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642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

《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医学史年表.docx

中国医学史年表

中国医学史年表

前26年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有医经7部,经方11部。

前12年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是迄今考古发掘到的包药用纸之始。

1~499年

1年我国第一部药物书《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此时。

记载药物865种。

其中已叙述了麻黄定喘、黄连治痢、常山止疟等。

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医药——为公立时疫医院之滥觞。

16年王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作人体解剖,量度脏腑以为医用。

26年置太医令,掌诸医。

下设员医二百九十三人,员官十九人。

另设药丞、主药、方丞、主方各一人。

27年《论衡·解除篇》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44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自此将疟疾传至中原。

127年以瓦罐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之升华法,炼制外科用药。

148年安息王子安清(世高)来中国,为史籍中记载中国与阿拉伯医药发生关系之始。

150年梁冀卖牛黄牟利,说明当时医生已利用牛、马之胆结石为药。

162年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皇甫规亲入庵卢巡视。

庵卢乃野战病院之始。

186年毕岚创造翻车渴乌(洒水车)用洒南北郊路。

190年《难经》约成于此时。

该书对人体解剖等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

简牍《治百病方》成书(甘肃武威汉墓出土)。

华佗在此时前后,应用酒服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在麻醉下进行腹部肿瘤摘除、肠吻合术等。

196年已记述“眼角睑缘结膜炎”(《释名》:

篾)。

196~204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

描述了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阴吹(阴道直肠瘘)等等,创用人工呼吸法急救自缢以及灌肠术等。

中国切脉诊断疾病的专书——《脉经》成书。

255年医为司马师手术切除目瘤。

259年皇甫谧撰成《针灸甲乙经》。

265年《崔氏方》载有白降丹之制法。

284年葛洪生。

葛洪著《肘后救卒方》首先描述天花在中国的流行,并论述了沙虱(恙虫)病及应用虫末外敷、内服预防恙虫病的方法。

创用咬人狂犬脑外敷被咬伤口,以防治狂犬病发作。

他在炼丹中,涉及几十种药物,并记述了一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金属的取代作用,枝尊为化学之鼻祖。

304年《南方草木状》,记有生物防治技术。

356年实行传染病隔离措施:

凡朝臣有时疾,染易三入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进宫。

392年唇裂修补手术获得成功。

401年五世纪上半期临床治疗使用泥疗法和蜡疗法。

420年早期的金针拨白内障技术用于临床。

胡洽居士著《百病方》,始用水银制剂利尿。

465年宋齐之间有释门深师、支法存描述诸脚弱(脚气病)症治。

陈延之撰《小品方》约成于此时。

420~479年雷斅编成药剂学专著《炮炙论》。

491年私立慈善医院(廨)在吴兴水灾时建立。

499年《刘涓子鬼遗方》论述金创,痈疽、疮疖等化脓性感染之诊断和治疗原则,是现存较早外科专著。

500~999年

500年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书。

葛洪《肘后方》传入日本。

512年姚法卫著《经验方》,所载人体寄生扁形动物所致病例,为世界医学史中姜片虫之最早记录。

514年中国针灸传至朝鲜。

550年中国针灸传至日本。

552年梁元帝萧绎时,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

562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一百六十余卷至日本。

600年记述蠼螋疮(肋间神经炎)

601年记述治疗浮肿病忌盐。

608年日本医师惠日、福因来中国学习医学。

610年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详述数以百计的疾病、病因和症侯,该书记有肠吻合术、大网膜结扎切除术,血管结扎术等外科手术方法和步骤。

618年中国医学教育在前代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

唐大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各设博士、助教以教授医学。

其教材、学制、考核均较先进,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医科大学,师生840余人。

629年中国广泛设立地方医学校教授医学。

641年文成公主嫁藏王松赞干布,所带中医书由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郭嘎译为藏文。

开始了藏汉医学频繁交流。

650年医学家广泛应用海藻、昆布、海蛤等,制成丸散,治疗地方性甲状脓肿。

652年山西绛州僧,病噎食(食管癌)遗令弟子在他死后进行病理解剖,得见扁体肉鳞状物。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成书,是中国较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记载用羊肝、猪肝煮汁治夜盲症、用龟甲治佝偻病。

用谷皮、赤小豆等煎汤防治脚气病等。

其中所述下颌脱臼手法复位、导尿术、食管异物剔除术均较科学。

并绘制彩色经络穴位挂图。

李谏议论消渴病{糖尿病),小便至甜。

659年唐高宗李治接受苏敬等建议,命令各地将所产之地道药材并绘图送京,由苏敬等24人,据之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修订。

书成后,名曰《新修本草》,由政府颁行全国,是中国第一部药典。

此时已使用汞锡银合金,作为齿科之填充剂。

667年拂菻国遣使献“底也迦”(为含阿片之制剂)。

682年孙思邈撰《千金翼方》成书,孙氏卒。

683年秦鸣鹤治唐高宗风眩疾,刺百会、脑户两穴而愈。

685年崔知悌卒。

生前著有《骨蒸病灸方》、《产图》等。

曾提出骨蒸(肺结核)与瘰疬(颈淋巴结核)同源。

693年中国医学教育制度传入朝鲜,朝鲜教授中国医学。

安金藏剖腹,医纳脏,以桑皮线缝合得愈。

701年水蛭疗法用于临床。

日本颁布大宝律令,引进中国医学教材和教育制度,设医师、医博士、医生、针师、针博士等进行医学教育。

开元年间(713~741年)陈藏器著《本草拾遗》创“十剂”(方剂)分类法。

并载“罂粟”入药。

732~733年京城长安、洛阳以及其他各州设立病坊(医院)。

752年王焘撰《外台秘要》,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

记有金针拔内障法及白帛浸全尿各书记曰,比较黄痘进退以观疗效的技术等。

753年藏医文献《据悉》(《四部医典》)约成书此时。

754年中国鉴真和尚抵达日本,传授中国科学文化及医学。

762年王冰重新编次注释《黄帝内经·素问》。

820年装义眼成功。

841年蔺道人《理伤续断方》科学地论述了肩关节、髋关节脱臼手法复位,四肢及脊柱骨折的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和步骤。

刘禹锡著《传信方》记载芒硝(硫酸钠晶体)再结晶的精制工艺。

852年咎殷著《经效产宝》。

879年外科手术使用乳香酒进行麻醉。

919年中国籍波斯人李殉《海药本草》行世。

936年和凝著《疑狱集》,为法医学之始。

937年曾进行瘿瘤(甲状腺肿)切除术。

934~965年韩保昇删订《新修本草》等,编成《蜀本草》。

947年以冰罨贴胸腹四肢治愈契丹主热病。

为中国冰罨疗法始。

951年临床使用鼻饲给苗。

958年占城国贡蔷薇露。

至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引进蒸制药露法。

959年中国有植毛牙刷。

973年刘翰等人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次年重定为《开宝重定本草》。

978年翰林医官院(中国最早的医学利学院)组织编撰《圣惠方》等。

982年用芥子泥外敷法治疗风湿病。

982~992年王怀隐等修订《太平圣惠方》。

颁诸州设医学博土掌之。

984年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成书。

998年传说峨嵋山人为王旦之子接种人痘预防天花成功。

于诸路设置病囚院(罪犯医院)。

1000~1300年

1026~1027年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次年又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是最早的针灸教学模型。

1045年根据解剖刑犯内脏,绘制《五脏图》。

1057年宋代设校正医书局于编集院,全面校勘十世纪以前医籍。

1060年宋代官办医科大学——太医局,学生定额一百二十人。

分大方脉、风、小方脉、产、眼、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疮肿兼折伤九科。

掌禹锡等编著《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1061年中国政府再次令各地绘图呈送所产药物,并由苏颂编成《图经本草》。

1068年医官马世辰应邀前往高丽国治病。

1075年《苏沈良方》首载秋石制取法,为最早的性激素制剂。

1076年改革医学教育,采用“三舍法”,重视临床实习考察,令生三百人分习各科。

京师、开封道等设官营药铺医局熟药所。

1082年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086年记述银作镀金工人为水银所熏,引致头手俱颤;及贾谷山采石入,石末伤肺等职业病。

韩祗和著《伤寒微旨》。

王安石新法失败,医学三舍法教育制度被废止。

1093年董汲著《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为中国第一部小儿急性斑疹热专书。

1095年十一世纪前后,中国火葬之风盛行。

十一世纪,已掌握淡水养珠法。

中国南昌于夏季有制售驱蚊药者。

1098年杨子建著《十产论》。

1100年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

1103年恢复医学三舍法教育制度。

1106年泗州刑人时,郡守遣医与画工往视,并绘制成图,医学家杨介校以古书,编成解剖图谱《存真图》。

1107年陈师文等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14年中国政府设医药和剂局、医药惠民局。

实行药政管理。

1116年寇宗奭著《本草衍义》。

1117年中国政府公布次年运历,示民预防疾病.

1111~1117年宋医官合编《圣济总录》。

1118年中固派兰茁等赴朝鲜教授医学。

1119年阎孝忠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儿科专著。

翰林医官院人员达979人,次年精减三分之二。

1127年中国首都(临安)设专人于每年新春清理下水道(地沟),建立每日扫除街道垃圾及清除住户粪便等公共卫生制度。

窦材《扁鹊心书》首载山茄花(曼陀罗花)和大麻花作全身麻醉剂。

1131年中国政府设养济院收治无依及流离病患之人。

1182年许叔微著《普济本事方》。

1133年张锐著《鸡峰普济方》。

1137年中国始有镶牙术。

临安府将近城寺院等设为安济坊收治无依病患。

1144年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

1149年中国陈旉《农书》内,记录农村对于垃圾粪便之合理处理和利用。

1150年刘昉等编《幼幼新书》。

1156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刊行。

1165年东轩居士《卫济宝书》首先记述了“癌”。

1170年洪迈刊《洪氏集验方》,首次记述同种异体骨移植木。

1174年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176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强调:

鼻闻臭秽,能致温疫传染。

1181年郭雍著《传寒补亡论》。

1182年刘完素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刊行。

1186年刘完素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张元素著《珍珠囊》。

1189年张杲著《医说》。

崔嘉彦著《崔氏脉诀》。

1195年中国诸路提举司,置广惠仓,修养胎令,保护孕妇婴孩。

1200年张杲已能明确鉴别天花,水痘。

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刊行。

1217~1221年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1227年艾原甫著《本草集议》,有“猪胆合为牛黄”之记载,为最早之人工牛黄。

1231年李杲著《内外伤辨惑论》。

1232年药肆中始有“饮片”之名。

1237年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成书。

是中国现存最早之妇科专著。

1247年宋慈撰《洗冤录》。

系现存第—部法医专著。

其中人体解剖,法医检查、鉴别中毒、急救等达到先进水平。

该书流传国外,有多种外文译本。

1249年李杲苦《脾胃论》。

1253年严用和著《济生方》。

1254年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

1265年请尼泊尔·阿尼哥修补明堂针灸铜人像。

1268年中国颁布卫生法规,设官医提举司掌医户差役词讼。

令各路荐举,考试儒吏(法医),执掌卫生法规。

禁售乌头、附子、巴豆、砒霜等剧毒药品,禁卖坠胎药,禁止乱行针医。

因医死人,必须酌情定罪。

1270年南宋末已成功栽培茯苓。

元政府设“广惠司”。

1280年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是为应用口罩之最初记载。

1285年各路医学教授学正,训诲医生每月朔望到指定处交流经验。

1292年元政府在大都(北京)、上都(多伦)各置回回药物院。

1294年曹世荣著《活幼心书》

1297年杭州有冷水浴场。

1300年滑寿发现小儿麻疹之粘膜疹。

1301~1699年

1301年外科已应用水疗法。

1316年政府规定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之一,始准行医。

1330年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书,是第一部营养学专书。

1331年李仲南著《永类钤方》,首次提出“俯卧拽伸”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指出膝关节“半伸半屈”最有利于髓骨骨折之整复。

1335年齐德之著《外科精义》。

1337年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1341年杜本增订《敖氏伤寒金镜录》,列三十六舌苔,是最早之舌诊专书。

1347年朱震亨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1359年滑寿著《诊家枢要》。

1368年王履著《医经溯回集》。

1384年徐彦纯著《本草发挥》。

1403~1408年明政府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其中收载明代以前的大量医书。

1406年朱棣等著《救荒本草》。

《普济方》约成书于此时。

1443年明太医院复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重铸针灸铜人。

1476年兰茂《滇南本草》约成书于此时。

1492年王纶著《本草集要》。

1505年梅毒(广疮)经广州传入中国。

1513年李濂著《医史》。

1529年高武著《针灸聚英发挥》刊行。

薛己著《内科摘要》。

1535~1550年中国土茯苓输至印度,土耳其、波斯,被视为治花柳良药。

沈之问《解围元薮》为第一部麻风病专书。

1549年江瓘著《名医类案》。

1554年薛铠著《保婴撮要》,创用烧灼断脐法预防婴儿破伤风。

1556年徐春甫著《古今医统大全》。

1565年楼英著《医学纲目》。

陈嘉谟著《本草蒙荃》。

1567年安徽太平县以接种人痘法预防天花,逐渐传至全国。

1568年徐春甫等在直隶赋天府(今北京)组织成立“一体堂宅仁医会”。

1575年李梃著《医学入门》。

1578年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1593年首次印行金陵刻本。

1586年马莳著《黄帝内经索问灵枢注证发微》。

《医部全录·诸余龄》记诸氏与徐镗结“天医社”。

1591年高濂撰辑《遵生八笺》。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02~1068年王宵堂著《证治准绳》。

1604年龚云林著《小儿推拿秘旨》刊行。

1615年龚廷贤著《寿世保元》。

1616年蒙族医学家精骨伤科,创用患者入新杀驼腹内急救战伤休克。

1617年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述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

1620年武之望著《济阴纲目》。

1622年缨希雍著《炮炙大法》。

1624年张介宾著《类经》。

1632年陈司成著《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学专著。

论述了梅毒的接触,间接传染、遗传以及预防治疗等。

1636年胡慎柔著《慎柔五书》。

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强调采煤时排除毒气,防止冒顶等安全卫生措施。

1640年张介宾著《景岳全书》。

记有鼓膜按摩术与自家耳咽管吹张术。

1641年胡正心《万病验方》,提出蒸气灭菌法。

吴又可撰《温疫论》论述传染病传染途径、病源及特异性等。

1644年清政府设查痘章京,理旗人痘疹及内城民人痘疹迁移之政令。

傅仁宇著《审视瑶函》。

1662年北京通沟浍(下水道),其沟皆以巨石筑之,其中管粗数尺,皆生铜所铸。

中国黄履庄仿制显微镜。

1667年张璐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1669年柯琴著《伤寒来苏集》。

1670年张志聪著《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

1675年中国渔阳天花流行,有人设坛厂,购求出痘夭亡儿尸火化以控制传染。

1681年中国政府命令全国推广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

1682年江昂著《医方集解》。

168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医生瑞尼(W.T.Rhyne)介绍中国针灸术到欧洲。

1689年赵献可著《医贯》。

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习预防天花之人痘接种。

1694年德医甘佛氏介绍中国针炙术到德国。

汪昂著《本草备要》。

1695年张璐著《张氏医通》。

1697年王宏翰卒。

王氏为我国第一个接受西说之医家,生前曾撰《古今医史》。

1700~1899年

1717年中国人痘接种术传入土耳其。

英国公使夫人蒙塔古(Montagu,M.W.)在土耳其学得人痘接种术,为子女和皇家子女接种人痘以防天花,人痘接种术传入英国。

1721年波尔斯东(Boylston)在美国首先推广中国人痘接种术。

1723年清政府编成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内有《医部全录》520卷。

1727年清代刑律规定:

凡庸医为人用药针刺,因而致死者,责令别医辨验药饵、穴道,如无故害之者,以过失杀人论,不许行医;若故违本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计赃准窃盗论;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药杀人者斩。

1727年程钟龄著《医学心悟》。

巫山县潘毓祺设医馆,以药防治瘟疫。

1736年中国蒙古族医觉罗伊桑阿以袋装笔管模拟骨关节进行整骨教学。

1740年王洪绪著《外科证治全生集》。

1742年清政府令吴谦等编撰《医宗金鉴》刊行。

1743年德国推行中国人痘接种术以预防天花。

1744年中国李仁山在曰本长崎专施中国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1740年叶天士著《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

1750年陈复正著《幼幼集成》。

1752年张宗良著《喉科指掌》。

1759年赵学敏著《串雅外编》,《串雅内编》刊行。

1761年吴仪洛著《成方切用》。

1765年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

1768年中国桐城疫疹(猩红热)流行。

余霖著《疫疹一得》论述之。

1770年魏之琇著《续名医类案》。

1772~1781年清政府编辑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著录医书97部,存书目94部,附录6部。

1786年清政府命各省广劝栽植甘薯,以备荒疗痴。

陆耀因有《甘薯录》之辑。

1792年唐大烈主编《吴医汇讲》,为我国最早医学杂志。

1794年中国始制狗皮膏,由是流传。

1797年王清任于滦州查视义冢及刑场,曾剖视人体之脏府等,于1830年撰成《医林改错》,纠正前人解剖中的许多错误。

金鸡勒治疟疾,自广东传入。

1798年吴鞠通著《温病条辨》。

1805年英国皮尔逊(pearson)的《种痘奇法详悉》在广州刊行,牛痘传入中国。

程文囿著《杏轩医案》,详论血崩(宫颈癌),石淋(膀胱结石)等。

高秉钧著《疡医心得集》。

1808年钱秀昌著《伤科补要》。

1820年真性霍乱(俗称吊脚痧)传入中国。

1821年汪期莲辑《瘟疫汇编》,记载苍蝇为瘟疫《霍乱》传染之媒介。

天津发生疫病,寇兰皋以隔离与焚名香、嗅香药得免。

1822年清政府下令在太医院内废止针灸科。

1827年罗天鹏创造医疗幌床,用于正骨等患者以舒通血脉,帮助消化。

1828年北京设种痘公局。

1834年高文晋著《外科图说》记述外科刀剪钳针等器械图式。

1836年中国第一次施行割除乳癌手术。

1837年林则徐查毁鸦片。

1838年郑梅涧著《重楼玉钥》。

1840年江考卿著《江氏伤科方书》用骨移植木治疗复杂骨折。

1844年中国第一次施行膀胱结石手术。

1844~1848年英、美以教会名义相继在澳门、厦门、宁波、上海、福州等地设立医院和医学校等。

1847年第一本医学字典《中英文医学辞汇》出版。

1848年中国第一次试用氯仿麻醉法。

吴其浚著《植物名实图考》及《植物名实图考长篇》。

1851~1864年太平天国兴办医院、疗养院,并明令禁止鸦片,废除娼妓。

1852年天津设保赤堂(后改名保赤牛痘局)施种牛痘。

王孟英著《温热经纬》、《王氏医案》等。

1856年关韬任军医,为中国军队任用西医之始。

1857年中国第一位在国外习医者黄宽,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毕业回国。

1858年陆定圃著《冷庐医话》。

1860年中国第一次施行胚胎截开术。

1861年苏州雷如金创制六神丸,治咽喉诸病颇效。

陈国笃著《眼科六要》。

1863年赞伯雄著《医醇賸义》。

屠道和编著《本草汇纂》。

1865年中国湖南设牛痘局。

1864年吴尚先著《理瀹骈文》。

1868年中国河南设牛痘局。

费伯雄著《医方论》。

1871年中国福建一带发现丝虫病(阴囊象皮肿)患者。

1872年中国第一所中西医院成立,为香港东华医院,分中西医两部分诊治疾病。

1878年中国海关(上海、厦门)开始办理检疫。

中国第一次施行卵巢肿瘤截除手术。

1880年《西医新报》在广州发行,为我国最早之西医杂志。

1881年天津开办医学馆。

1882年雷丰著《时病论》。

李纪方著《白喉全生集》。

1884年唐宗海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中西汇通”之名自此始。

1885年中国女子留学第一人金韵梅毕业于美国纽约女子医学校。

佛山成立中国疯人院。

1887年第一种英文医学杂志《博医会报》在上海发行。

《中国医学杂志》创刊。

1891年第一所女子医校苏州女子医学校成立。

1891~1911年周学海编著《周氏医学丛书》刊行。

1892年中国博济医院施行第一例剖腹产术。

朱沛文著《华洋脏象约纂》,亦试图中西医学之汇通。

马培之著《外科传薪集》。

1894年余景和著《外利医案汇编》并作气管切开术,抢救白喉患者。

1898年中国广州建立精神病院。

1899年广州女子医学校成立,后改名夏葛医学院。

1900~1948年

1900年中国近代第一次进行甲状腺切除术。

柳宝诒著《温热逢源》。

1901年郑肖岩著《鼠疫约编》。

1902年天津设立第一所军医学校北洋军医学堂。

后改为陆军军医学校。

1908年京师大学堂设“医学实业馆”,二年后改称医学馆。

北京医学院成立。

1904年广州华南医学院成立。

《医学报》创刊。

1905年设麻疯疗养院于广东东莞。

190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

协和护士学校同时诞生。

“中国医药学会”成立。

上海圣约翰医学院组成。

1907年“中国国民卫生会”成立。

1908年南京举办中医考试。

1909年第一个中国女看护钟茂丰毕业于伦敦葛氏医院。

中华护士会成立,为我国第一个护士组织。

1910年上海设立隔避医院。

1911年第一个卫生教育组织“中华卫生教育会”成立。

伍连德主持扑灭东北鼠疫大流行获得成功,伍氏担任在沈阳召开的国际鼠疫会议主席。

奉天南满医学堂成立。

1912年杭州医科特别学校开幕。

上海震旦大学医学校开幕。

1913年湖南雅礼医学校在长沙筹备,并开始授预备课。

北京中医学会成立。

1914年北洋政府鼓吹废止中医,遭到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反对。

湖南省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开办湘雅医学校。

1915年中华医学会成立。

《中华医学杂志》创刊。

天津医学校由海军部接管,改为海军医学堂。

1917年北京同仁医院牙科训练班开学。

1918年上海同德医学校成立。

1919年北京中央防疫处成立。

上海焚烟并成立国际抗烟联合会。

1920年中国解剖及人类学会成立。

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成立。

谢观等编成《中国医学大辞典》。

192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通过的纲领中第七项明确规定:

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保护女工、童工。

恽铁樵著《群经见智录》。

1909~1914年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1924年陈克恢肯定麻黄素的止喘功能,并小量提取。

1926年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伍连德肺鼠疫论文发表。

国民党当局禁止把中医课程列入医学教育规程。

1927年广州第一中山大学医学院成立。

中央大学医学院在上诲成立。

北平大学医学院成立。

哈尔滨医学校奠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