均有轻、中度贫血,其原因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故称为肾性贫血。

56、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原则

(1)早期防治对策和措施

主要是采取各种措施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衰竭的发生

基本对策:

①坚持病因治疗

②避免和消除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③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保护存肾单位

④对患者血压、血糖、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上升幅度、GFR下降幅度等指标,都应当控制在“理想范围”

具体防治措施:

①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血压控制需在130/80mmHg以下

②ACEI和ARB的独特作用

③严格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5.0~7.2mmol/L(睡前6.1~8.3mmol/L)

④控制蛋白尿:

尿蛋白需在0.5g/24h以下,或明显减轻轻微量白蛋白尿

(2)营养治疗:

限制蛋白饮食、摄入足够热量、补充维生素、控制钾、磷等的摄入

(3)药物治疗

1)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口服碳酸氢钠,必要时可静脉输入

②水、钠紊乱的防治

③高钾血症的防治

2)高血压的治疗:

ACEI、ARB、CCB

3)贫血的治疗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应用:

重视补充铁剂

(4)肾脏替代治疗

GFR<10mL/min并有明显尿毒症表现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