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552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

《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释经原则修改版.docx

释经原则修改版

释经原則

第一课:

导论以及释经学的历史

第一导论:

在释经学的导论里我们要介绍「释经学的重要性」,「释经学的字义」以及「释经学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谈「释经学的重要性」,圣经提摩太后书二章十五节说: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按“正义”,换句话说就不是按着私意,是把圣经的真意吸出来,而不是把自己的私意注入圣经里面。

重要的圣经说什么?

圣经怎么说?

有两个字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出正确解释圣经的真意。

这两个文字都是“解经”,第一是“注入”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意思注入圣经,是圣经原来所没有的;我们称之为“私意解经”。

另外一个文字意思是“出来”;也就是把圣经的意思吸出来,按着原意解释,求得经文的真正意义。

而把圣经作者的原意,真正的意思吸出来,这才是解释圣经的正确方法。

释经学的重要性就是“帮助我们依据一些原则来规范我们正确的解释圣经”。

透过解经原则的学习可以实际的帮助我们,好让我们在解释圣经的时候真是把圣经的原意吸出来照着去行,而不是把个人的私意注入经文里曲解了经文的原意。

帮助我们避免错误的解经,达到按正意分解真道的目标。

从神学思想来了解释经学的重要性。

从神学的角度我们看见「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而因着人堕落犯罪的结果,人的理性、知识都受到了影响。

人的理解力也因着罪的缘故变得诲暗不明。

所以,对于圣经的解释,必须藉助于一些解释的原则。

借着这些原则的追求和改进,我们才能够正确的解释圣经。

为什么说圣经的解释是很重要的呢?

因为圣经作者的思想离我们已经有几千年之久。

举例来说:

亚伯拉罕是主前两千年以前的人;摩西是主前一千五百年前的人,和我们今天的人相隔足有四千年之久。

而当时的传统习惯、文化风俗、道德水平等等和现代人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所以越是时代久远的经文就越需要加以解释;不经过解释我们就无从了解。

而释经学这门功课,就是借着解释的原则和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圣经作者的思想能够沟通,借着圣经的正确解释,在我们的思想和圣经作者的思想两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研究释经学重要性的第三点就是:

要建立神学思想体系必须有稳固的释经学基础,以免歪曲了神真理的道。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以圣经的解释做为基础来建立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体系,让所建立的体系是符合圣经的。

许多基督徒是先有了自己主观的神学观点,然后才去寻找圣经经文来支持自己的看法,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而这种先有自己观点再找出经文来支持,本末倒置的神学架构往往是许多异端产生的原因。

所以研究释经学重要性的第三点就是在“建立神学思想体系之前,必须有先有释经学基础,以免本末倒置产生异端。

释经学重要性的第四点就是:

讲解圣经应建立在正确的解经原则上,以免曲解神真理的道。

要成为一个良好的圣经解释者,就必须把握解经原则。

这就好比一棵树栽在泥土里才能吸收泥土所供给的养份。

同样的,解经的原则就好比泥土能够维持树的良好生长一般,能够规范正确的解经,不致于曲解神真理的道。

释经学重要性的第五点就是:

对曲解圣经的人,基督徒有驳斥、卫道的责任。

然而,要做真理的卫道者必须先有释经学的知识和基础。

前面曾经提过,“异端的产生多半是因为错误的解经所导致的,最明显的就是曲解了神真理的道。

基督徒在驳斥异端,护卫真道之前必须学习正确的解释圣经建立稳固的信仰根基,才不致于被动摇迷惑走上异端。

释经学的字义:

「释经学」有三个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说明」;圣经有些地方需要“说明”才能够明白。

比方说和好朋友约好了要去参加一场音乐会,但是很不凑巧中途发生;交通事故,自己开的车子也遭到了池鱼之殃。

以致于没有办法按时赴会,害得朋友苦等一场。

等的人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没有来,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后来经过“说明”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是故意迟到,是遇上了交通事故,车子出了问题以致于迟到。

说明白之后,误会也就跟着澄清了。

同样的,我们把圣经的话说明,说明白之后听的人才能够了解、接受。

释经学的第二个字义是「表达」,表达圣经的一段话或者是文字对今天的人具有什么意义,对我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向我表达什么信息。

也就是透过我们的解释把神话语真正的意思表达出来。

释经学的第三个字义是「翻译」,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翻译不止限于文字或语言的翻译。

同时也包括了行为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是翻译圣经的人。

怎么说呢?

就是基督徒要透过行为,把所读的道理切实的实行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基督徒没有把所读的教训实行在日常生活中,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解释圣经的步骤还没有完成。

释经学的历史:

释经学可以说是一部沧桑史,因为远从第一世纪开始直到今天,圣经就一直被误用。

只有少数的基督徒在解经上是正确的。

但是,相对的,我们可以从解经的历史中学到教训,从历史上所看到的错误可以提醒我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一、犹太教时期:

解释在旧约时代就已经开始,最早的释经学在申命记就发现了;申命记这个名称的原义是“第二”,也就是“第二次的律法”。

既然有“第二次的律法”就有“第一次的律法”。

我们发现《申命记》和《出埃及记》这两卷书有许多类似的地方,那是因为以色列在进入迦南地的时候面临了新的环境,神重申他的律法,使以色列人能适应新环境;而《申命记》就是把神的律法重新做一次诠释和扩大,为的是使以色列人在新的环境中可以适应。

第二、教父时期:

往后解经到了教父时代,也是同样的情形;这个时期的解经情况更是严重的混乱了神的道。

所以有人形容教父时代,也就是第二到第四世纪的解经学像一团泥土;而这这团泥土就握在许多解经者的手中,不管是要捏成一个人还是捏成一匹马,都随着他们的意思,圣经在他们手中已经没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正确的解经原则了。

每一个圣经读者都有权利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反正是「寓意解经」。

这么一来,圣经就成了解经者手中的泥土,用自己的方法把圣经加以塑造,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缺乏客观的标准,都是以人的私意为主,圣经作者的意思反而被忽略不被重视了。

第三、中世纪时期:

大约主后六百到一千四百年左右,解经又面临了新的情况。

这个时期圣经被锁进了礼拜堂,锁在一种透明的镜子里面,除了圣职人员之外,其他的人不能读圣经,也不能解释圣经。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丁路得改教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圣经翻译成通俗的德文,好让所有的德国人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读圣经的原因。

中世纪一般人对圣经的知识是非常贫乏的,而在那个时期也只有神父和圣职人员才能够解释圣经。

而神父、圣职人员的解经法,因为长期受到教父时期「寓意解经」的影响。

第四、十九、二十世纪:

解经到了十九、二十世纪又有另外一种情况出现就是“理性主义”抬头。

否定圣经中的神迹。

而紧接着又出现了所谓的“乐观派”和“新正统派”的神学,特点是开始怀疑耶稣基督的神性,把圣经中的某一部份认为是神所默示,另外一部份则认为不是。

总而言之,从第一到二十世纪,整个释经学的历史不断的有各种问题产生,在这方面请学者自行参考本课程所列出的参考书目。

配合本课程的讲义,做更深入的研究。

释经原则

释经学的第一个原则:

解经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解经者应当明白上帝给人圣经的目的并且能够正确的解释,应用圣经”。

在解经的第一个原则里我们可以分三点来讨论:

圣经的“权威性”。

什么叫做圣经是有“权威性”的呢?

对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往往却是许多信徒所难以回答的。

也许有人会问说:

“怎么说“圣经是上帝的话”呢?

圣经里不是也有魔鬼的话,也有人讲的话吗?

为什么说圣经是“上帝的话”呢?

问这样问题的人往往是忽略了“上帝给人圣经目的”的这个大前提。

因为圣经是一本“救恩之书”,是讲“救恩”的。

圣经的权威是指着“圣经可以做为人信仰、行为的最高准则”。

基督徒的伦理问题、生活上或者是其他的问题,圣经是有权威性的;凡这方面的问题都应该回到圣经寻找答案。

圣经里的答案就是基督徒生活、行为、信仰的标准,这就是所谓“圣经权威”的意思。

紧接着第二点所要强调的是:

“圣经能使人因着认识神的救恩,以致于得救”。

提摩太后书三章十五节说:

“这圣经能使你因信耶稣基督有得救的智慧”。

约翰福音五章三十九节主耶稣说:

“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

”约翰壹书五章十三节说:

“我将这些话写赐你们信奉上帝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从以上的经文我们知道,圣经是一本使还没有信的人透过它明白救恩而得救的书。

这是神启示圣经,给人圣经的目的。

释经学的第二个原则:

解经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解经者必须和神之间有密切而正常的关系,在释经学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或许懂得许多解经的原则,但是却不一定能让我们成为一位良好的解经者。

解经者必须使自己的灵性状况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经常和神保持正常、密切的关系,这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一个解经者在条件上必须是一个重生得救、圣灵充满的人;是一个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并且常常读经的人。

而且在祷告生活和服事上都具备了相当的条件。

否则要想正确的解释圣经那是不可能的。

圣经既然是一本属灵的书,就惟有属灵的人才能够明白。

解释圣经的第三个原则是,“要寻求圣灵的开导和帮助并且要谦卑的接受他的引导”。

解释圣经的时候应该谦卑的寻求圣灵的引导,这个建议具体的说,就是不管我们读经也好,查经也好。

在解释圣经的时候都应该以祷告做为开始。

求圣灵在我们解经的过程中帮助我们。

约翰福音十六章十三节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圣灵是每一个解经者的导师。

这是主耶稣亲口说的,他说: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

释经学的第五到第七原则

释经学的第五个原则:

 解经的时候要了解经文的背景。

也就是对经文在当时写作,当时的意思,当时的背景要有所了解。

意思是说圣经作者所讲的话,我们不应该还未经过适切的解释就跟随意的应用到今天的人身上。

 我们用图画来做为说明;这是一本圣经,这里有今天的人,要圣经应用到今天的时候,必须通中间的某些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等。

也就是圣经应当透过当时的人、事、物之后才应用到今天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圣经的第一读者的环境、背景,跟我们今天有所不同。

就以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来说。

如果没有透过当时的人就直接应用到现代的人身上,会产生许多的问题。

 了解经文的背景是很重要的,不能够毫无选择的马上把经文应用在今天的人身上。

而应当先问:

「这一段经文,有什么文化背景没有?

」经文在写作的当时有什么意义?

第一个例子举出使徒行传四章十三节:

「没有学问的小民」。

这是说彼得和约翰是“没有学问的小民”。

「没有学问的小民」在今天的人来说是什么意思呢?

很可能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是「没有读过小学的人」。

 可是,当时对犹太人而言,「没有学问的小民」是指着,在他们的会堂至少受过七年的教育而言。

所以,不能够以现在在情况,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当时的教育程度。

事实上,打鱼的彼得、约翰并非不识字,一点学问都没有。

而是与大有学问的人相比,就像与大有学问的?

保罗相比,那他们的学问当然就比不上保罗,显得是「没有学问的小民」了。

 举出第四个例子,也是解经第五个原则的最后一个例子。

马太福音十章十四节,这处经文使我们深深觉得,我们的救主耶稣,是被误会最深的一个人。

怎么说呢?

因为这处经文告诉我们:

「耶稣来不是叫地上太平安」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因此有人以此为证,批评耶稣是「好战份子」,他惟恐天下不乱,要叫地上「动刀兵」。

 按着犹太人的规矩是这样的,当两个人要表达两种不同的看法的时候,必须做一个决定。

通常就是在地上摆上一把刀;支持哪一种看法的,就站在刀的哪一边。

 有人因为信了耶稣,跟随,就遭到家人反对。

释经学的第六个原则:

 解经的第六个原则就是「要留意圣经各卷书的宗旨和特性」。

所谓「宗旨」就是为什么写这一本书,比方说“哥林多前书”,在查考这卷书之前应该先了解作者保罗为什么要写这卷书?

用意是什么?

所以,先了解它的宗旨或者是目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去解释圣经。

 又比如说哥林多前书中提到妇女蒙头的问题。

如果我们了解保罗写这卷书的宗旨意义和背景,那么我们对「蒙头」这件事情的解释可能就会不一样。

今天有些宗派他们仍然有「蒙头」的做法。

若是我们到这些教会去看看,从台上看下去,还会看到一些姐妹头上都盖着白纱;他们还在蒙头。

因为,他们觉得,圣经这里的教训不止是对当时的哥林多教会有关,也跟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有关。

 保罗在写哥林多前书的时候,在哥林多这个城市的北边有一个庙叫做「阿富罗底」,里面约有一千多名的女祭司。

这是一个异教的庙,中文把它翻译成「阿富罗底庙」。

这间庙里面一千多名女祭司他们崇尚生命,所以来祭拜的那些人平常要在庙中和女祭司发生性的关系。

「女祭司」是好听一点的名字,其实他们是称之为「圣妓女」,来朝拜的人要在神像面前和女祭司发生「性」的关系,而且在发生性的关系的同时,还有很多的祭物。

这也就是为什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六章告诉他们说,“你们不要玷污你们的身体,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

”而妓女在公共场合是不蒙头的。

 紧接着在哥林多前书第八章我们同时也看到,保罗论到拜偶像的东西「可以」吃,还是「不可以」吃的问题。

第八章保罗所论到的是,我们不可以吃摆在庙里的筵席,因为保罗说那是“喝鬼的杯”。

 释经学的第六个原则里要提出四个小点,举出个个例子让学者更加了解,以便在查考圣经、解经的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我们要查经或是解经的时候,第一个步骤就是「先了解所要查的这卷书,它的背景、宗旨和它的特性」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正确的去解释所要查的那卷书的经文。

1.举出的第一小点:

这里提出来,有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从书卷当中找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卷书”,写作的宗旨意和目的何在?

 就好比路加福音第一章,从第一节到第四节,作者路加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为什么他要写路加福音?

他说:

“因为他看见有马太、马可这些福音书比较不按着时间的先后次序来写。

”所以路加就说,“他查考,到处去访问一些当事人,和耶稣交往过的人,而且有系统的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去写一本更完整的福音书。

另外,约翰福音二十章三十一节作者约翰也很清楚的表明为什么他要写约翰福音?

他说:

「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这个目的,约翰讲得非常清楚,也是约翰写作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读约翰福音的时候,把握住了这些,我们就能够得到很大的帮助。

2.举出的第二小点:

有些书卷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才能够发现到底作者为什么写这卷书?

 刚刚提过,可以藉助于新约导论,或者是旧约导论这一类的书。

如果查新约圣经,在新约导论里面。

这二十七卷书,一卷一卷的在导论里面都会有讲明,是什么年代写的?

作者是谁?

写下的动机又是什么?

也可以从书上知道作者写作的目的。

在查考圣经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作着的心意,而朝著作者的原意去解释经文。

3.举出的第三小点:

第三个例子是在诗篇第一百二十篇到一百三十四篇。

我们读这几篇诗篇的时候都可以发现,旁边有一些小字写着“上行之诗”。

 什么是“上行之诗呢?

”原来耶路撒冷城是造在山上的,以色列人在某一些特定的节期都要上耶路撒冷的圣殿去敬拜神,最少一年犹太人必须三次去敬拜神。

所以,当他们往圣殿去敬拜神的时候,就必须要爬台阶或者是走一些上坡路。

他们以类似军队在行进中一边唱军歌,一边行军的方式,他们一面行走一面唱着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神景仰、渴慕的那种迫切的心。

举出的第四个小点: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请学者特别注意两处经文:

 第一处经文在罗马书三章二十八节,「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第二处经文是雅各布书二章二十四节:

「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从表面上很清楚的看见,保罗所写的「罗马书」和雅各布所写的「雅各布书」是互相冲突的。

保罗在罗马书三章二十八节所说的是,“一个人只要信,不需要善工,不需要有好的行为,也不需要受割礼等等......只有有信心就可以称义,就可以得救,不需要借着任何礼仪,好的行为。

”这是保罗所表达的,;而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雅各布,在雅各布书二章二十四节所说的,“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罗马书里保罗对信心的意义就是:

“一个人接受福音,而且把自己完全委身于所信的耶稣”。

而雅各布书中雅各布的信心定义是「知识性」、「观念性」的;也就是接受了一神的观念。

“除了耶和华以外不承认有别的神的意思。

”雅各布书写作的对像是犹太人,就像今天教会中的老信徒一样。

然而魔鬼的信心是“知识性”的,不是真正的信心。

雅各布书写作的对像是「信神只有一位」的「犹太人」。

但是,雅各布所强调的是这样的“信”还不够,光是相信神只有一位,这并不表示你是真正的基督徒,或是你是重生得救的人。

为什么呢?

因为还需要用行为见证出来。

所以,雅各布说,“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经文是在雅各布书二章二十节。

可见雅各布所说的信心和保罗所说的信心是不一样的。

雅各布写作的对像是一群老信徒、传统的信徒,就好像今天的第二代、第三代的老基督徒一样。

保罗写罗马书的对像,是一群想要靠律法得救的人;而雅各布写雅各布书的对像是一群在信仰上已经僵化,没有真正信心的「老信徒」。

因此,面对两种不同对像,而写出两种书信来。

他们之间不但没有冲突,反而把信心的道理讲得更完整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上一点说明就是,保罗所说的信心是“不能靠行为”的信心,也就是“信心之前的行为”。

而雅各布所说的行为是指的“信心之后必须有的行为”,就是一个因信得救的人必须用行为来见证,自己确实是有信心的人。

两位作者都各有不同的宗旨和目的,因为他们的对像是不一样的。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彼此冲突,但是事实两者并没有冲突,因为他们的对像不一样。

一个是论“得救的信心”,一个是指的“得救之后的行为。

释经学的第七个原则:

解经的第七个原则是,解经的时候切勿乱用联想力,或是自做聪明的虔诚。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圣经解释错了,就是因为我们轻易的乱用了一些联想力,或者是我们存有一种「自做聪明」的虔诚。

我们不需有这一类的聪明,和这一类的虔诚。

若是我们自做聪明认为要“这样”要“那样”结果在解释圣经的时候,必然会带来很大的困扰。

 又譬如说有人想要去了解「天使」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这也是一种联想力,是不正确的联想。

因为圣经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天使「也不嫁也不娶」,所以没有性别的问题存在。

 第二个例子,在马太福音二十六章十六节:

这是耶稣在设立圣餐的时候所用的一个例子。

从前有一位很受欢迎的传道人;有一天他在主领圣餐的时候,说,“耶稣曾经讲说:

「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血,为你们流出来的,你们拿去喝。

」讲完了这话,他就把饼分给弟兄姐妹,然后虔诚的说:

当我把圣餐饼分给你们的时候,你们应该把它放在舌头下面,含住,不要咬!

因为如果你们用咬的,你是咬耶稣的肉!

耶稣是你们的主,还咬他的肉,这样,你们还有良心吗?

”。

释经学的第八到第十个原则

释经学的第八个原则:

 解经的第八个原则就是,「要明白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也就是要明白「圣经是神的道」这句话的真正涵意所在。

 「圣经是神的话」意思并不是说「圣经里的每一句话都是神讲的」,也不是说「圣经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出于神的教训」。

很显然的,在圣经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话不但不是神所讲的,而且是魔鬼讲的。

好比说创世记第三章第四节,这就是魔鬼透过蛇,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时候他所说的(蛇对女人说:

“你们不一定死,)是魔鬼用来欺骗始祖亚当和夏娃。

神说,「园中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你们不可吃,吃的日子必定死。

」而魔鬼却说「不一定死」。

就比如马太福音第四章第三节、第六节、第九节以及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二章等等都是魔鬼讲的话。

  所以,我们要分辨一下,到底什么是出于神的话。

这个原则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查考圣经的时候分辨「是」出于神的话,或是「不是」出于神的话。

在教导弟兄姐妹的时候能分辨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该引为鉴戒的,圣经里面的话都是出于神感动作者写出来的,这并不是指得每一句话都是神讲的。

 

 又比方说,哥林多前书十六章二十节说,「你们要彼此亲嘴问安」;「亲嘴问安」,这也是历史性的描述,描述中东当时有「亲嘴问安」的这种礼仪,并不是要我们也照着这样去做。

 又比如旧约圣经所记载的,妓女喇合,她为了搭救乔舒亚所打发的两个探子而撒谎,这也绝对不是说圣经要我们学习喇合的撒谎。

事实上,圣经只是照实的把史实记录了下来;是历史的描述,并不是教训我们要跟着照样去做。

 至于哪些是教导性的要我们学习的呢?

例如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节二十节,「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个福音的大使命是耶稣基督所清楚要我们去做的。

这就是「教导性」的,要我们去遵行照着去做的。

 又譬如约翰福音十三章三十四节:

主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像这一类的经文就是要我们遵行照着去做的。

第八个原则简单的归纳:

 释经学的第九个原则:

 解经的第九个原则就是「要分辨圣经中关于基督徒或者犹太人或者外邦人的教训」。

第九个原则也是解经的时候要考虑到的一个重原则。

圣经里的话,有些是对基督徒的教训;有些是对犹太人的教训,还有一些是对外邦人的教训。

如果不分辨的话,会产生一些错误的神学思想或者是解经上的错误。

 另外圣经里面有一些记载是为犹太人写的,或者是跟犹太人特色、风俗有关的。

这样的经文我们千万不可以强行的把它用在外邦信徒当中。

 说到「彼此洗脚」。

今天教会很少再看到有「彼此洗脚」的做法了。

因为那是犹太人当时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当地的礼节,而不是普世性的。

约翰福音第二章第六节记载迦拿的婚筵,我们知道那一个人家的门前摆着六口石头缸;为什么要摆这六口石头缸呢?

那就是典形的犹太人风俗。

犹太地的道路有很多的沙土,夏天晴天的时候尘沙飞扬,下雨天的时候就满路泥泞,而且当时的人所穿的是草鞋,就像今天的「凉鞋」一样,外出回来脚上都会沾着满脚的灰尘。

所以,在犹太人吃饭以前有洗脚的习惯。

客人来访的时候仆人就要负责为客人洗脚。

这是他们当时的传统礼仪,是属于犹太人独特的风俗习惯。

释经学的第十个原则:

 解经的第十个原则就是:

「要能够分辨圣经里不同体裁的经文而且能够尽量的按着字面的意义去解释圣经。

」这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释经学的方式基本上有两个,第一个方法是「字义」的,或叫「字面」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寓意」式的。

这两种方法前面已经讲过了。

这里就不再重复,第十个原则就是要帮助我们分辨什么时候要采用「字面」的解经,什么时候要采用「寓意」的解经。

这个分辨的方法就是从经文的体裁来分辨,下面我们就分成就个小点来做说明:

 第一小点:

圣经经文如果是「叙述性」的、「教训性」的、和「命令式」的体裁,像这些就要照着字面上的意义来解释。

这个意思就是说:

「圣经是神给人的信息,是神自己显明给人的。

」所以,神绝对不会用一些很深奥难懂的话故意来捉弄我们。

神会借着自己启示给我们,也就是借着所用的字面的意义把自己真正的表达出来。

所以,经文的体裁如果是「叙述性」的、或者是「教训性」的、或者是「命令式」的体裁,像这一类的文体我们就一定要以字面的解释方法来解释圣经。

第二小点:

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要用「寓意式」的方法来解经呢?

比方说像《雅歌》

、《诗篇》像这样的书卷里面有不少的句子是「诗歌」的体裁;这些诗歌的体裁里面的经文我们不能够勉强用字面的方法去解释。

如果是「诗歌体」的,或者是「隐喻」的,所谓的「隐喻」的就是「比喻」;好比说约翰福音十章七节,耶稣说:

「我是羊的门」;十章十一节主说:

「我是好牧人」;约翰福音第六章三十五节耶稣说:

「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十四章六节耶稣说: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十五章第一节主说:

「我是葡萄树」;像这些都称之为「隐喻」。

一般而言,「诗歌体」的,像《诗篇》、《雅歌》和「隐喻」的,这一类的经文都必须以寓意的方法来解释。

 所谓的平衡就是「不要一味的用字面解释,或是一味的不经分辨就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