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542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培优易错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

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

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

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

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

尝曰:

“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

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

(注)①半山老泉:

“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请借不许

(4)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B.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C.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D.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2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1)热水

(2)破(3)答应,同意(4)肩负,扛

2.B

3.

(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

4.甲文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与同舍生对比,衬托作者的勤奋好学;乙文则通过阎正衡借书记诵、以薪换书、亲手抄书等具体事例,直接表现他的勤学品质。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汤”,热水;“许”,答应,同意;“荷”,肩负,扛。

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

那个老年人生活上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向请求那个老年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柴草。

故可断句为: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选B。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的穿的;“方”,正好;“谋”,考虑。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内容即可。

甲文“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写物质条件的匮乏,与同舍生对比,衬托作者的勤奋好学;乙文则通过“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

”借书记诵;“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以薪换书;“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

”亲手抄书等具体事例,直接表现他的勤学品质。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

(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乙)石门的阎正衡,字季蓉,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他所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不能得到书,(他就)从朋友那里借到《文选》和及其注解。

读了几个月,都能够记诵。

同村有一个老年人,家里有《史记》这本书,他去借阅(那个老年人)却不答应,请求到他家里读也不答应。

那个老年人生活上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向请求那个老年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柴草(以换取《史记》的借阅权),老年人才答应他。

阎正衡就吃完早饭担着柴草携带着笔墨前往阅读,边读边写,几个月才完成。

后来(他)被补为贡生,参加省试,更卖掉田产购买上千卷图书,日夜阅读,他的学问更加充实。

阎正衡喜欢抄书,九经、三史、老、庄、管、荀、韩非、墨子、韩文、杜诗没有不被抄写的。

他做的文章峭劲雄悍,风格和半山老泉类似,可是从不多写。

他曾经说过:

“文章用来传达道理的,道理不充足,那么文气就不充实,只用修辞怎么能达到呢?

我学问未达到,十年之内应当多读书,四十年后才打算写作。

2.(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

熏陶,沾染。

②与:

赞许。

③狎:

亲昵,亲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

__________

(2)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

__________

(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__________

(4)不私于物私:

__________

(5)今则不然然:

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29.(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答案】

1.

(1)……的原因(或:

“这里表示原因”)

(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

2.

(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何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3.汉室之隆立身成败

4.①善人,指贤臣或君子。

②善行,指好的品行。

【解析】

1.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

可根据句意理解词义:

(1)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

(2)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3)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4)不存私欲。

(5)现在却不这样。

2.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

(1)悉:

全。

(2)亲爱:

亲近重用。

3.考查文本内容理解。

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文,陛下贞观之初,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直接影响立身成败。

4.考查词语的含义。

“唯善是与”出自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

善就是美德。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符合“善”的标准。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乙文:

君子立身为人,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

陛下在贞观初期,励精图治,注重名节,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

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远君子,疏远君子是敬而远之;亲近小人,是轻信重用。

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太远就不知道别人的正确。

3.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复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来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欣然规往()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下列和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答案】

1.

(1)异:

感到诧异

(2)属:

类(3)规:

计划

2.

(1)(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3.D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异”意动用法,意为“感到惊奇”,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2.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

妻子:

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

妻:

指男子配偶。

子:

指子女。

邑人:

同乡(县)的人。

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绝处。

具言:

详细地说出。

所闻:

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闻,知道,听说。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3.D错,“柳暗花明”不出自本文。

故选D。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是()

A.穷冬裂风(深冬,隆冬)

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学舍、书馆)

C.腰白玉之环(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D.为一说,使与书俱(为了)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归而形诸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试作具体分析。

5.结合(甲)文宋濂早年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给你的启示。

【答案】

1.D

2.C

3.

(1)(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2)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4.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重点将自己从师学习时的条件之艰苦与同舍生的奢华作对比;【乙】文既有“我”少时借书读之专与长大后藏书多而读书少的对比,也有黄生与自己在借书这件事上彼此不同遭遇的对比。

5.示例:

宋濂早年向别人借书并亲手抄写,不辞路途遥远向名师请教,正是因为这样的勤奋努力才有后来的成就。

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要远远优于宋濂、袁枚当年,因此更应当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D.“为一说,使与书俱”中的“为”是“作,写”的意思,不是“为了”。

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选项中“之”都是“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选项中的“而”的意思都是“表顺承”;C.选项中的“以”分别是“介词,用”和“介词,凭借”;D.选项中的“然则”都是“既然这样,那么”的意思。

故选C。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逆旅(旅馆,旅店)、再(两次)、享(享用)”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然(这样)、专(专一)、可惜(值得珍惜)”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67.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内容分析其使用的写作手法分析作答。

【甲】文将“我”从师学习时的条件的“艰苦”与同舍生的“奢华”作对比,突出了“我”的求学的“艰”。

【乙】文既有“我”少时读书的情形与“通籍后”藏书多而读书少的情形作对比,所以两文都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468.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自己所得到的启示。

甲文中的宋濂小的时候,因家境穷困,买不起书,只能向别人借书并“手自笔录”;稍长之后,“从师之难”“叩问之难”“生活之艰”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勤奋努力才有后来的成就。

这样的岁月真的是“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作答时可结合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与宋濂、袁枚等人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从积极进取、珍惜青春的角度拟写作答。

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乙】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前往借阅,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景。

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

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

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

(由于长期不翻阅,)白色的蛀虫和灰色的虫丝时常沾满书本。

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大不相同。

既然如此,那么是我不幸碰上张氏呢,还是黄生有幸而遇到我呢?

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迅速。

(我)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5.(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注:

休祲:

凶兆和吉兆。

跣(xiǎn):

赤足。

缟(gǎo)素: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臣之妻私臣私:

________②王之蔽甚矣蔽:

________

③时时而间进间:

________④今日是也是:

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齐威王与秦王的形象?

5.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原因是什么呢?

他巧妙的讽谏艺术表现在哪里?

【答案】

1.偏爱被蒙蔽偶尔这样

2.①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②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A

4.齐威王:

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

秦王:

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5.答案一:

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

答案二:

他没有直接谈国事。

而是先谈家事,指出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蒙蔽。

然后以家事来类比国事:

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

王之弊甚矣。

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启发性。

邹忌这种推理方式叫做类比推理;论证方法叫做设喻论证。

【解析】

1.先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