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2480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重点110题错题笔记推荐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重点易错题笔记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

解题分析:

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订正: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2】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把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

解题分析:

小数乘法的算理是先将小数扩大为整数因数,再缩小对应的倍数。

因此应把小数的末尾对齐。

订正:

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把因数中的小数末位对齐。

【3】0.65(×) 1.78(×) 

×0.8×0.04

4.857.12

解题分析:

以上两题都有错误,①题,小数乘小数,应先忽略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计算出乘积520,再将52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0.52②按照整数的乘法计算出乘积后,应根据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所以720的小数点应向左移动四位。

改:

0.651.78

×0.8×0.04

0.5200.0712

【4】4、8.4×0.5就是求8.4的一半是多少。

(√ )

解题分析:

8.4×0.5=8.4×5÷10=

=8.4×

,因此是正确的。

【5】0.3×8与3×0.8计算结果相等。

(√  )

解题分析: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再根据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本题不论0.3×8与3×0.8,两个因数一共有一位小数,所以按整数乘法计算出24后,都需要把2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6】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一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最多是三位小数。

(√)

解题分析:

此题正确,通常两个小数扩大为整数,再相乘,积的末尾如果没有0,则原式中,两个小数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

两个个小数扩大为整数,再相乘,积的末尾有0,则积的小数位数就小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

如0.25×0.4=0.100=0.1,是一位小数。

【7】38×0.26与3.8×2.6的积一定相等。

         ( √ )

解题分析:

此题正确。

38×0.26与3.8×2.6两小题计算时,都需要将两题分别扩大为原式积的100倍,计算后再缩小为原来的

,因此两小题结果相等。

【8】不计算,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37×3.8=166.06(×)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如果两个小数相乘,或小数乘整数,再小数因数化整数后,乘积的末位没有0,则再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小数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而3.8是一位小数,积应该是一位小数,所以不正确。

【9】0.04×0.04=0.16(×)

解题分析:

两个乘数,如果乘积的小数点末尾没有0,则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订正:

0.04×0.04=0.0016

【10】4.37×3.8=166.06(×) 

解题分析:

第一种方法:

两个乘数,如果乘积的小数点末尾没有0,则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另,估算4.37≈4,3.8≈4,所以4.37×3.8≈16,不可能整数部分是三位数。

第二种方法:

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和一共是3位,所以积的小数位数应该从整数乘积的右边向左移动3位,而不是从左向右移动3位。

【11】0.36时=36分(×)

解题分析:

时和分的进率时60,0.36时=0.36×60=216分。

原题36分,是0.36乘100的结果,所以错误。

订正:

0.36时=21.6分

【12】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

解题分析:

任意非零数乘一个大于1的小数,所得的积一定大于原数。

订正:

0.05乘一个大于1的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大。

 

【12】一个数的1.5倍一定比原数大。

((×) )

解题分析:

本题的结论,只有当这个数不为0时,才成立。

订正:

一个非零数的1.5倍一定比原数大。

【13】4.67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4.67。

      (×)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

因为4.67乘的这个小数因数比1大,则4.67与这个小数的乘积大于原数4.67。

订正:

4.67乘一个比1小的小数,积一定小于4.67。

 

 

【14】一个自然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自然数。

(× )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如果这个自然数是非0自然数,则这个自然数乘大于1的小数,积一定大于这个自然数。

而如果自然数为0,0乘任何小数的乘积都等于0。

订正:

一个自然数乘比1小的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自然数。

 

【15】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  

解题分析:

本题如果原数等于0,则原数乘大于1的数,积等于0.

订正:

一个非零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16】一个数(零除外)乘以小数,结果一定小于这个数。

(×)

解题分析:

任意非零数乘一个大于1的小数,所得的积一定大于原数。

任意非零数乘一个小于1的小数,相当于求这个非零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所得的积一定小于原数。

订正:

一个数(零除外)乘小于1的小数,结果一定小于这个数。

  

【17】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

  (×) 

解题分析:

此题不正确。

只有两个小数都小于1,才能使乘积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

订正:

两个比1小的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

【18】两个都比1小的数(0除外)相乘,积一定小于其中的每一个因数。

(√)解题分析:

任意非零数乘一个小于1的小数,相当于求这个非零数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所得的积一定小于原数。

因此两个都比1小的数(0除外)相乘,积一定小于其中的每一个因数。

 

【19】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

解题分析:

此题正确,因为按照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律计算小数乘法,结果和原来是相等的。

小数除法

【1】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大。

     (×)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可用例举法,3÷2=1.5,即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整数,则可看成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数是多少。

因此商比被除数小。

订正: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被除数小。

【2】一个整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大。

(×)

解题分析:

本题有2处错误,第一处:

整数为0,则除以一个小数,商等于0;第二处,一个非零数除以一个小于0的数,商比这个非零整数大。

订正:

一个非零整数除以比1小的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大。

【4】一个非0的数除以一个比1小的小数,所得的商一定比被除数大。

(√)

解题分析:

一个非0的数除以一个0.4,则需要先将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扩大10倍,再除以4,相当于被除数扩大(10÷4),即被除数扩大2.5倍,因此所得的商一定比被除数大。

【5】一个小数除以一个小数,商可能是整数。

 (√)

解题分析:

如果被除数为除数的倍数,商就为整数。

例如:

3.2÷3.2=1,

0.45÷0.225=2

【6】0.26÷0.5的商是0.5,余数是0.1。

(×)

解题分析:

0.26÷0.5计算时,可将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为原来的10倍,算式变为2.6÷5,商不变,等于0.5,但余数=0.26(原来的被除数)-0.5(商)×0.5(原来的除数)=0.01

订正:

0.26÷0.5=0.5......0.1。

【7】21.5÷2.8商的最高位在个位。

(×)

解题分析:

21.5÷2.8计算时,可将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为原来的10倍,算式变为215÷28,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

订正:

21.5÷2.8商的最高位在十位。

【8】甲、乙两数的商是8.5,若甲数扩大10倍,乙数缩小10倍,商不变。

(×)

解题分析:

如果甲数扩大10倍,则商扩大10倍,乙数缩小10倍,相当于除以0.1,则被除数扩大10倍,商又扩大10倍,所以如果甲数扩大10倍,乙数缩小10倍,商扩大100倍。

订正:

甲、乙两数的商是8.5,若甲数扩大10倍,乙数扩大10倍,商不变。

 【9】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商也缩小10倍。

(×)

解题分析: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则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除数才能和原来的除数相等算,此时商扩大10倍。

即:

a÷0.1=a×10。

订正:

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等于0),除数缩小10倍,商扩大10倍。

【10】4吨黄豆能榨油1.5吨,榨1吨油需要0.375千克黄豆。

(×)

解题分析:

求一吨油需要的黄豆质量=黄豆质量÷油总质量,正确算法应为:

4÷1.5=2.6666...(吨)

【11】7.2÷3.06=72÷306 (×)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7.2÷3.06化72÷306,是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但是移动的小数的位数不相等,因此商不等于原来的商相等。

订正:

一个非零数除以一个大于0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12】(0.1-0.1×0.1)÷0.1=0。

(×)

解题分析:

本题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订正:

(0.1-0.1×0.1)÷0.1

=(0.1-0.01)÷0.1

=0.09÷0.1

=0.9

【13】0.25×0.4÷0.25×0.4的结果是1。

(×)

解题分析:

本题运算顺序是先计算乘法,再计算除法,再算乘法,而原题的结果1是按照0.25×0.4除以(0.25×0.4)的积计算的,前两步0.25×0.4的积除以的数变大,所以结果变小,不和原来的结果相等。

订正:

0.25×0.4÷0.25×0.4

=0.1÷0.25×0.4

=0.4×0.4

=0.16

【14】无限小数一定大于有限小数。

   (×) 

解题分析:

无限小数与有限小数比较大小,首先要看小数的整数部分,如果有限小数的整数部比无限小数是的整数部分大,这个有限小数就比有限小数大。

订正:

无限小数有可能大于有限小数,有可能无限小数小于有限小数。

【15】一个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不断出现,这样的数就叫循环小数。

  (×)

解题分析: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16】675675675是循环小数。

(×)

解题分析:

循环小数是首先是小数,小数位数无限,其次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75675675是有限小数,所以675675675不是循环小数。

订正:

675675675是有限小数,6.75675675是...是循环小数

【17】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     (×)

解题分析:

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如圆周率,但是反之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订正:

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18】无限小数一定大于有限小数。

                              (×)  

解题分析:

无限小数与有限小数比较时,先比较整数部分。

再比较小数部分,如果无限小数的整数部分大于有限小数的整数部分,则无限小数一定大于有限小数。

 如果无限小数的整数部分小于有限小数的整数部分,则无限小数小于有限小数。

如果无限小数的整数部分等于有限小数的整数部分,则再比较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的小数部分。

 订正:

无限小数可能小于有限小数.

【19】50.4×1.9-1.8=50.4×0.1=5.04   (×)

解题分析:

原题运算顺序为先算乘除,后算减法,而如果先算低级运算减法,再算高级运算高级,改变了运算顺序,使50.4乘的数变小,因此本题错误。

【20】因为10÷3=3……1,所以1÷0.3=3……1。

   (×)

解题分析:

此题从10÷3变为1÷0.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为原来的

,商不变,余数=变化后的被除数-商×变化后的除数,即余数=1-0.3×3=0.1。

【21】如果a×0.01=b×0.1,那么a>b(√)

解题分析:

若a≠0,b≠0,将a×0.01=b×0.1等号两边分别乘100,则原式变为a=10b,因此a>b,若a=b=0,则也满足a×0.01=b×0.1。

所以此题正确。

【22】6.4-3.4÷2.5×0.4=0÷2.5×0.4=0(×)

解题分析:

本题运算顺序错误,应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订正:

6.4-3.4÷2.5×0.4

=6.4-1.36×0.4

=6.4-4.44

=1.96

【23】2.5×(4-0.8)×1.25=2.5×4-2.5×0.8×1.25=10-2.5=7.5(×)

解题分析:

本题2.5×(4-0.8)=2.5×4-2.5×0.8,因为后面还有运算,所以前面应该加上小括号,本题的计算未添加小括号,所以计算错误。

订正:

2.5×(4-0.8)×1.25

=(2.5×4-2.5×0.8)×1.25

=8×1.25

=10

方程

【1】方程一定是等式,所以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

解题分析: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需有未知数才能是方程。

订正: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一定是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解题分析:

错误,本题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需是等式才可以是方程,如5X>3,中含有未知数X,但这个式子是不等式,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

订正: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解题分析: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3,不是3X+2=14的解。

【4】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

解题分析: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不等于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如果乘的数为0,则方程两边同时变为0。

【5】b+6=6b (×)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原因是误用字母乘数字的省略乘号的法则,而原式中B+6是加法,不能使用省略乘号的法则化简。

订正:

b+6不能化简,b▪6=6b  

【6】m×7.5可以简写成m7.5。

(×)

解题分析:

m×7.5简写成m7.5,只是把乘号省略,而根据省略乘号的法则,当字母乘字母,字母乘数字时可以省略乘号,特殊地,数字乘字母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当1乘字母时,1要省略。

订正:

m×7.5=7.5m

【7】a2与2a表示的意义相同。

都是表示两个a相乘。

(×)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

=a×a,2a=a+a,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订正:

=a×a,2a=a+a

【8】

>2a                  (×)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

=a×a,2a=a+a,可举例验证,当a≤1时,原题两式的关系不成立。

 

订正:

a>1,

>2a ;a≤1,

<2a  

【9】x2不可能等于2x。

    (×)

解题分析:

此题错误,当X=2时,x2=X▪X=2×2=4,2X=2×2=4,x2=2x。

当X=0时,

x2=X▪X=0×0=0,2X=2×0=0,x2=2x。

而X>2时,x2>于2x,

当0

订正:

,当X=0或X=2时,x2=2x

【10】X=2时,2X=X2(√)

解题分析:

正确,X=2时,2X=2×2=4,X2=2×2,此时2X=X2

 

【11】一批货物运走a吨,还剩b吨,原来有(a-b)吨。

  (×)

解题分析:

已知运走的吨数,和还剩的吨数,求原来的吨数=已知的吨数+还剩的吨数,因此原来的吨数=(a+b)吨.

订正:

一批货物运走a吨,还剩b吨,原来有(a+b)吨。

【12】4X+X=4X2(×)

解题分析:

4X与X合并,依据是乘法分配律,4X+X=(4+1)X=5X

订正:

4X▪X=4X2或4X+X=(4+1)X=5X

【13】X+7是方程  (×)

解题分析: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本题缺少了等式这一必要条件。

订正:

X+7不是方程 

【14】小明今年a岁,爸爸是小明年龄的4倍,去年爸爸也是小明年龄的4倍。

(×)

解题分析:

去年小明的年龄是(a-1)岁,爸爸年龄是(4a-1)岁,不再是小明年龄的4倍。

订正:

小明今年a岁,爸爸是小明年龄的4倍,去年爸爸比小明大3a岁,不是小明年龄的4倍。

【15】爸爸今年a岁,妈妈今年(a-2)岁,c年后爸爸比妈妈大(2+c)岁.(×)

解题分析:

爸爸比妈妈大的年龄,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因此c年后爸爸比妈妈大2岁。

订正:

爸爸今年a岁,妈妈今年(a-2)岁,c年后爸爸比妈妈大2岁.

 

【16】(m+n)÷c=m÷c+n÷c,所以c÷(m+n)=c÷m+c÷n。

(×)

解题分析:

本题错误,(m+n)÷c=m÷c+n÷c,除法的性质,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代数式交换后,性质不能成立。

例如:

18÷(2+6)18÷2+18÷6

=18÷8=9+3

=2.25=12

18÷(2+6)≠18÷2+18÷6

订正:

c÷(m+n)≠c÷m+c÷n

【17】20个足球的总价是a元,每个足球的价格是(20÷a)元。

(×)

解题分析:

本题a元是总价,20是总数量,求每个足球的价格是求单价,单价=总价÷数量=a÷20

订正:

20个足球的总价是a元,每个足球的价格是(a÷20)元

 

【18】X=3是10+3X=30的解。

 (×)

解题分析:

本题中方程如果在10和X的外面有小括号,则X=3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此时X=3是(10+3)X=30的解。

但原题中没有小括号,等式左边的运算顺序为: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将X=3带入方程左边,得10+3×3=19,因此不正确。

订正:

X=3不是10+3X=30的解

【19】X+27=50的解是23.(×)

解题分析:

方程的解释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格式:

未知数=未知数对应的值.

订正:

X+27=50的解是X=23.(×)

【20】3X+5=5,得X=0,所以此方程无解。

(×)

解题分析:

方程的解的意义:

是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因X=0能使方程两边相等,所以是方程的解。

订正:

3X+5=5,得X=0,经检验,方程左边=5,方程右边=5,左边右边,所以X=0是方程的解。

多边形的面积

(一)平行四边形

【1】如果两个图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那么它们一定完全一样。

(×)

解题分析:

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梯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订正:

如果两个图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不相同。

【2】把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长方形,周长和面积都变大了。

(×)

解题分析:

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变大,左右两边的边变为长方形的宽,底不变,因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订正:

把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3】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和面积均保持不变。

(×)   

解题分析:

此题正确,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变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所以周长保持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

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虽然相等,高却比长方形的宽小,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

订正:

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4】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不相等。

(×)

解题分析:

S平行四边形=底×高,如果形状不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相等,则面积一定相等。

订正:

两个形状不同但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解题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只能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形状不能确定,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较大,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较大。

订正:

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形状不能确定,周长可以确定。

【6】平行四边形的高增加2厘米,底减少2厘米,面积不变。

(×)

解题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扩大或缩小一定的倍数时,面积才能扩大或缩小相应的倍数。

订正:

平行四边形的高扩大2倍,底缩小2倍,面积不变。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4倍,高缩小2倍,那么面积就扩大2倍。

(√)

解题分析: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4倍,则面积扩大4倍,接着高缩小2倍,那么面积在刚才的基础上缩小2倍,因此两次变化后,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共扩大2倍。

【8】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周长分别和长方形的面积、周长相等。

(×)

解题分析:

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则平行四边形除两条底边外,另一组对边中每边的长一定大于长方形的宽,所以此时平行四边行和长方形面积相等,但周长大于长方形,而反之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长方形,则面积一定小于长方形。

订正: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8】李爷爷家有一块地,如图,已知每棵西红柿苗占地0.3平方米。

一共可以

种多少棵西红柿苗?

可以用以下两步计算:

①10×6÷2=30(平方米)②30×0.3=9(棵)(×)

分析:

每0.3平方米种一棵西红柿苗,求可以种西红柿苗棵树,

应用总面积除以每棵西红柿占的面积。

改:

①15×6÷2=30(平方米)②30÷0.3=100(棵)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2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

解题分析:

S平行四边形=底×高,求出的是面积单位的个数,本题底和高的单位不同,需化单位才能进行计算,本题20厘米=2分米,S三角形=底×高÷2=5×2÷2=5(平方分米)

订正: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20厘米,面积是10平方分米或1000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

【1】已知三角形的一条底为5厘米,一条高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

(×)

解题分析:

若给出的底和高为一对对应的底和高,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

=5×4÷2=10(平方厘米);若不对应,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无法算出。

订正:

已知三角形的一条底为5厘米,这条地边上的高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

【2】根据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边长8cm,可以计算出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

解题分析:

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因此另一条直角边长也为8cm,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S=ah÷2=8×8÷2=32(平方厘米)

 

【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边长8cm,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解题分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8cm,将等腰直角三角形从直角顶点

向斜边做高,则原等腰直角三角形就被分为两个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

直角边为4cm,

S大等腰直角三角形=S小等腰直角三角形×2=(4×4÷2)×2=16(平方厘米)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2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

解题分析:

S三角形=底×高÷2,求出的是面积单位的个数,本题底和高的单位不同,需化单位才能进行计算,本题20厘米=2分米,S三角形=底×高÷2=5×2÷2=5(平方分米)

订正: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20厘米,面积是5平方分米或500平方厘米。

【5】三角形的面积是56平方分米,高是8分米,三角形的底是7分米。

(×)

S平行四边形

解题分析:

S三角形=底×高÷2,所以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S三角形×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