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4068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ocx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

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

苏玉新是“全国中医老年骨折病重点专科”主任,海城市正骨医院名誉院长,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长春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兼职教授。

中华医学会鞍山分会中医学组副组长。

他的“带顶骨针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三针锁针加压器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科研成果分别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省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他整理完成的“苏氏正骨法”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之一,专著有《苏氏正骨》、《骨伤难症百例》等。

本重点专科的学术建设由苏玉新主任医师的“苏氏正骨法”作为基础,同时学习引进骨科外固定疗法及其它疗效肯定、方便、医疗成本低等现代医学手段,中西医结合,逐步形成比较有特色的新医学派。

祖国医学认为:

精、气、神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营养物质的概括,一般称之为人体“三宝”。

苏氏正骨法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根据骨伤科的特点和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认为在骨伤科疾病的整个变化过程中,虽然病在皮、肉、筋、骨、关节等局部,但必然要影响整体,反映到全身,受累最明显的主要为精、气、神、血四者。

苏氏正骨法的学术思想强调,在处理局部病变时,重视精、气、神、血的生理功能,调整四者的功能状态。

而皮、肉、筋、骨、关节损伤的合理治疗,可加速精、气、神、血失衡的恢复。

重视整体与局部关系是苏氏正骨的又一特点,处理局部病变损伤的同时,强调气血阴阳盛衰的调整,将局部和全身的处理治疗溶为一个方案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疗骨伤病患方法。

苏氏正骨法认为筋骨、皮肉、关节的损伤和全身病理变化具有因果关系,两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应辩证地处理好局部和全身病理变化的相互关系,分清主次,有所侧重,全面兼顾。

苏氏正骨法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近代,认识到传统的中医骨伤科虽然有许多特色和优点,但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它在治疗手段等方面有些内容已经落伍,极需整理提高,以适应当代骨伤科临床的需要。

同时,认为传统中医只有吸收,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补充必要的内容,才能更有生命,从而突出自身的特色。

苏氏正骨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积极吸收并学习现代医学的先进知识和方法,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补充新鲜成分。

近10余年来,苏氏正骨法大量引进现代医学和其它学术成就,并与自己的医疗方法相融合,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为苏氏正骨法添充合理的内涵,在保持和发扬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经验和措施。

现就其学术思想略做介绍。

一、调神以治骨

“神”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神志、神明之简称。

在祖国医学中,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神,为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常通过人体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反应能力、肢体活动等多方面表现于外;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系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果,由心所主。

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精,神是各脏腑功能和生命活动之有生。

因此,古人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人的各种感觉也属于神的功能的一部分,疼痛作为一种刺激性较强的感觉,亦需心神以感受之,并通过神显露于外。

苏氏正骨法认为“骨折、脱位等损伤疾患,局部最突出的症状即为疼痛。

这种疼痛不仅内伤心神,使心神逆乱涣散,主观感觉难以忍受,还会造成心理紧张、心绪紊乱。

局部也因疼痛刺激,筋脉拘挛,皮肉肾缩,骨端常被牵拉、固定在不良的位置上,给复位造成一定困难。

苏氏正骨法处理筋骨皮肉损伤,强调全身病机变化,首先是神志方面的紊乱,认为调神应在治骨之前,调神可使患者主观感觉的疼痛得以缓解,局部筋络松弛,为复位创造有利条件。

调神应先查神、辨心神的病机变化。

一般说损伤之后,心神可有亢奋、颓废、得神、失神之分,故亦有虚实之变。

一般的损伤,其神志多表现为亢奋,如损伤部位剧痛,面容痛苦,目光焦虑精神紧张,呻吟不已,烦躁不安,或性急易怒。

其原因多为皮肉筋骨损伤,经脉破裂,气血壅滞,心神为滞气瘀血所扰,故为兴奋亢进之实证。

治疗应以分神镇治之法。

严重损伤或患者素体真气匮乏者,又遭外力打击,使气血外逸,心神无根,形神相离,而致失神之虚证。

患者表现为目光呆滞或暗淡无神,语声低微,反映迟钝,甚者神志昏迷,不知痛痒,呼吸微弱,面色灰白,脉微欲绝,皆为失神之象。

失神者急应定神、回神、安神,进行紧急的救治。

苏氏正骨法应用分神复位,是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根据损伤的神志病理变化和心神的生理特性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分神是将调神和镇痛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损伤神志亢奋者施用的治疗方法,在正骨之前操作,又贯穿整个正骨过程之中,其目的在于调整心神逆乱亢奋的病理变化,平抑阴阳气血的失衡,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分神镇痛可减轻或消除局部的疼痛,缓解筋肉拘紧,为复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

分神镇痛是苏氏正骨法中最具特点的学术观点之一,它是在骨伤科临床中运用中医七情、脏象、气血等基础理论逐渐升华总结而成,其主要学术成就为:

1、情志生克调神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神的一部分,也是五脏的功能之一,人对不同刺激因素在情绪、心态上的反映和心理变化。

骨折、脱位等损伤疾患的发生,由于患者受伤时的情绪状态和致伤具体情况不同,而表现出以基本一种情志过激或不及的病理变化,影响脏腑功能,妨碍气血运行,成为致病因素。

苏氏正骨法认为: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和“七情内伤“的理论,说明七情过激影响脏腑,气血功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因此调节情志宜早不宜晚,早期脏腑、气血功能受损伤不重,多可不药而愈;过晚则脏腑紊乱,气血凝结,常药而不效,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基于这一认识,苏氏正骨法根据七情的五脏分属关系,利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早期运用情志生克法,调整患者的七情过激和不足。

七情生克法首先要明确患者情志状态和心态推移的原因,从患者的性格禀性、受伤原因以及神之外征等各方面综合判断。

明其七情之太过、不及,运用扬其不足、抑其有余的以情治情方法,使之达到七情平和、脏腑协调、气血流畅之目的。

因此,七情生克法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为主要目的。

如患者平素即为懦弱文静之人,因卒然事故而伤,思想上毫无准备,受伤后情绪多以极度恐惧为主。

调神则需壮胆消除恐惧,应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主;若禀性暴躁,又因殴斗被伤,伤后常以躁怒情绪为主,则着重于调整全身的神志变化,抑其盛怒,可告知不配合治疗将导致的后果,即以悲胜怒之法。

2、呼吸吐纳理神

呼吸是肺、肾等脏腑功能的一部分,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

呼吸不仅可使清气入内,浊气排除,也可促进气机的开启,促进气血运行。

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因此调整患者的呼吸吐纳,就可以达到疏理心神的目的。

苏氏正骨法认为:

损伤之后,由于局部经脉受伤,骨节错动,气血壅滞,神取胜于此,故感损伤疼痛。

同时由于心情紧张,都会有呼吸浅表的表现,特别是胸腹部损伤更为明显。

呼吸浅表则体内浊气不能彻底排除,自然界之清气亦不能充分吸入体内,导致气滞血瘀神凝更为严重。

呼吸吐纳法就在于打断这种恶性循环,通过患者本身呼吸节律的调节,使呼吸节律回归正常,建立新的良性平衡。

呼吸吐纳法经呼浊吸清,使肺的肃降宣泄气机的功能恢复,开启郁闭,气畅血行,分神定痛。

同时,即使整复完成后,也应令患者继续呼吸吐纳,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练功时配合呼吸吐纳法,可使气行痛定,促进损伤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是自然练功法的特点和内容之一。

祖国医学早就重视呼吸吐纳的生理作用,在养生导引术、气功中都经常用到,苏氏正骨法将其运用到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是对此的发展和提高。

3、避实就虚分神

损伤之证,局部筋骨经脉断裂,血瘀气滞,气机壅滞,神凝损处,故而疼痛较剧。

患者不仅心情紧张,同时精神和注意力都集中于损伤部位,惧怕他人摸索,给处理和治疗带来不便。

虽然利用情志生克法和呼吸吐纳法可能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但常一接触损伤部位准备进行复位时,就可再次诱发患者的紧张,造成筋肉拘挛,难以复位。

苏氏正骨法在中医治法中关于“上病下取“、“左病右取”的理论启发下,应用避实就虚法,在分散患者的注意,缓解紧张情绪的同时,迅速处理损伤。

所谓避实就虚法即是在整复和手法推拿时,先在健侧或远离损伤的部位施以操作,以转移其精神集中点,趁患者未察觉时骤然施法以达到复位和治疗的目的。

这种方法要求选择好合适的适应症,常用于损伤较轻,移位不多的骨折、单纯关节脱位、筋出槽、骨错缝等,而精神又较紧张或儿童等到不能配合治疗者,如桡骨小头半脱位。

另外,要求医生要认真准备,同时具备娴熟的手法,操作时要迅速、快捷、灵巧、轻柔,使患者未觉痛苦,骨折、脱位就已整复。

这一特点在苏氏正骨法中的手法复位时得以充分体现。

二、行气血以治骨

气血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两者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气能生血,血能化气;气能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含气。

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血运行于周身,环流不息,外而充养皮肉筋骨,内而灌溉五脏六腑,是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古人曰“足受血而能步,手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外力作用于肢体,筋骨受累之外,引起气血发生病理变化,正如“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病也”所论。

故筋骨损伤,必须外治筋骨,内理气血,尽快消除损伤对人体的影响。

在应用正确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或正确的手法复位加孟氏架很好地解决了骨折对位对线及妥善处理复合伤,为防止骨折病的发生,避免关节僵直和肌肉挛缩,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的功能,采用薰洗疗法,代表方剂薰洗药粉1、2号即分上下肢,1号适用于上肢,2号为下肢和脊柱,二者区别为牛膝和桂枝的应用。

处方组成红花、当归、川芎、防风、荆芥、牛膝、伸筋草、透骨草等,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通经活络。

用于各种骨关节损伤、劳损、风湿痹痛及骨折后期康复功能。

1、推拿麻醉镇痛

推拿麻醉,在祖国医学中早就有记载,如《内经》曰: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

”就对按法的止痛作用进行了描述。

苏氏正骨法运用推拿手法在复位前行麻醉镇痛操作,其目的在于行气活血、缓解疼痛。

损伤而致痛的最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神凝,即不通则痛。

推拿具有止痛镇痛功效的经穴,使气血或循经而行,或绕经而走,消除损伤局部的气滞血瘀,则神散而痛止。

推拿麻醉取穴则多以循经取穴为主,手法以推、点、按等刺激性较强的为常用,使患者产生得气感为宜,即热气至而痛止。

推拿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安神作用,苏氏正骨法在整复骨折、脱位时,都在复位之前和复位中使用,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疼痛中接受治疗。

推拿麻醉既是调节气血的治疗方法,又是分神复位的内容之一。

所谓“无痛接骨”即是上述调神方法和镇痛麻醉、整复手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2、内治理气血

骨折、脱位等损伤病证中,气血受损的程度和其变化是与损伤程度相一致的。

苏氏正骨法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套骨伤科调理气血的治则。

这些治则虽与三期用药原则大致相同,但有些认识有着独到之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损伤三期用药原则和辩证施治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法和方药有所不同,体现了辩证用药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损伤初期的主要病机变化是气滞血瘀,故一般都以行气活血为治疗重点,或攻下逐瘀,或调气和血。

这些治则从宏观上把握了损伤的早期的主要矛盾。

但是,由于患者素有阴阳气血盛衰的体质差异,又有年龄、职业、性别、地理区域等多方面的不同,损伤的程度和部位也有差别。

因此治疗上就要求将诸多因素都加以考虑,在三期用药的基础上重视辨证施治的运用。

相同损伤的患者可能治疗不同,而不同的损伤病证可能治疗相同,即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具体表现。

如肩关节脱位,青壮年患者气血充足,以活血化瘀方药治之即可;而素体肝血不足之女性或老年患者,应在活血行气药中加入些养血壮筋之品,以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形成。

代表方剂为:

苏氏接骨一号、二号。

苏氏接骨一号处方:

红花、白芷、儿茶、牛膝、制丝铜、生龙骨、制申姜、制马前、当归、土虫、川断、三七、冰片、制乳香、制没药等。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伤、瘀血肿痛、闪腰岔气、接骨止痛;苏氏接骨二号处方:

制川乌、制草乌、土地龙、制乳香、制没药、制南星、制自然铜、土虫等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肢体疼痛。

损伤中期的内治法则,即接骨续筋,前人的大量实践和研究,都说明某些中医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脱位等损伤愈合的作用。

苏氏正骨法运用这一原则,着重辨别筋或骨损伤的孰轻孰重,分清主次,或以养血续筋为主,或以益气接骨为主,治有侧重。

代表方剂苏氏接骨三号,处方:

熟地、丹皮、云苓、山药、五味子、泽泻、杞果、丝子、寸云等,功能与主治:

补肾益精。

用于肾虚腰痛、盗汗遗精、头晕耳鸣。

三、育精血以治骨

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先天和后天两种。

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与生俱来,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激发各脏腑功能,并终生受用;后天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水谷精微,经脏腑化生而来。

两者皆内藏于肾,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骨骼是祖国医学中的奇恒之府,内充骨髓。

骨髓由肾精所化生,肾主骨,主要是指肾精对骨骼的营养作用。

苏氏正骨法认为:

骨骼遭受外力作用而损伤,必内及于髓,导致肾精发生病理变化。

骨折、脱位等病证一般都有骨伤精损的病理变化,但对于大多数中焦脾胃健运的骨伤患者来说,只要在损伤后,尤其是中、后期饮食营养充足,精损可自育,不必一下要用药物补养。

只有年高精乏,或禀赋不足者,方需给予以填精益髓、强筋壮骨之剂。

目前,临床上有一流弊,即以为无论患者体质、病情如何,骨伤后期都应以补肾壮骨为主,一味使用滋补之品,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大量药品的浪费,同时也给国家、集体、个人增加了过重的经济负担。

这种不负责任的盲目用药,违悖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不可取的。

苏氏正骨法的育精血治法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祖国医学认为精血具有密切关系,在物理方面表现为精可化血,血能生精,这种关系被称之为精血同源。

由于肾与精、筋与血以及精血、筋骨之间在生理上相互滋养的关系,因此一般可通过养血生精之法,以达到益精壮骨目的。

即损伤初期化瘀活血,中、后期养血强筋等,可使气血充足,血生精髓,益养骨骼。

代表方剂苏氏愈骨丸1号,处方组成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淫羊藿、肉苁蓉、龟板胶、鹿角胶等,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苏氏愈骨丸1号,处方组成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淫羊藿、肉苁蓉、龟板胶、鹿角胶等,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行气止痛。

另外,也有少数精虚骨萎者,如年事高迈,禀赋不足,骨折损伤后愈合迟缓或迟迟不愈,皆是精虚髓涸,筋骨失荣所致。

为促进损伤愈合和机体的恢复,应选用一些血肉有情药物,填补真精、强壮筋骨,如鹿茸、虎骨等,代表方剂有精制苏氏接骨丹,处方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红花、牛膝、乳香、没药、元胡、三七、血竭、制自然铜、穿山龙、伸筋草、枣仁、煅龙内、夜交藤、制马钱子、黄瓜子、冰片等,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寒追风、消肿止痛、益气接骨。

用于各种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腰腿寒痛、淤血肿痛、烦燥不安、气血两亏等症。

成人可在服用接骨丸的同时用人参木瓜酒送服,处方组成白人参、木瓜、当归、川芎、红花、防风、制川乌、制草乌、千年健、地枫、土地龙、甘草、红曲等,其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膝无力。

四、治法自然

苏氏正骨法的传统治疗措施中体现了一个鲜明的学术特点,就是顺应自然,尽量符合人体,特别是肢体的生理功能需求。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治疗方法不拘泥于成方名法,多有创新,以尽快,尽早恢复各种功能为出发点。

祖国医学起源于对人体和大自然的朴素唯物认识,受到中国古代辩证法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其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了人与大自然的统一。

特别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人类生活又处于自然界之中。

自然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必要条件,但这些条件的变化,也必然直接或间接地给机体以影响,导致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

如这些条件变化及人体反应在一定范围内,机体能够适应,即不引起疾病;若超越这一范围,人体不能适应,就会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人与自然界的这种关系,被称之为人与天地相应。

例如苏氏在治疗急慢性腰痛症时,患者低于术者坐位,双腿分开,双手抱头,助手一人双手推压患者双膝部,术者坐患者背后,用膝顶住腰前点,双手搬住患者双肩,以膝顶点为轴向伤侧进行转动,反复多次,旋转度逐渐加大,当患者不紧张时突然用力重复旋转三次,此时可听到咔嚓的声响,然后术者膝顶对侧对称点,同样重复旋转,当患者不紧张时突然用力重复转三次,最后膝顶在痛点的水平线棘突间,搬双仰后仰三次,用手局部顺理,拇指点压痛点及内侧新环跳穴数次,令其弯腰,直腰活劳。

此时患者自觉深呼吸痛消失,能直走,出现喜悦面容。

苏氏正骨法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统一的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接骨续筋以行气血

人在日常生活和劳动、工作中,跌仆闪坠、物碰器打等是难以避免的,但并不一定都引起损伤,只有骨骼筋络脆弱或暴力较大时才会发生骨折、脱位等病证。

筋脉是运行气血的通路,骨节是气血汇聚的之处,筋骨受损必然会引起气血运行的障碍,障碍的程度与骨节错动、筋络损伤的程度相一致。

苏氏分神复位法把正筋骨和行气血统一起来,重视复位作用和效果。

认为:

对于有移位骨折等损伤,要求达到解剖复位。

只有将移位的筋骨接续端正,才能使气血复通,恢复肢体和机体气血运行的生理活动。

另外,临床即使没有发现有明显移位的损伤,也应运用分神复位手法进行操作。

因为分神复位不只是整复移位的筋骨,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局部气血的运行。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分神复位法有很强的技巧性,要求整复时尽可能一次成功,勿伤气血,并应及早复位,不使气血积滞过久,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消除损伤对机体功能的影响,顺应生理常态。

2、接骨续筋以复动

肢体是运动的器官,一旦损伤,其动的生理功能即受到障碍。

仅采用分神复位以接筋骨、行气血,肢体运动的功能还难以恢复。

因此,必须加以固定,所谓“制器以正之,以辅手法之所不逮。

苏氏正骨“刚柔固定法”采用多层柳椴木夹板固定伤损处,利用薄木片的柔性使夹板和肢体密切地均匀接触,利用多层木片叠用和外用绷带包扎增加夹板的刚度和整体固定作用,起到了接续伤肢的作用,为肢体恢复运动打下了基础。

苏氏正骨法认为:

肢体的运动是生命活动的一个特征,对于全身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有促进作用,过度的休息就会使周身气身血循行缓慢,脏腑功能减弱。

中医所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即指此而言。

骨折、脱位损伤后,肢体由于骨不为干、节不能动、筋不能束骨而不利关节,丧失了本身功能,特别是下肢、腰背部损伤者,不能站立和行走,长期卧床肢体得不到气血充养,愈合缓慢,肌肉萎缩,关节失用,严重者还可出现正气不足,外邪侵袭,变生它证。

自然练功法即是为了恢复伤肢运动而设,强调肢体骨折、脱位损伤一旦固定稳妥,即开始练习活动。

在进行练功时,首先强调全身的运动,通过未受损伤肢体功能锻炼,加强五脏六腑功能活动,促进周身气血运行,辅助正气,增加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减少全身疾病的发生。

其次,认为局部伤肢的功能锻炼以恢复患肢的生理活动为主,上肢练习持摄握拿,下肢练习站立行走,使患者在损伤后尽早获得其伤肢的运动功能。

再次,要求注意配合呼吸吐纳、气功等养生方法,以加速损伤的愈合。

五、广收博采

苏氏正骨法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学习和吸收先进、实用的理论和技术,补充自己的不足。

在学习和吸收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溶化,形成苏氏正骨法的一部分。

正是如此,苏氏正骨法在近20年间得到较大地发展,由传统四法只能治疗闭合性长管状骨折,一跃成为能够处理以高能伤为主的现代创伤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学派,扩大了治疗范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六、苏氏正骨法的五大进展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的发展,工程事故、交通肇事伤等高能损伤增加,伤情不仅变得复杂,同时人们对治疗的要求也有很大提高。

面对这些变化,苏氏正骨法就显现了一定局限性。

运用传统手法复位和以小夹板为主的局部外固定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新鲜闭合性骨折、稳定的单纯骨折等,治疗效果无疑具有优势。

但是对高能损伤所造成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不稳定骨折、关节内骨折、合并有重要软组织损伤复杂骨折等就显得力不从心。

苏氏正骨法的雏形在建国初期,当时的患者多是生活伤所致,病情较轻,由于这一疗法适应病情,所以能收得良好效果。

近年疾病谱的变化和伤情的复杂、严重,迫使苏氏正骨法只有增加新内容,进一步发展,才能适应这些变化。

在发展苏氏正骨法中,苏玉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大量吸收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成果、新经验,使苏氏正骨法与之相互融为一体。

传统医学从现代科学中获取营养,两者充分发挥互补作用,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在中医结合治疗骨折方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使苏氏正骨法得以发展的,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孟和主任医师研制的系列复位固定器及其疗法。

孟和在长期研究中发明的这一疗法,具有损伤小、知识面广、操作简单、疗效好等优点,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

苏玉新独具慧眼,将这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成就引进苏氏正骨法,并通过消化吸收,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苏氏正骨法。

在苏玉新邀请下,孟和多次亲临海城正骨医院,面授骨科复位固定器疗法的技术要领和使用方法。

在苏玉新的大力倡导下,这一疗法迅速在海城正骨医院得以普及。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该院是应用外固定疗法最普遍、病例数最多的医疗单位之一,对于推广这一疗法起了示范作用。

苏氏正骨法采用三针锁针加压固定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主要是应用手法、器械相结合复位;穿针、空间相结合固定;早期无痛性活动的功能锻炼;具有局部与整体兼顾,又有复位与固定,动静结合的复位固定器疗法。

本疗法在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中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特点,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它选用了二枚3.5mm大螺纹骨圆针,由于针体变形较小,与固定器间形成几何不变体系,使断端对位稳定。

在穿针时要注意进针角度,正常的股骨颈、股骨粗隆力的负荷,大部分由股骨距来负担,所以在此进针最有力。

术后要控制针道感染。

采用铝合金轻体金属材料,刚性好,重量轻,装有行程8.0cm可在每端调解进行牵引、加压。

针体固定在主体杆件上,向中心加压,产生弹性固定,形成一个牢固的悬臂梁,加强了支承负重作用,使骨折端稳定。

三针锁针加压器中的螺纹针是由高强度钛合金制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无毒性、无磁性、耐腐蚀性好等特点,与人体肌肉亲合力强,同机体不起反应。

锁针器为弹性结构,是固定针体发挥悬臂梁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滑脱,不移位,不受穿针角度限制,能在各自角度上固定。

针在固定器上具备多方向自由度,能交叉,水平或多平面固定或牵引、加压,各种角度的固定和支撑负重作用,使股有颈、粗隆间及骨干部恢复了拱式内负重系统的平衡状态,抗压强度增大,剪切力变小,内应力和外应力的相互影响,使骨的承重作用和承张力作用得到了发挥,使股骨颈、粗隆间载荷得到恢复,保证了骨折端相对稳定,使生理应力刺激集中在骨的断面上,加速了愈合。

七、苏氏论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骨伤科有了较快发展,具体表现在专科医院大量增加,分科越来越细,专业医师明显增多,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经常召开,公开发行的学术文章的期刊杂志质量数量都有很大提高,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为未来骨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21世纪我国骨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就创伤领域内,纵观我院5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是我国骨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骨折治疗上,中西医方法不同,目的相同,就是要恢复原有的生理结构。

解放初期,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大多数是中医,仅在大中城市少数西医医院有骨科,本院苏氏正骨创始人苏相良先生当时整骨就是依靠人的固有感觉器官发挥人的本能,靠眼看、耳听、手摸和对比测量等方法来诊断,应用巧妙的手法将骨折整复,在骨折局部施用夹板固定,局部及全身用药,鼓励病人早期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