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242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学科:

语文

3、课时:

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父爱的故事。

(2)、搜集有关地震危害的图片及其文字资料。

二、教学课题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给孩子的真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在品读文本中,感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了伟大的父爱,为本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本课时着重在于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课文延伸到自身,让学生说出父母对自己的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很多孩子感觉父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当然,并不能从平常琐事中深刻领悟父母无私的爱。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子亲情,学会爱别人,学会做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在回顾全文,师生共同商定目标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体会阿曼达的勇敢,对父亲的信赖。

引导学生体验父亲的坚定与不放弃。

3、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体会法、情景想象法、讲授法、读写结合等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以上方法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

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出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

这样一个敢于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是提高了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体会,读中悟情。

3、在学习中,当学生们体会到:

在地震这场大灾难中,是爱的力量让这对伟大的父子创造了奇迹时,让学生写一写——想对这对伟大的父子说些什么?

升华情感。

4、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

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

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

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场地震啊!

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这是洛杉矶大地震后拍下的照片。

【XX图片】地震中的洛杉矶图片

【XX视频】大地震后的视频

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

1、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和一堆又一堆的——瓦砾。

2、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咱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几个词语,读准它们。

3、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事呢?

谁来告诉大家。

(指名说)

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更明白了,谁再愿意来试一试。

4、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人类在灾难面前时那样的渺小,生命是那样的脆弱,可是这对父亲与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指名说、一起说)师板书:

了不起

5、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对父与子,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父亲和儿子的描写,看看从课文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三、品读重点段落,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重点指导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1)“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出示课文片段)

(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生:

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学生补充:

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①这两句话,在老师看来,简直就是一首诗,能让我们读出很多联想,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②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③读这句话的时候,哪句话最打动你的心呢?

④你注意到了父亲的动作,你从父亲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什么?

当你体会到父亲的这种(劳累、艰辛等)时,你会怎样读这句话。

⑤此时,父亲此时此刻,已经挖了36小时了,那么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这些时间的数字呢?

先和同桌讨论讨论,咱们再交流。

⑥是啊,简简单单的四个数字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劳累,艰辛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好好地读这句话,读好这句话。

重点指导父亲说的三句话。

“没人再来阻挡他。

”不要小看这个“再”字,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来。

①有哪些人来劝说他的?

②然而父亲的回答却是这样的三句话,(师读)请大家在课文中画出来,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发现吗?

这三句话说的意思一样,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父亲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③从父亲简简单单的三句问话中,让我们感受到父亲这么多揪心的起伏变化,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这个部分。

当有些好心人来劝说父亲时,父亲双眼直直的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消防队长过来了,他认为自己的儿子有了希望,于是他焦急地问——

消防队长没有帮助他,警察又走上前来,叫他马上离开,父亲一心想救儿子,他简直就要崩溃了,他问到——

④这位父亲呆在这么危险的地方,不愿离开,对别人的关心他也是答非所问,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没人愿意帮助他,难道他真的精神失常了吗?

那他为什么却做出与常人不一样的举动呢?

⑤(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从父亲这句质朴的承诺中,我们不禁感叹,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感受父亲的样子

读这段话时,还有哪一句打动了你?

师:

你留意到了父亲的外貌,说说这句话里哪些词让你感动。

师:

到处都是血迹,这就是父亲的形象,在这36小时里,危险不断,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然而,无论会发生什么,他依然会苦苦挖掘,无怨无悔,这就是如山的父爱。

让我们记住,记住这位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女生读。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课文片段)

1.比较句子,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2.引读,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3.诗化朗读,体会父亲的艰辛。

(二)了不起的儿子

重点指导最能体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

(1)

(1)“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出示课文片段)

(2)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惊喜,自信,激动)

(2)“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出示课文片段)”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是呀!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1、师生分角色读,体会阿曼达先人后己。

2、引导想象,体会阿曼达对父亲的信任。

【XX图片】课文中的相关插图

四、回味课文,深入感受

师: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

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XX音乐】燃烧的岁月

【XX图片】汶川地震中的人间真情图片

师: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五、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

这篇课文写的生动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抓具体句子来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

父母的爱呀,就是一日三餐热腾腾的饭菜、就是上学路上的一声声叮咛,就是穿在我们身上的一件件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五: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了不起的父与子

信赖:

14个孩子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