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512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docx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第一个方面:

说课标

  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说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根据对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的研读,下面我对本单元进行解读:

  1.知识技能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目标: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4.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再说内容标准

  

(二)内容标准

  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分为: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在认真研读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单元的内容准标是:

  数的认识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数的运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个方面:

说教材

  我将从“编写特点”“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先来看看它的编写特点:

  

(一)编写特点

  第1个编写特点是:

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

  本单元教材是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探究算理算法的过程注重直观操作。

先让学生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个过程充分体现由直观到抽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例如在信息窗3中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的问题时,通过用小棒摆以及用计数器拨的过程,重点展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以及个位上10颗珠子换成十位上的1颗,突出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再通过“5加8”等于13,怎样写?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个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方法。

  第2个编写特点是:

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时引出:

“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要放手给学生,允许学生一口算的形式计算,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策略的多样化体现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的探究过程中,教材展示小棒和计数器两种策略,来帮助学生明白列竖式时“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道理

  第3个编写特点是:

注重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在每个信息窗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如在信息窗5中第一个红点有两种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用50元减去买海螺花去的钱,再减去买珊瑚花的钱,就是剩下的,学习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计算犯法。

  2.先求买海螺和珊瑚一共花多少钱,再求还剩下多少钱,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既要学习解决此类应用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又要学会两步计算的笔算方法。

  

(二)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第7单元的内容结构包括:

(5个信息窗)

  1.信息窗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2.信息窗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3.信息窗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4.信息窗4:

两位数加两位数(退位)

  5.信息窗5:

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6.回顾整理:

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

  (三)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

  1.从横向角度来看,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等内容,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年级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知识基础。

  以上是我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接着

  2.从纵向角度来看,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使计算加减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方面:

说建议

  “说建议”包括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先说教学建议

  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本单元的研读,提出以下3点建议:

  2.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学习时离不开学具的帮助。

本单元教学中充分借助学具的操作理解算理、学习算法。

如在教学“26+12”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独立探究。

引导学生借助小棒:

2捆和1捆合起来是3捆,即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6根和2根合起来是8根,即6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拨计数器时,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合起来是38,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进而引出竖式的学习,并再一次借助计数器帮助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在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将计数器和小棒的演示过程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过程紧密结合。

让学具的操作真正为算理和算法教学服务。

  1.保持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信息窗1提出“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引导学生思考: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信息窗4提出“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多少种?

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数学信息,列式解决。

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就是求这两个数的差,所以用减法。

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结合起有机结合,深化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3.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游戏:

1分钟完成练习纸上题目:

  

(1)独立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小声说计算过程

  

(2)火眼金睛辨对错,分析发现的错例,并说说如何改正。

  根据黑板的题目自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或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考考你的同桌。

  要求:

先静静的在心里想好算式后,再写到练习纸的后面,然后交给你的同桌算出得数,并让你的同桌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反馈,如果做的题有错误请大家分析原因,并让出错的学生把计算过程说一次。

  接下来说,“评价建议”

  

(二)评价建议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1.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没有掌握?

如学完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看看是否写对竖式?

计算竖式注意什么问题?

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等等,如果不会的话可以老师再辅导,也可以交给组长、组内同学负责,或是给小组加分的等激励措施。

  2.学生自我评价:

上完一节课后,让学生自己问问自己:

这节课我有没有认真倾听,我有什么收获?

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三)最后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实施数学教学时应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1.整合文本资源,整理错题集,

  本单元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问题,这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出现的错题或是大部分同学出现的错题记录下来,慢慢地形成一本错题集,也是知识的一个积累。

把错题记录下来,也是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的好习惯。

  2.制作系列微课:

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清晰,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录成一个微课视频,整个单元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系列微课,可以放在球球群了,供基础薄弱的学生回家再学习;也可以结合我校的学习单,制成预习式的微课,引导孩子在家也能认真学习。

  3.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课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物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讲一些数学有关的小故事或是数学家学习的故事,也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谢谢大家。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研读,谢谢大家。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2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5《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教材没有直接出示运算式题,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多少元钱?

”或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它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

这种思维方法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________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四、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说学法

  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

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六、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以主人翁-丁丁”海边游玩”为引子,创设“海边买纪念品”这一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整理相关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个环节:

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列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第三个环节: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本环节设计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工具性。

第四个环节:

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

重点板书了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板演。

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

(板书课题:

绿色行动)。

  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

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

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优秀植树小队”!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加油!

(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

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设计意图:

教师配合时令特点,结合近期的植树节,充分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把情景图的中“植树活动”主题情景转换成了学生需要进行活动的参考信息,结合课本内容设立了以“小树”为奖励,联系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

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

(出示投影:

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

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

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这个问题。

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

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

该如何计算呢?

(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

  组织小组讨论:

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

(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

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

(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

主动猜测,多种算法。

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口算25+3=?

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

你是怎样算的?

  7、“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

  生:

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

  师:

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呢?

  师:

你知道怎样计算吗?

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

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

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

验证猜想,探究算法。

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

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

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

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

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游戏:

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

“找树叶”。

  小组活动:

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

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

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教学反思: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

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

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

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

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

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

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

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

“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呢?

”“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

”“还有不同意见吗?

”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

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

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分析:

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一、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

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其方法,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