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1065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docx

个人笔记综合基础知识文档

一、政治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

思维与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绝对观念”;宗教神学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心外无物”;“唯我论”

辩证法:

普遍联系,变化发展,承认矛盾;主张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而上学:

彼此孤立,静止不变,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恩格斯把物质运动区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建立了科学的物质范畴,从而科学的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石。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揭示事物

发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和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唯物辩证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的方法论体系,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哲学上把事物从肯定阶段出发、经过两次否定达到否定之否定阶段这样一个过程,叫做事物发展的一个周期。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表明,事物的发展从形式上讲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恩格斯说:

“社会上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毛泽东说: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认识和实践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人类认识的普遍道路和总规律。

劳动资料

生产力系统劳动对象

社会经济机构劳动者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本的、决定的方面)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并为国体服务。

国家的对内职能:

第一,政治职能。

第二,经济职能。

第三,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及大部分社会科学

社会意识形式

不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及一部分人文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条):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爱因斯坦曾说过:

“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货币的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生产中的价值规律:

自发调节资源配置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交换中的价值规律:

刺激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流通中的价值规律:

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流通形式(G—W—G’),商品流通公式(W—G—W),解决矛盾的关键条件,即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剩余价值率的三个公式: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或=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或=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

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促进生产力提高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

(1)Ic在本部类内部实现

(2)Ⅱ(v+m)在本部类内部实现(3)I(v+m)与

Ⅱc在两大部类之间实现。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过程:

(1)I(c+Δc)在本部类内部实现

(2)Ⅱ(v+Δv+m/x)在本部类内部实现(3)

I(v+Δv+m/x)与Ⅱ(c+Δc)在两大部类内部之间进行交换。

平均利润率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占社会总资本的比例。

从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看,它呈下降趋势。

根本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列宁在1917年出版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毛泽东思想萌芽期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期著作: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表达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根本观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已略具雏形。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

毛泽东在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指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战争和战争策略》等文中,科学论证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泽东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概括成“团结——批评——团结”;在八大前后,提出了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提纲》中,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期后,毛泽东又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精辟概括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39年10月,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阐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

1955年9月,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指出:

“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次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生产力标准拓展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进了党章,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思路。

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

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文革结束后,党内严重“左”倾错误的主要根源就是教条主义态度。

1977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的讲话中,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是全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把解放思想鲜明地提到了突出的位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邓小平提出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十三大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十四大把这一理论写进了党章总纲,十五大提出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邓小平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谈话,阐发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同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同美国记者的谈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提法。

同年6月,在会见香港人士时,对“一国两制”构想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国家利益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要改善当的领导,必须明确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党的职能。

要改善党的领导,就是要在执政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政治先锋队的作用。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

首先要改善的是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四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江泽民2000年2月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要求。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这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间,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十条基本经验的核心,就是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十五大报告指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报告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当今世界,科学越来越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充实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

在200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更加完整地表述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又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抓住重要机遇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为本,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十七大报告的新论断: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

一、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二、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七大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新思路。

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

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首次提出行政机构“大部门体制”问题,“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文化软实力”概念,“思想库”一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两岸“达成和平协议”建议,“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七大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提出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

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强调,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法律篇

法人完全行为能力人

主体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人

国家无行为能力人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物

客体行为

智力成果

人身利益

内容(权利与义务)

法律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是:

法律地位高的主体制定的法效力高。

宪法(全国人大)>其他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法规(省级、较大市)>政府规章(省级、较大市)

法律的溯及力,各国通行的原则是“法不溯及既往”,例外是,我国刑法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原则。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是制裁)

民事法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

违宪责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制裁:

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

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补救:

民事补救、行政补救、司法补救(司法赔偿)

强制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我国法的适用主体是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

1954年宪法,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的宪法(五届人大五次)

1988年:

私营经济合法地位;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1993年:

确立实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确认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将县级人大任期3年改为5年

宪法的四次修正1999年:

确立邓小平理论的知道思想地位;确立依法治国;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讲“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

确立“三个代表”指导地位,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人权保障制度;“戒严”改为“进入紧急状态”,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乡镇人大3年改为5年;赋予国歌宪法地位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2、法制原则3、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4

4、精简和效率原则5、责任制原则(权力机关是集体负责制,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是个人负责制)

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两层含义:

1、仅次于宪法2、是个独立的部门法

行政主体(代表国家,是一种组织),行政人(代表行政主体,是个人,例如公务员)

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

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如省政府指定行政规章)和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不需经过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依声请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

羁束行政行为(没有自由量裁余地,如发放身份证)和自由量裁行为(罚款数额)

行政强制措施:

对人的强制(如强制戒毒)和对物的强制(如冻结存款)

行政强制直接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自身强制执行和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

间接强制执行:

执行罚(对不履行的当事人进行制裁,行政罚和执行刑罚)

行政裁决:

行政主体按法律授权,以中间人的身份,对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理和公断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及时原则4、便民原则

不属行政复议的事项:

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提出申诉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申请:

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自知道该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申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受理:

收到申请后,5日内进行审查。

自收到不予受理或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的程序审理:

复议程序中最实质性阶段。

7日内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10日内作出答复。

一并提出对抽象行政规定审查申请的,有权处理则30日内处理;无权处理的则7日内移交,有权处理机关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具体行政行为审查。

决定: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的,可延期,最多不超过30日。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执行

行政诉讼以具体行政行为为诉讼对象,以行政相对人为原告,以行政主体为被告(被告负举证责任)。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

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省级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案件3、重大复杂案件

行政诉讼一审的程序为:

1、起诉2、受理3、审理(5,10,5)4、裁判一审不存在书面审理,二审可以实

行书面审理,二审裁判期限为二个月。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0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正式诞生。

修订后(1997.10.1)

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社会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