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638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

某市某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股份制,股东由某、某#、某#构成。

发展历程:

某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

是一家集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公司多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公司现有综合办公楼及初加工厂房1000多平方米,中药材仓库500多平方米,20亩的中药材种苗扩繁基地,80亩的种植示范基地,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了中药材技术指导站和中药材收购网点15个。

2007年公司加工销售各种中药材900吨,销售收入800万元;2008年公司加工销售各种中药材1100吨,销售收入1250万元。

主营业务:

中药材种植及粗加工,主导产品:

续断、天冬、云当归、附子等。

人员结构:

公司现有在职职工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人(从事技术研发的5人),高职3人,中职9人,助师5人,管理人员4人,营销人员4人,技术工人32人。

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

2006年被某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某市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中被重新认定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同年,被某县林业局评为“林业产业县级龙头企业”等。

1.1.2财务状况

2007年公司资产总额1144万元(数值采用四舍五入,下同)、固定资产549万元、流动资产507万元、净资产483万元、负债总额661万元、所有者权益483万元、销售(营业)收入985万元、净利润15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32%、投资报酬率13%、资产负债率58%。

2008年公司资产总额1345万元、固定资产642万元、流动资产615万元、净资产647万元、负债总额698万元、所有者权益647万元、销售(营业)收入1288万元、净利润16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25%、投资报酬率12%、资产负债率52%。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某某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某,46岁,大专学历,经济师,长期从事中药材产品产业的生产、销售、经营,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1982年从事野生中药材收购个体经营,成立某野生中药材经营部,曾任经理;1985年至2008年多年进行某中药材原料产品的收购,濒危中药材品种的引种种植,中高档中药材品种的示范开发、初加工及中药材销售市场的开拓等。

无破产、银行欠资等不良社会形象和诚信问题。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某市某县500吨中药材加工新建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初加工生产线建于某县某镇南华村,中药材天冬、续断种植布局于某、某等乡、镇。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公司在原有基础上新增生产能力500吨/年,新增初加工产品的种类、产量、产品为中药材天冬、续断、龙眼、花椒等。

其中:

天冬42吨/年、续断315吨/年、龙眼100吨/年、花椒43吨/年,合计年产500吨。

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本项目加工主要品种为中药材天冬、续断,技术来源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该所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引种驯化,栽培和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拥有一批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引种驯化、繁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教授,长期协作中药材种植科研等项目的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开发。

公司与该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因此技术及来源是可靠的和可得的。

主要设备名称:

风选机2台,振动筛2台,磁选机2台,清洗机2台,带式干燥机1台。

1.2.4土建工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类型及工程量:

净选车间,砖混、钢屋面、单层厂房,500平方米;

清洗车间,砖混、钢屋面、单层厂房,450平方米;

干燥车间,砖混、钢屋面、单层厂房,450平方米;

原料仓库,砖混,400平方米;

成品库,砖混,300平方米;

合计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

1.2.5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一年,2009年12月前完成项目申报、评审等工作;2010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审批;2010年3月完成建设准备工作;2010年4月争取各项工程全面开工,设备开始定货;2010年9-10月完成土建工程,加工生产线设备进入安装阶段;2010年11月完成设备安装并试运行;2010年12月竣工投产。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结构

项目总投资336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264万元、流动资金72万元。

建设投资按概算法进行估算,估算建设投资总额为26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3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万元,预备费用26万元。

流动资金采用分项估算法估算为72万元。

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36万元

建设投资264万元,筹措方案:

申请财政补助资金76万元,公司自筹188万元;

流动资金72万元,公司自筹32万元作铺底,其余流动资金40万元,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

资金来源:

财政资金:

由于公司主要经营中药材,利润薄,积累少,但社会效益显著,为顺利开发该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申请省级财政配套23万元,市级财政配套3万元。

自筹资金及来源:

公司自筹资金220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188万元,用于铺底流动资金32万元。

1.2.7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达产后,正常年销售(营业)收入911万元,利润78万元、增值税46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1%、财务净现值(折现系数8%)215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含建设期1年)。

社会效益:

公司在项目开发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几年来积累的经营、管理、技术应用到产业化开发中,公司建立原料生产部,实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联系责任制,指导农户种植,形成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在产业的产、加、销,农、工、科、贸各相关环节形成了一个“互为依托,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确定中药材的最低保护价,解除农民的产品“卖难”和“价格不稳”的后顾之忧,通过公司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国际、国内外大市场联结起来,真正与农户形成互为依托、谋获“双赢”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项目以公司所在地的某镇为中心,直接带动某、某等9个乡镇种植中药材续断、天冬1300亩。

项目达产后,可直接带动某县某、等9个乡镇1000余户农民5000人增收224万元,户均增收2236元,人均增加纯收入447元。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

2、国家六部委联发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

3、云南省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4、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5、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7、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法规等。

8、某县相关基础资料。

1.4综合评价

经过分析,该项目可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特别是为农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单一、产出率低而又适宜种植中药材的高寒山区农民,提供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项目提出的建设内容及目标明确、可行,选择的品种合理,采用的加工工艺技术水平比较先进适用,项目组织管理措施得当;项目前期工作基础扎实,公司实施产业化生产线建设的基础较好;从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看,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财务可行;项目的经费预算合理,符合国家要求,项目技术经济可行。

有利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采挖而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生产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少,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本项目经分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采用必要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归避风险,增强竞争力,以期达到预定效益。

问题和建议:

某县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加之企业刚起步,请求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项目能尽快顺利实施。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某县位于滇西北的某市中部,全县辐员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47个村委会(居委会),盛产粮食,有滇西北“粮仓”之美称,2008年全县人口399182人,其中:

农业人口363821人,非农业人口35361人,少数民族人口13059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2.72%;生产总值209757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22万元,农业总产值126887万元,粮食总产量15.0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15元。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矿产资源不丰,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县内精、深加工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十分滞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新一轮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

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在某县委、政府确定的七项重点培育产业中,中药材开发是重点产业。

某市某某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决心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中药材加工工业,走产业化开发之路。

县内中药材主要通过小商小贩收购销往外地,无一家加工企业,药农和经营者效益不明显。

公司通过六年来中药材收购初加工、销售,建立了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但由于产业开发起步晚,加工场地、设备和资金投入不够,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不能充分显现。

因此,中药材加工开发急待增加投入、抓住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谋,扩大规模,加快发展。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件提出要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在建设地道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产业制造基地方面给予支持。

云南省委关于“打造云南天然药品产业,把云药建成继烟草产业之后的一个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1)45号),文件中指出:

在我省特有的中药材系统和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建设一批符合现代需求、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中药材基地。

某县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县,2009年被云南省科技厅列为“云药之乡”,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成立了某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产业发展局面。

某县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县内精、深加工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十分滞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非常突出,本项目的实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将起到推动作用,能有效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实施该项目对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产业为载体,公司为龙头,互为依托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开发的路子,培育绿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格局,增强企业的幅射带动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加工生产厂所在地某镇山清水秀,林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

厂区周围无污染,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主要使用液化气、电等,很少使用煤,烟尘少而无毒。

TSP达一级标准,SO2、NO4完全控制在一级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是理想的药品、食品加工地。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某县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江、河、湖泊、高原、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

最高海拔3963.5米,最低海拔1056米,相对高差2897.3米。

河流水系为金沙江水系,全县地表水年径流量11.081亿立方米,枯水季节流量9.98亿立方米。

气候特点是:

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高海拔地区湿冷,中海拔地区温凉,低海拔地区干热。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5℃-18.2℃,积温4300℃-5329℃,年日照时数2403h以上,日照百分率55%以上,太阳幅射总量136.2千卡/cm2,年平均降水量709-920mm。

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各类农作物的最佳适生地带。

由于地貌多异,光、热、水、土及生物资源垂直差异明显,水平分布复杂,构成典型的立体气候、立体资源、立体农业特点。

某气候,据资料分析具有如下特点:

(1)气温年际变化比外地小,热量条件充裕而且比较稳定、对农业生产有利;

(2)热资源的分散性;各月平均气温升降变化不剧烈,这种气候对高海拔地区农作物生长不太有利,而对低海拔地区农业生产比较有利,6-8月高温不突出(即气温高于30℃),减少了“热害’’的发生;(3)热资源垂直变化明显,一般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0.72℃;(4)热资源的地域差异性;一般为北部偏低0.5℃,南部偏热0.5—1.5℃,其中期纳是一个偏热的中心。

高山区的羊坪、松坪、大安区海拔高于2500米的地带,比同海拔区热量低0.5℃左右。

土壤条件:

项目区土壤有棕壤、山地红壤,中药材主要生长在棕壤或山地红壤上。

项目中药材种植土壤经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详细检验完全符合要求。

水质条件:

项目区水质经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详细检验完全符合要求。

3.2.2政策、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某县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县,2009年被云南省科技厅列为“云药之乡”,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成立了某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某县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优势在农、出路在农”、“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在大农业上奔小康”的战略构想。

目前,某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实现某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择优布局,把特色中药材列为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并出台了相关政策。

某县中药材资源较为丰富,根据中药材资源普查采集标本733份,经鉴定共计有81个科、207种。

其中常用的大宗药材61种,有云茯苓、云木香、草血竭、白芍、赤芍、丹参、续断、芸香草、紫草,防风,重楼,珠子参、益母草,香附、草乌、云当归、杜仲等有较大生产量。

民族草药有松蒿、吉祥草、铜锤玉带草、鞭打绣球、羊角天麻、接骨丹、铁扫帚等种。

新发现资源有百部、面面白等种。

项目所选择的中药材品种属常规大宗药材,主要存在于我省滇西北高寒山区,其它地方没有或绝种,没有种源就无法繁育,项目具有种源的特殊优势。

地方政府对发展中药材产业高度重视,某县中药材产业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十一五”开始,就把中药材产业列入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中,作为山区带动型产业来抓,并组建了由县农业局、创新办和某某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组成的产业发展办公室,由县农业局组织成立中药材科技生产组,负责全县中药材种植科技措施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为项目下一步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农民对种中药材积极性较高,自从2004年公司在某县农户中推广中药材种植500亩后,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得到了实惠,农户每亩的纯收入在2000元,随后,种植农户迅速增加,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公司采用订单式收购模式后,农户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证,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较高。

自然资源:

某市某县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衔接部,是滇西高原与横断山脉两个地形单元的结合部,具有地貌类型多样,海拔高差悬殊,形成了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比亚热带、温暖带、寒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属于植物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中心,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的“植物王国”之一,某县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天然药材基地之一,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县(在云南省仅有3个县)。

某县具有人工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和经验,是开发和利用中药材资源最为适宜的地方。

加工品种龙眼,全县种植面积7327亩,产量2390吨,花椒,全县种植面积上万亩,产量1000吨以上。

因此,项目所涉及到的资源量、品质、价格情况对项目无大的影响。

某某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有技术人员17人,其中从事技术研发5人,公司己完成野生资源品种鉴定苗圃园、野生药材资源人工驯化繁育、200亩GAP标准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试验示范基地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同时建设中药材加工生产厂。

技术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该所是云南省专业从事中药材植物研究的省级科研单位之一,研究所有职工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3人(有高职28人,中职10人,初职5人)。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引种驯化,栽培和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设有化学分析实验室和遗传育种实验室、品质分析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农药检测分析实验室、作物栽培实验室等与项目相关的实验室。

拥有一批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引种驯化、繁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教授,长期协作中药材种植科研等项目的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开发。

近年来,研究所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注入了大量的精力,紧紧围绕省打造“云药”产业,利用滇西北地区特有和涉危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开发药用植物系列基础研究工作,参与、服务于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工程。

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

3.2.3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厂址所处地区的交通主要为公路运输。

某县交通方便,公路通达全县的所有乡镇,县城距四川省攀枝花174公里,距大理199公里,距某城103公里,距昆明市460公里,过境公路南北有祥云至宁蒗干线。

东有攀枝花至某干线。

祥(云)宁(蒗)二级公路已经通车。

境内省道241公里,县乡公路377.5公里,乡村道路1609.3公里。

通过以上公路的方便、快捷的进行中药材的收购、加工和销售。

厂址位于祥宁线二级公路旁。

给水:

厂区已有市政自来水干管,可满足使用要求。

排水:

厂区旁即有河道,可满足使用要求,需考虑环保设施。

供配电:

厂区已有供电系统完全能满足项目用电需求,供电有保障。

通信:

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网已覆盖项目区,可满足需要。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对中药材开发的重视,中医药将全面走向世界。

目前,我国中成药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年销售额已从1980年近1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亿元(约合50亿美元),天然植物药品是目前国际市场的热点,年增长率超过10%,到2010年,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的贸易将突破2000亿美元,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群体。

本项目产品均属于中成药制品中用量较大品种,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近十年来,各中药材价格稳中有升。

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中医药被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地道中药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上述产品作为用量大且野生药材产量下降的大宗药材品种,其增长幅度将会高于平均水平,只要严格按照GAP标准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质量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

1、国内市场

全国提取中药材的厂家达百余家,年消耗中药材原料300000吨以上,云南是中药材生长适宜区,也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

云南省内需要中药材的制药企业主要有:

某制药厂、大理制药厂、昆明制药集团、兴中制药厂、保健药厂等大中型企业,年需要中药材原料万吨以上。

省外主要的需求厂家:

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安顺地区制药厂、四川康福来制药有限公司和福州制药集团等,年需求量极大。

2、国外市场

中国中药材产品向外销售的国家主要是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每年这些国家对中药材的进口需求量大。

(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由于中药材是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物,中药材用途不断拓展,中药材作为天然原料药的用药量逐年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十年中药材生产量年均增长12.1%。

且人体用药需求趋势向纯天然方向发展,中药材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前景广阔,在供应国内的同时,考虑出口销售。

4.1.2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中药材种植是现代农业向着高科技方向发展的又一个创新点,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种植中药材,不但利用了较少的土地,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在现代农业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不但能带动千家万户农户增加收入,而且具备良好的产品成本、价格、质量的竞争优势。

1、具有生产绿色产品的环境优势

种植基地选在海拔2100米以上的地域,这里无工业,无任何污染源,这里空气、水、土都能达到AAA级绿色食品生产环境的要求和中药材GAP规范要求。

2、具有品质优良的优势

据资料显示,我省滇西北地区所产中药材,由于生长在特殊的生态环境,地域特征十分明显,是名符其实的地道药材,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药用成份含量高,在全国各地药材市场价格看好,颇具市场竞争力。

3、具有稳定销售市场的优势

公司通过六年的经营,与国内中药材厂商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并与多家药业公司订立长期供销合同。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营销策略:

根据公司与药业公司签订的中药材销售合同情况,在中药材产品营销策略上采取对策为:

一是以各厂家签订长期合同,确保产品的主要市场;二是公司积极争取外贸出口,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方案、模式:

通过初加工的中药材生药供应某制药厂、大理制药厂、昆药集团等制药企业。

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不拘一格地引进专业人才,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创造学习条件,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营销队伍,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同时,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把与制药企业的合作作为良好开端,通过与国内外实力强的制药企业合作,“借船出海”,采用滚雪球的发展方式,建立健全营销网络。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该项目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是种植的品种是否适销对路,其次是市场价格。

该项目选择天冬、续断两个品种正是考虑大宗药材的种植发展情况,而作出的选择。

价格方面,某县人口多,特别山区、半山区农作物产量低,而种植中药材,当地农民收益已高出农作物的数倍,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某县的中药材具备了价格优势。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公司应当即时掌握市场动态,选择适销对路的种植品种,确保公司和种植户的利益。

公司要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公司在原有基础上新增生产能力500吨/年,新增初加工产品的种类、产量、产品为中药材天冬、续断、龙眼、花椒等。

其中:

天冬42吨/年、续断315吨/年、龙眼100吨/年、花椒43吨/年,合计年产500吨。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加工厂拟建于某镇,规模达到年产中药材500吨。

公司以发展3千吨中药材加工为目标,建立规模化原料药材初加工基地。

在规模化加工基地建设中,一方面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中药材种植,带动某县及周边地区贫困山区发展产业,走特色农业发展经济之路。

另一方面,组织引导广人农户(规划区种植农户为8.6万户)利用林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切实解决长江中上游森林禁伐(某县属于禁伐区)后山区农民增收问题。

在规模化中药材加工快速发展的同时,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对项目的中药材生产实行产业化经营,既解决广大农民种植的原料药材销售问题,保护农民利益,又通过初加工来实现原料药材的增值,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某县的中药材产业。

该项目的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的建设,是为了实现总体规划而建设的。

5.3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