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4763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docx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

当前禁毒面临的形式

近期,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连生带领内司工委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市公安局有关负责同志开展了

全市禁毒法执法调研。

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政府和霍邱县、寿县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禁毒法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市戒

毒所工作情况,分别召开了市禁毒委及霍邱县、寿县禁毒委部分成员单位负责人座谈会。

调研发现,目前该市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毒品问题成因复杂,跨地区贩毒犯罪案件愈演愈烈,呈现出高度网络化、集团化、职业化的特点,毒品案件再度抬头,亟待采取措施,行之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案件,以全面推动全市禁毒工作。

一、当前该市毒品违法犯罪形势及毒品问题成因

(一)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严峻

2010年,省禁毒办将该市列为毒情较严重地区之一,

2013年8月,霍邱县、寿县进入全省14个毒情重点县区,

2013年底,霍邱县、寿县又进入全省14个吸毒人员千人县。

当前,受国内毒品犯罪大气候影响,加上该市区位特点,该市毒品违法犯罪形势十分严峻。

1、外流涉毒现象突出。

截止目前,该市在库吸毒人员

为4482人,其中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的为3273人,占抓获总数的73%在库毒品犯罪嫌疑人为1221人,其中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的为845人,占抓获总数的69%据统计,该市外流贩毒人数自2008年以来一直位于全省前三位,2013年,该市外流贩毒人员达198人。

目前,外流涉毒现象严重,已导致涉毒人员回流,诱发本地毒品问题发展蔓延。

2、吸毒人员低龄化突出。

目前,该市35岁以下吸毒人

员为3547人,占全市吸毒人员总数的79%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大量青少年吸毒人员的存在,说明该市存在大量吸毒后备大军,标志本地毒品问题的持续

性,可以预见,该市毒品问题未来几年将呈发展蔓延趋势。

3、涉毒人群增长速度较快。

2012年至2013年,该市吸贩毒人员分别增长1099人和1501人。

目前,该市在库吸毒人员数居全省第六、毒品犯罪嫌疑人数居全省第七,涉毒人

员总数为5703人,如果按照国际最低折算比例乘以5倍计算,该市目前涉毒人员至少达28500余人。

如果每名吸毒人员日均消费毒品0.1克,每天总消耗毒品达2240余克,日消耗财富超过220万元。

4、本地贩毒与流入贩毒并存。

目前,该市属于毒品消费市场,本地贩毒人员主要是以贩养吸、零星贩毒。

由于该市人口较多,外地毒贩常来该市开拓毒品消费市场,去年以

来,该市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分别来自福建、湖北、广东、

浙江、四川、山东、重庆、河南及省内阜阳、淮南和合肥。

不同地区贩毒人员的涌入,开辟了多条新的贩毒通道,致使该市面临着打击本地贩毒和外来贩毒的双重压力。

5、大宗毒品案件明显上升。

2012年至2013年,该市公

安机关破获多起贩毒案件,分别缴获各类毒品2800余克和

3490余克,其中500克以上案件9起。

今年以来,该市已破获69起毒品刑事案件,缴获各类毒品已达4300余克,其中

500克以上案件就有4起,大宗毒品案件的出现说明该市吸毒人员不断增多、市场需求逐渐增大。

由于贩毒案件量刑较重,贩毒人员为了降低风险,以枪护毒,暴力对抗。

2012

年以来,该市禁毒部门共缴获自制手枪3支、子弹40发、

弓弩1支、管制刀具数把,缉毒工作风险不断增加,公安缉毒部门面临严峻挑战。

6、打击难度增大。

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

贩毒人员反侦查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他们不仅研究公安机

关侦查措施和手段,采取“人货分离”、“打卡交易”、“网络交易”、“雇人交易”等手段逃避打击,还研究禁毒法律法规,采取“蚂蚁搬家”、“毒品和辅料分离”等方式规避风险。

吸毒人员为逃避打击,已将吸毒场所从舞厅转移到宾

馆、浴池和出租房屋内,公安机关发现难度明显增大;另外,

吸毒人员还采取“汗蒸”、“携带药物”、“替换尿液”等多种方法应对尿检,致使检测结果不准确、不明显,难以处罚到位。

7、非法种植现象屡禁不止。

随着禁种铲毒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市非法种植罂粟现象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铲除的罂

粟数量每年仍然保持在万株以上。

2012年和2013年,全市

铲除罂粟分别为11586和11393株。

种毒现象主要呈现点多、面广、零星、分散的特点。

从统计情况看,今年铲除罂粟数量可能超过去年、出现反弹。

&多头入境趋势正在形成。

2011年之前,该市毒品主

要来源于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及省内合肥市和淮南市,目前毒品来源增加了河南、湖北、福建、四川、重庆和该省阜阳市,尤其是上海、广东及该省阜阳市毒品已对该市构成很大威胁。

当前,途径该市的合武高速铁路已经开通,未来,

湖北省毒品将对该市构成直接威胁。

9、吸毒易诱发多类型犯罪。

目前,该市查获的毒品全部是合成毒品冰毒和麻古,这些毒品主要来自上海、广东、四川及该省阜阳、淮南和合肥,其中冰毒已成为该市主流毒品。

吸毒人员为了获取毒资,常常实施盗窃、抢劫、抢夺、绑架等侵财犯罪;使用冰毒后,又损伤其中枢神经,导致出现幻觉、焦躁、暴力倾向,极易诱发强奸、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毒驾等违法犯罪。

(二)毒品问题成因复杂

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发展蔓延存在多方面原因,结合该市实际,毒品问题的成因主要有:

一是国际国内毒潮的影响。

当前,全球毒品持续泛滥,毒品产量居高不下,毒品制造、走私、滥用活跃,国际毒情

的发展变化对该国影响不断加大。

国内毒品滥用形势总体上

仍在发展蔓延。

首先,全国吸毒人员总量持续增长。

截止201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到225.6万名。

其次,

滥用合成毒品问题更加突出。

再次,毒品社会危害日趋严重,诱发一系列犯罪。

全省毒情呈现“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的趋势,表现为低龄化、大宗化、本土化、顽疾化、区域扩大、诱发犯罪等特点,该市毒品违法犯罪的发展蔓延趋势也日益凸显。

二是区域特点导致毒情发展。

随着该市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明显,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上海、武汉等毒情较严重地区对该市影响较大。

省内的合肥、淮南、阜阳等毒品问题较复杂地区将该市重重包围,毒品不断向该市渗透。

尤其是全国毒品重点整治地区临泉县的毒品已在该市9个县区出

现,国家禁毒办重点关注地区阜南县的毒贩已向该市霍邱县、开发区倾销毒品。

区域位置也决定了该市毒情的发展。

三是外出务工沾染不良习惯。

该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近200万外出务工人员,他们在外出务工过程中较易接触到毒品,有些人为了追求金钱、暴利,无视法律,铤而走险,走上吸贩毒道路。

他们涉毒后,不断在同乡中传播,扩大吸毒人群。

有些贩毒人员为开拓市场,瞄准家乡,大肆进行贩毒活动。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家乡毒品问题发展蔓延。

四是复杂心理因素诱发吸毒。

空虚、好奇、悲观失望、追求“时尚”、寻求刺激等不良心理,爱占便宜、以吸毒减肥等错误动机和方式,是沾染毒品以至吸毒成瘾的诸多诱因。

五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吸毒贩毒。

青少年吸食毒

品,相当一部分与家庭环境有关。

一些家庭监督教育弱化,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有些家长本身就吃喝嫖赌、吸毒贩毒,对子女直接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夫妻离异家庭对青少年有直接影响,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了吸毒贩毒歧途。

六是吸毒转变为贩毒,以贩养吸。

按目前市场的冰毒销

售平均价格和日吸食平均数量0.3克计算,每天需要的吸食毒品开支约在300元左右,每月约需9000元。

较高的毒资支出对一般的吸毒人员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有些吸毒成瘾人

员由于劳动力衰减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巨额毒资支出

更难以为继,毒瘾发作时,不得不冒险贩毒以获取巨额利润,以维持吸毒所需毒资。

该市去年抓获的116名贩毒人员中,

以贩养吸的就有91人,占抓获总数的78%

二、该市贯彻实施禁毒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2年以来,该市禁毒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

导下,以深入贯彻实施禁毒法为契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掀起了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

近年来,市委市政

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多次听取禁毒工作汇报并参加禁毒工作会议和大型禁毒活动,帮助解决经费等诸多方面问题。

为深入贯彻禁毒法,市禁毒委下发了《六安市禁毒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六安市禁毒委成员单位考评细则》;2012

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通知》;2014年,市级禁毒经费

由原来的10万元增加到15万元,禁毒综治考评分值从原来的1分提高到2分。

一些县区党委、政府领导亲力亲为,帮助禁毒部门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较好地推动了禁毒工作的

发展。

其中,寿县成立了禁毒大队(副科级)、霍邱已批准组建禁毒队(股级)。

作为禁毒主力军的公安机关各级领导

始终把禁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二)推进禁毒宣传教育。

2012年以来,全市各级禁毒部门会同禁毒委成员单位坚持全方位宣传,通过举办培训、

设置专栏、制作节目、发放宣传单、展示仿真毒品、参观戒毒场所、禁毒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禁毒流动课堂”、

“全民禁毒宣传月”、“娱乐场所拒绝毒品”、“纪念虎门销烟”、“6.26国际禁毒日”、“禁毒宣传进党校、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场所”等一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和3.15

消费者权益日等节点宣传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全市共制作播放各类禁毒节目36个,刊登禁毒文章80余篇,

发布网站信息190余篇,发放《禁毒法》单行本6000本、禁毒宣传资料7万余册,受教育群众近200万人次。

(三)开展缉毒破案专项行动。

2012年以来,全市公安

机关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以目标案件为抓手,

坚持“打早、打小和打团伙、摧网络”相结合原则,先后开展了多个缉毒破案专项行动,会同禁毒委成员单位开展了

“春季铲毒”行动。

截止目前,全市共破获各类毒品刑事案

件293起,其中公安部目标案件2起、省公安厅目标案件8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99名,缴获各类毒品10.7公斤,缴获自制手枪3支、子弹4发,铲除罂粟3万余株。

两年多来,该市缉毒破案工作全部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的目标任

务,特别是成功侦破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2012-231”毒品

目标案件,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缉毒优秀案件”。

(四)开展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

该市各级禁毒部门

严格按照省禁毒办关于切实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的

指示精神,紧紧抓住贯彻实施禁毒法、戒毒条例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禁毒工作的意见》的有利契机,协调禁毒委成员单位,多方联动,强力推进吸毒人员

排查登记工作。

2012年至今,全市共查获吸毒人员1112人、强制隔离戒毒151人、社区戒毒171人、行政拘留761人、刑事强制措施246人、罚款58人、社区康复20人。

目前,

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为65%出所未满三年管控率为75%阿片(吸食吗啡、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类就业率为84%2012年,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被省禁毒办评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先进单位。

此外,按照上级要求,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医疗机构(市第二医院)吸毒成瘾认定先期准备工作,今年7月底将正式启动。

(五)加大禁毒管理工作。

两年多来,在市禁毒委的统一领导下,该市禁毒部门会同成员单位开展了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安全大检查工作,较好地遏制了易制毒化学品和精麻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开展了娱乐场所专项整

治行动,有效遏制了娱乐场所涉毒现象;开展了“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实现了“校园无毒品、学生不涉毒”目标,其中,金寨一中、寿县寿春中学分别被授予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开展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试点工作,教育、挽救了一批吸毒人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严峻复杂的禁毒形势和繁重艰巨的禁毒工作任务,该市禁毒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禁毒意识薄弱,参与度不高。

一些地区、部门对禁毒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强,不能按照禁毒法规定切实承担起自身禁毒职责,全社会参与禁毒工作的格局尚未形成。

毒品就在

该们身边,但“毒品离该们很远”的错误认识还相当普遍。

禁毒法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

作,但推动难度大,社区戒毒康复组织机构、经费、人员、办公地点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一些地方的社区戒毒康复工

作机构形同虚设,工作尚处空白。

(二)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禁毒法规定,县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

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目前,该市各级禁毒办全部作为临时机构,设在公安部门,

推动力度不够。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自2005年批准成立以来,一直是正科级建制,民警仅有3人,为全省最少。

如今,除寿县成立禁毒大队、霍邱已批准组建禁毒队以外,其他县区均没有禁毒专业队伍。

(三)禁毒经费和技术装备保障不足。

禁毒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目前,除市本级、金安区、裕安区禁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外,其他县区均未列入预算。

此外,全市禁毒工作的技术和装备保障水平均有待大力提高。

(四)日常管控和打击力度不够到位。

一是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没有全面落到实处,有的吸毒人员处于失控状态。

二是禁毒宣传成效不明显,不能有效杜绝青少年涉及毒品。

三是对部分零星贩毒人员惩处较轻,未能顺线深挖、摧毁整个贩毒网络,影响了打击力度。

四、意见和建议

禁毒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这是已被深刻揭示了的惨痛历史教训。

为应对严峻的禁毒形势,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禁毒法,该们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毒品的危害、毒品违法犯罪的形势和贯彻实施禁毒法做好禁毒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禁毒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来谋划、部署和推动,定期听取禁毒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禁毒工作,建立起禁毒工作考评、责任追究及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制度。

及时解决制约禁毒工作的各种保障性、机制性、体制性障碍,逐步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专业能力、技术与装备水平、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

同时,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要依照禁毒法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要求,严格履行禁毒职

责。

积极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工作,真正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进一步扩大宣传,减少危害。

各地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采取多种形式,统筹社会资

源,加强禁毒预防宣传,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毒品预防教育衔接机制,普及家庭防毒知识,强化社区禁毒宣传教育,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全民禁毒意识。

突出外出务工人员、人口密集场所和广大青少年重点,改进宣传方式。

要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计生调查等为抓手,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禁毒宣传;以整治歌舞娱乐场所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加强娱乐服务场所从业人员禁毒宣传;以创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为载体,按照教育部开设禁毒课的要求,加强在校生禁毒教育,确保“校园无毒品,学生不涉毒”,努力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降低高危人群的涉毒概率。

(三)进一步严打管控,遏制毒害。

公安机关要继续保持对毒品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努力发掘毒品线索,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遏制毒品危害。

重点研究预防打击外流贩毒对策,采取有效措施,

遏制外流贩毒现象,积极协调流入地公安机关,开展案件延伸侦查工作,切断通往该市的贩毒通道,摧毁贩毒网络,防止毒品进入该市泛滥成灾。

同时,各地、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综治考评为抓手,加大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将吸毒人员纳入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落实各项禁毒措施,重点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就业安置工作的全面实施,有效管控社会面吸毒人员,提高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减少市内毒品需求,萎缩毒品消费市场。

(四)进一步强化管理,堵塞漏洞。

完善突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工作机制,强化分级预警、通报约谈、挂牌整治和督导考核。

各级公安部门要立足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系统这一平台,联合药监、安监、商务等部门,实行网上、网下同步监管,建立常态化、定期检查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力度,杜绝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毒;联合药监、卫生等部门强化对经销、使用精神药品、麻醉药品、企业和卫生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等手段,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入社会,替代毒品;会同文化、工商等部门切实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监督检查,全面分析娱乐场所

涉毒违法犯罪的特点和规律,综合施策,集中整治,挤压涉毒空间,净化社会环境;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扎实开展“春季铲毒”和“秋季禁种”工作,彻底铲除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巩固禁毒成果,力保一方净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