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396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

《《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短歌行》教学设计.docx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诗的风格、诗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体感知

  [预设互动1]美美地忆

  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

周瑜说:

“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裴松之认为: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如是说: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毛泽东词: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说: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鲁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以学激思

  请写出你的疑惑,由组长整合后交老师。

  三、合作学习

  [预设互动2]美美地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挚,境界开阔,慷慨深沉。

  [预设互动3]美美地思

  1、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心中之“忧”,他到底在忧什么?

是如何解忧的?

  第一步:

自己诵读诗歌,寻找问题关键。

  第二步:

小组交流合作,商定问题观点。

  第三步:

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板书:

忧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礼遇嘉宾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曹操勾画了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的悲悯,他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2、观看《曹操横槊赋诗》视频剪辑,思考几个问题。

  

(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何枝可依?

——无枝可依。

  海不厌深。

——水不厌深。

  

(2)“辍”和“掇”、“无”与“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从中可以分别体会出什么心境呢?

  点拨:

辍,停止。

比喻义为:

“我对贤人的思念,何时才能停止呢?

”掇,拾取。

比喻义为:

“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

”剪辑中呈现的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曹操,其行动较思念更进一层,更符合曹操那种想坐拥天下贤才的霸气。

显然,这是剧作者为剧情需要所塑造的。

而原诗表现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隐忧。

  “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可依之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

  [预设互动4]美美地赏

  1、“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刘邦、项羽、曹操、毛泽东莫不如此。

曹操的抱负情怀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

引用典故可以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2)再次朗读,并按顺序找出用典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呜,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2、比兴(在朗读中找出有关诗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以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四、课堂总结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我们鉴赏了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

我们站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所以我们更应该“及时勉励”,只因为“时不我待”。

《短歌行》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

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

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

  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

  明确: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课件展示)

  2.诗人为什么而“忧”?

  明确:

①忧功业未成(板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课件展示)

  ②忧贤才难求(板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课件展示)

  3.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忧”的感情的?

  明确:

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诗歌中“酒”一般被用来表达忧愁思绪,因而有了“借酒浇愁”一说,同学们结合诗人生平及整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达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

  (知人论世。

结合全诗可明确曹操表达的是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诗人将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3)明月

  在古典诗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别绪,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因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4.诗人借助了很多意象来表达自己“忧”的情绪,他又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

  明确:

  比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用明月比喻贤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诗是表达女子思慕爱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表现诗人求贤如渴的心情。

  5.诗歌中“忧”的情绪贯穿全诗,但是同学们朗读的时候却情绪激昂,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

诗歌虽然“忧”的情绪贯穿整篇,但是在忧的背后却饱含诗人建立功业、渴慕贤才的理想和抱负。

  6.请个别同学朗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其他同学思考曹操借这几句诗表现什么?

  明确:

这几句诗勾勒出一幅彷徨无依的特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良将贤才无明主可选时的彷徨,与曹操在整诗中表露的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抱负相呼应。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1.正是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所以面对短暂的人生,曹操一扫前人要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发出人生苦短,及时立业的感慨,处在乱世的曹操,在50多岁的高龄仍然渴望建功立业,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家更应树立远大抱负,发愤图强。

  2.以一篇短文写《短歌行》给你的启示,题材不限。

  五、板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运用典故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

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点拨法:

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板书标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三国时期,风云动荡。

孙权靠父兄基业坐断江东,刘备凭皇叔身份、仁义情怀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曹操又凭什么一统北方呢?

同学们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玩权术,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我负天下人”——自私

  “京剧脸谱中曹操是白色脸谱”——奸诈,阴险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历史自有公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领略它作为文学家的风采,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二、解题、背景介绍。

  1、解题:

(点击幻灯片)

  “行”是一种文体。

短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

(点击幻灯片)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鸣叫往南飞去,曹操深感此景,横槊赋诗《短歌行》。

  预习过程中,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疑问,一起来梳理一下,自由提问,一起解答

  三、解答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2、教师检查重点词语(点击幻灯片)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

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感叹句、陈述句一般读降调,问句一般读升调。

请同学们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朗读体会。

  四、朗读诗歌。

  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1)节拍:

二二节拍(点击幻灯片)

  

(2)语调(句式)(点击幻灯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教师范读。

  (4)学生朗读

  进一步品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些诗歌可以抓意象,有些诗歌可以抓诗眼,《短歌行》是有诗眼的,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呢?

哪些句子写了“忧”,找一找。

  五、品读诗句,理解内涵。

  1、听配乐演唱,把握诗歌情感——“忧”(点击幻灯片链接)(板书)

  2、品读含“忧”的句子(点击幻灯片)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人在“忧”什么呢?

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3、把握“忧”的内涵。

(点击幻灯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板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人才难得(板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功业未成(板书)

  4、小结:

忧人生短暂,忧人才难得,忧功业未成,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

杜康能解吗?

要写解忧,必须求得贤才。

《短歌行》实质上就是一首“求贤歌”。

我们心目中的曹操嫉贤妒能,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其实求贤若渴。

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曹操三次颁发求贤令。

点击幻灯片

  5、资料曹操的《求贤令》点击幻灯片

  原文: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求贤令》是曹氏有限公司明明白白的人才招聘广告,《短歌行》就是一份含蓄委婉的古诗版本的人才招聘广告。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贤才们愿意投奔曹操吗?

曹操在这份古诗版人才招聘广告中开出了怎样的诱人条件来吸引人才呢?

同学们找找表明曹操对待人才态度的诗句,体会一下,曹操是怎样留人的。

讨论两分钟。

  6、品读句子,理解诗人如何“求贤”。

(点击幻灯片)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以待遇留人)(板书)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以情感留人)(板书)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事业留人)(板书)

  7、总结:

忧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成,所以此诗读来深沉悲凉。

曹操自比周公,想求得贤才来一统天下,解百姓战乱流离之疾苦,有一股英雄之气驰骋其间,所以此诗又读来慷慨激昂。

“悲凉慷慨”是此诗风格,又恰恰正是“建安文学”的“风骨”。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同学们来听听《短歌行》演唱,来感受一下这份悲凉慷慨的情怀。

(解释版本问题)

  六、拓展延伸:

  1、经典永远是经典,《短歌行》给了我们很多的人生启示,你从中悟到一些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2、曹操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当时时代精神展示,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人张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展现自己的个性才情,关注时代的发展脉搏,这种时代精神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很多后世文人志士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3、幻灯展示:

(点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

  七、课堂总结:

  曹操老矣,故人已去,而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所以我们无须感慨人生短暂,只要好好珍惜当下。

泱泱中华,盛世繁荣,国泰民安,直追盛唐。

时代给了我们最好的机遇。

同学们,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努力学习,志存高远,张扬自己的理想抱负,展示自己的个性才情,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课外查阅资料,阅读曹操的《蒿里行》,朱永嘉先生的《论曹操》,进一步了解曹操。

  板书:

  短歌行

  人生短暂

  忧人才难得

  功业未成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以待遇留人)

  求贤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以情感留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事业留人)

《短歌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

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

人应该怎样活着?

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

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故乡在哪儿?

“所思”在哪儿?

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2.学习鉴赏《短歌行》

  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

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

“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即可。

至于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从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从它原本是配乐的,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

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

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

“譬如朝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至“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

从以上简要分析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

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

写忧思,自然随意,反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的1、3两问。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真正理解《归园田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二、整体感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的。

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

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

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

课文是第一首。

《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诗歌,疏通诗句。

  补充注释

  

(1)尘:

尘世的罗,指仕途。

意谓仕途有如罗一样,使人不得自由。

  

(2)故渊:

鱼儿原来生活的深水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