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0694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

《《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尊严》教学设计15篇.docx

《尊严》教学设计15篇

《尊严》教学设计15篇

《尊严》教学设计1

1.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词句理解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

3.联系词句理解,指导读好重点句段。

生词卡片、多媒体。

一、自读“尊严”事初知“尊严”意

试说题意,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解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

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独立自读。

3.反馈自读情况。

⑴简述故事主要内容。

⑵相机强调生字读音

引导质疑

二、细读“尊严”语体会“尊严”味

通过质疑引导理解“例外”一词的意思;抓住“例”引出逃难情景,整体感知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1自然段,感知逃难群象。

1.联系词句感知、想象逃难情景,理解“逃难”。

2.想象逃难人吃饭的样子,体会“狼吞虎咽”的意思。

学习2—5自然段,感知哈默维护尊严的言行。

1.抓住“例外”引入自读。

自读建议:

默读课文2—5自然段,联系课后思考第三题,看一看哈默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并把哈默说的话勾画下来,再结合他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学生自读。

3.交流、讨论。

哈默说了些什么呢?

听了哈默所说的话,你有什么感觉?

品词析句。

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①想一想哈默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

③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①引导学生结合前文抓住提示语中的“顿时”、“灰暗”等词语,体会哈默听到没有活干时的失望;抓住“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一细节描写,体会哈默此时的饥饿……等矛盾心情。

②从哈默语言中的“不能不……”以及“!

”体会他面对失望仍然态度坚决的语气。

③指导朗读,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读出哈默坚决……语气。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年轻人站起来说。

①从语言中体会态度坚定、急迫。

②从“站起来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心情。

③练习朗读,表现哈默的心情。

学习小结:

哈默真诚的语言、礼貌的行为、诚恳的态度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

同时得到了为杰克逊大叔做事的机会。

三、咀嚼“尊严”行感受“尊严”品

1.思考:

同样的“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2.同桌互议。

3.全班交流。

4.回扣课前疑问,联系学习理解,相机解疑。

四、小结本课收获,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1.小结谈话。

2.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3.作业。

自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想像两年中哈默做了些什么,体会杰克逊大叔话的含义。

收集哈默的有关资料和身边人维护尊严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自由练写生字词语,注意写好和记忆生字的办法,为下节课交流和练好生字作准备。

《尊严》教学设计2

1、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

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周朝时,齐国遭饥荒。

有个叫黔敖的财主在路旁摆下些食物,等着饥民过来吃。

不久,便有个饿汉用袖子蒙着面孔,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

黔敖左手拿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对他吆喝着说:

“嗟!

来吃吧!

”那饿汉张大眼睛看了看黔敖和食物,说:

“我不吃这种‘嗟来之食’!

”最后,这个饿汉活活地饿死了。

这就是成语故事《嗟来之食》。

讨论:

这“嗟來之食”究竟该不该吃,能不能吃?

饿汉因不食“嗟来之食”而活活饿死,你认为值得吗?

总结:

施舍者很神气地吆喝一声“喂!

来吃!

”这个滋味是不好受的。

宁愿饿死,也不吃你的施舍,这正是表现了饥饿者的尊严。

揭示课题:

尊严

二、读通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并读通课文。

⑵思考:

课文中讲了谁也有尊严?

为什么说他是有尊严的人?

2、课堂交流:

⑴同桌相互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⑵任选喜欢的小节朗读交流,结合正音:

惬意

⑶用简单的话语说说课文讲了谁有尊严?

为什么说他是有尊严的人?

三、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1、提出研究专题:

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哈默有尊严?

2、学生自主圈划描写哈默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适当做些旁批。

3、小组围绕专题合作研究,共同探讨。

4、课堂交流,展示研读成果:

依据学生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外貌描写: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他仰起头问: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教师总结:

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幸福,这就是尊严。

尊严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

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

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写年轻人的“狼吞虎咽地吃”与写其他逃难的人的“狼吞虎咽地吃”,表达的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

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问:

为什么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

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

为什么?

小结:

有了这尊严,才会使他用劳动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成为大富翁。

四、出示有关尊严的名言与学生同诵

1、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礼记。

中庸》: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毕达哥拉斯: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

最要紧的是自尊。

4、刘备:

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五、总结

学了《尊严》一文,大家认识了石油大王哈默的为人,也理解了尊严是无价之宝,希望大家做有尊严的人,用尊严去构筑美好的未来生活。

六、作业

1、收集和尊严有关的一、二句名言背一背。

2、阅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

年轻人

↓尊严

石油大王

《尊严》教学设计3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根据课文情境读好年轻人说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人格魅力,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1、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2、理解杰克逊大叔赞扬年轻人的话,体会为什么说年轻人有尊严,百分之百是富翁。

一、激趣引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

读正确,读通顺。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读后交流。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格魅力

板块一: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年轻人多么需要食物。

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

2、读后交流。

板块二: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2、交流:

指名读有关句子,随机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年轻人疲惫但坚定的语气。

3、引读。

4、说说读完这部分内容后的感受。

板块三:

1、读课文,找出写杰克逊大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随机引导:

年轻人没有,但他有。

2、想象说话:

我想对说:

《尊严》教学设计4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简单的一幅图片,引发了大家这么多的思考,说明我们同学很会学习,今天我们学习图片中另一个主人翁年轻时的故事。

那是一百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尊严》。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

年轻人杰克逊

三、细读课文:

1、让我们首先走进年轻人,走进这个年轻人的心灵世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划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显然很久没有…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你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逃难的人”——他们可能遇到了怎样的灾难?

他们最想做的是什么?

——吃

这个年轻人呢?

他是个例外,出示“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也和逃难人一样,需要的是什么?

可是他还需要什么?

2、同桌阅读2——4自然段,他一共说了几次话?

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第一句:

请求

第二句:

坚定

第三句:

迫切

年轻人,你来说…

年轻人用他的语言和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杰克逊大叔,大叔给他提供了一个捶背的机会,年轻人得到了食物,“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他和其他逃难的人所得的食物有什

么不同?

板书:

自尊自强

3、杰克逊大叔是怎么评价他的?

指导朗读“别看他…因为他有尊严”。

单单只是富翁吗?

还蕴含了什么?

——不是指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的人,他不因穷困而向他人乞哀告怜,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应得的报酬,只有这样,才觉得舒心、踏实,一个人懂得尊严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杰克逊大叔把女儿嫁给了他。

你觉得杰克逊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

尊重他人

四、拓展升华:

杰克逊大叔尊重了一个值得他尊重的人,因为那个人在穷困潦倒、逃难流亡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尊是自立的基础,年轻人尊重自己,也赢得了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最终超越了自己。

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出示哈默图像,简介哈默1898——1990面对这么一个自尊自强赢得了他人尊重的人,你想说什么?

其实尊严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个人——哈默,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一课——尊严。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于尊严的故事和同伴共享,相信若干年后,会有更多的中国“哈默”让老师为你们而骄傲。

《尊严》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得,使乞丐获得了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识字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

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控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体会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让乞丐搬砖,以及为什么说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讲不一样。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

你是怎样做的?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妇女,她的做法和一般的人的做法可不一样。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为了他的尊严》。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谁为了他的尊严?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同桌互读摘录笔记,抽读,齐读。

2、问题:

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

吃完再干

观点二:

干完再吃

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

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

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聚焦点三:

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

故事内容:

“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

赞赏惬意羡慕尊严

2、问题:

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

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

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

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

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1、运用本班图书、电脑网络,收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

2、利用电脑网络、查阅图书资料的方法收集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逃难人

尊严

石油大王

六、教学反思:

下课铃声响了,我的心中充满了“几分欢喜,几分忧”,这是这学期我最成功又最不成功的课。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

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

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

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思考: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教师知道学生喜欢上却不敢多次尝试,主要是教师的课堂开放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调控,这将是每一个教师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忍痛割爱,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正讨论在兴头上,老师只好把他们的热情扑灭。

《尊严》教学设计7

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和接纳。

他的为人与尊严,后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课文表达了人要自食其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尊严、逃难、款待、显然、狼吞虎咽、例外、苍白、骨瘦如柴、需要、灰暗、喉结、赞赏、思量、惬意、僵硬、许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1、重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2、难点:

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尊严”的人生格言、小故事。

2、风雪声的录音。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老师动情地描述: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刺骨的北风无情地逼迫着路上那一群衣衫褴褛的逃难人,他们一个个面呈菜色,忍着饥饿,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艰难地前进……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都感到寒冷饥饿在侵袭这群逃难的人,在这样冰天雪地,风雪交加的时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是呀,如果此时给他们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食物,他们一定会一扫而光。

可是在这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年轻人却拒绝了这份极需要的食物,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尊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三、自读自悟,体会内涵

1、这个故事非常感人,课文中主要讲了哪两个主人公?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两位主人公之间故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指名分别读三次对话。

3、自主学习第一次对话: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

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指名回答:

生:

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

生:

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

还有他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

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师:

作者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同学们也抓住了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体会课文,从第一次的对话中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

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生:

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

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

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4、合作学习第二、三次对话: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

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用笔画一画。

小组讨论,在书中画一画,议一议。

讨论后在班上交流。

⑴汇报第二次对话:

生: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

生:

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

”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

生:

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

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

通过我们自学了第二次对话,你对年轻人又是怎样认识的?

生:

我认为年轻人是个坚定的人,不决定就不改变的人。

听老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

听了老师的范读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

评读。

师生分角色读,互评。

⑵汇报第三次对话:

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

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生: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

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感受到年轻人特别有耐心。

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地对待。

生:

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师:

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他是一个有志气、自强不息的人!

师:

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生互评。

5、由读到演,体会内涵:

⑴三次对话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你对年轻人也加深了了解,那么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指两组上台表演。

师生互评。

⑵同学们演得真棒,充分表现了哈默坚持靠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这就是做人的的尊严。

正是由于哈默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

齐读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

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生:

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生:

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6、教师小结:

是呀,一个人能够自尊并尊重别人,坚持按劳取酬,坚持做人的尊严,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哈默拥有尊严这比精神财富,也为他日后创造物质财富奠定了基础,所以哈默成了著名的石油大王。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有关尊严的故事,谁愿意讲给同学们听?

2、汇报资料,仿写格言:

⑴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

尊严,就是拒绝乞讨。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同学们说说你自己搜集的有关尊严的格言,把你的理解说出来。

⑵读一读这些格言,试着仿照拟一条人生格言。

⑶拟好后交流。

3、总结升华:

一个人在穷困潦倒、逃难流亡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

我钦佩哈默的志气,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

他尊重自己,所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超越了自己。

自尊是一种广告。

走到哪儿,就会带到哪儿。

自尊更是一种高尚。

因为自尊总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劳动。

尊重必然换来尊重。

《尊严》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教学难点:

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方法:

谈话、启发、引导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学生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