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043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

《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理论错题集.docx

教育理论错题集

1.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2.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D.1988年

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4、()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派

5、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B.中等C.较高D.以上都不对

6、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

“效果律”的正例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得寸进尺”C“一日被蛇咬,十日怕井绳”

D“吃小亏占大便宜”

7.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A.130B.140C.150D.160

分析:

人们发现智商极高(IQ在130分以上)和智商极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为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间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智力超过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超常,140以上。

那些智力低于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低常

2007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7.占人口不到1%的天才的智商(IQ)超过(    )。

 

A.110      B.120     C.140   D.l60 

8.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B整体练习C区组练习D分配练习

心理练习:

仅在头脑内思考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

  

集中练习:

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配练习:

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

  

整体练习:

将局部动作技能综合起来,一次完整地练习一套动作的各个组成成分。

  

局部练习:

将整套动作技能分解成许多组成成分,每次分别练习某一组成成分。

  

随机练习:

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一项任务(任务A)的一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上的所有N次练习都完成为止,而且,一项任务(如任务A)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

  

区组练习:

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

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的任务都练习完为止。

  

情境干扰效应:

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

  固有的反馈:

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自己获得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

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结果的知识:

增补的反馈的一种形式,是在运动之后由别人以言语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运动目标达成状况的信息。

  

觉错能力:

练习者将练习后所获得的固有反馈与已习得的正确参照进行多次比较后形成的独立觉察自己错误的能力。

  

反应时(间):

从刺激的呈现到外部反应开始的时间。

  运动时(间):

从开始运动到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

  

运动能力倾向测验:

通过测量简单的动作技能以预测复杂动作技能学习情况的测验,对人才选拔和培养有重要意义。

 

9.看见路上垃圾堆便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乌烟瘴气便离开等,这是一种()。

A.消退作用B.刺激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逃避条件作用

10.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

这种知识概括是()。

A.理性概括B.具体概括C.感性概括D.方位概括

11.物理课讲惯性时,不仅要举固体的惯性现象,也要举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这样才容易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这运用了()。

A.变式B.定势C.直观D.正例和反例的配合

分析:

变换非本质特征:

形态

12.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

A.明确概念B.日常概念C.科学概念D.模糊概念

13、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1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教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B.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15、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A.马克思

B.爱尔维修

C.狄德罗

D.涂尔干

分析:

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他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分析:

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教育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

1、学生在记忆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的影响。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10.最先开始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德国B.苏联C.英国D.美国

8.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

A.热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团结协作

9.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  】

A.社会精神文化

B.社会经济关系

C.社会上层建筑

D.社会经济基础

10.《教学成果奖威条例》属于【  】

A.教育规章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行政法规

6.学习中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属于【  】

A.逆向迁移

B.重组性迁移

C.顺应迁移

D.同化性迁移

7.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

布鲁纳所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是一种让学生独立学习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科学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果中原有的观念、命题,建立起客观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

”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学业成就动机理论(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追求成功避免失败

8、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A、认知策略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一、加涅五类学习结果 

他的学习结果分类主要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

认知主要包括下面的智慧、认知和言语。

 

    1、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

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

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

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

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

再上去是规则。

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

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

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

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

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

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

4、动作技能

5、态度。

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

9.将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此为

A.重组性迁移                    B.具体迁移

C.同化性迁移                    D.负迁移                        【B】

分析:

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

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即重组性迁移。

如对一些原有舞蹈或体操的动作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后,编排出新的舞蹈或体操动作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之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

掌握了加减法对做四则运算的影响

10、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分析:

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11、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沉思型D、冲动型

分析:

场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勤动脑,勤动手,付诸实践!

1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1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14、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

15、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5.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

1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步发展,具体的类型有()

A.四门学B.官学C.太学D.私学E.书院

18.在西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C.卢梭D.杜威

19.1、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A.转移

B.补偿

C.升华

D.合理化

升华是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

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来自于精神分析学。

1.否认:

指对某些痛苦的现实的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的选择性的注意和再解释,而不是像压抑那样从意识中抹去。

它的

2.合理化:

又称文饰作用。

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这个理论有很著名的两个案例,一个是酸葡萄心理----丑化失败的动机。

一个是甜柠檬心理-----美化被满足的动机。

3.投射:

自我将不能接受的真是冲动,欲望归因于客观或别人。

投射分成归因投射,补偿投射和相似性投射。

⑴否认,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

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

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

这一过程可使一个人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

的确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

只有在干扰了正常行为时才能算是病态的。

⑵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

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

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⑶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

合理化有两种表现:

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

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⑷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

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如“替罪羊”)。

这时虽然客体变了,但其冲动的性质及其目的仍然未改变。

在心理治疗中,情感的无意识移置既是移情的基础,也是反移情的基础。

⑸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

这在婴儿可认为是相对正常的,在成年人则可由于极度地歪曲现实而成为偏执妄想。

⑹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

如一个有强烈的性冲动压抑的人可积极参与检查淫秽读物或影片的活动。

⑺过度代偿,又称过度补偿,是指一个真正的或幻想的躯体或心理缺陷可通过代偿而得到超乎寻常的纠正。

这是一个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过程。

如有些残废人可导致惊人的努力而变成世界著名的运动员。

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变成一位说话流利的演说家。

⑻抵消,是指一个不能接受的行为象征性地而且反复地用相反的行为加以显示,以图解除焦虑。

如说了不吉利的话就吐口水或用说句吉利话来抵消晦气或不吉祥的感觉。

除夕打碎了碗,习俗上说句“岁岁平安!

”。

⑼升华,是指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

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从文艺家的一些著名创作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均可见到升华机制的作用。

这是把本能主要是性能量转移到一个有社会价值的对象或目标上去。

⑽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

它与诙谐、说笑话还不完全一样。

幽默仍然允许一个人承担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诙谐、打趣的话却引起分心或使从情感的问题上移开。

⑾认同,是指无意识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与适应的一种防御手段。

如高官显贵的子女常以父辈之尊为己尊,遇到挫折则自抬身价,作出坦然自若的神态,以免除在人们面前的尴尬局面。

儿童在作业时遇到困难时,常说:

“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去圣化”是指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人由于在生活中见到太多欺骗行为,或者由于在生活中受挫,因而怀疑价值观和美德的存在。

他们不愿听从任何人的劝告,不相信生活中还存在值得珍视的、神圣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

 

20.、灰色的对象发在红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绿色的感觉,而放在绿色的背景上又有红色的感觉,这就是()。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后象

D.联觉

分析:

对比效应也称“感觉对比”。

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

如同一种颜色把它放在较暗的背景上看起来明亮些,放在较亮的背景上看起来暗些。

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继时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学习效果要好。

联觉:

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比如色彩刺激有听觉的感觉)

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①正后像:

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②负后像:

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补色)。

21.提出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络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方法方针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黄炎培C.陈鹤琴D.陶行知

分析:

蔡元培先生曾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

22.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而提出来的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3.1.自私与秉公属于性格的(  )特征。

A。

态度

B。

意志

C。

情绪

D。

理智

分析:

A解析:

性格的特征包括ABCD四个选项。

他们分别的意义如下: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

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陈规等。

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

根据分析可以得出本题选择A选项。

2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分析: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

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显然,此种定义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社会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发展变化决定于交往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理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

1.包容需要。

2.控制需要。

3.感情需要。

人类由于这些需要的变化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人际关系。

  所以决定人际关系的核心是需要。

 

25.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泰勒原理”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了应遵守三个准则,是(  )

A.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B.连续性、探索性、合作性C.探索性、顺序性、整合性D.探索性、合作性、整合性

分析:

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泰勒原理”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了应遵守三个准则,也是课程组织的三个原则:

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连续性是指课程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指将课程内容、学习经验和学习材料按某种连结的次序组织起来,是课程的“深度”范围之内的垂直组织规则,即对同一课程要素作根深、更广、更复杂的处理;整合性是指在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整合由于分割所造成的知识点支离破碎的状态,以达到最大的学习累积效果。

26.2.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0月    D.1958年9月

【解析】我国在建国后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而废除了旧学制,实行新学制,其时间是1951年10月。

2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解析】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28.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1806年开始实行八年义务教育,1885年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此后,在义务教育方面不断增加投入。

29.“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

A.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解析】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关于大学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条原则:

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二者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研究统一的原则;科学统一的原则

10.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大家认可  D.与他人相近

2.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                B.学习层次的高低

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习水平的优劣

解析:

在解答本题是考生要把题审清楚,问的是加涅有关智慧技能的分类标准,而不是有关学习的分类或学习结果的分类。

智慧技能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一个子类,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它又可划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这五个子类是根据学习层次的高低进行的划分,因此这五个子类又组成智慧技能层次论。

3.(09大连)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解析:

加涅将学习的结果分成五类,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类型的学习。

言语信息学习主要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处理外部的信息。

主要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情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它是学习者应付环境时间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态度,指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人所采取行动倾向的内部状态,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本题中小燕掌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