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托产品可靠吗doc.docx
《银行信托产品可靠吗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托产品可靠吗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信托产品可靠吗doc
银行信托产品可靠吗
篇一:
案例实解:
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哪个好?
案例实解:
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哪个好?
与购买信托产品一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也需要谨慎的审查其所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别,查看其资金投向。
如果银行理财产品95%资金都投向一个信托计划时,放弃银行理财产品,直接去买信托产品,你将在承担同样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收益。
一、理财产品类型及其决定因素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银行理财产品粗略可以分为:
保本固定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非保本固定收益类和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
熟悉信托产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于资金池信托计划:
集合资金,然后投向特定的领域。
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不保本”、“固收还是浮动”一般情况下取决于其投资领域以及在各领域类的投资比例。
当然也存在承诺固定收益而将大部分资金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这种情况。
本文后面案例就给出这样一款产品。
全部投资于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大额存单、短期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就能够给出类似于保本固收的承诺,但是收益也相对较低,可能比同期限的存款相对高一点;而当大部分都投向券商资产管计划、公募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时,面临的风险其实就和信托类产品是一样了。
二、信托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差异
(1)投资门槛
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都有自己对合格投资者的门槛,达不到合格投资者要求是不能进行投资的。
最基本的门槛莫过于银行理财产品是5万元起步,而信托产品需要100万元甚至更多。
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是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信托产品最大的一个优点,因为能够满足最广泛人群的投资理财需求。
(2)预期收益
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托产品最直观的差异反映在预期收益率上。
目前为止,很少有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信托产品,一般而言,同期限的信托产品的收益率都会比银行理财产品高出3-5个点。
(3)风险水平
投资理财活动基本上围绕两个基本的要素展开:
风险与回报。
不论是衡量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还是去去衡量其他的投资理财产品,比如说股票、PE/VC
等,说到底,都是为了获得与所承担风险水平相一致的预期回报率,甚至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之上尽量获得超出风险水平的回报率。
投资风险越高,投资者的预期收益要求就会越高,反之亦然。
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最根本差异还是风险的差异。
就像前面所表达的,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于资金池信托,其风险也取决于其投资领域。
当其绝大部分投向券商资产管计划、公募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时,其所面临的风险其实和信托资管计划并没有太多区别。
这个问题后文会有更深一步的探讨。
理论上来说,信托是不保本保收益的。
不过信托也存在风险高低之分,一些政信类项目,即使在市场最不景气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这类产品并不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且信托行业现在也没有完全打破刚性兑付的观念。
三、风险溢价
这里需要提一个概念叫“风险溢价”。
所谓的风险溢价就是投资者承担额外的风险所需要的回报。
比如说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3%,这个3%对投资者来说就是无风险的。
如果客户购买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5%,那么风险溢价就是:
5%-3%=2%,也就是说客户承担额外的风险需要得到的补偿是2%。
换做信托产品,如果信托预期收益是8%,那么信托的风险溢价就是8%-3%=5%。
信托的风险溢价比银行理财产品高3个百分点,但是信托产品的风险真的比银行理财产品高吗?
这个问题从下面这个案例可以得出结论: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不一定比信托产品的低。
四、案例解析
财富债券2014年第376期人民币理财产品1401012C42
类型:
非保本浮动。
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
5.4%。
银行有提前终止权,客户无赎回权。
投资范围:
95%投资于“兴业信托·鹏扬10期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
划”+5%现金类资产。
点评:
(1)假设现金类资产和信托计划分别以3%、8%的预期回报率计算,则银行在该理财产品上的回报率为:
95%*8%+5%*3%=7.75%。
扣去客户最高预期收益5.4%,则银行实际收益2.35%。
客户风险溢价:
5.4%-3%=2.4%。
(2)也就是说本案例中,如果满足我们前文对预期收益率的假设,银行没有承担风险而获得2.35%的预期收益,客户承担风险获得2.4%的风险溢价。
(3)这里面存在四个问题:
第一,是否有必要让银行去做这样的风险分散?
如果一个客户本来就有现金类资产投资,比如银行存款,银行再拿客户5%的理财资金去进行资金类资产配置,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客户想进行5%的现金资产配置,完全可以自行拿出一部分资金去进行相应配置。
第二,这样的风险分散是否有意义?
95%投资于信托计划,当这95%出现问题时,即使剩下5%的资金完全安全,这样也不能算是做到了风险分散的。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确实降低了风险,毕竟也算是做了风险分散,只是效果有待商榷。
第三:
这样一个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有什么区别?
95%投资于信托计划,实际上是没有太多区别的。
第四:
95%的资金投资信托,5%的资金相当于用作了存款,而投资者需要支付给银行2.35%的风险溢价,这是否合理?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需要投资者自己去回答。
不同风险偏好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笔者的答案是,为什么投资者不拿95%的资金去买信托呢?
剩下5%买国债或者直接银行定存,这样能够获得的收益就是7.75%。
为什么要增加银行这一中间环节而降低自己2.35%的预期收益。
五、总结
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于信托资金池,其类别取决于资金的投向。
而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根本差异体现在风险水平上。
买信托还是买银行理财需要根据投资者相应的风险偏好,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产品。
但是银行理财的风险并不一定比信托类产品低,特别是当理财产品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信托、资管计划时。
和购买信托类产品时一样,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需要谨慎的审查理财产品的类别,查看其资金投向。
如果一个理财产品95%的资金,或者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信托计划时,放弃这个银行理财产品直接去买信托产品吧。
理财产品附录:
(1)2014年渤盛354号理财产品2014F354(非保本浮动)
预期最高回报率:
6.05%;
银行有提前终止权,客户无赎回权
投资范围:
债券类资产10%+货币市场工具10%+信托类资产资产、资产管理计划等80%;
以上投资比例可在【-10%,10%】的区间内浮动,若超出该浮动范围,银行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信息披露;若客户不接受,银行允许投资者提前赎回理财产品。
(2)“幸福99”稳健盈家KF01号第146期预约365天型银行理财计划9
二、收益情况
1、自2001年《信托法》成立以来至今,信托业对投资者100%兑现收益,即使2011、2012年度,媒体不断炒作房地产信托兑现压力大,风险高,但实际上房地产信托的收益全部兑现!
去XX搜下,看看哪个信托的购买者说自己买信托亏了?
找不到!
而其它金融产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资者亏损的。
2、据统计,2010年银行一共38款理财产品没有兑现预期收益!
3、今年以来还不时爆出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比如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理财风波,比如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上百人血本无归的理财风波,再比如有客户王女士在深发展理财,180万被理成1万;虽然最后查出客户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银行业务员私下代理的黄金交易产品,高风险的,交易对手是家普通的投资公司,所以,即使在银行买理财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鸿遍野。
三、风险控制
1、信托类融资有几个条件:
A,融资人的资企资质,信用评估;B,还款来源是否充足?
是否可以覆盖本息?
C,过去的经营业绩如何?
项目是否有较高的复合增长率?
D,抵押物净值如何?
变现能力如何?
一旦融资人还不起钱,是否可以及时变现抵押物?
2、银行的风控指标呢?
大同小异。
银行同样也遇到融资人还不起钱的时候,银行的做法是处理抵押物,银行的抵押率是70%,信托基本是50%以下。
大不了银行当做不良资产自己买单,信托也一样。
四、收益分配
1、银行给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赚大钱,利润高到不好意思说,可以200米就开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最赚钱的10家上市公司里面7家是银行,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超过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某报告揭秘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主要来自信托与城投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再买信托,不做产品研发与设计,轻松赚钱收益差。
看腾讯财经报道的下图:
3、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出席期间表示,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通过资金池的方式将短期资金对应长期资产,这样银行可以给投资者提供相对高收益的产品。
按信托原理,银行应该将赚取的收益都给投资者,但由于资金池的复杂性,银行实际上并没有将赚取的收益都给投资者,而是自己留下了大部分收益。
五、《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对集合信托的隐性暗示
2010年9月,《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正式面世,该办法共六章三十条,其关键词是净资本和风险资本。
规定:
每个集合信托项目发行,信托公司都要提交一定比例的风险资本。
目的说:
确保信托公司固有资产充足并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以满足抵御各项业务不可预期损失的需要。
这可以看做银监会对集合信托监管上的暗示。
《净资本管理办法》的核心要求是:
1)信托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2亿元;2)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3)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
六、信托发行
1、信托产品有大半是通过银行或第三方理财机构卖出去的。
而其中有些银行是直接买信托产品,有些是银行的理财资金池。
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4-5%,信托理财产品收益10%左右。
此外银行还要赚大部分发行费。
银行理财资金占了信托规模的1/3。
2、现在银行已经很少公开卖信托产品了,因为这样客户就会知道信托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银行肯定不愿意;所以除非客户主动要求,否则银行很少主动推销信托,即使客户问起来,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也大大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
银行美其名曰是产品经过银行的筛选风险更低,但仔细一看,不仅收益率低于信托公司直销的,而且基本是小信托公司的。
主要原因当然是利益分配。
小信托公司收费便宜,通常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通道而已,这样利差比较大,品牌好的信托公司银行不愿代销,如中融信托、平安信托的产品,市面口碑好,但银行很少见到。
如果要风险低,为什么只要代销小信托
公司的呢?
真正出问题了,银行也不会负责的,因为信托公司才是法律意义上的受托人。
比如中诚信托30亿矿产风波,项目是工行推荐的,工行赚了4%的发行费,中诚赚的不会超过0.5%,中诚信托不过是银行的通道而已。
但出事了,银行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说自己只是代销,信托公司才是受托人?
大家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吧。
七、全球信托业发展趋势
1、这些年我国信托迅速崛起,自2008年起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1万亿递增,自2013年2月末达8.27万亿管,资产千万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经选择信托公司管理财富。
这么多年信托收益都在兑现,
8.27万亿的资金都在信任信托,难道您的钱一进来,信托的口碑就倒了?
您有这么厉害吗?
2、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国,信托业远比银行业发达。
信托资产对GDP的占比超过了100%,在在中国,即使如今信托业风光无限,这一占比也不过才10%左右而已。
信托业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社会作用。
如果以发达国家为标杆,信托规模还是太小了。
3、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托公司管理资产,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乔布斯等等,都将大量的家族财产交给信托公司打理,并作为财富传承工具。
信托作为财富管理方式已经十分普遍,国人还不够了解而已。
中国远没到普及的程度。
相反地,不懂采用信托公司管理资产的富豪,中国富豪胡润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润排行榜上的多数人财富严重缩水,2011年中国亿万富豪财富缩
水高达1/3。
中国胡润上的富豪能守住财富7年的不到20%!
而全球亿万富豪难守财富20年。
当然在西方信托之所以受青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信托财产免交遗产税,信托资产规模受保护;而在中国,尚未开立遗产税。
4、如果有钱人都懂得信托作为财富管理工具,作为资产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里会遭遇财富缩水?
目前,有关部门推出有力政策,加大监管力度,严控信托风险,这给投资者们送来福音。
而且,作为一种风险和收益都介于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基金股票之间的理财方式,信托产品成为中高端投资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