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0701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ocx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

《姜堰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

未来姜堰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些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而是致力于将整个姜堰市建设成为具有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当前发展姜堰旅游产业最迫切的是,调整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路径清晰明朗、沿途景观赏心悦目的内部游览线路,将各旅游产品有机串联起来,并为溱潼镇设置一个体现水乡古镇力的标志性入口。

姜堰旅游业仍处于成长期,应该借鉴镇江打造西京古渡、扬州打造双东古街风景区的做法,对于拥有特色旅游资源的溱潼、沈高、桥头等镇,取消工业考核指标,并坚持不懈给予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促其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关键词:

姜堰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策略

正文:

姜堰现有旅游资源概况:

观光旅游产品:

有自然观光产品,包括溱湖湿地、河横生态、白米森林公园、十里滨河风光带等。

文化观光产品,包括溱潼古镇、桥头刘状元府、姜堰历史文化轴线(单塘河新石器遗址、天目山商周古城遗址、北大街古民居、高二适纪念馆等)。

度假旅游产品:

主要有溱湖休闲度假产品,含溱湖滨水休闲、生态湿地休闲、温泉水疗休闲、水上运动休闲等;城镇休闲度假产品,主要是依托姜、溱两镇的商业购物、文化娱乐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即沈高河横村、沈马公路沿线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板块。

会展旅游产品:

围绕“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结合泰州地区特色产业,结合湖西村改造项目,规划建设新能源、石油装备、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专业展览馆。

姜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头戏——溱潼

千年古镇—姜堰溱潼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中里下河腹部。

溱潼镇地处苏中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历来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

近年来,溱潼镇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历史、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坚持走旅游兴镇之路,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溱潼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溱潼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源。

溱潼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而从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麋鹿角化石等充分说明,数千年前,这里就是先民聚居之所、麋鹿生息之乡。

悠久的历史给小镇留下了众多的古景古迹。

目前,镇区拥有2万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随处可见老井当院、麻石铺街。

镇内古树名木众多,有唐代国槐、宋代万朵古山茶,明代黄杨、皂荚,清代木槿,无不印证了古镇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位于镇区一古民居内的万朵古山茶,经国际、国内茶花专家论证,该古山茶始植于宋代末期,为名贵的松子品种,花开万朵,全国罕见,世界少有,堪称“神州茶花王”。

溱潼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

小镇四面环水,风光秀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犹如东方威尼斯。

溱潼地处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处,独特的水系条件,加之境内湿地的过滤、交换功能,使溱湖水质优于周边地区,所产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以溱湖簖蟹、溱湖青虾、银鱼、甲鱼、水蔬等水产品为主的“溱湖八鲜”更是名闻遐迩,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纷纷前来品尝,赞不绝口。

在今年的溱潼会船节活动上,“溱湖八鲜宴”作为接待来宾指定用宴,受到了广泛好评。

溱潼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

古镇自古以来尊教崇文,人文荟萃,历代的进士举人达100多名,明代吏部尚书储罐在古镇水云楼读书,清代大词学家蒋鹿潭在此久居,写下了《水云楼词》,清代进士苏州府教授孙乔年所写的“溱湖八景”诗篇流传至今,郑板桥登水云楼题下了“得来湖水烹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的名联,此外,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著名词作家阎肃、石林等都曾挥毫寄意,吟咏溱潼。

当代更有以李德仁、李德义弟兄二人为代表的600多名杰出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

起源于宋代的溱潼会船节是溱潼厚重文化积淀的典型代表,相传宋代岳飞部将张荣、贾虎与金兵大战溱潼村,溃敌于缩头湖。

溱潼人为追悼忠魂,每逢清明,便撑篙划桨,汇聚溱湖,竞舟礼祭,演绎戏文神话。

这项活动已被国家旅游局定名为“中国溱潼会船节”。

二、溱潼旅游开发的现状

1、景点建设初具规模。

两年来溱潼镇共投入500多万元,在逐步恢复溱湖古八景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东观归渔、院士旧居、名人馆、民间契约馆、山茶院、民俗风情馆、绿树禅寺、绿院垂槐、水上商谈处等景点,并对外开放,使游客到溱潼后有景可看,有处可游。

2、品牌打造初显成效。

通过品牌的争创、活动的组织、媒体的宣传等多种形式,不断推介溱潼。

目前,溱潼镇已争创为全国重点镇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极大地提升了溱潼的品牌效应。

今年3月份,溱潼成功地组织了首届万朵古山茶观赏节,邀请到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戴维斯、中国茶花分会会长杨守春等国际、国内茶花界知名人士参加。

观赏节期间,溱潼古山茶被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戴维斯先生誉为“世界茶花文化遗产,全球人工栽培茶花之王”。

通过一系列活动,古山茶已打造成溱潼乃至姜堰、泰州对外宣传最耀眼的名片之一。

xx年溱潼成功地与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缔结为友好乡镇,借助周庄的品牌优势,打造“苏中周庄”的品牌。

3、旅游环境日趋完善。

两年来溱潼镇共投入300多万元,对镇区的道路进行了维修和改建,并对镇区东西两个通道全面进行了亮化和绿化工程建设,对景点沿线的房屋进行了立面仿古改造,新建3座仿古水冲式厕所,同时加大了对全镇居民特别是景点沿线居民的文明教育,良好的旅游环境已初步形成。

4、旅游效益初步显现。

两年来,溱潼镇已先后接待外地游客10多万人次,其中有原文化部部长周巍峙,省委任彦申、冯敏刚、顾浩、王寿亭等领导,有著名词作家阎肃、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台湾著名画家翁文炜等文化界名人,有春兰集团总裁陶建幸等著名企业家,有厄瓜多尔海洋渔业部副部长和美、德、韩、日等国外友人。

各界人士都对古镇三大资源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旅游开发工作给予了一定的评价。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镇区的人气越来越旺,全镇的餐饮、休闲、商贸、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全部被拉动起来,旅游业的发展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三、制约溱潼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缺少资金。

溱潼镇的旅游业刚刚起步,景点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溱潼的经济基础薄弱,单靠本镇自筹的资金根本不能跟上建设速度,而门票收入又非常有限,资金因素大大制约了溱潼镇旅游业的发展。

2、景点规模小,档次低。

溱潼的景点规模偏小,让游客逗留时间太短,游客在整个景点看下来大概只要个把小时,同时缺少游客自由游览的空间。

3、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溱潼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接待能力较为薄弱。

到目前为止,全镇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宾馆。

四,溱潼旅游业的几点开发策略

旅游业是一项整体性、依赖性强的综合社会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全体市民的配合,以营造一个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大气候。

1、加强宣传力度。

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没有有力的对外促销攻势,旅游资源再独特、旅游产品再多再好,也不会为人所知。

因此,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充分发挥优势,提升溱潼知名度,有效地吸引客源。

2、扩大景点规模。

提升溱潼旅游品位,大力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内涵。

恢复古镇区的夹河,充分展示民俗文化风貌,大力开发现有景点。

要集中古镇优势,充分发挥古镇特色,要以古镇的旅游带动全市旅游的发展,苏州周庄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例子。

3、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溱潼旅游资源丰富,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但与景观为一体的食、住、行、购、娱的旅游配套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潼迫切需要建一能容纳200人吃、住、娱乐为一体的宾馆。

4、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地筹集资金。

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地筹集资金,吸引外资,市场化运作是值得探索的途径。

“旅游兴镇、工业强镇”一个长期的目标,但在目前状态下溱潼的旅游发展还需要市委、市政府、市财政的大力扶持。

5、湖镇联动,两地互补。

要将古镇与风景区两地真正联动,打破区域限制的界限,开辟水上游览线和溱潼一日游的游览线路,古镇区捆绑销售风景区门票,风景区捆绑销售古镇区门票,各尽所长,两地互补,最终实现两地联动或合二为一。

6、建设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从溱潼实际出发,逐步恢复溱潼古八景;恢复往日的小桥流水,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开挖出夹河;发挥水乡资源优势,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

旅游开发特色——农业牵手旅游

首先让“三资”农业牵手旅游。

沈马线紧临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保护这一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姜堰高起点规划,按照市级主抓“一线”(沈马公路线特色产业长廊),镇级主攻“一园”(现代农业千亩高效示范园),村级主打“一品”(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总体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该区域内限制发展工业,鼓励农业项目落户,引导新招引农业项目向沈马公路沿线集中,并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

投资xx多万元的河横观赏鱼设施养殖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的桥头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以及投资1.2亿元的中艺生态农业园项目等先后落户。

目前,沈马公路线已建成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沈高农业科技示范园、溱潼千亩梨桃园、俞垛现代农业示范园、华港万亩无公害蔬菜等一批优势和特色高效观光农业项目,形成了长达10公里的观光农业带,今年从事休闲垂钓、花卉园艺、名优果树、观赏养殖等较大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十多个,沿溱湖发展农业的优势正在显现。

此外,姜堰市还让旅游为农业穿“嫁”衣。

在风景区西侧,占地300亩的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内,记者看到红宝石一般的樱桃番茄、鲜嫩的水果黄瓜,红、黄、紫、绿、咖啡等五色辣椒,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挂在架子上像小灯笼一样的小南瓜,南瓜上还长出了“中国,加油”、“奥运来了”等与奥运相关的吉祥语。

来自扬州的游客陈爱华说,这些东西真稀奇,又好吃又好玩。

园内的工作人员介绍,上半年来参观游玩的已达30万人次。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旅农并进,极大地提升了农业观光旅游的效益。

今年1至6月,溱湖风景区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沈马沿线观光农业带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姜堰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优势。

资源丰富,自然和文化组合好;生态环境比较优越,有保存较好的水乡湿地及水体景观;地理位置重要,客源市场具有巨大潜力;旅游开发基础好,社会环境优越。

劣势。

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不强;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有重大品牌影响的旅游景区(点);旅游投入相对不足,创新不够;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产业规模小,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景区间旅游交通有待改善。

机遇。

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投资力度加大;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快速成长;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未来旅游消费的趋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发达交通网络已形成;xx年上海世博会将给泰州市带来机遇。

姜堰旅游业在摸索中发展,将一张白纸画出了最美的图画。

过去依赖于“假日经济”的溱湖风景区,如今天天游人如织,显现良好的品牌效应。

长三角地区是传统的旅游强区。

据不完全统计,以上海为中心,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国家、省、市级旅游度假区不少于50个。

这些度假区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层次,竞争态势日趋激烈。

然而,姜堰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旅游产品,缺少参与型、度假型产品,旅游综合效益不高,产品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据统计,xx年至xx年,姜堰游客人数平均增长率为80.8%,而旅游收入年增长率仅为34.1%。

平均每个游客带来的旅游收入由xx年的337元下降至xx年的127元。

调查中发现,姜堰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明显不足。

溱湖湿地、溱潼古镇、河横生态等主要景点之间缺少最佳游览线路。

目前已开发的景区各自为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未能共建共享,不但加大了资金投入,而且限制了旅游项目联合开发和姜堰旅游整体形象的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姜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但目前旅游景区内的溱潼、桥头、沈高等镇仍有发展工业需求,其工业园区对区域生态环境形成威胁。

另一方面,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旅游景区的餐饮、住宿等旅游接待设施面临挑战,游客活动造成的生活污染也不容忽视。

竞争态势不等人。

姜堰旅游业已走到十字路口,必须尽快确定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姜堰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打造个性化区域化旅游品牌

姜堰旅游业的发展思路要由“单一”转向“多元”,致力于营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个性化、区域化的旅游品牌。

形成“两心一圈两带”

未来姜堰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些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而是致力于将整个姜堰市建设成为具有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结合姜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特色,构建“两心一圈两带”的旅游业发展框架。

“两心”分别指以溱湖风景区、溱潼古镇为核心的“旅游度假中心”,以姜堰城区为依托的“服务接待中心”。

“一圈”指沈高镇、桥头镇构筑“旅游产业核心圈”。

“两带”即沿着沈马公路的“观光农业旅游带”、沿328国道的姜堰-白米“名人文化旅游带”。

溱湖湿地、溱潼古镇、河横生态等旅游资源,其特色和内涵都和“水”息息相关。

因此,姜堰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由“分散”而“统一”,应将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内涵统一为“水生态”、“水文化”,彰显“三水城市”的力。

当前发展姜堰旅游产业最迫切的是,调整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路径清晰明朗、沿途景观赏心悦目的内部游览线路,将各旅游产品有机串联起来,并为溱潼镇设置一个体现水乡古镇力的标志性入口。

姜堰旅游业仍处于成长期,应该借鉴镇江打造西京古渡、扬州打造双东古街风景区的做法,对于拥有特色旅游资源的溱潼、沈高、桥头等镇,取消工业考核指标,并坚持不懈给予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促其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泰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文学》xx年8月刊

第二篇:

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单选题(12题)

填空题(10题)

名词解释(2题)

简答题(7题)

论述(2题)

一、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资源学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特点、分类、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型学科。

二、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1)旅游资源的形成(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历史背景)

(2)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3)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4)旅游资源的保护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的把旅游资源改造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四、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五、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各类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地球的圈层结构是自然旅游资源构成的基本要素

②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的主导因素

③地球的内外引力是塑造自然旅游资源的根本动力

④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2)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历史演变传承性是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主体因素

②文化背景差异性是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六、旅游资源的特点

1、观赏性特点

2、区域性特点

3、综合性特点

4、文化性特点

5、独断性特点(独立性和垄断性特点)

6、时限性特点

7、保护性特点

七、旅游资源的分类:

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3个层次(xx年)

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自然)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人文)

八、旅游资源评价“三三六”评价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三三六”评价法(卢云亭)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大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位置条件、景观地域组合条件、环境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

“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六字评价:

美、古、名、特、奇、用

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评价标准是:

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状况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自身评价

2、开发现状评价

3、开发环境条件的评价

九、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

2、旅游资源调查的任务

3、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1)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自然环境的调查、人文环境的调查)

(2)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

(3)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

十、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1、常规技术调查法

(1)资料统计分析法

(2)访谈询问法调查法

(3)野外实地考察法

2、“3s”技术调查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十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模式

旅游资源开发方式:

1、新建

2、利用

3、修复

4、改造

5、挖掘提高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类旅游资源。

尽量突出资源的本色特点,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度假享乐,康体健身。

(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

着重反映和展示资源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水平及其历史意义,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文物类旅游资源。

(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

要尽可能地使旅游者参与到旅游地的社会活动和民俗仪式中去,让他们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民俗习惯有一个切身的体验。

(4)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5)现代人工吸引物开发模式。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可用于开发,突出特色,个性鲜明。

2、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东部地区------精品开发模式

(2)中部地区------特品开发模式

(3)西部地区------极品开发模式

3、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价值高,区位优

十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是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

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破坏。

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

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

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是一种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某种生态破坏。

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

以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产生极大的破坏。

十三、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基本内容:

1、强调首先要发展

2、强调持续性

3、强调公平性

4、强调共同性

基本含义。

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不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应能承载日益增长的旅游者数量,动态。

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进行环境效益评估

2、旅游开发以环境容量为基础

3、把环境与发展问题落实到政策、法令和政府决策之中。

依法保护旅游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4、强化生态意识

5、加强生态旅游开发的规划工作

6、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管理

7、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十四、主题公园。

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边际资源,信息资源与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旅游目的地。

十五、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水体类)简答题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

淮安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淮安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

摘要。

淮安市是江淮流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

文章指出,淮安旅游应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旅游空间,科学制定品牌战略,理顺促销思路,以文化遗迹和名人故居为基础,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利用交通过境优势,发展过境旅游。

关键词:

淮安市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旅游资源评价

1.1旅游资源优势

淮安地处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早在66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闻名遐迩的“青莲岗文化”,商周时期是徐州文化的中心地域,鼎盛时期曾与运河沿岸的扬州、苏州、杭州并成为“四大都市”。

京杭大运河也是享誉中外的著名航道,历史上的运河两岸,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淮安古迹名胜众多。

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

淮安自然风光也十分独特。

全国五大淡水湖宅

一、素有“曰出斗金”之称的洪泽湖,碧波万倾,荷香鱼跃,百里长堤被誉为“水上长城”、“休闲佳境”;盱眙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钟灵毓秀,蔚为壮观;铁山寺自然保护区万木葱笼,鸟语花香,环境怡人,被誉为江苏的“九寨沟”。

万亩荷塘、万亩水杉林、万亩蔬菜种植园也已成为农业生态观光一道道风景。

淮安是江苏新兴的旅游城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按照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全市初步形成了四个不同风格的旅游景区,即以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和涟水县为中心的人文景区,以洪泽为中心的洪泽湖风景名胜区,以盱眙为中心的山水旅游景区和以金湖为代表的农业生态观光景区。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淮安相继推出了“淮安名人故里游”、“洪泽湖风光游”、“淮河风光游”、“现代农业风光游”等旅游专线,并成功举办了“中国盱眙龙虾节”、“金湖荷花艺术节”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

xx年9月底在淮安市区举办首届“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为淮安旅游增添新的亮点。

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淮安市海外、国内游客规模均较小,其市场潜力增长尚有很大空间。

在不久的将来,淮安将成为国家大通道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中的同(江)——三(亚)线及京沪(京福)线均通过淮安;国铁沿海大通道中的新长线也从淮安经过;国家水运主通道“三江两河”(长江、珠江、黑龙江、京杭运河、淮河)中“两河”,即江苏省“两纵三横”航道主通道中的一纵:

京杭运河江苏段及苏申外港线和一横:

淮河出海航道都在淮安交汇,届

时淮安旅游客源市场可扩展到全国许多大城市和地区。

地方政府重视.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发展,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齐上”的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xx年完成了《淮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环境和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旅游产业地位有了明显提升。

1.2旅游资源劣势

资源分布分散,旅游产品整合不够。

淮安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空间分布很分散,铁山寺、第一山等分布在市区以外,市区到铁山寺需乘车两个多小时,还有很多著名景点都在县区。

线路缺乏整合,难以形成聚集效应。

旅游定位不够明确,整体旅游形象不够鲜明。

淮安旅游定位不够明确,各个资源缺乏统一的形象定位,零散的形象定位使淮安难以树立一个强势的吸引形象来招揽更多的客源。

景点规模小、内容单薄,部分景区离城区远,道路等级不高,可进入性差;水多山少,游客停留时间短;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偏少、知名度较低。

旅游业基础相对薄弱、特色不够鲜明,旅游营销及其它投入少,饭店、旅行社规模小,档次低,实力弱,旅游商品品种、档次不够高。

2.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产业内部整合,淮安旅游业的食、宿、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要协调、联动发展,构建合理的旅游产业一体化体系。

二是产业外部整合,要利用旅游品牌效应,拓展节事会展等非旅游业务,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增加值。

大力开发旅游与其他三产服务业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