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教教案69课时低碳生活.docx
《综教教案69课时低碳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教教案69课时低碳生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教教案69课时低碳生活
课题
第2课低碳生活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知道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想到我们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树立新的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树立新的环保意识
教学
准备
重点
如何节能减排。
难点
高碳所带来的危害。
教、学具
投影仪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
谈话法、交流法、导学法
课时分配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知道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想到我们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树立新的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树立新的环保意识
教学
准备
重点
如何节能减排。
难点
高碳所带来的危害。
教、学具
投影仪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
谈话法、交流法、导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活动
新
授
环
节
一、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简单说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
低碳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高碳的危害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三、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汽车:
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
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人体:
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
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产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通过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植物:
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释放。
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
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约6公斤的二氧化碳。
·暖气:
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00公斤。
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00公斤,电暖气则只有600公斤。
·电脑:
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卤素灯泡:
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
·洗衣机:
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公斤。
·冰箱:
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生活习惯与“低碳生活”
衣:
够穿就行,提倡手洗
学生讨论什么是低碳生活
学生讨论这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试计算植被吸收二氧化碳与其他二氧化碳排放的吸收情况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才是环保新时尚。
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
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
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同时,提倡手洗衣服,少用洗衣机,勤劳又环保。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只有两三件衣物就用洗衣机洗,会造成水、电的浪费。
如果每月有一次用手洗代替机洗,每台洗衣机每年可节能约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千克。
全国有1.9亿台洗衣机,那么每年可节约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4万吨。
即使要用洗衣机,也要尽量选用节能节水型的。
都市时尚人群喜欢购物,特别是买衣服。
专家提醒,应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绿色购物节能源。
少生产1个塑料袋,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
食:
不浪费粮食,少用一次性木筷 煮饭可以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
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
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代表处副总监王利民博士说:
“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常常出现,而少浪费0.5千克稻米,就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千克。
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千克,每年可节约48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
人们少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减碳排。
一次性木筷的广泛使用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
如果全国减少30%的一次性木筷使用量,那么每年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万吨。
住:
用节能电器,选双键马桶
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使用节能门窗的保温效果超强。
根据统计,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上的能量损失。
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还能隔绝噪音,大大降低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
它已经被欧洲国家普遍采用。
另外,太阳能热水器是省电又省气的好东西,每个家庭安装2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满足全年70%的生活热水需要。
节电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使用节能家用电器的窍门很多。
如果全国的家庭都使用节能空调,每年可以节约用电33亿度,相当于少建一个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还能减排温室气体330万吨。
同时,夏天空调每调高1摄氏度,就能节电7%。
冰箱也是如此。
一台268L的节能型冰箱,在寿命期内可节省电费2000元左右。
即使还在用普通冰箱,只要坚持做到下面3点,每台冰箱每年也能省20多度电:
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冷冻的食物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同时还能降低冷藏室温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一支11瓦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一支60瓦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
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电视机的屏幕调暗一点,节能、护眼又延长使用寿命。
中国目前有3亿台电视,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用完电器拔插头,这个小习惯也可以省不少电。
看完电视,摁下遥控器并不是彻底关机,其实它还在耗电。
如果人人坚持拔插头,全国每年能省电180
了解生活中的低碳生活
新
授
环
节
林减碳排。
一次性木筷的广泛使用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
如果全国减少30%的一次性木筷使用量,那么每年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万吨。
住:
用节能电器,选双键马桶
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使用节能门窗的保温效果超强。
根据统计,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上的能量损失。
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还能隔绝噪音,大大降低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
它已经被欧洲国家普遍采用。
另外,太阳能热水器是省电又省气的好东西,每个家庭安装2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满足全年70%的生活热水需要。
节电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使用节能家用电器的窍门很多。
如果全国的家庭都使用节能空调,每年可以节约用电33亿度,相当于少建一个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还能减排温室气体330万吨。
同时,夏天空调每调高1摄氏度,就能节电7%。
冰箱也是如此。
一台268L的节能型冰箱,在寿命期内可节省电费2000元左右。
即使还在用普通冰箱,只要坚持做到下面3点,每台冰箱每年也能省20多度电:
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冷冻的食物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同时还能降低冷藏室温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一支11瓦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一支60瓦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
如果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电视机的屏幕调暗一点,节能、护眼又延长使用寿命。
中国目前有3亿台电视,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用完电器拔插头,这个小习惯也可以省不少电。
看完电视,摁下遥控器并不是彻底关机,其实它还在耗电。
如果人人坚持拔插头,全国每年能省电180亿度,相当于3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
在节水方面,专家推荐使用双键马桶。
与传统单键马桶相比,用双键马桶每家每天至少节水一半。
行:
少开车,开小车
多乘公交车出行,不但能避免拥堵,而且节能效果相当明显。
按照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计算,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轿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油耗约为后者的六分之一,排放的有害气体更可低至后者的十六分之一。
出门骑自行车,则是健身、环保一举两得。
有自行车代步,油价再高也不怕。
不仅免受堵车之苦,还能锻炼身体。
如果有三分之一的人骑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那么全国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280万吨,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
根据估算,如果每月少开1天车,则我国平均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
如果全国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这一点,每年可节油约9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97万吨。
开小排量的车既节能又时尚,而在停车位紧张的大都市,小巧灵活的小型车更是占尽优势。
同时,巧妙使用驾车技术也可多省油,如保持合理车速,避免冷车启动,尽量避免突然变速,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开窗等等。
低碳生活就在身边:
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少开一天车,减排8.17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
“最后一个离开房间时,要随手关灯和关闭电源;换掉的鱼缸水可以用来浇花……”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练
习
总
结
环
节
视,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用完电器拔插头,这个小习惯也可以省不少电。
看完电视,摁下遥控器并不是彻底关机,其实它还在耗电。
如果人人坚持拔插头,全国每年能省电180亿度,相当于3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
在节水方面,专家推荐使用双键马桶。
与传统单键马桶相比,用双键马桶每家每天至少节水一半。
行:
少开车,开小车
多乘公交车出行,不但能避免拥堵,而且节能效果相当明显。
按照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计算,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轿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油耗约为后者的六分之一,排放的有害气体更可低至后者的十六分之一。
出门骑自行车,则是健身、环保一举两得。
有自行车代步,油价再高也不怕。
不仅免受堵车之苦,还能锻炼身体。
如果有三分之一的人骑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那么全国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280万吨,相当于一家超大型石化公司全年的汽油产量。
根据估算,如果每月少开1天车,则我国平均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
如果全国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这一点,每年可节油约9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97万吨。
开小排量的车既节能又时尚,而在停车位紧张的大都市,小巧灵活的小型车更是占尽优势。
同时,巧妙使用驾车技术也可多省油,如保持合理车速,避免冷车启动,尽量避免突然变速,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开窗等等。
低碳生活就在身边:
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少开一天车,减排8.17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
“最后一个离开房间时,要随手关灯和关闭电源;换掉的鱼缸水可以用来浇花……”
学生列表填写生活中的高碳现象,及低碳现象,自己打算怎么做,列出计划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开房间时,要随手关灯和关闭电源;换掉的鱼缸水可以用来浇花……”
作业
设计
从今天起,你打算怎样节能减排
板书
设计
低碳生活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简单说就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把学生的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为。
过程与方法
在看看、听听、画画、讲讲中发展幼儿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及创造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
准备
重点
通过活动,把学生的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为。
难点
如何做好环保行为的持续性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行驶中的车、美丽家园、脏空气的危害)自行车、摩托车图片一幅、彩笔、绘画纸每人一份
教学方法
谈话法、交流法、导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
入
环
节
1、出示图片引出自行车与摩托车的比较。
这里有两种交通工具,你喜欢那一种?
请学生说出喜欢自行车或摩托车的理由。
(自行车:
锻炼身体、安全等)(摩托车:
速度快、方便等)
观看多媒体课件,并进一步进行比较。
摩托车驶过以后,你看见了什么?
如果你在摩托车后面会闻到什么?
闻到这种气体你有什么感觉?
会干些什么?
自行车呢?
观看多媒体课件,并进一步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
授
环
节
自行车呢?
2、介绍大气污染,并组织幼儿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摩托车后面冒出的气体与汽车冒出的气体是一样的,叫尾气,是一种有毒气体。
过多的尾气排放会污染空气与周围的环境。
空气变脏会使人和动物、植物受到什么伤害?
(让学生说一说后演示课件)
3、介绍环境污染,并组织学生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1)演示课件《美丽的家园》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
(我们的家乡章丘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有清澈的泉水,巍峨的高山,风光秀丽,素有小泉都之称。
每年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旅游参观。
)
呀,这是谁把垃圾扔在了泉水中?
塑料袋怎么飞到了树枝上?
湖中的鱼怎么都死了?
讨论:
这些现象好不好?
在你身边还发生过哪些污染环境的事,环境污染有什么危害?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环境受到污染?
4、情感教育,保护家园。
(1)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宣传画。
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
除了尾气,你还知道什么会污染空气,我们应该怎样做不让空气受到污染?
学生观看课件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练
习
总
结
(1)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宣传画。
教师巡回指导。
我们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可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损坏了我们家园的形象。
现在我们找到了很多解决的办法,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告诉身边的人呢?
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好?
(学生讨论运用绘画来进行宣传。
)
(2)展示作品并讲述。
将学生作品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供大家欣赏。
并引导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你画的是什么,要告诉人们什么?
)
活动结束:
再次询问幼儿喜欢自行车还是摩托车,骑自行车送宣传画结束。
展示作品并讲述。
将学生作品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供大家欣赏。
并引导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你画的是什么,要告诉人们什么?
)
作业
设计
画一幅关于低碳环保的画
板书
设计
低碳环保-环境污染
教学
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体验以废旧物为主要原材料的手工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学习制作新颖的环保服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趣的制作活动,变废为宝,旧物新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新理念。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大胆表演的能力。
教学
准备
重点
通过有趣的制作活动,变废为宝,旧物新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新理念。
难点
通过体验以废旧物为主要原材料的手工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学习制作新颖的环保服装。
教、学具
学生时装表演的音乐、自制服饰的图片。
教学方法
谈话法、交流法、导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
入
环
节
1.引出主题。
请学生说一说对“低碳”的理解。
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低碳,什么是高碳。
小结:
同学们现在明白什么是低碳什么是高碳了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环保时装秀。
学生讨论“低碳”是什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
授
环
节
动
手
实
践
总
结
2.让个学生到前面介绍自己要做的服装及材料。
准备好制作服装的材料,如:
废报纸、包装纸、纸盒、纸牌、旧挂历、碟片、一次性餐盘、旧桌布等等。
学生拿出设计好服装制作图。
介绍自己的创意及制作的内容款式。
师指导学生制作时注意细节,注意安全。
3.学生共同制作时装。
师播放愉快的音乐,学生开始以组为单位制作时装,并选出一位组员当模特。
制作完毕,准备表演
4.学生上台表演。
师播放音乐,各组开始展示,并进行评选。
5.活动结束,总结。
6.作业。
回家完成一件环保作品。
让个学生到前面介绍自己要做的服装及材料
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图并分组制作。
选出一位组员当模特
开始表演,其他学生当评委。
作业
设计
回家完成一件环保作品。
板书
设计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环保时装秀
教学
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萌发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感知树木被损坏的严重后果。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萌发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准备
重点
感知树木被损坏的严重后果。
难点
能运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设计环保标志 。
教、学具
磁带、多媒体课件、学生作画用品及一些废旧材料。
教学方法
谈话法、交流法、导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
入
环
节
一、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到活动场地
1.师:
让我们一起开着“幸福快车”去郊外吧!
(放音乐“郊游”,学生同老师一起唱着歌去“郊外”)
2.学生观看配班教师的舞蹈表演“小鸟找家”,提问:
小鸟在干什么?
学生同老师一起唱着歌去“郊外”
学生观看配班教师的舞蹈表演“小鸟找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
授
环
节
练
习
总
结
二、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小鸟和大树”
提问:
1.小鸟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当小鸟从南方飞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3.它的树朋友到哪里去了?
4.树木被砍伐了会带来什么危害?
小结:
树木被砍伐就不能净化空气,空气就不新鲜了;小鸟们就没有家了;容易发生水灾、旱灾;会出现沙尘暴。
三、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
小结: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节。
四、分组设计环保标志,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的标志。
结束后把设计好的标志投放到需要的地方。
学生讨论,小鸟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保护我们的树朋友
学生互相讨论。
分组设计环保标志
作业
设计
分组设计环保标志
板书
设计
低碳环保:
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