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161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docx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

我的祖父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只有奉献,没有索取

  把美好的青春,献给盛开的花儿

  把金色的年华,献给香甜的果实……

  ——《绿叶颂》

  今年,祖父86岁,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

19XX年初,祖父开始在集美侨校教书,当时24岁。

19XX年后他一直在厦门六中教书,教到60岁退休。

面朝着黑板,背对着学生,扬起智慧的大手,洒落纷纷扬扬的雪花,由青春黑亮的头发到鹤发银丝……为了工作、生活付出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同时,从他脸庞的皱纹中也折射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历的不平凡的蹉跎岁月,见证了新中国从成立、到发展、到壮大的整个坎坷历史过程。

当和我讲起经历的岁月时,他不禁感慨万千。

  解放前:

好男不当国民党的兵

  解放前,我们国家经历了很长一段烽火连天的日子。

凡是有战争的地方,人们的生活就很不好。

当时国民党军队动不动就到村里抓壮丁,叫保长去叫些适龄的男青年来当兵。

那时村里的保长到村里去通知,结果没人敢去。

保长说你们这些人不去就要出些壮丁费,表示到时会用壮丁费去雇兵。

最后保长只好雇些缺钱抽鸦片、不务正业的流氓去当兵。

国民党抓壮丁的时候,村里的保长偷偷跑来对祖父说:

“耀西,耀西快走,又要抓丁啦……”爷爷只好东躲西藏,等风波过了才敢回家。

这种逃命般的日子也深深地印在了祖父的心里。

  那时抓壮丁,有些保长会把收来的雇兵钱交给国民党的人,有些人不顾良心也因此发了国难财。

被抓来的壮丁大多拉去北方,有的在途中就累死或饿死了。

当教师的祖父说,壮丁们很可怜,每当他们经过村里的时候,看到街上摆着萝卜干、榨菜干,就会抢过来吃。

好心的村民也会准备些吃的给他们……

  解放前夕:

没有人敢要国民党的“钱”

  “我在19XX年开始教书的时候,当年的教师中就流传着一句话,用闽南话讲叫“教员、教员,教到老,吃到完。

长了胡子,才有剩下的……”祖父说。

解放前,人民生活条件艰苦,货币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国民党货币币值很低,市面的商品价格一直上涨,没有人敢要国民党的“钱”。

“那时没有发工资的,每个老师一个月给120斤大米。

”当时政府和一些粮店定下合作协议,老师们可以去粮店以几斤大米的量,换回油盐或生活用品。

  土地改革后:

祖父的“房子风波”

  在共和国的大家庭里,祖父经历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反右派、反右倾……各个历史时期的考验和锻炼。

解放初期,地主的土地、资本家的财产都去交公。

他们的名声也很不好。

当时,由于“左”倾思想影响,在执行华侨政策中出现偏差,土改中错没收了一些华侨私房,加上南洋一些国家严格控制侨汇等原因,造成大部分侨办学校经费来源拮据,有些学校甚至断绝,人民政府不得不接办经费断绝的学校,并对经费困难的学校进行合并,改为公立侨助学校。

那时的华侨大都在国外生活,很少回国。

  至19XX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华侨房产政策、侨汇政策、华侨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华侨中的冤案错案得到平反纠正,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华侨捐资办学热潮高涨,华侨捐资兴办教育事业的资金开始迅速回升。

  南洋的华侨亲戚写了份委托书寄到厦门来,希望祖母作为代理人办理房子的产权归还手续。

为了进一步取得房子的使用权,让原先在这里租房子的人迁走。

作为代理人,还要了解房客的人数、户数,帮忙向政府申请房子住。

政府那时也盖了一些楼,让搬出的房客住。

后来祖父把周厝巷XXX号租给龙海人,共有5个人来合租。

他们都是白天去进菜、卖菜来维持生活的人,晚上回来休息。

祖父和祖母只收一点租金来修缮这老房子,每当刮风下雨时,就特别担心老房子的安全问题。

  文革:

镰刀,一个割稻丰收,一个铲除杂草

  解放了,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们具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的良好品格,并于实践中探索教书育人的深远意义。

正是教师,给予学子无穷的鼓舞,在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中感悟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彩,支撑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脊梁!

  祖父从年华灿烂到花甲之年,共有35年投身教育事业。

他说,刚开始教学时,也是对学生很严格的。

后来,他发现有的侨校的学生会因思家而流泪。

他渐渐亲切地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

他认为,过去教育的方式是不对的,如果对学生“罚”,学生的心理上会有抵触,反而适得其反。

  文革前期,集美侨校墙边贴着“×××,不坦白从宽,兔子尾巴长不了。

”的大字标语,祖父的一位学生发现后,悄悄告诉他。

祖父当时听了就懵了,就熬夜写好几页检讨书,可是写来写去,都是教学上的工作,自己也没发觉到什么。

  当天下午,军宣处的同志询问他:

“你的镰刀社问题,怎么没交代?

”祖父听后想,《镰刀》不正是自己出的那本月刊的刊名吗?

爷爷承认道:

“自己作为班主任,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习能力,除了平常的教学工作外,花点时间了解学生,与他们沟通,通过出月刊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作品,用党旗中的镰刀图案作为月刊的标志。

镰刀,一个割稻丰收,一个铲除杂草,那时叫他

    们若碰到社会上不好的现象,也可以写。

学生写好稿子交给我来评改,将选好的稿子再交给学生,要求他们用文字、绘画来编辑版面。

我作为这个活动的主持者,如果出现有反动言论的,我负责。

”军宣处的同志听后,不仅没有责怪,还当场表彰他。

  文革期间,各类学校停课,学生冲向社会,上街“闹革命”,大串联、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大破“四旧”,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揪斗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学生斗老师,学生斗学生。

侨办、侨助学校也受到严重冲击,华侨、归侨被看成资产阶级和有严重的海外关系的人。

由此,侨汇来源减少。

  但是,在那样被歧视、被排挤的岁月里,祖父胸怀宽阔的人格魅力,严慈相济的师爱,使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师爱是师德之魂。

“真情兮,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浩荡日月齐放彩。

  从“不务正业”到先进工作者

  接着,祖父从抽屉里翻出一本红色封皮的奖状册,封面很醒目地写着“科学大会”四个字。

我看到里面有好几张奖状,已经有些泛黄,让我感受到这位白发苍苍老人的勤勉治学的工作态度。

其中有19XX年的炼钢尖兵、灭麻雀能手的奖状。

集美侨校董事长陈春木先生给祖父颁发奖状后对他说:

“我给你下一句评语呀!

”爷爷听到这位教育家的话,心里有些激动。

祖父说:

“好呀,说来听听。

”“不务正业。

”果然一语中的。

祖父感慨地说自己当教师又炼钢、又灭麻雀的,确实没什么搞教学。

当时学校停课,自己也这么积极地响应全国号召……祖父一直很欣赏这位教育家当时对他的评语,说这是他教师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

从那时起,他的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了。

他在农村搞测量,在厦门六中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学科竞赛,搞好教学研究工作,也因此被评为19XX年对厦门作出科学贡献的先进工作者。

  祖父的经历,道出他的人生哲学:

“做人要忠厚老实,和人要搞好关系,不要闹僵。

”我们深刻地领会到:

家和万事兴!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安稳,而个人的安稳又无不与国家的安定联系在一起。

  19XX-19XX年: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

19XX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XX、19XX、19XX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

  从19XX年初到19XX年,学校停课3年,我的二姑、三姑失去了受教育的最佳时机。

祖父把二姑、三姑的档案调到厦门附近的农村,让家人之间可以互相照应。

三年后,二姑去工厂做临时工,换了几次工作,由于她勤奋、工作经验丰富,终于找到稳定的工作。

后来三姑去学医,在厦门卫校当校医,工资稳定。

她们在农村的艰苦生活磨练了她们的意志品质,为今后成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们时常对自己留在农村的青春年华抱有怀旧情绪。

总之,这场运动改写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中国知青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

走进西部,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大学生志愿军也日益壮大,让我们齐心协力建设祖国,一起完成共同富裕的理想!

  19XX年:

千百万人命运的转折点

  19XX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10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的。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

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我的大姑也加入了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的复习大军。

那一年的高考,需要各单位根据教育部门发放的指标推荐本单位的优秀代表入学。

入学条件当中,政治态度和表现放在第一位,文化水平如何是次要的。

如此,无形中那些高级干部子女的入学几率增大了。

还好,大姑初中平时学习很刻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作为教师的爷爷好不容易帮大姑取得推荐指标。

  “一直以来我就渴望着能有朝一日走进大学校门,学好知识,走向工作岗位。

回过头看,那个年代的学习条件和现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事后,大姑回忆说。

大姑离开高中校门已经三年,知识大部分忘光。

那时,连初、高中各科课本都找不全,更别说复习资料了。

就这样,大姑重拾课本,重新复习,最后坦然地走进考场。

不久,成绩单下来了,大姑达到了厦门大学录取线,录取到生物系专业。

  要知道当时的大学只有那么区区几所,指标不是每年固定的,说起来,大姑真是算比较幸运的了。

  19XX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时,大家感到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

  改革开放的春天,特区建设飞速发展

  19XX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作为“敢为天下先”的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厦门始终秉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理念,已经从昔日的海防前哨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从昔日的海防小城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发达、人居环境优越,在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滨海现代化城市。

  20世纪90年代末期,厦门特区经济建设、社会公共事业、文化事业一起齐头并进,市民的物质生活也已逐渐宽裕,电灯、电话、电视早已进村入户……闲暇聊天时,祖父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改革开放前期那段辛酸的时光。

他时常教导我们要铭记过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来为国家贡献力量。

老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到:

“如今生活好了,这多亏了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

  祖父从19XX年退休后,身体力行地帮儿孙们补习数学。

大表姐、二表姐、表哥、堂哥,还有我都是他的弟子。

爷爷总是笑容满面,竭尽全力,耐心细致地帮我们分析题目。

前几年,祖父还帮我补

    习过高考数学。

然而老人已80多岁了,思维已经跟不上题目的变化。

他无奈地说道:

“现在题目是越出越难了,把我给考倒了!

姗,你要好好努力,在数学上再加把劲!

  为了充实晚年生活,他每天早起,迎着淡淡的晨光,提起钓鱼的行囊,从湖滨南路步行到东渡。

他一边欣赏着湖边的风光,一边耐心地垂钓,好不惬意。

湖水是那样的清澈,泛着粼粼波光,白鹭慵懒地站在竹竿上栖息。

祖父心情变得舒畅放松,宽广碧绿的湖面和蔚蓝色的天空相映照,令其感受到大自然的博大和包容。

  祖父每天通过阅读《厦门日报》来了解国际国内重要新闻,晚上和祖母其乐融融地观看电视节目。

祖父儿孙满堂,大家一起幸福地享受改革开放美好的时光,享受着祖国繁荣昌盛明媚的阳光,享受着祖国建国60周年和煦的春光。

  祖国正在腾飞

  同安区马巷镇桐梓村,是我的家乡。

今年的5月1日,我随着祖父、三姑、伯母一同坐620路车前往家乡。

车子经过集美到翔安路段,看到BRT正在建设,我的心中漾起了别样的感受:

路上虽有些坎坷或曲折、艰辛或泥泞,但那是暂时的。

小说家果戈理的话,突然在我的脑海中显现:

“为了创造幸福的生活,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祖国建设者们在播洒着辛勤的汗水,为国家的经济、社会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经济在飞速前进着……

  祖国正在腾飞!

家乡的路更开阔了,树木也更绿了,还盖起了一排排精致的小楼房、小别墅。

看着道路两边并肩接踵的商业铺肆和如织的人流,村长带我们一起去看村里的老年公寓。

爷爷有些激动地说:

“原来这个地方就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现在变得这样好!

”我们看到后,不由得啧啧惊叹:

“变化真大呀!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真诚地祝愿:

共和国的明天会——更——好!

  评语:

  本文记叙一个家族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过程,还原了一个平凡人却又不平凡的真实历史。

虽然文章篇幅较长,但仍不失严谨。

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