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194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docx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高新区总体规划

  根据苏州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高新区西北部地区将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绕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及沿太湖公路等为交通骨架,实施出口加工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东渚开发分区、通安开发分区及旅游度假区组团开发、平行推进,努力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湖光山色秀美,适合创业和居住的湖滨城市。

苏州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新构想:

双城两片

2010-04-1309:

45

我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论证

苏城新构想:

双城两片

苏州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制图胡建益

   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

   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

   “T轴双城两片”结构

   T轴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

   千年古城如何展现古今文明辉映的新气象,都市形态如何与世界著名城市相媲美。

苏州从去年3月就启动了《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08—2020)》(以下简称总体设计)的规划研究。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分析、设计和论证,昨天,这份事关苏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蓝图”通过了国内专家的论证,这也标志着苏州诞生了第一份城市总体设计。

它将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配合使用,作为指导苏州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依据。

   现有的“4+1”格局难以形成统一规划

  【现状】

   苏州是一个有机整体,可是长久以来东、南、西、北、中相对分隔的“4+1”格局,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

如高架路导致对城市交通、景观和功能的分割,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

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区块、路段、街道划分的界限。

   目前的高新区、相城、园区、吴中、老城分散建设,失去了整体性,各自建构完整体系,反而加剧了分割。

昨天与会专家认为,苏州城市现状结构较为“破碎化”,各片区次结构脱离主结构,相互错位,亟须统筹设计。

   【规划】

   权威调查显示,苏州最引以为豪的方面,只有8.1%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长,而有51.1%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

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苏州,城市亟须一个融合人文景观、自然山水的协调统一的城市设计“蓝图”。

于是总体设计提出,苏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青山清水,新天堂”;具体为“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四大分目标。

苏州城市设计总体策略为:

和合强心,融通健体。

协调各区发展,完善功能、交通、景观系统,打破片区分割,推动各个城区加速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苏州中心城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

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

   “十字轴带”就是集中建设十字交叉的两条功能、交通、景观复合轴。

南北主轴以人民路为骨架,北起相城区荷塘月色景区,南至吴中区太湖景区;东西主轴以干将路为骨架,西起天平山、灵岩山景区,经狮山、何山、古城,东部跨越金鸡湖,向昆山延伸。

   “五楔渗透”指引导从乡村和郊野空间向中心城区插入大型郊野绿地建设,作为城市生态本底环境的基础。

这“五楔”包括西南角的“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的“澄湖—吴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的阳澄湖绿楔,西北角的三角嘴绿楔,西部的“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

   “多心多点”就是建立三级(市级中心、分片中心和居住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体系,结合自然景观、人文资源要素培育现代都市服务业生长点,强化城市门户地区建设,形成一系列城市亮点地区。

“绿廊相通”是说,苏州大运河西段及南段、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两侧绿带所围成的都市绿环,依托“五楔”之间的带状城市绿地联系各郊野生态斑块,依托城市水系与道路两侧绿化串联城市中的各类绿地,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

“T轴双城两片”给城区强心健体

   【现状】

“有心无核,结构虚弱。

”这是总体设计对苏州目前城市形态的概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副所长邓东说,苏州中心城区缺乏对各区中心的整合。

缺乏核心功能与形象。

从140份心理地图统计显示,市民心理中心仍在古城,而名城风貌保护的要求,不允许古城承担主城中心的作用。

古城区内集中了苏州中心城区64%的行政单位、63%的学校、79%的门诊量。

各街道的人口密度老城区是周边地区的3-6倍,比如桃花坞街道则达到286人/公顷。

“小心脏,大身体”,老城超载运转已经较为严重。

   从调研分析看,苏州没有形成能统率中心城区的城市核心,没有明显的整体结构,次结构微弱。

空间活力区局限在古城,基本上没有延伸到其他地区,“从空间分析看,最强活力区出现在干将路上,干将路、人民路的活力点出了古城就迅速削弱,进出古城的通道微弱。

承担主要活力的通道非常稀疏,在各区边缘只存在非常微弱的次结构,给各区之间造成鸿沟。

”邓东说,跨出老城,城市人口活动密度急剧下降,现有结构只能支撑60-80平方公里范围(老城)的活力。

  【规划】

   针对“有心无核”,总体设计指出,虽然目前的主要活力区仍以干将路、人民路的十字轴为主导结构,然而老城西面有了明显的“次级结构”,西部、南部成为形成主城中心的潜力区。

通过论证,总体设计提出,未来苏城可形成“T轴双城两片”的总体结构。

T轴是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是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

   针对“结构虚弱”,总体设计明确采用和合战略,提出了中核主城、东进沪西、北拓平相、南优松吴、西育太湖的五个方面的发展路径,给未来这些区域的定位给予参考。

而值得注意的是,“中核主城”,是将高新区与老城区进行合核,形成未来真正的苏州主城。

而园区则作为区域中心,接受上海辐射,从而形成两主多辅的中心体系,外加一些专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大学园区、专业市场、交通枢纽)和社区中心。

   为了给合核后的主城中心注入活力,总体设计给出了一个设想——干将路西延,打造类似巴黎香榭丽大道、首尔清溪川大道的林荫大道。

方案称,干将路西延方案,对古城的交通压力不会很大,因为主要热点区域在古城西侧,过境交通由环路分担。

而如果干将路保持30米断面,则不用拆迁。

这样干将路将串联多个城市中心,道路中央水系又可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区,也能达到做强中心城区的目的。

   此外,总体设计提出了社区分类建设引导策略,其中历史街区,重在保护,修缮破旧传统民居,强化停车管理;老街巷,逐步清理违章建筑或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通过功能置换和产权置换,逐步减少老街巷人口密度,推动住房成套化;改造街巷:

增设集中停车场或社区外围沿街停车位,提高社区内公共空间使用效率;上世纪80年代老新村、90年代大型住宅区和1998年后商品房住宅区重在改造和完善设施,强化社区中心服务。

《苏州日报》2009年12月5日

记者钱怡

城市设计提出苏州要形成“两城区、两副中心”格局

干将路有望西延到高新区

   老城区(沧浪、平江、金阊区)居中,园区、吴中区、高新区、相城区相对独立,形成“4+1”个独立王国,制约了苏州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昨天通过专家组论证的《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提出,要把苏州整合成为两城区、两副中心,形成“T轴双城双片”结构,并通过加强道路对接等手段,使“4+1”个独立王国成为有机整体。

   弱小“心脏”难撑“全身运动”

   一座城市本来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中心城区迅速扩大的苏州却有点特别:

老城区居中,园区、吴中区、高新区、相城区相对独立,分散建设,高架路分割了城市交通、景观,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区块、路段、街道划分的界限……凡此种种,让苏州中心城区结构“破碎化”,形成了“4+1”个独立王国。

   事实上,140份心理地图统计显示,苏州市民的心理中心仍在苏州古城。

即便身在园区、吴中、高新区、相城区,人们还是愿意去古城区看病、读书,由此导致古城区医院、学校爆满,外围医院、学校相对较空的现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副所长邓东因此认为,苏州没有形成能统率中心城区的城市核心,没有明显的整体结构,是典型的“巨人的体形,婴幼儿的心脏”。

这弱小的“心脏”,已很难支撑整个中心城区的"全身运动"。

   此外,苏州中心城区各区域还存在项目形态雷同、边界分割、高度分区不明确、色彩难协调、公共设施分布不均等问题。

苏州总体城市设计效果图(澹台湖一带)

   勾勒“T轴双城两片”

   功能结构

   针对“心脏”弱小的问题,由市规划局委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案提出,苏州城区要形成“T轴双城两片”的总体结构。

其中,双城由苏州主城城区(老城区加高新区)、苏州新城城区(园区)组成;两片是吴中片和相城片;“T轴”中,苏州主城城区、苏州新城城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片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

   在加强两城区、两副中心之间及各区域内部的联络上,总体城市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如建设生态廊道、交通要道、步行桥等。

   其中最让人眼睛一亮的是高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沟通。

这两个区域都在苏州主城城区里,目前被大运河阻隔,虽有狮山大桥、何山大桥等连接,但联系还是不够顺畅。

总体城市设计提出,要让这两个区域合成一个“核”,办法之一是将干将路西延到高新区;另一个办法是沿大运河建设开敞空间,让苏州从小桥流水走向运河时代,最终走向太湖时代。

   总体城市设计认为,因为现在苏州的过境车辆主要由外环道路分担,所以干将路西延到高新区,对古城区交通压力影响不大;而老城区的干将路,则可以改造成类似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首尔清溪川大道的林荫大道。

但老城区和高新区的"合核",以及苏州新城城区的发展,无疑将让苏州城区的心脏地区强大起来,更好地带动城区的“全身运动”。

干将路建议改建为林荫大道并西延模拟图

  总体设计将与总体规划配合使用

   此外,这份城市总体设计提出,苏州城区的空间结构为“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

其中,“十字轴带”的南北主轴以人民路为骨架,东西主轴以干将路为骨架;“五楔渗透”包括西南角的“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的“澄湖-吴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的阳澄湖绿楔,西北角的三角嘴绿楔,西部的“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多心多点”就是建立三级(市级中心、分片中心和居住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体系;“绿廊相通”是指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

   《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08-2020)》的规划研究启动于去年3月,一开始曾提出苏州中心城区形成“三城区、两副中心”格局,此次把古城城市中心、高新区城市中心合并为“苏州主城城区”。

设计过程中,规划编制人员曾走进彩香、宏葑四村等社区,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本报曾进行报道)。

这样的问计于民,在苏州的城市设计上还是第一次。

专家介绍,这份总体城市设计主要起勾勒苏州城市“框架结构”的作用。

接下来,编制单位将结合专家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上报市政府,让它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配合使用,作为指导未来时间苏州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依据。

《城市商报》2009年12月5日

记者施晓平摄影实习生李晨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国地产网2009-10-916:

25:

12

提要:

新一轮苏州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翔实,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兼顾了近期和长远的发展,符合苏州城市的实际,较好地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超前性,对指导苏州城市未来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苏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将遵循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保护古城风貌,逐步把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传统的现代城市。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2014.7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

 

  2005年:

城市人口149万,建成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

  2010年:

城市人口185万,建成区建设用地187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

城乡同步协调发展,形成职能、结构恰当,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的城镇网络。

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苏州市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市区辐射功能。

全市统一规划,区域合理分工,促进优化组合,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产业空间配置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城市总体布局

  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卫星城镇烘托的“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形态。

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

内容包括:

控制古城容量,改善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苏州市于2004年开展的苏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2007年1月通过了建设部和省政府组织的专家对《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省技术审查。

根据审查意见,我局进一步开展了苏州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

2007年7月30日,江苏省建设厅在苏州市主持召开了《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论证会。

会议由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张鑑主持,省建设厅张泉副厅长、市政府朱建胜副市长、邵建林副秘书长以及市各相关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由崔功豪、陈秉钊、阮仪三等国内著名专家和省有关部门代表共12人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介绍,审阅了规划文件和图纸,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07年8月23日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市规划局局长邵建林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情况的汇报》,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进行了审议。

  会议指出,苏州市1996年修订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后已实施多年。

进入二十一世纪,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建设面临着发展、提高、创新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因此,修编好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发展蓝图和依据,十分必要,非常迫切。

  会议认为,本次会议审议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注重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精明增长,较好地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构建以名城保护为基础、以和谐苏州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天堂”,将苏州建设成为“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的城市发展总目标,定位准确,重点突出。

整个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翔实,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兼顾了近期和长远的发展,符合苏州城市的实际,较好地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超前性,对指导苏州城市未来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会议同意市政府提请审议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修编方案,由市人民政府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进行研究、修改和完善后,按法定程序上报批准。

苏州城区大扩容解读《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来源:

考试大   【分享考试大•共建考试大】   2007年8月3日

  昨天,省建设厅组织12位国内著名专家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进行了专门论证。

专家们认为《规划》体现了节约资源、集约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规定。

由于《规划》对苏州的现在和未来都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因此,现把《规划》作一解读,让读者对《规划》有个基本了解。

  中心城区面积599.2平方公里

  《规划》对苏州城市作了四个层次划分。

即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和古城地区。

  其中,市域面积为8488平方公里,包括市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和吴江5个县级市。

  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597平方公里,包括苏州市区(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以及昆山市的巴城、张浦、锦溪、周庄镇;吴江市的松陵镇、同里镇、横扇镇部分地区(仅包括原菀坪镇,下同);常熟市的辛庄镇部分地区(不包括原练塘镇,下同)。

  中心城区面积为599.2平方公里,包括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部分地区(中新合作区、唯亭镇沪宁高速公路以南地区、胜浦镇、娄葑镇新华路以北地区);虎丘区部分地区(枫桥街道、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浒关新区、浒墅关镇通浒路以南地区);吴中区部分地区(苏苑街道、龙西街道、长桥街道、郭巷街道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以北地区,越溪街道、木渎镇、(不包括原藏书镇);相城区部分地区(相城经济开发区、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太平街道太阳路以南,苏嘉杭高速公路以西地区。

  古城地区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

  常熟、昆山、张家港、吴江跃升大城市

  根据《规划》,到2010年时,全市市域总人口为98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690万人;2020年时市域总人口为11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城镇人口为880万人。

同时,到2020年时,全市将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四个城市规模等级。

  其中特大城市1个,即苏州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60万人;大城市4个,即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城市人口规模都在65万人至70万人左右;中等城市1个,即太仓市,城市人口规模为40万至45万人;小城镇49个。

其中一类小城镇2个,包括渭塘和辛庄镇,人口规模约10万至15万人。

二类小城镇18个,包括甪直、阳澄湖、黄埭、望亭、胥口、沙家浜、支塘、海虞、震泽、芦墟、同里、张浦、周庄、沙溪、浏河、锦丰、塘桥和乐余,城镇人口在5万至10万人。

三类小城镇29个,包括东渚、通安、临湖、东山、金庭(西山)、光福、北桥、梅李、尚湖、古里、董浜、锦溪、千灯、巴城、花桥、周市、陆家、淀山湖、大新、凤凰、南丰、璜泾、双凤、陆渡、平望、桃源、黎里、横扇、七都,城镇人口规模约在2万至5万人。

  建设五条城际轨道铁路

  《规划》制订了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包括市域公路网络规划、国铁线网规划、市域轨道线网规划、水运系统规划、市域航空通道规划、市域客运枢纽和市域货运枢纽7个方面。

其中市域公路网络规划将形成“一环一联二射、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络,“四纵五横”的一级公路联络干线网络和县乡路网三个层次组成的市域公路网络。

  国铁线网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其线位推荐在现有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间走廓范围内的南线方案,以东西斜穿相城和阳澄湖的北线方案为备选线路。

普速铁路,规划建设沪通铁路、镇南铁路和苏嘉杭铁路苏州段。

  市域轨道线网规划,规划建设沪宁、苏嘉、苏常、苏通和沪锡苏州段等5条城际轨道铁路。

城市轨道市域线,规划建设硕放机场专线和城市轨道3号线的昆山、太仓延长线。

  市域水运系统规划,构建“两纵四横”骨干航道网。

  市域客运枢纽,一级大型换乘枢纽,即京沪高铁苏州站;二级换乘枢纽,即沪宁城际铁路苏州站、园区站、新区站、唯亭站等;三级换乘枢纽,即苏州火车站和京沪高铁昆山站等。

  市域货运枢纽,规划形成了四个物流节点,即区域物流中心、太仓港物流枢纽、张家港物流枢纽和常熟物流枢纽。

  市域航空通道规划,即到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有沪宁城际轨道及京沪高铁;到硕放机场有沪宁高速公路和硕放机场专线轨道交通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要达6万

  构建以名城保护为基础,以和谐苏州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天堂”。

从追求简单的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苏州建设成为“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

”这就是《规划》中对苏州这座2500多年古城确定的发展新目标。

  根据这一发展新目标,《规划》又制订了16项具体的发展目标体系。

主要有:

常住人口总规模,由2005年的88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0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63.5%提高到2020年的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6275元增加到2020年的60000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8393元增加到2020年的35000元;平均预期寿命,由2005年的78岁提高到2020年的81岁等。

  在16项发展目标体系中,大多数为指导性目标体系,一部分为强制性目标体系。

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到2020年时必须达到100%;每千人图书馆建筑面积到2020年时必须达到3.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20年时必须达到15平方米;单位GDP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到2020年时必须下降到0.59吨;单位产值节能率到2020年时必须下降到40%等。

 

日供水能力313万立方米

  到2020年时,苏州人口将达到1100万人,预计总需水量为9.38亿立方米,中心城区最高日人均用水量为600升,外围组团每人每天为500升,建制镇每人每天为400升,农村人口每人每天为200升。

  吃水问题怎么解决,《规划》对涉及民生的各种市政工程也有明确规划。

水资源规划为,以太湖为主要水源地,阳澄湖为备用水源地,实施区域集中供水,沿太湖布置4座取水口,分别是贡湖、上山、渔洋山和寺前取水口;水厂布局是,到2020年时市区共有9座水厂,供水能力合计为313万立方米,并形成多水源联合供水系统。

  排水工程规划是:

到2020年时苏州规划区污水产生总量每天为207万吨,其中中心城区为157万吨,外围组团为27万吨,建制镇及农村为23万吨。

为此,市区将建设17座污水处理厂和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对含有特殊污染物的工业污水和医疗污水必须经治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按照“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综合利用。

  中心城区绿地面积6591公顷

  《规划》对中心城区绿地作了系统规划,即“两带三环五楔”结构。

“两带”:

为大运河两侧公共开敞空间和绿化带,吴淞江郊野公园带;“三环”:

内环为“古城护城河绿化景观带”,中环为“大运河绿带—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沪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三角咀湿地公园”,外环为“太阳路绿化隔离带—阳山—灵岩山—木渎南部绿化隔离带—七子山—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绿化隔离带—星华街绿带—阳澄湖”。

  “五楔”:

即为西南角“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澄湖—吴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阳澄湖绿楔;西北角三角咀绿楔;西部“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

  绿地面积为6591公顷,比现状增加了2710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98平方米。

  在各类绿地中,公园绿地共规划50公顷以上的大型公园12个,其它主要公园26个;街头绿地,古城区内主要通过在道路与建筑之间闲置土地增建扩建街头绿地,新区配置标准为半径300米至500米内有面积1公顷的街头绿地;园林绿地,主要布置在古城区的东北角;防护绿地,沿交通走廊两侧进行布置。

  严格保护古城、古镇及古村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明确了保护的范围。

即古城区、7个古镇和11个古村及历史文化环境。

  古城区保护面积为22.63平方公里,包括一城、二线、三片,即古城、山塘线和上塘线,虎丘片、留园片和寒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