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246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全国一等奖.docx

教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全国一等奖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对算理的理解。

4、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的什么内容?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老师:

那么同学们会不会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呢?

学生:

会,三条边相加。

老师:

很好,那四边形呢?

学生:

四条边相加。

老师:

很好,说的都很对,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些特殊的四边形的周长。

老师:

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知道哪些特殊的四边形。

老师:

你们发现了哪些特殊的四边形呢?

学生1:

有的四边形,四条边长度相同。

学生2:

有的四边形,其中的两条边分别对应相等。

学生……

老师:

嗯,很好,你们观察的很仔细。

看!

老师手里的两张卡片,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生答)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老师:

请看屏幕:

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计算图中两个图形的周长呢?

同学们先思考一会儿。

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请小组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

2、和学生一起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1)把四条边长度加起来:

6+3+6+3=18cm;

(2)6×2+3×2=cm;

(3)(6+3)×2=18cm;

3、师: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真是很了不起!

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说出喜欢的理由和对算法的理解)

师:

这几种方法中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呢?

生:

……

师:

今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但是,如果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更好了。

[肯定学生的各种算法,但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同时注意优化算法,把“算法多样化与优化”融为一体。

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4、小结:

计算长方形周长,只要知道长和宽,就可以求出周长。

5、让学生类推出正方形的周长。

三、实践练习。

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幻灯片展示问题。

四、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巩固练习,作业。

    课本79页习题1、2、3.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

(1)把四条边长度加起来:

6+3+6+3=18(cm);

(2)6×2+3×2=18(cm);

(3)(6+3)×2=18(cm)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3×4=12(cm)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

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新课标指出:

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

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

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

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

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

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

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

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个别学生在计算时还容易落掉乘2,还要在练习中多指导、多训练、多观察实物,从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使计算更加准确。

评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

种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但是除了文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点评: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文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例,师:

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

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

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

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

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

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

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2:

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3:

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

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

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文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

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

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

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

另外在课堂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毛老师设计的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

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至少知道几条边哪几条为什么生1:

8条边,并上前一一指出。

生2:

只要知道2条边即可,因为有几条可以移动,再一一指出。

师立刻对此表示肯定和表扬,此时,有一生马上举手:

我要提醒同学们不是所有的不规则图形都能巧算的。

这个回答的出现让老师和同学对移动部分边长巧算周长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

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