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3792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2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新人教版

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

本考点常见的有三种题型: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1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考查的热点,在具体命题时,部分考题要求只概括不分析,也有部分考题要求概括之后再分析。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全国卷Ⅰ)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赵一曼女士》)

(2)(2016·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战争》)

(3)(2016·全国卷Ⅲ)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玻璃》)

(1)题干中往往有“形象”“性格”“气质”“品质”等字样。

(2)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字样。

熟知类题通法

整体概括人物形象“5角度”

1.小说对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的交代。

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小说塑造形象的方法。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描写等进行分析,概括出形象(性格)特征。

3.描写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等,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4.小说有关人物命运、性格形成的环境。

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议论和评价。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

◎答题模板

模板一:

××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

××的性格特点:

①……;②……。

模板三:

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局部语段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2步”“2要”

2步

第一步:

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看看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步:

分清描写类型,抓关键词句,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

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等),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

2要

一要:

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

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

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二要:

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因为命题者的“题材”一般都涉及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这一方面。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1] (2018·江苏卷)阅读《小哥儿俩》(阅读文本见“第3讲[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4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

审题干,明方向

题干给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天真可爱”,要求“简要概括”出“表现在哪些方面”,是简化了的形象概括分析题。

第二步:

找角度,细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描写手法

外貌

描写

第二段中写二乖看到八哥“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由此可概括出他“外貌憨态可掬”。

语言

描写

第九段中当大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第十一段中因没有听清大乖所说的话,他只学了半句“打死它才……”,由此可以归纳出二乖“言行稚拙,爱模仿”的特点。

细节

描写

第十一段中八哥被野猫吃了,哥哥要报仇,二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由此可看出二乖“情感表达率真”的性格。

故事情节

小说中写二乖去后院找野猫报仇,发现破木箱,看见破木箱里有两个小脑袋,便好奇地赶紧跑近前看去,“高兴得要叫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二乖“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

第三步:

依要求,组答案

结合题干要求,从描写手法和故事情节两个角度着手,根据第二步分点组织答案。

答案:

外貌憨态可掬;言行稚拙,爱模仿;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

阅读《小哥儿俩》(阅读文本见“第3讲[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小说中的大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喜爱小动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小说中写他看到八哥时,“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吃饭时,“眼总是望着窗外”。

②正义感强。

当听到八哥给野猫吃了,“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哭出声来”“跳起来四面找棍子”。

③注意力易转移,天真善良。

大乖跟着弟弟一起“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忘记了替八哥报仇之事,反而喜欢上了小猫。

题型2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高考还经常考查物象。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5·浙江卷)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捡烂纸的老头》)

考查“主要人物”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

作答动词和“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作用”“用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2014·浙江卷)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走眼》)

(1)(2016·全国卷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玻璃》)

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次要人物”“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未婚妻》)

(1)(2017·江苏卷)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考查“物象”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物象”“作用”“好处”“意图”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鞋》)

熟知类题通法

准答主要人物作用题“3关注”

1.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情节的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

2.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最根本用意。

3.对社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巧解次要人物作用题“5思考”

1.思考“自身作用”

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2.思考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作用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他们的出现主要是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3.思考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4.思考揭示主题,增添魅力的作用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5.思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完胜物象作用题“4角度”

1.从人物塑造方面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

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做了映衬,如从心理、行为、语言方面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

物象反复出现,串连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

一是指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刻画作用。

4.从主题方面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2]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 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

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

“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

“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

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

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

”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

“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

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

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

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

“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

“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

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

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原创,主要人物的作用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这道题考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先要把握小说中王有福的性格特点,再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从对小说的情节、主题及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对情节的作用

王有福误撞玻璃一事,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想法,由此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主题的作用

在王有福这个底层人物的身上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他的胆小怕事、本分善良,无不令人感到震撼。

对社会的作用

王有福误撞玻璃这件事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不良的心态,小说正是让人们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弘扬正能量。

答案:

①推动情节发展。

王有福的所作所为,使“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揭示小说主题。

借助王有福这一形象揭示底层百姓胆小怕事、本分善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③折射出社会现象,给人启示。

通过王有福折射出社会上存在纵容肇事者不良行为的现象,启示人们普及法律常识,与不良行为作斗争。

(2)(次要人物的作用题)“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这道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属于对次要人物的分析。

作答时,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全面准确理解“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却没有见到,此后的见面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等,这一系列情节,“我”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可见“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情节上起到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的作用。

同时,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侧面烘托,突出主要人物

“我”见证了王有福的胆小怕事,见证了他的谦卑,“我”好心的提议,衬托了他的善良,所以“我”的存在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我”看待玻璃墙伤人事件,其实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所以文章通过“我”,便于揭示主旨。

(此点非“主要作用”,可不答)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渲染气氛的多为群体人物,文中没有体现;不过,“我”这个次要人物出面来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此点非“主要作用”,可不答)

答案:

①讲述故事:

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

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阅读《玻璃》(阅读文本见“[典例2]”),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物象的作用题)小说中的“玻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①突出人物性格。

所有人物的性格都因玻璃事件而暴露。

②作为文章的线索。

玻璃串联起或躲避或索赔的故事,使行文更紧凑。

同时,推动了情节发展,王有福因撞玻璃才不能赴约。

③揭示、深化主题。

因玻璃事件,暴露出来的众生相,将文章主旨表达得更彻底。

④具有象征意义。

玻璃象征社会上一切容易诱发纠纷的事物,从中折射出人们的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

题型3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7·山东卷)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七岔犄角的公鹿》)

(2)(2013·重庆卷)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

请简要分析。

(《枪口下的人格》)

(3)(2014·江西卷)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

请简要分析。

(《抻面》)

(1)考查从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题干中往往有“形象”“手法”“技巧”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考查从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题干中往往有“间接”“侧面”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答题“3步骤”

第一步:

定角度,明方向

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步:

找对应,细分析

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看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

第三步:

析效果,组答案

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答案整合。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3] (2017·山东卷)阅读《七岔犄角的公鹿》(阅读文本见“第2讲[典例3]”),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

定角度,明方向

题干中提到的“公鹿”,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又提到了“描写”,考生的思维应该考虑描写的手法,并且题干中已经明确了“表现手法”,因此本题属于“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题。

题干既然说是“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那么“表现手法”就应该从描写的手段和方法去思考。

第二步:

找对应,细分析

既然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题干中还有“哪些”,因此,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描写

手法

正面描写

动作描写:

“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等,生动地展现了鹿与狼搏斗的过程,展现出公鹿的勇猛。

侧面描写

文中的“我”相当于次要人物,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公鹿”:

“真有一手”“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这只狼真坏”等,展现了“我”的感情倾向,表达了对鹿的赞美,强化了鹿的形象。

修辞手法

“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狼的狼狈落败进行描写,表现了鹿的勇猛。

第三步:

析效果,组答案

根据第二步的分析,概括出正面、侧面描写以及修辞手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答案:

①动作描写。

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绘,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

③侧面烘托。

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

(或:

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烘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阅读《七岔犄角的公鹿》(阅读文本见“第2讲[典例3]”),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这篇文章的前七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我”的形象?

                                    

                                    

                                    

                                    

答案:

①语言、动作描写。

写“我”和继父的对话,写“我”“紧紧攥住枪筒”,刻画了“我”的倔强与好强;②心理活动描写。

引出了“我”的身世,交代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