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155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docx

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2逆温现象解析版

2022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大气)

微点练2逆温现象

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程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

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

1.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B根据雾疆天气的形成条件:

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程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可知,乙地近地面的大气存在逆温层,故近地面大气层结稳定,且位于山谷内,地形封闭,风力弱,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故直选选B。

甲地、丙地、丁地大气层结不稳定,故排除,选B。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下图示意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大气保温作用弱B.下层东北风较上层温度低

C.雨雪天气复杂多变D.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

3.图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大气层是()

A.甲B.乙C.丙D.丁

2.B近地面大气吹东北风,气温在0℃以下,高空大气为西南风,气温在0℃以上,形成大气逆温层,结合图示天气为雨雪天气判断,图示地点是冷锋过境,故而大气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西南风(暖气团)爬升到东北风(冷气团)之上所致。B正确;图示逆温现象的形成与大气保温作用弱、雨雪天气复杂多变、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无关,ACD错误。

故选B。

3.A结合上题分析,甲大气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形成逆温,抑制气流的上升运动,不利于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扩散而易形成雾霾天气,A正确;乙、丙、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旺盛,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不易出现雾霾现象,BCD错误。

故选A。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主要成因是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近地面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该现象出现时,下列各图当中,与绿洲上空气温变化情况相符的是()

A.

B.

C.

D.

5.该现象的存在,会使绿洲地区()

A.热量交换变缓B.空气对流增强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

4.D由材料可知中,绿洲上空出现逆温现象,也即海拔越高,气温越高,BC近地面没有出现逆温,BC错误;逆温层出现的高度有限,A出现两个逆温层,不符合题意,A错误,D符合逆温分布的特征,D正确,故选D。

5.A逆温的出现,使上下层大气难以形成对流,热量交换少,A正确,B错误;近地面气温低,蒸发弱,C错误;由于垂直方向难以形成对流,使水平方向的气流难以形成气压差异,地面风速小,D错误。

故选A。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时—17时B.18时—次日8时

C.17时—次日9时D.11时—16时200

7.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

6.B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由此可知,在18时—次日8时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等于0,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B正确;其他时段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正值,出现对流运动,ACD错误。

故选B。

7.C结合上题分析,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的曲线以下区域出现逆温,读图可知逆温层最大高度出现在6时前后,约为400米。

故选C。

下图示意3-4月份我国云南省某地森林内气温(单位:

°C)的时空分布平均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周期内,该地林冠层以下大气最稳定的时段是()

A.6:

00-8:

00B.10:

00-12:

00

C.14:

00-16:

00D.22:

00-0:

00

9.林地近地面气温日变化小的最根本原因是()

A.林内水汽多B.森林枝叶多C.土壤温度高D.林内光照少

8.C读图可知,14:

00—16:

00该地林冠层以下近地面的温度明显低于林冠层的温度,形成了逆温,阻碍了林内大气的对流运动,因此该时段林冠层以下大气最稳定。

故选C。

9.B注意题目强调近地面。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云南省,云南省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枝叶多,白天遮挡的太阳辐射多,使林内近地面气温较低;夜晚热量散失慢,林内近地面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故选B。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于75°S附近)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10.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1.5kmB.8.5kmC.12.5kmD.22.5km

10.B读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普遍低于b月,故a月属于南半球冬季,即7月;b月属于南半球夏季,即1月。

1月地面以上至约8.5km处,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B对。

下图为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单位:

℃)等温线图。

据此完成11~13题。

11.影响图示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地表形态

12.图示地区常见的小尺度环流是(  )

A.锋面气旋B.山谷风C.湖陆风D.暖性高压

13.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出现大气逆温层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1.D图示该区域中部气温高、北部和南部气温低,且中部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判断可能是中部地势较低且向南方向有谷地,据此可判断主导因素是地表形态;故D正确。

12.B根据气温与地形的关系,以及等温线分布状况,可判断该地区北部、南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与山谷,山地与谷地之间常见的小尺度环流是山谷风。

13.C图中③地为高温中心,可能是山地中的谷地,夜晚山风沿山坡而下,使冷空气在山谷堆积,暖空气被抬升,从而在山谷中形成逆温层。

  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易形成大雾。

观测统计发现,该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

据此完成14~15题。

14.秋冬季节,形成该区域大雾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

A.日照变长B.对流旺盛C.逆温增强D.锋面过程

15.我国环渤海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时段内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入侵容易形成(  )

A.稳定少动低压和较大风速B.不稳定高压和较大风速

C.稳定少动高压和较弱风速D.不稳定低压和较弱风速

14.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稳定有利于雾的形成。

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弱冷空气在下,暖湿气团在上,形成逆温层,大气对流作用弱,暖湿气流遇冷凝结成雾。

C正确。

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A错。

对流旺盛不利于雾的形成,B错。

秋冬季节环渤海区域多出现冷锋,但冷锋常带来大风天气,不利于雾的形成,D错。

故选C。

15.C雾的形成条件有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气温低、大气较稳定、有凝结核。

所以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冷空气入侵,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压较为稳定,且加之风速较弱,易形成大雾,C正确,A、B、D错。

故选C。

(经典真题·山东卷)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下题。

16.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16.A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

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

故本题选A项。

读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  )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

18.②地区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  )

A.对流作用增强B.平流作用为主C.湍流作用增强D.太阳辐射增多

19.①地区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17.A 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高度只有10千米,属于对流层。

18.B ②地区出现逆温,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19.B 由于①地区上部为逆温层,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导致污染物含量较高。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读图,回答20~22题。

20.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

A.晴、无风B.雨、大风C.晴、大风D.雨、无风

21.下列四幅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22.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20.A 图片中炊烟、山岚明亮,说明阳光充足。

炊烟竖直升起,说明无风。

因此可判断此时天气可能是晴朗、无风。

21.C 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四幅图中只有C图能够正确表示逆温。

22.A 图示天气现象是一种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可能是由近地面逆温现象引起的;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炊烟不能继续上升,会积聚在近地面;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读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

℃)示意图。

据此完成23题。

23.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  )

A.郑州B.阜阳C.安庆D.赣州

23.D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根据图示等温线,选项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赣州,D对。

郑州、阜阳、安庆逆温层较薄,A、B、C错。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

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

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

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

据此完成24~26题。

24.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

A.绿洲边缘的荒漠B.荒漠边缘的绿洲C.绿洲中心D.荒漠中心

25.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

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26.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

A.导致沙漠扩大B.改善土壤条件C.导致降水增多D.加剧风力侵蚀

24.A夏季绿洲是冷源和水汽源,则近地面风和水汽由绿洲向周边荒漠运动,使绿洲边缘的荒漠大气有一定水汽;荒漠地区近地面水汽若遇到降温,就易使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从而形成逆湿现象。

25.B荒漠地区夜晚降温快而气温低,蒸发弱;水汽更易凝结。

26.B西北干旱区土壤缺水严重,而逆湿现象可以增加土壤或近地面水分,从而改善了土壤条件,利于植被恢复,从而减轻风力侵蚀、限制沙漠扩大;逆湿现象使蒸发量减少,降水可能减少。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南北天山山脉之间,呈西部宽而低、东部窄而高的喇叭形。

河谷北面有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面有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呈三面环山之势。

伊犁河谷冬季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内陆偏高,河谷逆温层广泛发育,逆温带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升高0.5℃。

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与同纬度内陆相比,伊犁河谷冬季气温偏高的主导因素是()

A.盛行风带B.地形格局C.海陆位置D.河流水系

28.伊犁河谷逆温层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增强B.周围山地环绕C.山谷风环流发育D.地面积雪覆盖

29.伊犁河谷逆温层的存在,带来的影响是()

A.阻止准静止锋过境B.增强冬季的寒冷

C.缩短河流结冰期D.减少暴风雪的影响

27.B伊犁河谷向西敞开,接收大西洋吹来的暖湿西风,北有山脉阻挡南下的干冷冬季风,这一切主要缘于伊犁河谷特有的地形分布大势,B正确。

排除A、C、D,故选B。

28.C白天,周围山脉接受太阳辐射被加热,山顶气温髙于周围气温,局地热力环流将山顶的暖空气输送到山谷上空,形成谷地气温低于高空的逆温层;夜间,山坡辐射冷却,冷空气下滑,在山谷堆积,形成夜间逆温层。

这一过程为谷风与山风的交替过程,C正确。

排除A、B、D,故选C。

29.D伊犁河谷很少受到准静止锋影响,A错误;逆温使一定海拔地带气温偏高,B错误;谷地气温偏低,会延长河流的结冰期,C错误;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运动,不利于暴风雪形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逆温的分类、特点以及成因:

1、辐射逆温:

是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地面大气迅速冷却,上层大气降温较慢,形成逆温。

一天中逆温层在黎明时最厚。

逆温层冬厚夏薄。

易出现于中高纬地区,是最常见的逆温类型。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3、锋面逆温:

是暖空气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如果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度差较大,则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

是局部地形条件引起的。

在山谷和盆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由此形成下部是冷气层、上部是暖气层。

5、水库的水面温差:

如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的三峡水库,会产生逆温现象,使库区的气温夏天降低、冬天升高,对库区的工业排放污染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降水相态与温度存在密切关系,700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时为雨,700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时为雪。

近地层温度(1000hPa以下)在1~2℃时,并且750hPa附近有高于2℃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则为雨夹雪或雪。

下图示意我国大致在113°E上的四城市2017年2月21日8时温度及温度平流垂直剖面。

据此完成30~31题。

30.此时,M到N区间气温的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海拔升高B.冷锋过境C.云量减少D.地面辐射减弱

31.降水相态最可能为雨夹雪的城市是(  )

A.宜昌B.南阳C.郑州D.太原

30.B 该图是2月21日8时的温度及温度平流垂直剖面,M到N区间等温线较密集,温差大,N所在一侧温度高于M,说明N为暖气团、M为冷气团,2月为冬季,M到N区间气温的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冷锋过境,B正确。

南阳位于平原地区,海拔不是导致温度垂直变化大的原因,A错。

M到N区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大,天气变化大,云量较多,C错。

地面辐射减弱会导致底层气温较高,不会造成图中所示的气温的垂直变化,D错误。

31.C“700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时为雨,700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时为雪”,沿700hPa画水平线,宜昌均大于0℃,为雨;太原均低于0℃,为雪。

南阳和郑州在700hPa以下有高于0℃,也有低于0℃的;南阳在750hPa附近有高于2℃的暖温层,降水相态为雨;郑州在750hPa附近有低于2℃的暖温层,则最可能为雨夹雪。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

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

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现象。

下图示意城市混合层形成。

(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

(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

(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

(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

30.解析:

(1)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现象称为逆温。

直接读图可以看出,郊区的逆温层较厚,城市的逆温层较薄;逆温层的厚度由郊区向城市中心变薄。

(2)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与郊区气温相比,城市气温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加热作用越显著,对近地面的逆温层破坏越严重,逆温层变得越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

(3)在区域静风的条件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的高度大小可以从气温日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的厚度达到最大,而逆温层的厚度达到最大时,城市混合层的高度达到最低。

所以,在区域静风条件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为日出前后。

(4)城市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的影响,这可以从对流运动的强弱方面进行分析。

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对流运动越强,越有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相反,城市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越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二者呈正相关。

答案:

(1)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到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

(2)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加热作用越显著,对近地面的逆温层破坏越严重,逆温层变得越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

(3)日出前后。

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

(4)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的影响。

城市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或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多,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二者呈正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