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124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docx

样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定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原著导读】

引言

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伟大的革命家。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马克思因为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才成就了他的伟大的思想家。

解读马克思,应该首先从革命家的角度和高度来解读马克思的革命实践,解读马克思的科学思想。

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3月15日,即马克思逝世的第3天,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

恩格斯在墓前发表了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个《讲话》共用了1100多字,高度地概括和科学的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对马克思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该《讲话》最初载于1883年3月22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13号。

原文是德文。

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4-376页。

内容导读

一、《讲话》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落,分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第1——2自然段):

描述马克思的逝世及其造成的重大损失。

恩格斯总论并描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损失。

原话是: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从文中可以看到,这个“不可估量的损失”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实践方面的,讲的是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一个是理论方面的,讲的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

恩格斯从这样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

这里的表述特点,是先说“实践”方面的贡献,后说“理论”方面的贡献。

第二部分有两个分论(第3——7自然段)

分论一,评价马克思的理论贡献。

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这是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一面。

恩格斯重点评价了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展开和阐发了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即理论贡献,或者说突出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伟大贡献。

这就是被人们一直推崇的那两个伟大贡献:

一是说马克思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二是说马克思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此外,也说到马克思在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和发现(广而深)。

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点”与“面”和“详”与“略”的关系。

这里“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绩之大,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但是理论贡献还是主要集中在他的这“两大理论贡献”上,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就是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

分论二,评价马克思的实践贡献。

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

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一面。

恩格斯重点评价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展开和阐发了马克思在领导欧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方面的伟大成就,即实践贡献,并强调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这一伟大贡献。

恩格斯在讲了马克思的伟大理论贡献以后,接着说:

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其中“这”指代的是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

但是,在恩格斯看来,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应该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的那些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相对于理论贡献来说,实践上的贡献是更重要的。

这里的“主要的”、“首先”,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

“承上”是说:

由于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不是为了科学而科学,而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是从历史发展和革命实践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科学的社会作用的,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一系列事实,更印证了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的革命追求,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及其原因。

在这里,恩格斯揭示并突出了马克思的“毕生的真正使命”问题,指出:

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恩格斯进一步悉数列举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做的一系列重要的宣传、组织工作后,强调指出:

“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恩格斯在说到马克思的理论贡献时说,有两个贡献该是“很够了”,有一个贡献也是“幸福”的了。

而讲到创建“国际工人协会”时,却说“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并认为创建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全部活动的顶峰”。

这实际上是突出了马克思的第一身份是革命家,第一贡献是创建国际工人协会。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贡献有一个形象的评价。

他说,马克思一生的贡献犹如一枚钻戒,国际工人协会就是这枚钻戒上的钻石,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

第四部分,阐发了马克思一生最遭嫉恨的真实原因(第8自然段)。

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

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伟大贡献只是戳到了资本主义及其代表人物的心痛之处,而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导作用则是要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就等于宣布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如果只是“理论的批判”,资本主义尚且可以忍受,真的要对资本主义给予“武器的批判”,那是资本主义及其代表人物绝对不能容忍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也正因为这样,“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也正因为这样,“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第五部分是结尾(第9自然段)。

预告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二、从革命家的高度和角度去正确解读和评价马克思

——历史地回顾马克思革命家的事业和足迹

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从革命家的高度和角度去正确地解读马克思,最重要的问题,是必须搞清楚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明确马克思为什么走上了科学研究之路,以及又是如何对待和发展这些科学理论的。

这一点,通过回顾马克思的一生,可以看的更清楚。

马克思一开始就是从怀着反对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而走上世界舞台的。

他走的理论创造之路,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的思想家和学者之路,而是为了革命实践需要而创造理论的,他的理论创造只是为了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变得更自觉而已。

他的伟大革命实践因为这些伟大的理论指导而更辉煌,他的伟大理论创造因为指导了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运动而永远充满了生机。

马克思大学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首先参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反对代表德国发动势力的思想家的斗争。

1842年,他从在《莱茵报》期间就开始著文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

1843年10月他移居巴黎,参加工人运动,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并开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问题,需要加以全面的研究并从理论上加以深入的论证,并通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研究,成为了“马克思”,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列宁语)。

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号召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并提出了一项任务:

把对旧社会的理论批判同实践、同政治、同“实际斗争”联系起来。

特别是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发挥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间有着根本区别这一深刻的思想,提出“政治解放”还只是资产阶级革命,而“人类解放”则是要把人类从一切社会压迫和政治压迫下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能够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

在这里,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卓越原理,即:

先进理论是群众斗争的精神武器,群众是能够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这是第一次从实践的主体角度阐发了理论和实践的辨证关系原理。

在《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中,马克思把自己在当时形成的关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和解放作用的伟大思想具体化了。

正因为这样,列宁在对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思想进行了总结以后说道:

“马克思在这个杂志上所发表的论文已表明他是一位革命家,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主张‘武器的批判’;他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其中隐含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

到了《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在历史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得出了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原则的重要结论,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就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等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的思想,制定了关于人民、群众和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基本原理。

在他们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同时,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先进的思想本身只能使社会超出旧制度的思想范围,“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观点,认为,无产阶级由于自己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处的特殊地位,它“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并且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掺无人道的生活条件。

同时,他们还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问题不在于目前某个无产者或者甚至整个无产阶级把什么看做自己的目的。

问题在于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存在必然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

这个重大的问题,在后来的《共产党宣言》中终于得到了科学的阐发和说明。

同时,马克思在这本书中,也明确地论证了私有制的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开始了终身的合作。

1845年2月,他们在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中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1845年春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停留在说明世界阶段的历史局限性,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强调: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同年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又合作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任务,并概括的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的前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以往一切革命的根本区别。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描绘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轮廓:

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共产主义革命是一场全面的革命,它将完全消除在私有制上面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对立,建立社会的经济、政治新秩序,使个人成为普遍的人,成为联合体中的个人。

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人们将自觉地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从而有能力支配生产,支配交换,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在这一制度下,人的才能与天赋得以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理论上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

在后来,恩格斯曾经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时期的的任务做过描述:

“我们两人已经深深地卷入了政治运动;我们在知识分子中间,尤其是在西德的知识分子中间已经有了信徒,并且跟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建立了相当多的联系。

我们有责任科学地论证我们的观点,但同时我们必须使欧洲无产阶级首先使德国无产阶级确信我们的观点的正确”。

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作准备。

1847年1月,他们加入正义者同盟,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指导同盟的改组工作;8月,马克思当选为布鲁塞尔共产主义者同盟支部主席和区部委员。

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直至1848年时的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经典概括,它全面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制定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策略,宣告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奠定了自己的学说基础以后,为了使这一理论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结合的更紧密更有效,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不断地使它发展和更加完善,并在概括新的革命实践、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写出了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系列围绕社会主义革命而展开的事关思想革命纲领、政治革命纲领和社会革命纲领的著作,用新思想和新结论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的丰富起来。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了,为了指导这场斗争并检验自己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了革命洪流。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当选为新组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与恩格斯共同制定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确定了同盟在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政治纲领策略原则,提出为在德国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

1850年,马克思写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1年底至1852年春,写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总绍了欧洲、特别是法国1848年革命的经验,指出打碎旧的军事官僚机器是欧洲大陆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当选为国际工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任德国通讯书记。

10月,他受托起草协会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为国际工人协会规定了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精神的政治纲领、策略原则和组织形式。

从1866年在日内瓦举行的代表大会起,马克思连续当选为国际总委员会委员。

他主持协会繁重的组织和宣传任务,起草了协会的大部分重要文件,是公认的国际总委员会的“灵魂”和“首脑”。

在马克思的指导下,国际工人协会组织各国工人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相互支援,交流情况和经验。

在国际内部,广泛联合受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影响的各国工人群众。

马克思引导他们在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加强国际主义团结,逐步清除各种错误思想影响,扩大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8年9月举行的国际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作出决议,指出“马克思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号召各国工人学习和宣传《资本论》。

六十年代后期,马克思已经成为欧美各国先进工人和社会会主义活动家公认的领袖,享有很高的威信。

1871年3月18白,巴黎工人起义后,马克思以一个实际参加者的身份全力以赴支援公社革命。

他密切注视巴黎局势的进展,通过各种办法与公社的领导人取得联系,就公社的斗争策略、社会经济措施、军事防务和内部团结等问题,向他们提出建议和忠告。

马克思还在欧美各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各国国际支部和民主力量声援巴黎起义者。

他热烈称赞巴黎工人的历史首创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指导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

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挺身而出捍卫公社的事业,尽力援救公社战士,总结公社经验。

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在国际总委员会会议上宣读了题为《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公社的经验证明,工人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打碎资产阶级军事官僚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无产阶级民主制,用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使工人阶级获得解放。

他强调指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

公社革命以后,欧美各国工人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的独立政党,组织和训练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夺取政权作准备。

1871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伦敦代表会议和1872年9月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思格斯团结各国革命者,做出了工人阶级参加政治斗争、建立与一切旧政党相对立的独立政党的决议。

1872年9月国际总委员会迁往纽约后,马克思不再担任国际总委员会委员。

1876年7月,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国际工人协会宣告解散。

第一国际在马克思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恩格斯说过,第一国际对于马克思就好比钻石戒指上的那块钻石。

马克思在晚年以主要精力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第二、三卷,同时与欧美工人运动保持密切的联系,指导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设。

1875年4月,他写了《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首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1878年俾斯麦政府颁布“反社会党人法”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克服党内“左”倾盲动和右倾投降倾向,采取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巩固和发展了党和工人运动。

188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法国工人党领导人制订党纲,口授了纲领的理论部分。

马克思揭露了英国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工联主义,严肃批评以海德门为首的民主联盟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支持联盟内部的革命派在工人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组织工会。

马克思还帮助北美社会主义工人党内以左尔格为首的革命派,要求该党从美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宣传和应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加强同当地群众的联系。

他也十分注重研究俄国的历史和现状,指导了当时俄国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对沙皇专制的革命斗争。

由于马克思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人物都充分信任他。

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建议是最好的。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溘然长逝。

3月17日,在海格特公墓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指出这位科学巨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思格斯特别强调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命。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从这些简历里我们清晰的看到,马克思虽然在理论方面有伟大的建树,但是,我们更应该承认,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所做的一切,包括他的伟大理论发现,都是为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了凝聚革命力量。

他指导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不仅改变了整个世界,而且开辟了人类历史更美好和远大的未来,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最耀眼的成就。

我们解读马克思,首先应该从这个角度上来理解马克思,从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实践活动角度来理解他的理论活动,而不是相反。

四、解读革命家的马克思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只有从革命家的角度解读马克思,才能正确解读和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性质和本质含义

在被称为包含了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在第一条到第八条中,主要是强调了实践概念和社会概念,突出强调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崭新命题;第十条突出强调了“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这一命题,指出了新旧唯物主义在阶级基础方面的根本区别和社会实践目的方面的根本区别;第十一条作为该提纲的结语,提出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个重大结论,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彻底改变现存社会这一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指向。

为什么要强调“改变世界”这个问题呢?

正是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曾经讲道: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联系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大谈人的异化和人性的复归,而从《提纲》以后几乎不再谈论异化的情况看,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从此以后,已经跳出了抽象的人性论窠臼,而转向了现实的社会革命实践,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通过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而“改变世界”,改变那些不合理不人道的社会关系,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的社会解放,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新社会,才是真正的人类应该追求的美好的实际的目标。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语,昭示着马克思从此走向和成熟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随后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在讲到什么是共产主义时,马克思明确强调指出: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在这里,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的本来含义,仅仅是一种旨在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是一个运动着的革命过程和发展过程。

与此前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条对比起来理解,我们可以断定,马克思的思想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种单纯的仅仅具有解释功能的理论,而是一种作为“改变世界”的即“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的理论表述,从理论是对实际运动和过程的反映这个角度说,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改变“现实的运动”本身。

我们解读马克思,首先应该从“改变世界”和“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角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从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实践活动角度来理解他的理论活动及其指向,把他的科学思想主要理解为科学理论与行动纲领的统一体,而不是仅仅理解为一个解释性的思想体系或学说体系。

(二)只有从革命家的角度解读马克思,才能正确解读马克思思想,确立马克思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总设计师的身份和地位。

马克思作为国际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他不仅用理论的形式表述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现实运动过程及其规律,而且还据此以理论表述和逻辑规划的方式,设计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整体的理论-纲领体系,即思想革命纲领、政治革命纲领和社会革命纲领,这些内容主要表现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并构成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此后,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展开为自己的轰轰烈烈的历史性运动,这个运动主要展开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性运动。

按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实践—历史规划,这一运动作为一个很长的实践—历史运动,将展现为并经历先后相继又有区别的三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即思想革命时代、政治革命时代、社会革命时代。

这三大时代的核心内容,贯通起来,就是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这整个过程中,在三个时代中将先后展现出三大不同的基本路线,就是思想革命路线、政治革命路线和社会革命路线。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才能正确解读和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的评价的本来含义:

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所以,恩格斯才特别强调,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虽然很伟大,但在地位和作用上,远远不如创建国际工人协会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更伟大和更重要,究其原因就在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