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427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短歌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短歌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短歌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歌行教案.doc

《短歌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短歌行教案.doc

《短歌行》教案

---08对外本一方肖

【教学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有《曹操集》。

三、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四、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五、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

六、整体感知、赏析全篇

(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

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

格调(风骨)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

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分解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

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

表达了什么内容?

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

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分解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设问:

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提示: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

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

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

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种说法:

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解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

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

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

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

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

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

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二)根据所讲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主题思想)?

2、本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诗人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七、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

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八、作业熟练诵读领悟主旨

九、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