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的知识储存使用安全规程应急预案.docx
《双氧水的知识储存使用安全规程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氧水的知识储存使用安全规程应急预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氧水的知识储存使用安全规程应急预案
MaterialSafetyDataSheet/物质安全资料表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过氧化氢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双氧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
企业名称、代理商:
上海浦东新区医药药材有限公司高桥分公司
地址:
浦东杨高北路380号
邮编:
201200
电子邮件地址:
-
传真号码:
-
企业应急电话:
58678863
技术说明书编码:
GSMC-Clinic-01
生效日期:
2003年11月24日
国家应急电话:
事故应急救援(021)62533429(F),FAX(021)62563255,火警1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
过氧化氢化学式:
H2O2
有害物成分:
过氧化氢浓度:
35%
CASNo.:
7722-84-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眼睛/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
--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医生须知:
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
有害燃烧产物:
氧气、水。
灭火方法:
1、喷水以冷却暴露与火场中的容器、建筑及保护人员,
2、若泄漏物未引燃,通风泄漏区及喷水分散蒸汽,
3、以水稀释泄漏物并将泄漏物冲离引燃源,避免冲入公共下水道及饮水系统,
4、撤离并自安全距离或受保护的地点灭火,
5、位于上风处以避免危险的蒸汽和有毒的分解物,
6、灭火前先阻止泄漏,如果不能阻止泄漏且周围无任何危险,让火烧完,若没有阻止泄漏而先行灭火,蒸汽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再引燃,
7、隔离未着火物质,保护人员,
8、安全情况下将容器搬离火场,
9、以水雾冷却暴露火场中的贮槽或容器,
10、以水雾灭火可能无效,除非消防人员受过各种易燃液体的灭火训练,
11、如果泄漏未引燃,喷水雾以分散蒸汽并保护试图止漏的人员,
12、以水柱灭火无效,
13、大区域的大型火灾,使用无人操作的水雾控制架或自动摇摆消防水瞄。
灭火剂:
二氧化碳,化学干粉,酒精泡沐。
灭火注意事项:
1、室温下其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或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扩散回火。
2、流入下水道会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3、容器遇火可能爆炸,
4、蒸汽会聚集密封区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TLVTN:
ACGIH1ppm,1.4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四氯化钛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pH值:
――
熔点(℃):
-2(无水)相对密度(水=1):
1.46(无水)
沸点(℃):
158(无水) 饱和蒸气压(kPa):
0.13(15.3℃)
主要成分:
工业级分为27.5%、35%两种。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
聚合危害:
无资料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无资料
致敏性:
--
致突变性:
―
致畸性:
-
致癌性:
-
其 他:
-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
-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
经水稀释后,发生分解放出氧气,待充分分解后,把废液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01
UN编号:
2015
包装标志:
051
包装类别:
无资料
包装方法:
大包装:
塑料桶(罐),容器上部应有减压阀或通气口,容器内至少有10%余量,每桶(罐)净重不超过50公斤。
试剂包装:
塑料瓶,再单个装入塑料袋内,合装在钙塑箱内。
运输注意事项:
双氧水应添加足够的稳定剂。
含量≥40%的双氧水,运输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双氧水限用全钢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
试剂包装(含量<40%),可以按零担办理。
设计的桶、罐、箱,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含量≤3%的双氧水,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1、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2、国际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
填表时间:
2003年11月23日
填表部门:
SHE
制表人
电话
数据审核单位:
公司安全健康环境委员会(SHE)
修改说明:
第一次改版
改版时间:
2007年2月14日
改版人
电话
其他信息
双氧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1.0目的
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应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双氧水泄漏的突发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化合车间双氧水泄露的应急救援。
3.0双氧水储存罐分布情况
双氧水储存罐分布情况参见《危险目标分布图》。
4.0双氧水的特性、储存、健康危害及症状
4.1双氧水的性质
4.1.1一般性质: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油状液体。
是一种强氧化剂,漂白、防腐和杀菌作用强,碱性介质中作用更强。
4.1.2毒性:
双氧水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无毒的,但对皮肤、眼睛的粘膜有刺激作用,浓度低时可产生漂白和灼烧的感觉;浓度高或长时间接触时,可使表皮起泡或严重损伤眼睛;其蒸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可刺激肺部,甚至导致器官严重损伤。
4.1.3助燃性:
任何浓度的双氧水均不可燃,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当金属离子、酵母菌、灰尘等杂质混入后,特别是当浓度高时,易分解产生大量氧气,故而易引起其它可燃性物质的燃烧,其引燃过程中分解与氧化的结合。
双氧水较长时间与可燃性物质接触也会引起可燃物的燃烧。
4.1.4爆炸性:
由于双氧水分解能放出氧气和热量,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越快。
一旦引发了分解,分解放出的热会使物料温度升高,更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产生更多的气体,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膨胀,此时容器若密闭则会产生高压,从而导致容器爆炸。
虽然双氧水在常压下一般不会爆炸,但其分解产生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可燃蒸气或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此混合物一经引发(如火花、静电等),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双氧水在阳光直射下,亦可导致剧烈分解,甚至爆炸。
4.2双氧水的储存
4.2.1双氧水的储存应定期清洗储存罐,防止杂质富集造成双氧水分解或总碳超标。
4.2.2双氧水储存罐在夏季应有防暑降温措施,具体参见《防暑降温管理制度》。
4.2.3安全部应定期对双氧水储存罐的阀门、管道进行检查。
4.2.4双氧水储存罐区应有“禁止烟火”等安全标识。
4.3双氧水的健康危害及主要症状
4.3.1急性健康危害
a)吸入:
蒸汽会造成眼睛、鼻子及喉咙之刺激感。
b)皮肤接触:
会造成刺痛及暂时性变白,冲洗干净2-3小时会恢复,残留会造成红肿及起泡。
c)眼睛接触:
会造成严重之伤害及有目盲之可能性,此症状可能历时一周或更久才出现。
d)吞食:
会伤害胃及喉咙,可能导致食道及胃出血。
4.3.2慢性健康危害
a)吸入:
导致慢性呼吸道器官疾病。
b)皮肤接触:
导致皮肤病。
c)眼睛接触:
导致眼疾。
4.3.3主要症状:
刺激感、皮肤刺痛及暂时性变白、红肿、起泡、眼疾、胃出血。
当为腐蚀性伤害时,严重时可造成失明、组织坏死、肺水肿。
4.4双氧水的防护措施
4.4.1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4.4.2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4.4.3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
4.4.4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4.4.5其他防护:
工作后,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5.0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5.1当双氧水储存罐发生泄露时,启动本预案,具体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2应急指挥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5.2.1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组成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2.2应急指挥小组人员组成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2.3应急指挥中心职责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之3.6.1。
5.2.4各应急小组职责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之3.6.2至3.6.7。
5.3应急物资准备
5.3.1化合车间以及指挥中心、各救援小组必须有联络的通讯工具,并且必须保证畅通。
5.3.2化合车间应设置观测风向的简单装置或者指定会观测和识别风向的人员观测风向。
5.3.3在化合车间门口配备至少十套防毒面具和配套的正压式氧气呼吸机和空气呼吸器。
5.4应急救援预案的装备
5.4.1公司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这些装备必须保证充分,并定期由安全部进行检查。
5.4.2常备的应急救援的装备参见《重大事故救援预案》第3.7.2项。
5.5紧急服务信息
5.5.1医疗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外部联络时请参见《外部单位联络表》。
5.5.2指挥中心应清楚发生双氧水发生泄露的具体地点及危害程度,可参见《危险目标分布图》。
5.5.3现场人员在撤离现场时,应向上风向方向撤离。
6.0应急反应和救援
6.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5指挥机构的设置。
6.2当双氧水储存罐发生泄露时,事故现场人员参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8.1进行报警。
6.3人员救援
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泄露的双氧水腐蚀时,救护组应对被腐蚀人员进行如下急救:
6.3.1人员皮肤被双氧水腐蚀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救护人员应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6.3.2双氧水进入眼睛时应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后立即就医。
6.3.3若有误服双氧水人员时,应立即漱口并给饮用牛奶和蛋清后就医。
6.3.4因双氧水泄露爆炸而产生的伤害,轻伤人员在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重伤人员经简易清洗包扎后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
6.4事故现场处理
6.4.1较大泄露未着火
a)当现场作业人员遭遇双氧水泄露时应迅速向上风向撤离现场至安全区。
现场由治安组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进行交通管制和疏导交通,并保护事故现场。
b)参加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着防护服,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c)双氧水发生泄露后,抢险小组应按照查明泄露部位、关闭泄露源、转移泄露介质、稀释泄露介质、人员撤离等顺序进行。
d)若是罐体上部阀、管泄漏,应立即用消防水喷淋稀释保护,利用根部阀管,启动泵,进行倒罐处理;同时关闭地沟到排污总管阀,将泄漏液引入应急槽。
e)若是在罐根部阀门处大量泄漏,应立即穿戴防护器具在消防水的掩护下强行关闭阀门。
f)若是贮罐根部泄漏,强行关阀有困难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应在消防水幕掩护的同时,采取向泄漏点缠绕擦布等措施,减少泄漏量,便于组织抢修。
g)在泄漏未消除前,治安组应加强周围警戒,禁止车辆通行。
作业时要使用铜质工具,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防止发生火灾爆炸。
6.4.2泄露已起火
a)应采取多方面的喷淋,消防冷却保护。
b)若是在阀门根部大量泄漏起火时,应立即用消防水炮进行冷却掩护,抢险救援人员应穿避火服进行强行关阀。
c)在关阀难以实现或泄漏点在根部阀与罐体之间,此时可采取向罐内顶水的办法,减少泄漏量。
d)如关闭阀门或顶水措施成功,泄漏点得到有效控制,用干粉、水流灭火,火势扑灭后,密切注意环境可燃气体浓度,持续控制一切火源。
e)火势过大,可在控制火势冷却措施保护下,用蒸汽将气态介质稀释。
f)若是罐区上部阀管发生泄漏着火,应采取下部倒罐的办法,对上部火势进行控制、冷却使其稳定燃烧,并关闭有险情罐与相邻罐的连通阀,冷却保护有险罐与相邻罐。
g)在灭火过程中若储存双氧水的容器已变色或发出声音,必须立即撤离现场。
6.4.3已发生爆炸
a)根据爆炸后现场的具体情况,组织对未爆炸的贮罐进行冷却保护。
b)对燃烧的部位进行冷却,掩护清场、扫除外围。
c)采取切断物料并经确认后再进行灭火,防止发生二次爆炸。
d)加强对周边环境可燃气体浓度监测。
e)加强观察,注意保护现场人员安全,必要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6.6现场如有人员伤亡,善后处理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包括家属的安抚与事故的理赔工作。
6.7协调组负责妥善地处理和外界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并参与上级职能部门对双氧水泄漏的调查工作,并做进一步的跟进。
6.8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完成整个事件的报告以及后续整改问题的制定,落实,执行与审核。
7.0奖罚
7.1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对于玩忽职守和消极应对事件的部门和个人,按照《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8.0文件
8.1《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9.0记录
9.1《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双氧水
双氧水的化学名称是过氧化氢,市场上的双氧水大多数是30%-35%浓度的产品,无色透明溶液,对皮肤具有腐蚀性.由于其性质活泼且容易分解,保存时应该尽量使用密闭容器,防止日光照射,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氧水相关要求
1、储运要求
1)包装和贮运双氧水应用塑料或不锈钢容器,且其上盖应设有防尘的排气口,以安全释放可能产生的气体,避免爆炸的产生。
2)双氧水是强氧化剂且有腐蚀性,所以应注意在贮运容器上涂刷GB190中规定的“腐蚀性物品标志”,以及GB191中规定的“向上标志”。
3)按氧化剂的运输规则,组织运输,防止剧烈振摇。
4)双氧水应存贮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
在贮运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或受热。
5)严禁与碱、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易燃品、还原剂等物品混存混运。
6)请勿直接用手接触双氧水,操作时应配戴塑胶手套,当双氧水沾染人体或溅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或用3%的KMnO4溶液冲洗。
7)若包装破裂渗漏或当外溢的双氧水与可燃物质接触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将其冲洗掉。
8)接触或贮存双氧水的设备和容器,应有足够大的排气口,以防设备憋压造成超压爆破而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9)双氧水生产所使用的设备、管道、管件等材料的材质要符合有关标准,并要清洗钝化合格,以防重金属离子进入双氧水中引起分解。
10)杜绝因某种原因(如阀门内漏、操作失误)造成双氧水或含有双氧水的物料与其他可引起双氧水分解的物质混合,必要时断开连接的管路。
11)双氧水不能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一旦发生双氧水泄漏或接触可燃物时,要立即用大量水进行冲洗、稀释。
12)容器应加盖并保持排气,以保持容器内H2O2的纯度,防止污染;
13)本品用聚乙烯桶包装,包装容器的盖上有小排气孔。
贮存条件:
贮藏在阴凉、通风专用库房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日光直晒。
库温不超过30℃。
与各种强氧化剂、易燃液体、易燃物隔离。
养护:
1)入库验收:
检查包装有无沾染油污或其他有机物,包装完整,无渗漏破损,大小容器必须带有出气孔,物品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杂质。
2)堆码苫垫:
木箱塑料桶装最好先除去外包装木箱,将塑料桶码在特制铁托盘上(带支架),用叉车或码垛机操作,码三托盘高,如直接光桶码垛,可直接码在地面上或铺垫一层水泥条,三桶高。
木箱装可码行列式较小垛形,垛高2.5m以下,垛距80~90cm,墙距、柱距30cm。
3)在库检查:
除认真进行班前班后的安全检查外,还应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在库质量检查,检查内容与入库验收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养护措施。
4)温湿度管理:
炎热季节可利用早晚开门通风降温,或采用密封库或墙外涂白等降温措施,以保持库内不超过30℃。
5)安全作业:
操作人员穿工作服,戴手套注意轻搬、轻放,不得摔、扔和撞击。
6)保管期限:
1年。
注意事项:
火灾可用雾状水扑救,火灾熄灭后应用大量水冲洗现场。
皮肤灼伤作用大量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