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872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docx

moldflow课设说明书解读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

 

台灯底座夹

 

模流分析说明书

 

姓名XXX

 

学号20XX03100401XX

 

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XX-1

 

指导老师XXX

 

0/26

 

一.CAD模型的准备⋯⋯⋯⋯⋯⋯⋯⋯⋯⋯⋯⋯⋯⋯⋯⋯⋯⋯⋯⋯⋯⋯

2

1.三零件构建⋯⋯⋯⋯⋯⋯⋯⋯⋯⋯⋯⋯⋯⋯⋯⋯⋯⋯⋯⋯⋯⋯⋯⋯⋯

2

模型的、修复与化⋯⋯⋯⋯⋯⋯⋯⋯⋯⋯⋯⋯⋯⋯⋯⋯⋯⋯

2

3.CAE网格模型的准⋯⋯⋯⋯⋯⋯⋯⋯⋯⋯⋯⋯⋯⋯⋯⋯⋯⋯⋯⋯⋯⋯3

 

二.充填分析及优化⋯⋯⋯⋯⋯⋯⋯⋯⋯⋯⋯⋯⋯⋯⋯⋯⋯⋯⋯⋯⋯⋯5

1.材料的⋯⋯⋯⋯⋯⋯⋯⋯⋯⋯⋯⋯⋯⋯⋯⋯⋯⋯⋯⋯⋯⋯⋯⋯⋯⋯5

2.口位置的⋯⋯⋯⋯⋯⋯⋯⋯⋯⋯⋯⋯⋯⋯⋯⋯⋯⋯⋯⋯⋯⋯⋯⋯5

3.成型窗口分析⋯⋯⋯⋯⋯⋯⋯⋯⋯⋯⋯⋯⋯⋯⋯⋯⋯⋯⋯⋯⋯⋯⋯⋯⋯6

4.充填分析⋯⋯⋯⋯⋯⋯⋯⋯⋯⋯⋯⋯⋯⋯⋯⋯⋯⋯⋯⋯⋯⋯⋯⋯⋯⋯⋯7

 

三.流道平衡与尺寸优化⋯⋯⋯⋯⋯⋯⋯⋯⋯⋯⋯⋯⋯⋯⋯⋯⋯⋯8

四.冷却分析及优化⋯⋯⋯⋯⋯⋯⋯⋯⋯⋯⋯⋯⋯⋯⋯⋯⋯⋯⋯⋯⋯10

1.冷却系构建与分析⋯⋯⋯⋯⋯⋯⋯⋯⋯⋯⋯⋯⋯⋯⋯⋯⋯⋯⋯⋯⋯⋯10

2.冷却系化⋯⋯⋯⋯⋯⋯⋯⋯⋯⋯⋯⋯⋯⋯⋯⋯⋯⋯⋯⋯⋯⋯⋯⋯14

 

五.保压分析及优化

⋯⋯⋯⋯⋯⋯⋯⋯⋯⋯⋯⋯⋯⋯⋯⋯⋯⋯⋯⋯⋯

16

1.

保分析的目确定

⋯⋯⋯⋯⋯⋯⋯⋯⋯⋯⋯⋯⋯⋯⋯⋯⋯⋯⋯⋯⋯

16

2.

初始保力及保确实定⋯⋯⋯⋯⋯⋯⋯⋯⋯⋯⋯⋯⋯⋯⋯⋯⋯

16

3.

恒保果分析及整⋯⋯⋯⋯⋯⋯⋯⋯⋯⋯⋯⋯⋯⋯⋯⋯⋯⋯⋯

16

4.

保曲化⋯⋯⋯⋯⋯⋯⋯⋯⋯⋯⋯⋯⋯⋯⋯⋯⋯⋯⋯⋯⋯⋯⋯⋯

17

六.翘曲分析及优化

⋯⋯⋯⋯⋯⋯⋯⋯⋯⋯⋯⋯⋯⋯⋯⋯⋯⋯⋯⋯⋯

19

附录CAD图纸⋯⋯⋯⋯⋯⋯⋯⋯⋯⋯⋯⋯⋯⋯⋯⋯⋯⋯⋯⋯⋯⋯⋯⋯

21

 

1/26

 

一.CAD模型的准备

1.三维零件的构建

利用proe软件绘制零件的三维造型〔如图一、二〕,该零件为台灯底座夹。

长度方向上

的尺寸为128mm,总高32mm,总宽85mm,零件厚度为,底部筋板厚度为1mm,宽度为

整体厚度均匀,可近似看作为板类零件。

 

图1零件的三维造型俯视图图2零件的三维造型俯仰视图

将造型好的模型以.IGS格式将文件备份保存。

2.CAD模型的检查、修复与简化

利用AutodeskCADdoctor及pro/e等cad软件对零件进行诊断修复与简化,将零件的小特征删除同时保证零件的连通性,缝合具有间隙的曲面。

在pro/e软件中去除零件前端波浪结构。

在AutodeskCADdoctor的translation环境下检测结果总共552个自由边,对此进行

缝合

 

图3在translation环境下检测结果图4零件进行缝合后

在simplification环境下去出小特征,将上外表的两个小突起去除。

可以看到经过优化后的

2/26

 

零件去除了小特征,将其边的更为简单。

当然这是在不影响整个分析的根底上将这些特征去除。

 

图5修复、简化之后零件外形

再次于translation环境下诊断无误,将其导出为文件。

 

3.CAE网格模型的准备

翻开AutodeskMoldflowinsight软件,新建工程keshe_tai将文件文件

导入。

1〕.开始对零件进行网格划分,网格类型为双层面。

由于零件的厚度为,所以去

网格的全局边长为4mm。

四周有圆柱面,所以将“启用旋高控制〞选中,设定旋高为。

零件近似板类,同时把“网格匹配〞翻开。

从图〔6〕中可以看到网格比拟均匀通过旋高控制

外形轮廓也与零件十分的贴近,网格的划分质量根本能够满足要求。

 

图6网格划分效果

 

2〕.网格的诊断与修复

 

3/26

 

对网格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

如下列图,三角形单元在5万以下,计算量不会过大,连

通区域为1,没有自由边及交叉边,平均纵横比小于3,匹配百分比都在90%以上,这些都满

足要求。

最大纵横比为19.455,所以需要对网格纵横比进行优化。

 

图7网格统计的结果

 

在调整网格前对网格做纵横比诊断,将最小纵横比设为6,将结果放到诊断层。

通过移

动节点、插入节点、合并节点及交换边等工具调整网格。

调整完之后再次网格统计,最大纵横比已经小于6,满足了双面网格质量的要求。

 

图8进行网格修复后的统计结果

 

网格修复完再对网格做厚度诊断,由下列图可看出网格厚度为最初设计厚度,且十分

均匀。

 

4/26

 

图9网格厚度诊断结果

 

二.充填分析及优化

 

1.材料的选择

 

通过台灯材料介绍得知此零件为PVC所制。

在材料选择中搜索PVC材料,由于没有确切的材料牌号,在此任选一种PVC材料,制造商Geon牌号CycovinK29。

该材料最大许用剪应力,最大许用剪切速率1051/s,推荐的成型工艺参数是模温范围为65-77℃、料温范围为175-205℃。

 

2.浇口位置的选择

对一零件进行浇口位置分析,分析出的最正确浇口位置如图10所示的中心区域;通过查询

浇口位置分析日志所给出的最正确浇口位置临近节点编号,在节点处设定浇口位置后进行快

 

危险熔接痕

 

图10浇口位置分析图11〔a〕调节前熔接痕图11〔b〕调节后熔接痕

 

速充填分析,分析出的熔接痕结果如图11〔a〕所示。

考虑到浇口位置分析出的最正确浇口位置

5/26

 

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来讲不切实际,且其快速充填结果说明在制件上的支撑板与主体连接处

出现较长的熔接痕,熔属于比拟危险的熔接痕,严重影响其外观及性能。

现将浇口位置调整到制件矩形框靠近分析出的最正确浇口位置且稍偏离对称中心处再次进行快速充填分析,如图

11〔b〕所示的分析结果说明熔接痕的位置有明显改观,提高了成型质量。

由分析结果看到最

佳浇口位置在零件的中心位置附近,零件外观要求不是特别高,选择优化以后的浇口位置为整个分析过程的初选位置,可采用三板模从上外表用点浇口浇注。

 

3.成型窗口分析

材料PVC材料,制造商Geon牌号CycovinK29。

该材料最大许用剪应力0.5MPa,最大许用

剪切速率1051/s,推荐的成型工艺参数是模温范围为65-77℃、料温范围为175-205℃。

成型窗

口分析结果所推荐的工艺参数为:

 

推荐的模具温度:

74.33C

推荐的熔体温度:

202.86C

推荐的注射时间:

0.8024s

接近该材料所推荐的成型模温和料温范围的边缘值,不适宜。

 

图12〔a〕质量〔MoldingWindow分析〕:

XY图

 

图12〔b〕成型窗口切片图

6/26

 

调整模温、熔体温度,查看质量图〔图

12a〕并结合成型窗口区域切片图〔图

12b〕及其他结

果,确定获得最正确品质的工艺参数组合为:

模具温度:

73℃,

材料温度:

196℃,

注射时间:

1s

对应的其他结果是:

注射压力47MPa,熔体流前温降

21℃,最大剪应力0.4MPa,最大剪切速率

21401/s,最

长冷却时间,均较小且满足要求

 

4.充填分析

依最正确浇口位置分析结果,结合流道设计经验尺寸,建立制件的直流道浇注系统;经成

型窗口分析确定较佳的工艺参数为:

模具温度73℃,熔体温度196℃,注射时间1s,充填满

99%时进行速度/压力切换。

充填过程可由充填时间分布〔图13〕来查看,由图可知制件由于浇口位置相对靠后,后端要比前端先0.2s充满。

这是由于考虑到熔接痕和成型质量的缘故,前后时间差相对不大,在此将浇口的位置其作为适宜的选择。

 

图13充填时间图14注射位置处压力XY图

 

由注射位置处压力XY图〔14〕模力XY图〔图15〕可知:

最大注射压力为61.57MPa,最锁模力为13.67吨,均发生在1.076s时刻〔速度/压力切换时刻〕。

 

图15

 

图16

 

但通过查看熔接痕处的流动前沿温度可知,其温度范围在℃到℃之间,与料

流入口温度196℃相当小的一个区间范围内,且在熔接处的压力随充填的继续进行而升高〔充

填结束时刻的压力分布如图〔17〕,因此可以保证熔接位置能比拟好的熔合,对制件质量的影响不大。

 

图17充填结束时的压力图18气穴分布

查看气穴分析结果如图〔18〕,可以看到在制件的底部有大量的微小气穴,主要分布在底端分型面处和底部筋板的下端面,这是不可防止的。

但是主分型面间隙可以进行排气,把大局部的气穴消除,所以无需开设排气槽

 

三.流道平衡与尺寸优化

 

添加流道系统

 

首先通过建模的型

腔复制向导,将制件复制

成两排四个,型腔制件行

距为20mm、列间距为

24mm。

如此成对称式排

布有利于平衡流道系统

的创立,且浇口位置靠近

型腔中心,有效的缩短了

流道的长度,减少流道的

加工量,同时节省原料。

 

图19型腔布

 

8/26

 

由于制件为点浇口顶注式,型腔的布置规那么的对称分布,所以可以通过流道向导工具添

加流道系统。

添加的流道机构如图〔20〕所示。

具体位置尺寸可参照附图二。

 

图20流道的布置图

流道布置要求

1/3

材料为PVC流道的尺寸最小值为6mm。

D来料段=D分值段×N

流到为锥形,顶端为7mm,拔模角度6deg,长度为50mm;分流道为梯形,高度为

6倾

角为15deg;竖直流道底部直径为

4mm,拔模角度设为3deg;顶部浇口的始端直径与竖直流

道的底部相连,所以尺寸同样取

4mm,其为点浇口,末端直径为

1mm,长度取1mm。

设置

完参数通过自动创立的到了初定的流道尺寸,为了满足流道布置要求,通过属性将主流到修

改为顶部为7mm,底部直径为

9.5mm的的椎体。

同时将将一级分流道的高度修改为7.5mm。

 

通过对所布置的流道结构可以看出,该流道为分布对称的平衡流道,各型腔在相同温度

下同时充模。

浇口平衡防止模具胀开力不平衡,浇口在型腔的几何中心线上,模具力平衡,即注射压力中心与主流道中心重合,有效的防止飞边。

构建好流道后,对其做充填分析验证其平衡性,充填时间图如下。

 

21

 

9/26

 

熔体到达制件腔体的时间都在,给腔为同时充填,流道的平衡性十分的好。

所以不需要对起进行流道的平衡优化。

 

四.冷却分析及优化

 

1.冷却系统构建与分析

由于零件上外表有突起结构,很难用冷却回路向导构建冷却水流道,所以冷却水流道采用手动构建的方法进行构建,流道的以串联的方式连接。

 

PVC是非结晶性材料。

两种冷却方案参数设置一致:

模具外表温度〔即目标模温〕为73℃,料温为196℃,IPC时间10s,冷却液入口温度均为35℃,且雷诺数都设为10000。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冷却水路布置分别如图22〔a〕和22〔b〕所示。

方案一的冷却水路通过手动由点构线之后修改属性的方式构建,上下各一条串联水路,考虑到制件上外表有突

起板件结构,所以在零件的上外表弯折冷却水路使其沿着突起板件排布一段。

方案二的冷却水路同样通过手动方式构建,上下各一条串联水路,分布在上下两个层面上,分布在上下两个层面上,的冷却水路同样通过手动方式构建,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图22〔a〕冷却水流道布置方案一

 

10/26

 

图22〔a〕冷却水流道布置方案二

用前面选定的参数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冷却分析,据分析日志及分析图解〔如图23和图

24〕中的结果来看,两种方案获得的模具型腔外表平均温度分别为53.5度和53.6度,制品表

面温度平均值分别为47.6度和47.7度,两种方案整体冷却效果近似。

但是分析结果中制品最高温度方案一比方案二要高4°C,将其分析结果中的模具温度及

制件温度拿出来进行比照,其他部位都十分的相近,但是在上外表突起板的边侧到达冷却效

果有明显的不同,在此处弯折的方案一冷却效果要比方案二具有的优势。

综合来看两方案冷

却上各有优势,但方案二结构相对简单,可以节省本钱,现优先选择方案二的排布方式。

图〔a〕制件温度图〔b〕模具温度

 

图23冷却水流道布置方案一的分析结果

 

11/26

 

图〔a〕制件温度图〔b〕模具温度

图24冷却水流道布置方案二分析结果

 

〔a〕方案一

 

(b〕方案二

图25两种冷却方案模具及制品温度分析结果

 

现在对冷却水流道方案二进一步进行分析,制品的平均温度为53°C,离目标制件材料的

顶出温度90°C具有一定的差距,模具温度大局部在47°C左右与目标模具温度73°C同样

具有一定的差距。

从分析日志里来看,上下水路的介质温升都在°C以上,超出了允许范

围。

回路管壁的温度升高量为°C也已经超过了5°C。

 

12/26

 

图25冷却介质温度升高量

 

图26回路管壁温度分析结果

 

同时得出制件到达顶出温度时时间几乎都在3.7秒附近。

 

图27到达顶出温度的时间

查看制件厚度方向温度曲线,从选择的几个位置来看最大的上下外表温差在15°C以内,其他的根本是在10°C以内,这是在可以接受的温度范围。

所以这一项不需要进行优化。

 

13/26

 

图28制品厚度方向上温度XY图

 

2.冷却系统优化

针对前面所选的流道系统布置方案出现在问题一一做优化调整。

首先模具温

度低于目标温度约25°C和制件温低于目标温度约37°C的问题,通过提高冷却介质

的温度或自动分析优化IPC时间来实现。

该材料为非结晶型的材料,对此种材料,模具外表温度差异应在目标温度+/-10oC范围内。

将冷却水温度调整为60oC,并且把IPC时间设置为“自动〞

 

对于冷却介质温升超过2oC,及回路管壁的温度升高量超过了5°C的问题可以将冷却介

质的流速提高,由分析日志中查看到,之前的冷却液流速为〔lit/min〕如图〔29〕所示,

可以将冷却液的流速增加到5〔lit/min〕。

 

图29冷却液流速

利用以上的解决方法重新设置参数进行冷却分析:

冷却液温度:

60oC

冷却液流速:

5〔lit/min〕

IPC时间设置:

自动

模具外表温度、熔体温度等不变。

重新分析后,查看分析报告图像〔如图30〕,模具温度大局部在67oC左右,绝大局部在目标模具温度73°C的+/-10oC范围内,所以通过优化,模具温度已经符合要求。

分析日志里查看

14/26

 

到,制品外表温度平均值73.7136oC在顶出温度90oC以下。

自动分析优化得到的IPC时间

为10s。

 

图30优化后模具温度

从分析日志里来看,上下水路的介质温升分别为°C和°C,在允许的2°C范围以

内〔如图31〕,到达了优化的效果。

回路管壁温度的变化量也在5°C以内,符合要求。

 

图31优化后冷却液升高量

 

图32优化后冷却

 

回路管壁温度

 

15/26

 

再次通过查看制件厚度方向温度的XY图,检查温度差是否合格。

各位置的厚度方向温度差在

10°C以内,符合要求。

 

图33优化后制件厚度方向温度XY图

 

五.保压分析及优化

 

1.保压分析的目标确定

 

由于才moldflow里查找不到所选材料的收缩范围值,并且一般要求制件的主体区域的体

积收缩率差异尽量控制在2%以内,在此选择一般收缩范围值3%-5%以内。

如果超出此范围将会造成较大的翘曲变形。

 

2.初始保压力及保压时间确实定

初始保压力:

一般取熔体充模压力的80%—100%,这里先取80%。

初始保压时间:

以IPC时间扣除充填时间后的时间长度作为初始保压时间,前面自动获得的IPC

时间为10.4S,减去充填时间1S得到初始保压时间取整数9S。

3.恒压保压结果分析及调整

进行首次保压分析,分析序列为冷却+充填+保压,工艺参数为:

模温73℃、料温196℃、

开模时间5s,IPC时间,充填控制为1.3s的注射时间,速度/压力切换方式为自动,100%充填压力,9s恒压保压。

 

制件主体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如图34所示。

由图可见制件的体积收缩率从浇口处的

1.719%到充填末端的7.213%变化,差异到达6%以上。

相对目标体积收缩范围而言,浇口处体

积收缩率过小,说明该处过保压;远浇口处收缩率过大,说明保压补缩不够,还需提高保压

 

16/26

 

力。

 

图34初步保压时体积收缩率图35保压压力为105mpa时体积收缩率

 

将保压力增大到105MPa,其他参数不变,再次分析。

分析得到制件主体顶出时的体积收

缩率如图35所示,由图可见制件充填末端的体积收缩率减小到5.0%,已经处在适宜范围内,但浇口处的体积收缩率也下降至0.46%,说明过保压加剧。

通过该分析确定恒压保压的压力为105MPa。

接下来考虑创立保压曲线并优化,以缩小制件主体上体积收缩率的差异,实现尽可

能均匀的体积收缩。

 

4.保压曲线优化

基于上优化方案的分析结果来优化保压曲线。

查看从主流道入口、浇口到充填末端多个

位置的压力XY图〔如图36所示〕,充填末端在2s压力到达最大,5.6s时降至0,取中间值

3.8s作为恒压/降压转换点。

查看其分析日志,速度/压力切换时间为,由此确定第一段恒

压保压时长为。

查看冻结层因子结果〔如图37所示〕,发现浇口在8.7s时冻结。

 

图36充填末

端压力XY图

 

17/26

 

图37浇口冻结时间

基于以上问题,保压曲线如表一设置,保压曲线如图

18-48所示

表一保压曲线参数

经历时间s

压力Mpa

说明

105

经过的设备响应〔速度/压力切换〕时间,压力由

充填压力变化到105MPa

105

2.4s的105MPa恒压保压,2.4为恒压保压时长

减去设备响应时间0.1s而得

0

经保压力逐步降至0,为浇口冻结时间减去恒压

/降压转折点4s而得。

 

图38

保压

曲线

 

18/26

 

通过保压曲线调整之后,从分析结果中得到制件主体顶出时的体积收缩率如图39所示。

由图可见制件主体的体积收缩率从0.46%到5.0%变化,绝大局部体积收缩率在0.94%到5.0%

之间,而且制件要求较高的上外表完全在2%-5%的范围内,只在质量要求不高的下外表极小

部位出现了低于2%的情况,总体来说根本到达保压要求。

查看冻结层因子结果〔如图40所示〕,发现浇口在8s时冻结,比恒压保压要稍快些。

到此到达保压要求,保压优化环节结束,进行

下一步分析。

 

图39保压曲线优化后的收缩率〔左边为制件反面、右边为上外表〕

 

图40保压曲线优化后的浇口冻结时间

 

六.翘曲分析及优化

 

在前面做完保压及其优化之后,现在接着进行冷却+充填+保压+翘曲分析,其他的工艺参

数直接继承前面所设定的参数,最后勾选别离翘曲原因,继续分析。

 

19/26

 

所有因素引起的变形结果如图18-55所示。

可见其总变形量最大0.0.828mm,主要发生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分别有0.55mm和0.40mm的变形。

 

图41制件在各个方向上的变形量

 

图42反映的是造成变形的各种因素,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冷却不均匀引起的变形量为

0.12mm而取向因素并未引起的制件变形,可以说没有影响。

所有变形根本上是由收缩不均引起的,对此可以通过改变保压条件进一步优化。

但是该制件为台灯底座夹的一局部,没有装

配关系,所以对制件的精度没有过多的要求,且制件收缩变形相对较均匀,变形量在1mm内,对于一个128*85的制件来说,外观影响比拟小,综上所述,可以不对其添加翘曲变形的优化。

 

到此经过制件CAD模型准备——充填分析及优化——流道平衡与尺寸优化——冷却分析

及优化——保压分析及优化——翘曲分析及优化六个过程完成了台灯底座夹的MOLDFLOW分析整个过程。

 

工艺参数〔模温、料温、注射时间、保压参数、冷却时间等〕,这局部内容在分析报告最后综合给出。

 

20/26

 

图42所有变形因素

 

附录

 

附表一分析获得的主要工艺参数列表

 

模温

料温

注射时间

冷却时间

73℃

196℃

1.3S

9S

保压

时间

压力

压力

0.1S

105

a

Mp

保压参数

压力曲线

2.4S

Mpa

105

105

a

Mp

4.9S

0

Mpa

 

21/26

 

附图一型腔布局尺寸图

 

附图二冷却水管回路图

〔图A回路左视图、图B图C分别为上下外表回路俯视图〕

 

22/26

 

/26

 

附图二流道布置图

〔图A和图B分别为流道布置左视图和俯视图〕

图A

 

图B

 

24/26

 

课程设计心得

 

刚听说Moldflow这东西的时候,头脑里第一反映就“高科技〞这个词,对于注塑过程的分析功能十分强大,那时想这样一个软件是不是很复杂特难学,其实心底面已经产生了逃辟的念头。

课程学习的中途老师就将题目布置下来了,但是直到现在才完成,这也是原因之一。

前一段老师一直在讲如何看分析的结果及分析的要求,当时也是懵懂不知其中意,以至于,到理论课结束时,模流分析到底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这点我一直认为有些不太妥当。

随着老师给的最后期限就快到了,这时才硬着头皮踏进了模流分析的大门。

 

一开始就像是个挂着鼻涕的幼儿园宝宝,什么也做不了,只是拿着视频翻来覆去的看,一步一步的照着视频里做,但是参数的选择和结果合理性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