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3330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docx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三单元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EB.B=HC.B=GD.D=H

3.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

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互补有无

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

4.1935年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

“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

这一“浪潮”带来的成果是

A.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B.推动农业蓬勃发展

C.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

D.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5.20世纪30年代,西方一些报刊上出现了大量的“计划”一词。

一时间,“计划”一词在西方成为时髦的名词,充斥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报刊。

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重新兴起

B.罗斯福“新政”开始推行计划经济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完全抛弃

D.经济大危机使西方日益关注苏联模式

6.罗斯福新政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7.战后美国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广泛补贴出口产品,英国用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建立国有企业,法国大规模实施国有化,德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本实行“统制经济体制”。

这表明战后西方国家

A.发展方式不同

B.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

D.大规模实施了企业国有化

8.“它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美英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而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

”“它”指的是()

A.雅尔塔体系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欧洲经济共同体

9.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

此机构应该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10.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

“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经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权利。

”为此,世界上多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建立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贸总协定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

据此可知,这些国家(  )

A.借助非洲已有的良好工业化基础B.接受了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

C.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D.借鉴了先进国家的建设经验

12.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

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

这一运动在当时

A.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B.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3.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主要得益于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4.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从中可以推知

A.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D.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1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发表讲话称:

“全球金融市场需要重返纪律,假如没有纪律,就没有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材料的观点实际上是

A.稳定汇率B.实行浮动汇率

C.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D.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

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

首先,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

——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国家类别/年份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摘编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材料三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

……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摘自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出新型“自由国际秩序”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0—1992年间世界经济发展特点。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17.从大航海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贸易战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1世纪初美欧历次贸易战

时期

发生背景

相关行业

相关举措

贸易战结果

20世纪30年代

大萧条前期

众多行业

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

并没有阻止大萧条的来临

20世纪70年代

石油危机带来经济滞胀

农产品、钢铁

在关税总协定的框架下通过“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等合法途径来变相提高进口关税税率

第三方市场受损,双方贸易状况改善,财政赤字明显上升

20世纪90年代

美欧多国经济下行

公共采购领域

规定商品自产比例限制及自产商品的采购优先权,丰富了贸易战的策略

美国损失显著低于欧共体

21世纪初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

钢铁

根据国内贸易法条款进行调查后制裁、提高关税税率、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向WTO申诉等

欧盟、亚洲钢铁行业受损显著,美国钢铁业受益

——摘编自《西欧与美日之间贸易战的新发展》

请根据材料,探讨对“贸易战”的基本认识,并选取历史上任意一次贸易战加以论述。

(要求:

至少明确两点认识,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材料“1921年开春以来”,说明此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即可明确这一政策的特点是采用市场关系来调节生产,故D项符合。

【考点定位】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探索(新经济政策)。

2.B

【详解】

结合题干,由数据及所学史实可推断出C是斯大林时期,G是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在经济所有制形式方面是一样的,都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所以结合数据图可以知道B阶段是新经济政策,H阶段是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故B选项正确;A阶段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公有制为主,E为新民主主义阶段,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故A项错误。

B阶段为新经济政策,多种经济形式并存,G是单一公有制,故C错误;D阶段苏联经济改革走向停滞,而中国经济全面全放,迅速发展,故D项错误。

3.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斯大林巧妙利用30年代西方的经济危机的机会大力发展本国的工业,即材料说明了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没有说苏联的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也没有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互补有无,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说苏联利用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而非说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等,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

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4.A

【解析】

1935年6月,正值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期间。

苏联的”二五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工业化的实现,与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关系密切。

A正确。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C错误。

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结合本题的时间及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及评价即可得出答案。

5.D

【详解】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而苏联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故西方日益关注苏联模式,一些报刊上出现了大量的“计划”一词,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重新兴起,故A排除;罗斯福“新政”并不是推行计划经济,而是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故B排除;仅凭材料信息也无法说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完全抛弃,而且西方没有完全抛弃市场经济,故C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时间范围:

20世纪30年代,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苏联经济成就的对比入手,即可得出答案。

6.D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危机主要是由于供求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引起的,故新政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求矛盾,故D正确;AB项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不可能得到解决,排除;市场与计划都是经济手段,并不对立,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即计划,C项说法错误,排除。

7.B

【详解】

“战后美国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英国用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建立国有企业”“法国大规模实施国有化”“德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统制经济体制”,这些都体现出二战以后,欧美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B正确;A反映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C只符合德国,无法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规模”实施了企业国有化,排除D。

8.B

【详解】

根据材料“是美英……达成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的金融体系,B选项符合题意;A项是美苏相互妥协的结果,与题目中的信息“是美英……达成妥协的结果”不符,故排除;C项包含在B项中,故排除;D项属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故排除。

9.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负责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主要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符合世界银行的贷款条件,故C正确,排除A;B是维持世界贸易体系的国际机构,故排除;D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

10.D

【详解】

材料信息“在同等条件下,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与关贸总协定“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

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是苏联应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而成立的经济组织,不符合题意,A错误;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实施冷战的经济措施,B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与材料“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发展本国经济,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这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些国家多参加不结盟运动,不会接受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故B项错误;“充分利用”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12.B

【详解】

根据材料“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拉美国家的外资企业控制着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没收外资企业有利于减少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B选项符合题意。

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仅靠没收外资企业是不能迅速实现拉美现代化的,A选项排除。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建立国有企业,C选项排除。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D选项排除。

13.A

【详解】

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从而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故答案为A项。

B、D项分别是中国经济总量增加的外部与内部有利因素,但都不是最主要的,排除;C项发生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计划经济体制后来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排除。

【点睛】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最早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

14.D

【详解】

图示反映了初级品比重不断减少,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体现了科技革命导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国际贸易比重的变化不能说明经济的不平衡,故A项错误。

图示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故B错误。

C项反映了初级产品的变化,但没有体现制成品的变化,表述不全面,故C错误。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实际上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没有形成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所以有必要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但因为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而欧盟等经济体实力在不断增强,所以不会有人再提倡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故C错,浮动汇率恰恰是金融体系不健全导致的结果,所以B与材料本意相悖,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贸易问题,而是金融问题,所以排除D。

稳定汇率则是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秩序的要求,故选择A。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6.

(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稳定世界经济秩序(货币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促进自由贸易。

(2)特点:

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贫富差距拉大。

中国做法:

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

【详解】

(1)根据材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

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

首先,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签署关贸总协定,促进自由贸易。

(2)第一小问“特点”,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迅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二小问“中国做法”,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和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等方面来回答。

17.阅卷说明:

认识需要写出两点要素,;史实论述需要从贸易战的背景、措施、结果三方面说明,;结论逻辑

示例

认识:

贸易战又称“商战”,一般是在经济遇到危机的状况下爆发,国家通过建立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

(写出两点要素,

史实论述:

以30年代危机为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供需矛盾尖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为转嫁危机,纷纷提高关税壁垒,同时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但最终贸易战并没有使得欧美逃脱经济大萧条的冲击,相反全球贸易大幅度衰退。

同时贸易战也使各国关系紧张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需要从背景、措施、结果三方面说明)

结论:

贸易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反而会加剧经济困境。

因此保护自由贸易,维护贸易的正常秩序,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解析】

认识:

根据“发生背景”可得出贸易战一般是在经济遇到危机的状况下爆发,根据“相关举措”看出,贸易战是国家通过建立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

史实论述:

可以30年代危机为例,从贸易战的背景、各国的应对措施和结果三个方面阐述说明。

结论:

可从贸易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和维护贸易的正常秩序的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