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653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docx

专题海洋水和陆地水之欧阳组创编

专题:

海洋水和陆地水

时间:

2021.02.16

创作:

欧阳组

【考纲要求】

1.海洋水

①海水的性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②洋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③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④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⑤我国邻近的海域:

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2.陆地水

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⑦我国的河流。

 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主要湖泊及分布。

 长江和黄河:

源流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用目前通航河段。

 大型水利工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

⑧地下水的来源。

潜水和承压水。

3.水循环和水资源

⑨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意义。

⑩水资源。

 水资源概念;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前景。

 我国水资源特点。

水能特点。

水能分布和利用。

【知识建构】

【学习策略】

1.地球上的水作为地球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学习本专题要以必修教材中的海洋水和陆地水为重点内容,高、初中知识有机结合,以初中地理知识为背景,为载体,以高中地理知识为原理加以解释。

2.要在地图上熟练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我国和世界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

熟悉重要河流、湖泊的轮廓、形状,了解其特点和成因。

3.地理基本技能要求掌握等值线(等温线、等盐度线)的判读,并能够说明形成原因。

4.要关心时事,复习时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以书本中的原理、原则来解释、阐述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如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工程等。

【教学内容】

一、海洋水

(一)海洋与地理环境

(二)海水的温度收入──太阳辐射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影响了高、低纬间的冷、热水的交换,故南北半球相同的纬度比较,北半球海水年均温高于南半球。

分析比较各海域水温高低,首先看纬度,低纬大于高纬;其次看同一纬线海区的洋流性质,暖流大于寒流;南北半球比较时,要注意其季节是相反的。

要能根据等温线弯曲的方向比较同纬度水温的高低,并说明其成因。

4.垂直分布:

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变化很小

5.对大气的调节作用

(三)海水盐度

3.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海水盐度大小的比较,在外海或大洋主要考虑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副热带海区最高;近岸地区还要考虑径流和洋流的影响。

[经典例题1](2002年全国文综卷)P.44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解析:

解第1题先考虑题目中的等值线是什么等值线。

因为是在海洋里,应考虑可有等温线、等深线、等盐度线。

从数值上看很小,只可能是等盐度线。

再考虑影响盐度的因素有哪些。

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很容易联想到淡水注入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第2题的关键是对题干的理解,也就是Q点距大陆最近是何意义。

这一点要从等值线入手,在入海口处确定任意一点,比较Q点远离大陆和接近大陆两种情况,会发现Q点接近大陆时该点的盐度较高,其原因是长江处于枯水期。

答案:

1.D 2.A

[经典例题2](2002年上海卷)

读“年降水量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图回答:

(1)结合气压带、风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综合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D纬度带比C纬度带高的原因      。

(2)分析A纬度带年降水量多的原因      。

(3)分析A纬度带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比E纬度带低的主要原因      。

解析:

本题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从给出的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推理判断的能力。

本题把教材中盐度随纬度变化图及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叠加在一起,分析不同纬度盐度高低应与各纬度降水量的多少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各纬度所处的气压带、风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做出分析。

注意:

完成A和B比较的题目时要注意不但要回答A而且要回答B,不能只答”A”而不答”B”,或只答“B”而不答“A”,这样容易失分,这也是学生在回答比较题时的一个通病。

答案:

(1)D纬度带纬度低,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

C纬度带虽然蒸发量大,但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低。

(2)A纬度带受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

(3)A纬度带位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四周众多河水注入,因此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较低;而E纬度带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缺少河水注入。

(四)海水运动

3.洋流

洋流的形成往往受盛行风、海水密度差异、海水的连续性、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多种因素影响。

通常东西流向的洋流多为风海流,南北流向的洋流多为补偿流。

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赤道逆流就是补偿流。

暖流是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一般从低纬流向高纬;寒流是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

但也不是绝对的,如索马里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而它是暖流,关键还是看水温的比较。

再如西风漂流是寒流。

(2)分布规律

全球性洋流分布规律主要由大气运动造成的风海流形成,故要借助风带分布规律和海陆分布掌握规律。

表3-1

规律

三圈①中低纬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北顺南逆信风,西风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逆时针西风,极地东风

③40°S附近西风漂流西风

一季北印芳洋海区季风注流,冬逆夏顺南亚季风

(3)分布地区

要求熟练掌握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名称和位置,一般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在大陆的东岸为暖流,大陆的西岸为寒流;中高纬海区大陆东岸为寒流,大陆西岸为暖流。

[经典例题3](2000年广东卷)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模式,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

而在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要求学生具有将地理分布规律进行模式化转变的能力,能够将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概括成分布模式,并转换成图示。

答案:

CD

[经典例题4](2003年上海卷)按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在下列各海区中,海洋表面盐度最高的是

A.北纬10°大陆西岸附近   B.南纬25°大陆东岸附近

   C.南纬35°大陆西岸附近   D.北纬60°大陆东岸附近

解析:

根据海洋表层的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这一分布规律得知最高盐度应分布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

同时这一纬度海区的大陆东岸是暖流,盐度更高一些。

答案:

B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型实例:

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不冻港;纳米布沙漠、阿它卡马沙漠的形成等。

渔场形成条件:

①大陆架,水浅,阳光照射海底,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②有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使海底营养盐分上泛,有利浮游动植物生长。

③大陆径流汇入带来营养盐分。

④温带地区冬季底部海水上升,使营养盐分上泛。

大渔场:

北海道、纽芬兰、北海、秘鲁

(四)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石油污染和赤潮影响很大。

[经典例题5](1999年广东卷)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 )

A.重金属   B.热水   C.粉尘   D.废气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核电种新能源的认识程度。

为确保安全,核电站特别具有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的密封设备,并且要处理好核废料。

因此,在核电站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核电是清洁的能源。

要认真领会题意是“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原因当然最大可能是向海洋排放热水。

答案:

B

[经典例题6](2003年广东、河南、江苏卷)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中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解析:

该题要学生清楚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和范围。

答案:

B C

(四)我国的海洋

1.四大邻海──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四大邻海从南到北面积递减,深度递减,温度递减。

台湾海峡完全属于东海范围,渤海和黄海底部均为大陆架。

2.主要渔场──舟山渔场

成因:

①大陆架;②寒暖流交汇;(台湾暖流和东中国寒流)③钱塘江汇入。

3.主要盐场──长芦、莺歌海、布袋

成因:

长芦盐场──①地势平坦的沙岸;②春季干旱多风,降水少而蒸发大。

     莺歌海盐场──①纬度低,气温高;②五指山背风坡,降水少蒸发大。

     布袋盐场──①纬度低,气温高;②台湾山脉背风坡,降水少蒸发大。

二、陆地水

(一)水体类型冰川水

冰川是淡水的主体,约占淡水总量的三分之二,但利用很少。

静态水数量大,但运动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人类利用少。

动态水运动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使用后可以很快得到补给更新,故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用水水源。

利用时应以不污染、不破坏、不超过更新速度为前提。

(二)河水

1.河流补给

表3—2

补给类型补给特点汛期分布规律我国分布

雨水径流量随降水量多少而

变化,补给量不稳定雨季较湿润地区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径流量随气温高低而变夏季高纬、高山、

高原西部高山地

积雪融水同上,春汛春季纬度较高地区东北山区

湖泊水

地下水与河水互补

补给量稳定全年较普遍普遍

[经典例题7](2002年北京春招卷)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解析:

考查读图能力。

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纬度48°在我国是纬度较高地区,经度130°基本位于我国最东部地区。

根据河流分布、流向,山脉分布、走向,国境线、省区界线等地理事物内容判断图示地区是黑龙江省的大部地区,河流R是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补给河流,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

松花江大约20%的水量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本区河流有春汛现象。

由于本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夏汛仍是本区河流的主汛期。

答案:

D

比较径流变化的大小一定要考虑补给水源。

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和西部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都很大,但由于西部河流的补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而气温的季变很大年变却很小,故西部径流季变大于东部,年变小于东部。

[经典例题8](2002年全国文综卷)

读图,甲地平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

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      季。

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      ;另一部分盐度降低,成因为      。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

解析:

该题考查的知识相当综合,要求学生具备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区域地理的分析综合能力,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第1题可以从等高线数值和题干中的信息看出,甲地为高山区,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位山地北麓,故冰雪融水和雨水是丙河主要补给。

第2题由于南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东部距太平洋遥远,加之高山阻隔,太平洋的水汽也难以深入;西侧距大西洋也较遥远,但由于欧洲平原广阔,且没有南北走向的高山阻挡,因此有水汽到达;北面俄罗斯西部多平原,北冰洋水汽也能到达。

图中等高线可提示甲地降水为地形雨。

第3题中乙湖是巴尔喀什湖,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湖水补给水源短缺,故盐度较高;西部盐度相对较低,是因为丙河大量河水注入,起了稀释作用,同时该湖中间狭窄,也影响了东西部湖水的交换。

答案:

(1)夏;冰雪融水;雨水 

(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4)哈萨克斯坦

3.世界主要河湖

(1)重要河流(我国除外)

亚洲:

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阿姆河和锡尔河;

欧洲:

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

非洲:

尼罗河;刚果河;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

南美洲;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

大洋洲;墨累河;

(2)重要湖泊(我国除外)

亚洲;里海;咸海;死海;巴尔喀什湖;

非洲;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

北美洲:

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南美洲:

的的喀喀湖

4.我国的河流

(1)外流区和内流区

注意内、外流界线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的异同和比较。

(2)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②外流河水文特征

表3—3

水文特征

水量水位季变含沙量汛期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小大多短有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大小少长无

③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黑河(弱水)

我国主要湖泊:

青海湖、纳木错、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滇池。

[经典例题9](1999年广东卷)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跨度大,包括中外四大高原的湖泊状况。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多湖的地区之一。

答案:

A

(4)重要河流

①长江和黄河

表3—4

项目长江黄河

发源地青海唐古拉山主峰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

长度和流域6300km180万km25464km75万km2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流经气候区青藏高原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青藏高原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

流经省区青藏渝川云鄂湘赣皖苏沪青川甘宁内蒙陕晋豫鲁

各段水文和水系特征上游:

多峡谷,富水力

中游:

多支流,多曲流,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上游:

多峡谷

中游:

河道直,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

地上河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洛河

水能蕴藏全国第一;葛洲坝;三峡;上游丰富;龙羊峡;小浪底

经济意义灌溉;发电;航运灌溉;发电

水害洪水水土流失;地上河洪灾;凌汛

利用和治理建水利工程;保持水土;裁弯取直;   保持水土;筑堤防;炸冰坝;

[经典例题10](2000年广东卷)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干旱  

解析:

黄河中游地处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和干旱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地上河决口是下海的自然灾害。

凌汛发生于黄河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河段,不是中游。

答案:

C、D

[经典例题11](1999年广东卷)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下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

并指出,A是    平原,B是    平原。

(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    、    、    。

(3)简答:

近2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地图、填充地图及综合表述能力、概括能力,具体通过考查学生有关黄河水系来考查上述能力。

首先应分清黄河上中下游,然后按要求回答1.2小题。

第3小题要从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易患水灾和下游旱季断流两个方面作答。

另外要注意在绘范围时,线

条要果断,范围要尽可能准确。

答案:

(1)图略;宁夏(银川);河套(两者顺序应与图一致);

(2)兰州;白银;银川;石嘴山;乌海;包头(答出任何三个均可);(3)①泥沙淤积、河床增高,形成“地上河”,汛期水患威胁严重,以及沿岸次生盐碱化等。

治理除加固堤防、营造护堤林等外,应加大对中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

关键在于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②旱季断流,严重危及有关河段工农业,甚至生活用水的供应。

要在科学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

[经典例题12](2001年广东、河南卷)读图所示的剖面,切过F、G、H大条大河的河源段。

河源区径流(Ry)与全流域径流(Rq)的比值如表所示。

(1)据图回答河流名称,F是    ;G是    ;H是    。

(2)依据表中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3条河流河源地区的径流量之和约占全国的( )

A.1/5   B.1/10   C.1/15   D.1/20

河名Ry/Rq

F0.10

G0.25

H0.49

   解析:

该题以中国地理基础知识为考点,将剖面图与地理时事、基本国情和使用地理坐标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死记硬背的学生将会感到困难。

对三江源地区径流量在全国所占地们的估算,必须以能正确识别长江,掌握长江径流量在全国的地位为前提。

答案:

(1)澜沧江 长江 黄河 

(2)B

(三)地下水

表3—5

位置流向补给分布深度和水质

潜水

(重力水)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从高处流向低处雨水和地表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

承压水

(自流水)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

3.地下水利用

利用不当:

土地盐碱化;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地面建筑物倒塌;海水入侵。

[经典例题13](2001年广东、河南卷)在右图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

回答:

(1)三类径流流速的比较

A.①﹥②﹥③       B.①﹥②;①﹤③   C.①﹥②;①﹥③   D.①﹤②;①﹥③

(2)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汞污染。

10天内,在R地进行检测: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③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3)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      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    D.②、③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如果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地面流水受阻情况,很容易得出地表径流受阻比地下径流受阻小、流速大的结论。

由于地表径流受阻小流速快,其下游污染浓度最大;地下径流流速慢,污染持续时间比地表长。

答案:

(1)C

(2)B(3)D

三、水循环和水资源

(一)水循环

掌握各种类型水循环的环节。

[经典例题14](2001年广东综合卷)水是人类及自然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大河流域往往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1)在全球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和方式进入到大气中。

(2)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和           等功能。

解析:

(1)问掌握水循环的环节即可作答,关键是不要忘了植物蒸腾也是陆地水转化为大气水的环节。

(2)问中森林和草地的作用有许多,如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等。

关键是扣住题眼中的“改变西部干旱缺水状况”故应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答案:

(1)蒸发 植物的蒸腾作用   

(2)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经典例题15](2000年上海卷)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贫乏     B.终年盛行东北风

   C.淡水资源储量丰富  D.平均海拔仅低于亚洲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狭义的水资源概念。

答案:

 C

3.我国水资源

我国江河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1/4。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这与径流量的分布是一致的。

东部地区由于雨带的移动,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故径流量也是南多北少。

但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这与资源的配置有关。

①跨流域调水工程

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万家寨引水工程等。

东线、中线比较:

东线:

利──有现成运河为引水渠道,工程量小,少占农田。

         弊──扬州至黄河段南低北高,需建抽水机站,耗费电力;淮河水质较差;河口地区大量抽水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入海流量减小可能影响河口水质。

中线:

利──可以自流,水质较好。

         弊──需挖河道,占用农田,工程量大。

[经典例题16](2001年广东、河南卷)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解析:

以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为背景,要求学生了解该工程的建设目的和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拟先上马东线和中线工程,主要是弥补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解决长期困扰北京、天津等华北中心城市缺水的问题。

该工程不能跨流域调水发电,因黄河泥沙淤积因素的制约,也难以在四大流域联合开展航运业。

答案:

D

[经典例题17](2001年上海卷)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    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4)在图中A、B、C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    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    、    。

解析:

北方严重干旱缺水,南方却有许多富余的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

只有南水北调,才能从战略高度将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开发结合起来。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总调水量将达到380亿──480亿立方米,每年的调水量相当于在我国北方增加一条黄河,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将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被动局面。

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是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一次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这项工程完工后,它将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相连相通,统一互用,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

南水北调工程要调水更应节水。

南水北调节水问题十分重要。

首先要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同时,还必须开源与节流并重。

通过全面节水,提高水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