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184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水和冰

B.金刚石和石墨

C.红磷和白磷

D.氧气和臭氧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氢

B.碳

C.氧

D.铝

3.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原料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稀有气体有惰性,常用作保护气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来鉴别SO2和CO2

C.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某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5.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4

6.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 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O2(CO)

O2

点燃

B

Cu(Fe)

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C

CuSO4溶液(H2SO4)

氧化铁

加入氧化铁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aO(CaCO3)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

A.A

B.B

C.C

D.D

7.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泥土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C.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D.将铁钉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A.A                            B.B                            C.C                            D.D

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小麦酿酒

B.苹果腐烂

C.冰雪融化

D.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

10.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反应物是纯净物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都不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小于7的雨水称为酸雨

B.打开盛有浓硫酸的细口瓶,瓶口有白雾

C.硫酸亚铁溶液中溶质是铁

D.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其具有乳化功能

13.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火箭发射

B.红磷有可燃性,用来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C.干冰能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D.氢氧化钠有碱性,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14.某物质W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C、H元素

C.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0元素

D.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15.“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冰毒是一种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

)。

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属于有机物

C.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5

D.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6.下列物质既是空气的成分,又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7.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A.胆矾:

CuSO4

B.氧化铁:

FeO

C.氦气:

He

D.碳酸钠:

NaHCO3

18.为预防手足口病,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NaClO是一种钠盐

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

1:

1

1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KCl

KClO3

MnO2

加入少量的MnO2,加热,充分反应后,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

B

H2O

植物油

洗涤剂

振荡、搅拌

C

CaCO3

CaO

高温煅烧

D

ZnSO4溶液

FeSO4

Zn粉

加入过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2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H)2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铁粉

Fe2O3固体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C

MgCl2溶液

NaCl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过滤

D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21.从节约能源考虑,宝鸡市某养殖专业户修建的沼气池,日产沼气600立方米,免费供给村民使用。

沼气是用稻草、麦秆、人畜粪便等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的。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2)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E.可燃冰

(3)一氧化碳同样也可以作燃料,而且还可以冶炼金属。

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A处产生的现象为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你认为如图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如何改进_____。

(5)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2.小刚和小明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一些绿色的锈渍,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光亮铜片部分漫入蒸馏水中:

②将光亮铜片完全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中:

③将光亮铜片放在干燥的空气中,请回答:

(1)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_____(填序号)试管内的铜片。

(2)根据上述实验,小刚认为:

铜的锈蚀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你是否问意他的观点?

_____。

(填写“是”或“否")。

(3)小明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素,还应该再补充一些实验,在补充的实验中,如果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则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__(选取“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填写)。

(4)请你帮两位同学想一个防止铜质眼镜框生锈的方法:

________。

2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写出一个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含杂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导管连接顺序是__。

(4)若消耗的过氧化氢溶液为8g,理论上可得到氧气_________g(精确到0.1),但实际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与理论值不符,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一种)。

24.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则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

(3)若用装置C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导管日通入;

(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连接A、D、E,打开活塞进行实验,发现E中熔液逐渐变浑浊,则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为二氧化碳气体。

三、简答题

25.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烟气脱硫是目前控制燃煤的重要途径。

如钠碱循环法是利用亚硫酸钠(Na2SO3)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氢钠(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Na2SO3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途径一:

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②途径二:

将CO2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6.水是常用的溶剂,请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若探究甲、乙的溶解性的同时还想硏究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请你重新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操作_____。

(2)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②图二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填编号);

③t1℃时,将l5g甲加入到_____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

④取甲、乙的混合物100g溶于100g热水,待冷却到t2℃,若甲析出而乙不析出,则混合物中甲的质量分数ω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实验题

1、

2、

3、

4、

三、简答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