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348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9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docx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

注意:

234字样为大全页数,

行气降气药

香附

功能:

性平无寒热之偏,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元胡:

二药同用,一走气分,一走血分,气行则血行,血畅则气顺,既可肝理气解郁,又可活血化瘀,气血并治,行气止痛作用倍增;主治肝郁气滞,血行不畅。

(318)

川楝子:

二药相伍,舒肝解郁与行气止痛并举,为治疗肝郁气滞疼痛诸症所常用。

(318)

乌药:

香附以行血分为主;乌药长于顺气散寒,二药合用,气血兼治,相须为用,直奔下焦,理气散郁,和血止痛之效显著。

(338)

木香:

香附既能行气,又能活血,为气中血药及妇科圣药;木香功擅行气止痛,且温中,偏于气分。

二者伍用,相须配对,俾行气止痛之功加强,为临床理气止痛之常用药对。

(323)

檀香:

香附疏肝而理气,使肝平而勿克脾土;檀香醒脾和胃而畅中焦之气。

二者合用,既可加强理气之效,又有调和肝脾之功。

(320)

苏梗:

二药合用,气血并调,胸膈中焦并治,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力量增强。

主治:

肝郁气滞及妊娠呕吐。

施今墨经验:

香附入血分而散瘀,苏梗走气分而散滞,合用则行气活血,理气消胀甚效。

(322)

沉香:

二药香附质轻多入肝经,偏于升散;沉香质重,温脾肾,降逆气,纳肾气,多入肾经,偏于沉降。

合用之,升降协同,功专于下,具有升降诸气,调畅气机之功用。

(347)

川芎:

香附和川芎合用,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

主治:

气郁血滞及肝气郁滞。

(357)

当归:

香附为理气解郁之要药,当归为治疗血分诸疾所常用;二药合用,一主气分,一主血分,气血并治,共奏理气活血之功。

(358)

白芍:

二者合用,一理肝气,一养肝血,气血兼施,动静相宜,共奏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之功。

主治:

妇女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血不和。

(319)

丹参:

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具有较好的行气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主治:

气滞血瘀之心腹痛及跌打损伤。

(372)

藿香:

二药合用,理气与化湿兼备。

气行则湿散,湿去则气疏,二者相辅相助,共奏芳化畅中,理气和胃之功。

且具有理气而不伤血,化湿而少劫阴之特点。

主治:

湿郁或气郁致湿及妊娠恶阻。

(196)

艾叶:

二者伍用,艾叶温散血中之寒凝,香附理气中之郁滞,一气一血,气血双调,温经散寒,调经止痛之功显著。

主治:

肝郁挟寒之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胎动不安,带下绵绵。

(320)

高良姜:

二药伍用,高良姜以温胃散寒止痛降逆为其长,得香附则可除寒祛郁;香附以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为其长,得高良姜则气行寒散,最终寒散气通,气行痛止,通则不痛。

主治:

肝郁气滞、胃中寒凝之胃脘疼痛。

(321)

黄连:

香附长于疏肝理气并有止痛之功,且芳香性平,无寒热偏胜;黄连泻心火解热毒;两药配对,行气泻火,一疏一清,使心火去,郁滞解则疼痛除。

主治:

火郁胸胁满闷疼痛诸证。

(112)

神曲:

香附功能疏肝和胃、调经止痛,神曲为消食导滞常用之品,二者伍用,使理气解郁、消食和中之力增强。

主治:

气郁、食郁证,即肝郁气结、横逆脾土。

(323)

柴胡

青皮:

柴胡香气馥郁,轻清上升,宣透疏达,调达肝气,善疏理上焦之郁;青皮味辛而温,其气峻烈,沉降下行,破肝经气结,善疏达下焦之郁。

二者伍用,升降相宜,下上窜通,气郁可疏,气滞可行,气结可散,药力较一般的疏肝理气剂峻猛。

故一般气郁轻证或兼阴血不足者应慎用。

主治:

肝经气郁羁久,交结不散,甚则气滞血瘀。

(326)

枳实:

柴胡辛散升阳,疏肝解郁;枳实苦泄沉降,下气消痞,理气除满。

二者伍用,一升一降,一肝一脾,具升降气机、调理肝脾之功。

柴胡得枳实,最善疏肝理气,通阳达郁。

主治:

肝脾不调,气机不利证。

(327)

生麦芽:

柴胡之疏肝在于升提,生麦芽之调肝在于宣通。

升提与宣通,相济以成调肝气之功,二者伍用后,疏肝气助肾气通达,升发清气助肾气之蒸腾,疏肝运脾消滞助后天之本,先后天调畅而可助孕。

主治:

肝郁不孕。

(328)

升麻:

升麻以引阳明清气上行为主,柴胡以升少阳清气为要;二药相须为用,共引清气行于阳道,具升阳举限之功。

但须与益气补中之品合用,其力方显。

主治:

1、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证。

2、清阳下陷所引起的泄泻。

(333)

前胡:

二药相伍,柴胡疏泄开郁主升,前胡下气平逆主降,二者一升一降,一疏一宣,最善宣通气机,以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而奏祛痰止咳之效。

用于止咳时,柴胡量须小于前胡。

主治:

风热郁肺证。

(295)

大豆卷:

柴胡清轻升散,能透表泄热,为运枢达腠这要药;大豆卷清解表邪,分利湿热,故外可透发祛湿,内可清利行水。

二药配对,互为相用,能疏解腠理,宣展气机,通利上、下焦,以取透邪祛湿,解表退热之功。

主治:

1、感受温湿,腠理郁闭证。

2、湿热蕴滞证。

(68)

常山:

二药相合,使截疟力倍增。

同时,常山泄化痰湿积滞而治其本,柴胡疏解少阳枢机而治其标,标本兼治,则凝痰积湿自消,往来寒热得解。

主治:

疟疾。

(526)

黄芩:

柴胡善疏散少阳半表之邪,黄芩善清肝胆气分之热,二药相伍,升阳达表,退热和解,一散一清,用治外感寒邪少阳症,寒热往来,使枢机得以和畅,具较理想的和解少阳,疏泄肝胆郁热的作用。

主治:

1、肝胆经郁热内盛证。

2、疟疾。

3、少阳证。

(324)

白芍:

二药相伍,一散一收,一气一血,疏肝之中兼敛肝,升阳之中兼敛阴,补肝体而和肝用,使肝气行疏,肝血得补,疏柔相济,动静结合,以发挥肝藏血、主疏泄之功能。

正符合肝体阴而用阳之旨、刚柔相济之性。

为治疗肝郁血虚之常用药对。

(325)

桂枝:

桂枝为太阳中风之主药,柴胡为透泄少阳之要药;二药相伍,既能发汗解表,通阳散寒,又能引热达表,透发少阳,共奏解表退热之功。

主治:

1、太阳少阳并病之病。

2、胆囊炎,胰腺炎。

(43)

葛根:

为临床解肌退热之用。

二药相伍,可起协同作用。

主治:

1、外感表证,逐渐入里化热证。

2、风疹,麻疹。

(76)

枳壳(实)

柴胡:

枳实苦泄沉降,下气消痞,理气除满;柴胡辛散升阳,疏肝解郁。

二者伍用,一升一降,一肝一脾,具升降气机、调理肝脾之功。

柴胡得枳实,最善疏肝理气,通阳达郁。

主治:

肝脾不调,气机不利证。

(327)

桔梗:

桔梗与枳壳相伍,一升一降,一宣一散,桔梗开肺气之郁,并可引苦泄降下之枳壳上行于肺;枳壳降肺气之逆,又能助桔梗利膈宽胸,具有升降肺气、宣郁下痰、宽胸利膈作用。

(335)

厚朴:

枳实性苦而微寒,功能“除胀满,消宿食,消坚积,化稠痰,破滞气,平喘咳”。

以破气消痞为主,厚朴苦温,以下气为专,以行气降逆消胀除满为其要。

枳实有泻痰之力,厚朴具消痰之功。

二者相伍,一寒一热,相得不偏,枳实消痞,厚朴除满,相得益彰。

(327)

枳实:

枳实力峻,枳壳力缓。

枳实性沉而主下,枳壳性浮而主上,枳实主入脾胃,破气作用较强,能消积除痞,导滞通便;枳壳主入脾肺,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二者相伍,相须配对,使行气破结之力增强,并直通上下,气机得畅,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除,气利则后重除。

(329)

郁金:

枳壳行于气分,功擅理气消胀;郁金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功偏行气解郁,凉血散瘀。

白术:

枳实苦泄沉降,为行气化痰之要药。

白术甘苦性温芳香,甘温补中,苦以燥湿,芳香健脾,为培补脾胃之要药。

二药皆燥,配对使用,枳实降泄,逐痰散结,白术升补,健脾燥湿。

合而用之,降中有升,泄中有补,补不留滞,泄不消正,共奏健脾消痞之功。

(342)

生姜:

生姜辛散而温,益脾胃,温中止呕除湿,且能止咳消痞满,枳实苦泄沉降,为行气通之要药。

二药合用,集宣降行散于一体,共奏宣通降逆行散之功。

(349)

竹茹:

枳实降气除痰,消积滞。

竹茹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宁神开郁。

二药合用,枳实消导积滞而通,得竹茹苦降清热则和胃降逆之效强而速。

竹茹化痰热和胃而清,得枳实破气行痰则化痰之力足而猛。

合而清通开郁,畅中焦枢机而运清降浊(348)

瓜萎:

枳实味苦微寒,苦能燥湿,寒能胜热,善于破泄胃肠结气消痞满,气行则痰行。

瓜蒌能清上焦积热,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二药相伍,以枳实破其气结,气行则痰消,用全瓜蒌清化胶结之浊,痰去则气行,二者相辅相助,可收破气泄痰,消痞开结之效(281)

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泻火解毒,上清心胃之热,下泄大肠之毒。

枳实苦微寒,上能破气除痞,下可宽肠理气。

二药相伍,清消结合,从上而治,一能泄心胃之热,一能破气除痞,共收泄热消痞之功,从下而治,一能除大肠湿热之火,一能宽肠调气,合奏泻火宽肠疗痔之用。

(117)

大黄:

大黄与枳实皆苦寒之类,苦降寒清。

大黄苦寒功在荡洗

涤泻火,擅下胃肠结热有形积滞。

枳实下气消痞,主泻胃肠结气之无形气痞。

热结胃肠则气滞难行,气结于中则肠垢难下,只有二药配伍,才能泄热除积,利气消痞之功。

临床运用时可酌情改变二者的主次关系,若见热势较甚,大便秘结之证,则以大黄为主少佐枳实,若见胃肠食积化热,腹满疼痛之证,则以枳实为主,少用大黄(174)

陈皮

半夏:

半夏辛温燥烈,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陈皮辛苦而温,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二药合用,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甚,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

二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290)

青皮:

青皮与陈皮,同为橘的果实,幼果为青皮,成熟的果皮为陈皮。

因其老嫩不同,而功效亦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胆气分,又能消积化滞。

陈皮辛散升浮,偏理脾肺之气,长于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二药伍用,既能两调肝脾,又能两调脾胃,使疏者疏,升者升,降者降,共奏疏肝健脾,理气止痛,调中快膈之功(330)

木香:

陈皮苦辛芳香,乃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之品。

木香辛苦温,香气浓郁,行气止痛功效优良,多用于气机不畅所致之腕腹胀满或腹痛泻痢等,二药参用,协同为用,皆芳香理气,共奏行气宽中,开胃止痛之功(332)

大腹皮:

陈皮理气健脾,并能燥湿化痰,因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与利水药同用,具行气利水之功。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二者伍用,行气通滞,气行则水行,故能消气滞湿阻之水肿(331)

橘络:

橘红性温燥,以疏通为用,轻清入肺,善走肌表,散寒化湿,利气化痰。

橘络行气化痰,善走经络,顺气活血,通络止痛。

二药伍用,理气宽胸,下气化痰,通络止痛之功益彰(313)

枳实:

陈皮辛散苦泄,功能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辛散苦降,破气消积。

陈皮升多降少,以升为主,枳实降多升少,以降为要。

二药伍用,一升一降,直通上下,相互为用,行气和中,消肿止痛之功增强(337)

沉香:

橘皮辛散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

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沉香辛苦芳香,性温质重,上能醒脾祛湿,下能降气纳肾。

二药均能升降,橘皮升多降少,沉香降多升少。

合而用之,相互促进,升降结合,具有行气消肿,和胃止痛之功(346)

砂仁:

砂仁与陈皮,同具辛香温燥之性,皆入脾胃而行气调中。

然砂仁偏于化湿醒脾,陈皮偏于燥湿健脾。

二者伍用,一燥一化,使湿去而脾运。

其特点为在理气的同时具有较佳的除湿作用,另外二味药芳香理气,用于大队补益脾胃的方药中,可使补而不腻,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317)

生姜:

陈皮苦辛性温,功擅理气健脾,和胃止呕。

生姜辛温,功偏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二药相伍,陈皮得生姜,温阳散寒,有助理脾除湿,生姜得陈皮,则和胃燥湿,理气降逆止呕功强。

另外,陈皮燥湿化痰,生姜温散寒饮,故合用能化痰散饮(311)

藿香:

陈皮辛开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为脾肺气分药。

其既能行气健脾,调中快膈,又能健脾燥湿,导滞化痰,还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藿香气味芳香,为解暑之上品,善治暑湿为患,湿化气行则脾胃调和而呕逆自止,又能醒脾和胃,开胃进食。

二药伍用,陈皮行气燥湿,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气行有助湿散,湿化便于气行,二者相辅相成,共调中焦,芳香快脾(332)

竹茹:

陈皮苦辛性温,平降脾胃逆气,调理气机。

竹茹甘寒,清热止呕,和胃消痰。

二药相伍,一温一寒,温清相济,理气通络,清而不寒,气顺热清,胃得和降,则呕,呃自止(312)

升麻:

升麻辛甘,升举脾胃清阳,长于清热解毒,透疹发表,陈皮苦辛,平降脾胃逆气,并能燥湿化痰。

二药伍用,可升清降浊,化痰散结,使脾胃升降有制,枢机得利,痰湿得化,热郁消散(332)

白术: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固表,为培补脾胃必用之品。

因脾以运化为司,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

能升则健,即补脾阳,又善燥湿,故建殊功。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二者伍用,补脾而不滞气,共奏健脾化湿,行气祛痰之功(209)

桑白皮:

陈皮辛温,功能理气健脾,和胃化痰,桑白皮辛散苦降,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陈皮入脾肺经而重点作用于中焦脾胃,桑白皮专入肺经,重点作用在肺。

二药伍用,脾,肺并治,脾气健运,生化有权,痰无以生,肺气宣肃有节,痰热自化,咳喘自止(314)

川贝:

陈皮苦辛而温,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然燥而不烈,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理气则可健脾和中,燥湿则可化痰消滞。

贝母苦寒,功能清热散结,止咳化痰,二药伍用,一燥一清,脾健则痰无以生,贝母清肺化痰,则痰无以贮,故可使化痰止咳之功增强(292)

苏子:

苏子与陈皮皆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药。

苏子质润,下气消痰功著。

陈皮性燥,理气化痰效显。

二药合用,润燥相宜,使润而不致留痰,燥而不致伤阴,理气则助痰易化,降气则咳喘易化,降气则咳喘易平。

另苏子可温中降逆,陈皮理气和胃,二者又可共奏和胃降逆之效(257)

杏仁:

橘红辛散温通,功专行气健脾,燥湿化痰,消食宽中,杏仁苦温质润,功擅降气行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能宣能降。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可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大便不调。

橘红,杏仁,宣肺化痰,调中快膈,一宣一疏,气行湿化痰消,且开肺气,滑肠通便之功较显。

(312)

神曲:

神曲甘温调中,辛散行气,功能消酒食而除陈腐之积,导滞气而和胃调中。

陈皮辛开苦降,理气燥湿而和中安胃。

二药合用,相使相助,神曲得陈皮之助,能增强消食和胃之力,而利于神曲消积导滞。

此外,二药合用,尚可燥湿化痰(302)

潘泻叶:

番泻叶味苦甘,性寒凉,能直入大肠泻积热,利肠腑,通大便,为热滞便秘常用之品,然易引起恶心,腹痛等,陈皮辛散苦泄温通,具理气健脾之功,二药相使配对,可加强其导滞之功,且泻中寓补,可故护中气,防番泻叶之大寒而克伐胃气,并减轻其恶心,腹痛之副作用。

(182)

茯苓:

木香

陈皮:

陈皮苦辛芳香,乃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之品。

木香辛苦温,香气浓郁,行气止痛功效优良,多用于气机不畅所致之脘腹胀满或腹痛泻痢等。

二药参用,协同为用,皆芳香理气,共奏行气宽中,开胃止痛之功(332)

乌药:

木香辛散苦降,芳香化湿,能理三焦之气,尤善行脾胃气滞,乌药辛温开通,理气散寒止痛,尤善温散下焦寒湿,二药合用,理气化湿,行气散寒止痛之功大增(339)

香附:

香附与木香,皆有行气止痛作用,为临床理气止痛之常用药对。

香附苦辛平,功专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既能行气又能活血,为气中血药及妇科圣药。

木香辛苦温,功擅行气止痛,且温中,偏于气分。

二者伍用,相须配对,行气止痛之功增强。

正如[医方集解]言:

“木香,香附行气之药,能通三焦,解六郁”(323)

沉香:

沉香味辛走散,行而不泄,专于化气降气,兼有扶脾温肾之功。

木香专于行胃肠结气而止痛,兼能消食。

二药配对,沉香优于降气平喘,木香长于健脾理气。

相须为用,理气健脾止痛功效显著,降逆行气之功倍增(351)

莱菔子:

木香辛苦性温,香气浓郁,可升可降,通行胃肠三焦气滞,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兼能健脾消食。

莱菔子辛甘性平,能理气除胀,消食化积,二药配伍,专入脾胃大肠经,有较强的消食导滞,消胀除满作用(298)

槟榔:

木香与槟榔皆为理气之药,木香偏于温中助运,行气止痛,槟榔偏于消积导滞,且可杀虫。

二者配伍应用,相辅而行,不仅可增强行气止痛之功,而且善导滞消胀,燥湿杀虫(334)

木瓜:

木香辛苦温,和胃健脾,芳香化湿。

木瓜酸温,功主利湿启脾,舒经活络,二者伍用,取木香芳香畅中,调理气机,取木瓜除湿舒经,止呕止利,合为治霍乱转筋之济(209)

大戟:

大戟与木香是逐水药与行气药相伍之药对。

水饮内停多兼气滞,气滞不行则水湿难去,故有导水必先行气之谓。

此以大戟之苦寒泻水逐饮为主,木香之辛温行气宽中为辅。

大戟得木香则气行而水行,木香又可防大戟苦寒伤胃。

二者合用,相辅相制,为泻水逐饮所常用(190)

人参:

人参为峻补之品,纯虚无实者,用之最宜。

因虚致实,用之则有实实之弊,或虚不受补,用之则补而不受,难以成效。

临床应用时,常以人参补虚为主,少佐木香行气,补中有行,动中有静,既可免除人参滋补呆滞的弊病,又防木香辛燥行气而耗气,增强人参补虚之功,又扩大人参的治疗范围,对气虚兼气滞者,用之为宜(412)

乌药

香附:

香附辛苦甘平,入肝胆经,以行血分为主。

乌药辛散性温,顺气降逆,散寒止痛,长于顺气散寒。

二药合用,气血兼治,相须为用,直奔下焦,理气散郁,和血止痛之效显著。

木香:

木香辛散苦降,芳香化湿,能理三焦之气,尤善行脾胃气滞。

乌药辛温开通,理气散寒止痛,尤善温散下焦寒湿。

二药合用,理气化湿,行气散寒止痛之功大增(339)

沉香:

乌药辛温开通,上走脾肺而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下达肾与膀胱而温下元,调下焦冷气,既能通理上下诸气,理气散寒,行气止痛,又温下元逐寒而缩便。

沉香辛苦芳香,功专行散,能醒脾开胃,祛湿化浊,行气止痛,且本品质体沉重,落水不浮,性专下降,可直达下焦,入于肾经,以引上逆之气规于下。

二药相配,同走气分,下达下焦,共奏降逆行滞,醒脾散寒之功(352)

川芎:

乌药辛开温通,上走脾肺,下通肝肾。

既能梳理上下诸气,又能温暖下元,有顺气散寒止痛之功【本草求真】言:

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

川芎辛温香窜,能升能散,能降能泄,可上行癫顶,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

二药合用,乌药偏于行气,川芎偏于活血,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356)

当归:

香附辛平,通行三焦,尤长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理气止痛之要药,素有“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之称。

当归辛甘而温,既能补血和血,又能活血通络,为治疗血分诸疾所常用。

二药伍用,一主气分,一主血分,气血并治,共奏理气活血之功。

(358)

沉香

木香:

沉香味辛走散,行而不泄,专于化气降气,兼有扶脾温肾之功。

木香专于行胃肠结气而止痛,兼能消食。

二药配对,沉香优于降气平喘,木香长于健脾理气。

相须为用,理气健脾止痛功效显著,降逆行气之功倍增(351)

乌药:

乌药辛温开通,上走脾肺而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下达肾与膀胱而温下元,调下焦冷气,既能通理上下诸气,理气散寒,行气止痛,又温下元逐寒而缩便。

沉香辛苦芳香,功专行散,能醒脾开胃,祛湿化浊,行气止痛,且本品质体沉重,落水不浮,性专下降,可直达下焦,入于肾经,以引上逆之气归于下。

二药相配,同走气分,下达下焦,共奏降逆行滞,醒脾散寒之功(353)

肉桂:

肉桂辛甘大热,走肝肾血分,能温补脾肾阳气,功专温经散寒止痛。

沉香辛苦芳香,善行于气分,性专下降,直达于肾。

二药合用,一走于气,一行于血,同温于下,共奏温肾壮元,散寒止痛之效(353)

丁香:

沉香辛苦而温,有降气调中,温肾助阳之功。

丁香性味辛温,暖脾胃,快气机而散寒止痛,降浊气而止呃。

二药合用,温中降逆之功倍增,行气止痛力强(350)

川芎:

槟榔:

槟榔苦辛芳香能开泄,质重而坚能下降,破滞行气之力较强。

沉香降而不泄,既能温中降逆,又能暖肾纳气,且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

二药合用,相辅相成,降逆行气之力大增,还能下痰平喘,温中降逆(345)

香附:

香附芳香疏散,能散滞气,降逆气,且性平无寒热之偏,为梳理肝胃气结之良品。

沉香温脾肾,降逆气,纳肾气。

二药香附质轻多入肝经,偏于升散,沉香质重,多入肾经,偏于沉降。

合而用之,升降协同,功专于下,具有升降诸气,调畅气机之功用(347)

半夏:

半夏曲化痰消食,和胃止呕,下气散结。

沉香曲理气化滞,调中和胃,止痛消胀,二药均为制曲,药性平和,相互伍用,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具有疏肝健脾,理气和胃,消胀止痛之功(347)

陈皮:

橘皮辛散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

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沉香辛苦芳香,性温质重,上能醒脾祛湿,下能降气纳肾。

二药均能升能降,橘皮升多降少;沉香降多升少。

合而用之,相互促进,升降结合,具有行气消胀,和胃止痛之功。

(346)

石斛:

石斛甘寒滋阴,沉香辛温降气。

石斛得沉香则滋胃阴而不抑遏,沉香得石斛则降逆气而不燥津。

二药寒温相济,顺气养阴。

(346)

马宝:

马宝清肝化痰,镇惊熄凤,以镇平上逆之气为重。

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既能降逆气,又能达肾引逆上之气归于下,以降气平逆为主。

二药配伍,降逆之力倍增(348)

槟榔

木香:

木香与槟榔均为理气药,木香偏于温中助运,行气止痛,槟榔偏于消积导滞,且可杀虫。

二者常配伍应用,相辅而行,不仅可增强行气止痛之功,而且善导滞消胀,燥湿杀虫(334)

沉香:

槟榔苦辛芳香能开泄,质重而坚能下降,破滞行气之力较强,沉香降而不泄,既能温中降逆,又能暖肾纳气,且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

二药合用,相辅相成,降逆行气之力大增,还能下痰平喘,温中降逆(345)

大腹皮:

大腹皮质轻上浮,辛温行散,专行无形之滞而行气宽中,利水消肿,槟榔质体沉重,苦辛降下,善行有形之积滞,而消积行水。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行气消胀,利水消肿之力倍增(222)

鸡内金:

鸡内金生发胃气,健脾胃,消食导滞,槟榔破气导滞消食,其性沉降,利水消肿,化痰浊化脂积。

二药伍用,升胃气而不壅滞,共奏健脾胃,消积滞,破脂浊之功(301)

牵牛子:

槟榔辛散苦泄,右杀虫,消积,行气之功。

牵牛子苦泄,右泻下逐水,杀虫之效。

二药同用,杀虫力增强,可借其泻下,行气之力,促使虫体排除。

(531)

南瓜子:

槟榔,南瓜子均有杀虫作用,为杀绦虫之要药。

然槟榔还有行气,消积之功。

二药伍用,杀虫力增强,且借其槟榔行气导滞之功而促使虫体排除(532)

旋覆花

代赭石:

旋覆花苦降辛温通散,宣通壅滞,下气消痰。

代赭石苦寒清热质重降逆,兼能凉血,尤以降气血上逆为专长。

旋覆花以宣为主,代赭石以降为要。

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宣降合法,共奏降肺胃,镇肝逆,下气消痰之功(343)

半夏:

半夏消痰散结,健脾和胃,止呕,旋覆花开结消痰,下气行水,降气止噫,宣肺平喘。

然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旋覆花侧于宣肺,下气行水,二药伍用,一燥一宣,互为其用,祛痰止咳,和胃止呕之效增强(290)

海浮石:

旋覆花降逆下气,消痰平喘,宣肺行水,降气止噫。

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旋覆花侧于宣,降,行,海浮石偏于清,化,散,二者参用,肺气肃降有序,清化有度,气利痰清,咳嗽自止(293)

活血止血药

川芎

当归:

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质润而腻,养血中有活血之力。

【草本正义】云:

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川芎辛温而燥,善于行走,有活血行气之功。

当归偏养血和血,川芎偏行气散血。

二药伍用,活血,养血,行气三者并举,且润燥相济,当归之润可制川芎辛燥,川芎辛燥又可防当归之腻,使祛瘀而不耗伤气血,养血而免致血雍气滞。

共奏活血祛瘀,养血和血之功。

【医中金鉴】言:

当归,川芎为血分之主药,性温而味甘辛,以温能和血,甘能补血,辛能散血,古人俱必以当归君川芎,或一倍或再倍者,盖以川芎辛窜,捷于升散,过则伤气,故寇宗奭曰,不可单服,久服,亦此义也。

然施之于气郁血凝,无不奏效。

故用以佐当归而收血病之功,使瘀去新生,血各有所归也。

(355)

白芍:

川芎辛温香窜,主入肝经,行气活血,偏于升散,走而不守。

白芍微苦略酸,亦入肝经,养血敛阴,偏于收敛。

川芎与白芍伍用,动静结合,散敛并举,辛酸相合,切合肝体阴而用阳之性。

【草本求真】云:

“血之盛者,必损辛之以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损酸之以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

活血,养血兼顾,疏肝柔肝并举,使其活血而不伤正,疏肝开郁而不损肝阴。

(359)

赤芍:

川芎辛温香窜,行气活血,为血中气药。

赤芍活血化瘀止痛,二药伍用既增活血化瘀之功,又借气行血行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