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262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是列宁和一位老农的对话,列宁:

依你看,现在的农村主要问题在哪里呢?

老农:

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

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导致老农失去干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粮食税的征收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D.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

2.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l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签署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

这些措施

A.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

B.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便利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

3.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

B.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

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

D.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4.《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

“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

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该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5.“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

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6.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执行情况表。

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1913年

1928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方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方案

党的十六大报告追加数

1932年实际完成数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200

2100

钢(万吨)

420

430

930

1040

592

汽车(万台)

0.07

10

20

2.93

铁路(万千米)

5.85

7.69

8.8

9

8.18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57

62

26.94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急于实现工业化的主观愿望

C.各行业发展比较均衡D.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发展

7.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此举的影响在于

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8.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积极倡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其根本目的是

A.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C.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D.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10.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

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娘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A.大国霸权主义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经济全球化趋势

11.二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两张货币属于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发行与流通的新货币,它的出现标志着()

A.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B.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C.欧洲已经实现了国家一体化

D.美洲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

13.下图反映了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数量变化的趋势。

下列分析和评论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中数量越来越多B.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

C.这与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关D.这种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14.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15.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东南亚国家联盟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6.当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

找到那个衔接点之后,就有可能在席卷而来的全球化的浪潮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上述材料说明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B.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C.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D.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17.《荀子·大略》有这样的记载: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A.以民为本B.天下为公C.人民主权D.君权神授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持这种观点的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19.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0.“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董仲舒提出来的,主要是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

在当时的实践中,法无明文规定者,以礼为准绳;法与礼抵触者,依礼断处。

这表明

A.西汉审案受到法家思想影响

B.儒家思想直接构成汉律基础

C.礼法并施成为汉儒治国理念

D.儒家思想在西汉具法律效用

21.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

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22.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2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D.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24.有学者认为:

“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

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

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

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

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

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

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

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

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

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二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

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

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张建华《俄国史》

(1)材料一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规模的改革。

三、论述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提示:

可结合政治或经济的史实。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材料中提及此时农业领域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致,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之一,正确。

B、D两项都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之一,排除。

2.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和引进外资以及西方先进技术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B正确;根据“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可知,“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错误,排除A;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的建立,C错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影响是恢复和发展经济,D不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影响,排除。

3.D

【解析】

新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其发展社会经济,并不是要恢复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阶段,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确立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说明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D项正确。

点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备共产主义特征的表现:

余粮收集制、配给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模式,而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政策。

其初衷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该政策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应是苏俄于1918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苏俄取得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故选A。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A

【解析】

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从材料中的“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和“计划就是法令”来看,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答案为A项。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除B项;权力高度集中,企业没有自主权,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除D项。

6.B

【解析】

【详解】

表格中苏联对工业产品尤其是重工业产品的计划产量一再提高,体现了其急于实现工业化的主观愿望,这也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相符,B项符合题意;1936年宪法的颁布标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确立,A项不符合题意;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轻工业完成度不高,各行业发展不均衡,C项不符合题意;D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D不符合题意。

7.D

【分析】

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反映赫鲁晓夫改革时的在工业方面的权力下放,所以此举的影响只可能是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故D正确;苏联并没有走上市场经济道路,此举也没有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故A、B、C错误。

【名师点睛】

由关键信息“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可知政府在工业方面的权力下放,激发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8.C

【详解】

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共中央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与城乡差别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并未改变苏联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D项依据材料时间“195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已经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

9.C

【详解】

美国积极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其世界经济霸权,故C正确。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的,A错误。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客观作用,B错误。

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与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没有直接联系,D错误。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建立起来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符合材料“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意思;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这符合材料“娘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将她赶出了家门”的意思;故B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长期推行大国霸权主义,虽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霸权主义一直存在,排除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普遍现象,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同,但迄今为止仍在使用,与材料不符,排除C。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加强,与材料不符,排除D。

11.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①②④正确,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合“二战后初期”,排除③,故选D。

12.B

【解析】

【详解】

图片中所示为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故B正确。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由图曲线可知,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基本没什么变化,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排除A,答案选D;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和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B、C。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4.B

【详解】

欧洲联盟与后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欧洲联盟是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因此,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B选项正确;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这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两个选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D项。

15.B

【详解】

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宣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故B符合题意;1993年成立的欧盟是欧洲地区政府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故A不符合题意;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故C不符合题意;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尚未实现自由贸易,故D不符合题意。

16.B

【详解】

材料中强调的是在全球化浪潮中要找到“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并强调“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实质是主张在坚持民族化的基础上融入全球化,故B正确;材料中不是说明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A错误;区域化是全球化的阶段,故C项错误;实现西方化说法绝对,故D错误。

【点睛】

1.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仅指经济方面的发展趋势,一体化还有政治、军事方面等的内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经济全球化的受益国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

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的大意是:

上天创造了人民,不是为了君主,而是为了人民,建国列官职、在敬百姓的基础上实行。

这就体现了荀子重视人民、“保民而王”的思想。

故选A。

B项天下为公的思想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荀子的思想还是站在当时统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并非人民主权;D项是董仲舒率先提出来的。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

18.A

【分析】

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的老子思想中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详解】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术、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韩非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所以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法、术”等关键字眼即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

20.D

【详解】

材料“法无明文规定者,以礼为准绳;法与礼抵触者,依礼断处”反映了儒家“礼”的准则在西汉具法律效用,故D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礼”的准则,而不是法家思想影响,故A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儒家思想“直接”构成汉律基础,故B错误;礼法并施不符合材料“法与礼抵触者,依礼断处”,故C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法无明文规定者,以礼为准绳;法与礼抵触者,依礼断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汉独尊儒术的史实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1.D

【解析】

据材料“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形成的特点是糅合了佛、道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

“治宋必始于唐”说明唐朝的思想演变对理学的产生有深远影响,故材料说明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故D项正确;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没有突出唐代的思想影响,故A项错误;理学融合了佛教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社会理学思想占主导地,故C项错误。

22.B

【解析】

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说明了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是解题的关键。

2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都认为儒学应该“明道救世”,因此A项两者的共同点,故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没有到宣传民主革命的程度,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没有抨击宗教思想,儒学不是宗教,故D项错误;宋明理学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则猛烈地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

2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思想家们针对“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批评程朱、陆王学说,希望回归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等努力,体现了儒学在危机中的努力重建,D选项正确。

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约束道德,清代面临新的时代问题,当时的儒学发展不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本源的回归,而是经世致用,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是官方正统哲学,ABC三项错误。

25.

(1)影响:

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合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思想:

提出“理”是万物本源;倡导格物致知;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宗教神学、封建专制的需要;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学传入西方,影响巨大;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思想内涵丰富。

【解析】

(1)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在对材料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所学来回答。

(2)伏尔泰推崇的朱熹的思想,可以根据材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等信息归纳得出。

伏尔泰推崇朱熹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