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701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

《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docx

第二章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教案

 

 

第二章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

重点: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

难点:

格式塔学派游戏治疗

第一节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

⏹一、历史回溯

⏹运用游戏治疗是精神分析学派之首创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疾病的产生源于一个或几个人格结构无法发展,或这些结构之间的冲突。

⏹精神分析的精髓在于解释,这种解释聚焦的是无法倾诉出来的深层次的纠结。

⏹1.弗洛伊德为儿童游戏治疗奠定了基石。

⏹他认为:

游戏对儿童人格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因内驱力受社会制约而产生的紧张与压力,帮助儿童积累处理适应不良的经验,因而具有“治疗”的作用。

受“快乐原则”的驱使。

⏹2、赫尔姆斯架起了精神分析学派和游戏治疗的桥梁。

⏹她是经精神分析学派理论与游戏治疗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3、安娜·弗洛伊德与梅兰妮·克莱因拓展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

⏹二、核心概念

⏹补充: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三个部分: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意识:

能被人感知和觉察的心理活动和内容,如记忆、思考、观念、态度等。

⏹2.前意识:

通常情况下潜隐,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去可以回到意识能够被人觉知的心理内容,如通过努力回忆而想起的往事,梦和日常生活中口误所显露的内容。

⏹3.潜意识:

心理结构中深藏不露的潜隐意识,包括各种本能和被意识(各种社会规范和观念)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

(一)人格理论概念

⏹1.本我指人格结构中与生俱来的原始欲望、非理性的冲动和本能,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由于被压抑的缘故,本我处于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层面,但压抑并不能使之消失,本我总是试图冲破压抑表现自己。

它在个体的精神生活中永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自我:

指人格中理智又现实的部分,调节着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以及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行事。

⏹3.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良知部分,它超越生存需要,追求美德与卓越。

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超我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之中。

⏹三、游戏治疗实践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主要有三种用途:

一是用作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的一种方式。

二是观察的媒介和分析数据的来源。

三是儿童通过分析者的解释,来释放潜意识中的困扰情绪。

⏹1、游戏治疗实施的理论依据

⏹克莱因认为运用游戏来分析儿童健忘或被压抑的负面情绪,还原儿童的真实世界,乃是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之关键所在。

⏹2、游戏治疗师应采取的态度

⏹无论是在游戏过程中,还是对游戏结果加以解释,游戏治疗师都应站在客观和中立的立场。

⏹3、游戏治疗室中的环境创设

⏹按照克莱因的设想,游戏治疗室应是一个安静,简洁的房间。

⏹4、游戏治疗室中的玩具投放

⏹根据克莱因的看法,为了使儿童能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幻想和体验,在游戏治疗室中所投放的应该是小型多样的玩具。

⏹四、游戏治疗的目标和实施

⏹1.游戏治疗的目标

⏹要加强或修正心理结构及其功能,以促进正向的发展。

⏹依据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对儿童需要进行分析的因素理论,治疗师要帮助儿童完成下列目标:

⏹1.解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增加生活能量;

⏹2.消除会抑制自我功能的不当防卫,用较具功能的防卫代替;

⏹3.降低会妨碍功能的焦虑层次;

⏹4.消除固著的性能量,使儿童能正常发展;

⏹5.了解并提供造当的攻击管道,增加活动力。

⏹2.游戏治疗的实施

2.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实施

⏹引导、定向阶段,包含儿童及其父母的互动,治疗师和父母约定治疗时间、强调出席的重要性和缺席时的处理作法。

⏹负向反应阶段,儿童可能在这一阶段出现治疗过程产生敌意和抗拒,在移情关系中发生敌意和抗拒,会导致儿童拒绝治疗师和治疗过程。

⏹修通阶段,治疗师将诠释延伸到其他线索、情境和方向,这样一来案主将减少消极的行为,取而代之以适应性的行为。

治疗师可能一再重复诠释,以此来帮助案主放弃无效的防卫和应付策略,向下一阶段发展。

⏹结束阶段,是精神分析游戏治疗非常重要的阶段,治疗师必须帮助儿童解决任何可能引起移情反应的心结,和理解失去重要客体。

第二节儿童中心主义学派游戏治疗

一、历史回溯

⏹儿童中心主义学派游戏治疗是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游戏为媒介,以儿童为对象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

(一)儿童中心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游戏治疗理论

⏹卡尔.罗杰斯,马斯洛,阿克斯莱茵。

⏹卡尔.罗杰斯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

⏹1、罗杰斯及其理论

(1)人是理性的,能对自己负责,能促进自我成长并不断迈向自我实现。

(2)人是建设性的,值得信任,能对别人产生同感,发展出亲密人际关系。

⏹(3)人有能力去发现自己心理上的适应不良,也可以通过改变来寻求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有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应对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消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治疗的根本原则是:

⏹人为的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的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路。

⏹2、马斯洛及其理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的另一位主要创立者。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给予的启发:

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得碍于归属的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儿童,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宽松的游戏环境中,通过游戏中的想象和模拟,使他们实现自己的高层次需要。

⏹阿克斯莱恩及其理论

⏹阿克斯莱恩在游戏治疗中运用卡尔.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理论,发展成为非指导的儿童中心游戏治疗。

⏹核心在于相信每个儿童都有自我发展的力量。

只要治疗者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条件,制造自由舒畅的气氛,无条件地接受并理解他们,儿童就能获取自信,达到自我实现。

⏹二、核心要素

(一)游戏治疗的要素

⏹儿童本身,现象场、自我

(二)儿童中心游戏治疗八大基本原则

⏹原则一:

治疗者必须和儿童建立温暖、友善、真诚的关系,以强化治疗关系

⏹原则二:

无条件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真实的一面

⏹原则三:

治疗者创造和维持一种宽容的环境,使儿童能够完全自在的探索和表达感受。

⏹原则四:

治疗者必须专注于儿童的感受,并将此感受回应给儿童知道,帮助儿童增加自我了解

⏹原则五:

保持对儿童尊重的态度,相信只要提供机会和所需资源,儿童有能力解决问题。

⏹原则六:

不干涉,让儿童做引领者,启发儿童自我觉悟。

⏹原则七:

不去强求治疗进程

⏹原则八:

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

(二)游戏治疗目标和实施

⏹1.游戏治疗目标

⏹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的目标非常广泛和普遍,治疗师不为儿童制定具体的个人目标,而是提供正向的经验帮助儿童积极正向成长。

⏹帮助儿童增加正向的自我概念;

⏹帮助儿童为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

⏹帮助儿童达到自我接纳、自我依赖以及自我指导;

⏹帮助儿童学习自我作决定;

⏹帮助儿童体验控制的感觉;

⏹帮助儿童增加对问题因果历程的觉察;

⏹帮助儿童发展内在的评价系统;

⏹帮助儿童学习更信任自己。

⏹(三)游戏治疗的基本前提

⏹理解、沟通、关注

⏹(四)非指导游戏的基本概念

⏹指儿童有能力争取自我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游戏治疗的实践

(一)游戏室

(二)玩具

⏹(三)疗程

⏹1、决定接受治疗阶段

⏹2、初次治疗阶段

⏹3、接受和宣泄阶段

⏹4、情绪的认识和解释阶段

⏹5、中介阶段

⏹Morstakas通过描述儿童的感受和态度,将儿童中心游戏治疗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会在每种游戏里表达负向的感受;

⏹第二阶段,开始出现明显的冲突情绪,通常是焦虑或敌意;

⏹第三阶段,再次出现明显的负向感受,但主要是针对父母、手足或治疗师,或是出现退化性行为;

⏹第四阶段,冲突的情绪再度浮现,但此阶段主要与父母、手足、治疗师或其他人有关;

⏹第五阶段,儿童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正向和负向的感受而没有冲突。

第三节格式塔学派游戏治疗

⏹一、历史回溯

⏹格式塔学派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由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

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1、魏特默与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学派主张人脑的运作原理是整体的,「整体不同於其部件的总和」。

例如,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并非纯粹单单从对花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感官资讯而来,还包括我们对花过去的经验和印象,加起来才是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

⏹格式塔心理学的特点是强调心理结构的完整性和整体知觉。

⏹2、皮尔斯与格式塔学派游戏治疗

⏹格式塔疗法(Gestalttherapy)又称完形治疗法,是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治疗方法,其基本前提是:

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应负起的责任。

格式塔疗法理论源自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的含义即“完形”,强调人的完整性和整体知觉

二、主要观点:

⏹1、完型

⏹格式塔治疗法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完形”,即强调用整体观点看人、物或事。

它认为,人的整体性功能要大于人的各个部分之和,因此该理论强烈反对把人的功能进行元素分解的做法。

该理论指出每一个人都期望过上一种整合的、高效率的生活,人们总是努力将其各部分协调、整合成一个健康的、有机的整体。

它认为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自己分割得支离破碎,在这种残缺不全的情况下生活,以致出现了很多矛盾、冲突和痛苦。

因此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目标就是促使来访者达到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整合。

⏹人性观

⏹格式塔疗法的人性观主要以存在哲学与现象学为基础。

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的立即体验而产生。

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于整合一个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

重新拥有个人曾经否定的部分,以及整合的过程需要逐步渐进,直到当事人坚强得足以继续自己的成长为止。

格式塔疗法基本上假设个人能有效地处理生活上所发生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完全察觉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

格式塔疗法强调接纳真实的原有自己,不去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合理化、期待、判断、曲解所操纵,而以自己所想的、所要的、所感觉的为基础表现自我。

此外,皮尔斯提出个体的人格分成两部分:

胜利者(topdog)和失败者(underdog),前者很正义,很具权威也很完美,以“应该”“必须”等观念来对个体作操纵与摆布,类似心理分析学派的超我;而后者以“我想”“我希望”等表达个体的内在愿望,类似心理分析学的本我。

由于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在不断挣扎,夺取控制权,这内在的矛盾与冲突,便对人造成一种持续不断的折磨。

因此,格式塔治疗法即是要协助当事人,自觉这两个不协调部分的存在,寻求解决方法,将内在分裂情况改善,以求达到身心统整为一。

⏹3、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格式塔疗法的核心。

格式塔疗法认为个体有自我调整的功能,个体若能充分觉察,必然改变;也就是,觉察本身即具有治疗的效果。

觉察是指去发现某些事情,让个体接触到或感觉到自己正在做什么。

感觉到自己的思考、动作、身体姿势等。

在觉察的过程中,个体与环境做良好的接触,以经验内在的冲突,统整其人格的分歧与对立,借着觉察,个体发现真实的自我,从新整合自己。

觉察是一种提供选择的工具,它也意味着改变的可能性。

因为觉察,个体知道可以不这样做,个体知道可以改变,也知道可以不改变。

个体觉察的愈多,可做的选择也愈多,当选择以后,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当然,前提是个体必须先觉察到,才可以做选择,也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所以说,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觉察不同于内省。

因为内省是有目的性及评价性的,而觉察只是去观察、注意而不评价。

觉察应包括三个范畴:

⏹4、此时此刻

⏹依皮尔斯之见,除了此时此刻,没有东西是存在的。

因为往者已矣,来者则尚未来临,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格式塔疗法法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

强调此时此刻,强调充分学习、认识、感受现在这一刻,留恋过去就是在逃避体验现在。

为了有效帮助当事人接触现在,格式塔治疗者常会以现在式的问句问什么(what)和如何(how)的问题,而很少问为什么(why)的问题。

因为格式塔疗法认为问为什么只会引导当事人去编造合理化的解释及自我欺骗,将导致当事人不停地、顽固地去思索过去,而使他们脱离了此时此刻的体验。

然而,格式塔疗法并非不重视过去,事实上,格式塔疗法认为,当过去与一个人现在的重要课题有关时,过去就是重要的。

当当事人谈及他们的过去时,治疗者将要求他们借着重演过去将想象带到此地,不要只是谈论那些情感,而要求当事人在此时此刻再次体验过去所经验过的情感,通过想象的历程,再度体验当初受到的伤害,进而释放该伤害。

⏹5、未完成事件

⏹格式塔疗法的另一个重要焦点为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business),它是指未被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

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

虽然这些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

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

未完成事件常会一直持续存在着,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

由于过去未被认知的情感所衍生的一些非必要性的片断情绪,扰乱了以现在为中心的察觉。

根据皮尔斯的观察,悔恨是未完成事件中最常见、最恶劣的一种。

依照他的看法,当人们悔恨时就把自己给困住了,既不愿让悔恨就此算了,也不能做坦诚的沟通,除非把悔恨发泄出来。

因此,皮尔斯主张把悔恨表露出来是必须的,未表露出来的悔恨经常会转变成罪恶感。

换句话说:

无论何时,当你有罪恶感时,就去找出悔恨的原因,并把它表达出来,简化原来纷乱的要求,则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三、技术:

⏹1、对话练习

⏹当事人同时扮演事件的不同角色,进行一个人演两个人角色的对话,空椅技术即由此发展而来。

⏹2、空椅技术

⏹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当事人坐在其中一张,扮演一个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失败者,而让当事人所扮演的两方持续对话。

这项技术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当事人去扮演所有的部分。

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当事人充分地体验冲突,而由于当事人角色扮演中能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因此冲突可得到解决。

⏹3、绕圈子

⏹此项格式塔疗法技术包括要求团体中的某位成员走到他人面前向对方说话,或做某些事,它的目的就是要去达成面质、冒险、表达自我、试验新行为模式、促进成长及改变

⏹4、我负责

⏹治疗者也许会要求当事人在每个陈述之后加上“而且我会为它负责。

”例如“我觉得无聊,但我会为我的无聊负责”。

此种技术的进行可有效拓展个人的感觉领域,同时帮助个人接纳和认识本身的情感,以代替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他人身上。

尽管这项技术看似机械化,但却颇具意义

⏹5、投射

⏹投射系指一个人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事物,其实正是自己所具有的但却不愿看见也不愿接纳的。

一个人往往会花费很多精神去否定自己的情感,以及把某些动机转嫁到别人身上,因此,在团体里,当某人在说别人的时候,常常说是他自己本身属性的投射。

在投射的历程中,治疗者会要求说[我无法信任你]这句话的人去扮演一个不值得信任的角色,亦好变成别人以便能够发现不信任原来是一种内在的冲突。

换言之,治疗者是在要求此人去[试扮](tryonforsize)他在团体中对别人的叙述。

⏹6、倒转技术

⏹当事人的某些症状和言行,常是其潜在行动的倒转表现。

针对此种情况,治疗者可要求这类因过分胆怯而痛苦的人,试着在团体中扮演一个爱表现的人。

倒转技术的进行方式在于,要求当事人潜入每件会为他带来焦虑的事件中,去与他自己已经埋没和否认的部分接触。

此项技术即藉此帮助当事人能够开始去接纳从前被否定的某些个人属性。

⏹7、预演练习

⏹就皮尔斯的看法,我们内心的许多想法其实都在预演中。

我们常在想象世界里预演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所期望扮演的角色。

而当实际表演开始时,因为怕自己演不好,恐惧与焦虑便袭涌而至。

由于内在的预演消耗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因此抑制了我们的主动性,也阻碍了我们去尝试新行为模式的意愿。

借助团体成员相互帮助的治疗方式,并彼此分享预演的情境,可使当事人更能察觉出他们内心预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进行情形,同时也使得他们更能察觉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并设法去达成。

此外,藉此也使得他们自己更能察觉到希望被他人赞美、接纳和喜欢的程度与范围。

⏹8、夸张练习

⏹格式塔疗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当事人对自己身体语言所传递的微弱讯号或线索更能敏锐地察觉。

虽然动作和姿势都能够藉之传递讯息,但所表达的也许并不很完全。

若能要求当事人重复地夸张其欲表达的动作或手势,将可使之与该行为有关的情感强烈化,进而使其内在隐藏的意义更清楚地表现出来

⏹9、感觉预留

⏹当事人在情感或情绪不愉快而想逃避的关键时刻,治疗者即要求对方保持着这样的感觉。

从旁鼓励他们趁机去深入探讨这些想要逃避的感觉。

要去面对、体验感觉,不仅只需要勇气,同时也要愿意忍受去除障碍时可能遭遇的痛苦,但经历这些之后,却能使人们有崭新的成长。

⏹10、完成梦境治疗

⏹格式塔疗法并不主张去解析梦境,而是要把梦境带至现实生活中使之重现。

此时梦已不被当作是过去的事,而是要在现在表现出来。

做梦的人或许正是梦境中的一部分。

对于梦境的处理方式包括:

展现梦境,回忆梦境里的每个人、事、物及心情,然后将自己变成梦中的每一部分,尽量去表现梦境,并引出对话。

由于梦境的每一部分都假设是自我投射,做梦的人会为梦里的各个角色或短暂的际遇编造出剧本,而梦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层面的表现。

通过这些相互对立层面间的对话,当事人于是能逐渐察觉到自己情感表现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