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505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docx

新能源生物能源考试论文

《新能源―――生物能源》课程考查论文

 

2011我国能源问题

 

姓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得分

 

2011年5月10日

 

2011我国能源问题

摘要:

能源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社会以空前的高速度消耗着有限的资源。

对于中国能源问题尤为突出。

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节能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污染居高不下;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不仅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扩大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使我国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

 

关键词:

基本能源现状;发展新能源的问题;各国发展新能源举措;我国新能源发展要点

1前言:

发展速度与能源供求,是中国经济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现在又处在资源消耗比较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广泛开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加之社会生活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想继续取得长足有效的发展,就需要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下功夫。

然而,展望未来,中国要在新能源产业革命中拔得头筹,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一是缺乏核心技术与核心原料,潜伏着深层危机,如风能的电机制造技术、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均依赖于国外;核能的核心原料为铀,但中国储备量少,大部分需要进口,规模扩大后很容易受制于人。

二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亟须进行,包括能耗标准、环保标准、购买补贴标准等,其配套设施如充电站还不够健全;人才储备不足,核电、风电、太阳能以及相关装备制造业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

三是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如新能源汽车要快速发展,需要有符合国情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使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获益,能够进行正常的商业交流和商业竞争,电力公司、电池厂、整车厂、充电站等风险分摊,利益共享。

 

2正文1

发展速度与能源供求,是中国经济现在和未来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现在又处在资源消耗比较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广泛开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低,加之社会生活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对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5年达到10%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和高耗能行业为主的重工业,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等,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能源效率低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一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单位能耗仅能创造不到0.7美元的GDP,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日本更是达到了10.5美元,分别是我国的4.6倍和15倍。

同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个百分点,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

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使用效率若能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则相当于可节约3亿吨的石油,或相当于4.3亿吨标准煤。

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到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必然要出现高增长,尤其是我国的工业化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我国自2003年以来,能源矿产资源消耗占全球的30%,但在这些资源定价方面,我国还不具备主导权。

2、节能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污染居高不下:

当前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除了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外,能源在开采、炼制及供应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截至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

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59%;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近70%,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转变,这也决定了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十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原计划到2005年比2000年减少10%,但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烟尘、化学需氧量等相当一部分污染物的减排量均未实现预期目标。

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万吨,比2005年又增长1.8%,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31万吨,增长1.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造成三分之一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耕地的安全。

2007年,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9%。

世界银行曾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经济代价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3、从我国资源条件和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我国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近年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不仅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甚至是能源资源的直接出口,扩大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政绩"和成本意识的缺失,还使我国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

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历年贸易顺差商品的生产中所需要的能源,即间接能源出口量,1980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14.22%,2005年达到3.3亿吨标油。

扣除能源进口量,近几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逐年递增,由1999年的0.77亿吨标油,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油,生态环境付出的巨大代价,已造成一些地方经济的慢性自杀。

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能源资源并不富余,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1.4%和1.2%,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5%。

其次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开采条件较差,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到40%以上。

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要35-40亿吨标准煤。

按专家的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能源供应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这一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

这样,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定成为我国生存与发展的长久动力。

3正文2

下面就新能源的三大问题作以下讨论:

面向2011:

三大问题待解

展望未来,中国要在新能源产业革命中拔得头筹,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一是缺乏核心技术与核心原料,潜伏着深层危机,如风能的电机制造技术、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均依赖于国外;核能的核心原料为铀,但中国储备量少,大部分需要进口,规模扩大后很容易受制于人。

二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亟须进行,包括能耗标准、环保标准、购买补贴标准等,其配套设施如充电站还不够健全;人才储备不足,核电、风电、太阳能以及相关装备制造业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

三是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如新能源汽车要快速发展,需要有符合国情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使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获益,能够进行正常的商业交流和商业竞争,电力公司、电池厂、整车厂、充电站等风险分摊,利益共享。

2010年,新能源产业热度不减,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各国争先恐后,纷纷制定相关的产业规划及优惠政策,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培育市场,力图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如欧盟发布了新的能源战略《能源2020:

有竞争力、可持续和确保安全的发展战略》,日本修订了《能源基本计划》,美国加快新能源立法等。

在主要国家的带领下,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革命已全面启动。

中国:

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2009年投资总额已经超过美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采取了坚定的产业扶持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不仅将新能源产业列入了现阶段培育和发展的重点,与其密切相关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被包括在内。

据悉,《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目前也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新能源产业的前景被普遍看好。

地方政府作为主要推手,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重点发展。

如山东省将在未来三年内安排12亿元,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热及光伏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利用、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吉林省在“十二五”时期将围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电等四大领域,着力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河北省提出将建设1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100个绿色能源示范乡,培育6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巨型”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等。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快速成长。

如无锡尚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以及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之一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华锐风电成为中国最大的风电整机生产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供应商之一,中广核成为中国核电运营的重点企业之一以及领先的清洁能源综合服务集团等。

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赫赫有名,在国际上也颇具竞争力。

为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各地还着力推进产业集群,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等结成产业技术联盟。

如北京成立了包括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风能、生物质能、浅层地能、核能六个产业技术联盟在内的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四川双流作为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光伏、光电、光热、核能、风能“三光两能”为方向,打造千亿元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吉林省利用汽车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打造长春、辽源两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等。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设立了100多个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都非常庞大。

为保障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教育部决定从2011年起高校招生将新增140个新专业,全部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增设了新能源相关专业,如华北电力大学陆续增加了本科阶段核工程与核技术、水利水电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水文与水资源以及工程造价专业;厦门大学增加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光伏工程、核能工程、化学能源工程和能源经济学专业;浙江大学增加了本科阶段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等。

由此可见,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新能源产业在中国已经全面铺开,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出口基地、清洁能源市场、风力涡轮发电机生产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成为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已经处于先驱地位。

新能源:

大国博弈新战场

中国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对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形成了挑战,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

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国政府对华启动了与新能源政策和措施有关的301调查案,指责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采取的补贴措施是非市场性补贴,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目前美国政府已向世界贸易组织就中国对风能制造商的补贴提出起诉。

中国则作出积极回应,表示自身的做法符合国际惯例,相较之下,美国对清洁能源的补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反映出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

美国自奥巴马上任以来,就一直寻求新能源的主导权;欧洲作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源地,自然不甘落后;日本的化石能源匮乏,利用新能源来弥补缺陷;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新能源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最快。

鉴于新能源产业不仅寄托着美国领导21世纪全球经济的梦想,还寄托着欧洲成为“下一个中东”的梦想,寄托着日本成为能源输出大国的梦想,以及中国“大国崛起”的梦想,可以预料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4正文3

各国发展新能源举措:

一、欧盟:

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

1、立法手段推动新能源发展

2001年,欧盟就通过立法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

2007年3月,欧盟通过了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协议,计划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

根据协议,欧盟于2009年4月通过了新的可再生能源立法,把总目标分配到各成员国头上,并要求成员国在2010年6月30日前制定国家计划予以落实。

2、价格支持数量要求双管齐下

欧盟为了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

其中,一类是价格支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率先推行的上网固定电价制度。

另一类是数量要求,即规定电力供应商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

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绿色证书”制度。

对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企业,它们将根据发电量多少获得可交易的绿色证书,而未达到数量要求的发电企业则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绿色证书。

3、减税和贷款优惠等多措并举

除价格支持和数量要求这两种主要方式外,欧盟各国还通过税收减免、贷款优惠和现金补助等手段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部分欧盟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企业可免缴碳排放税。

英国政府今年2月出台的“清洁能源现金回馈方案”则规定,凡是安装太阳能板和微型风车的家庭将可以领取补贴。

对于传统能源匮乏的欧盟来说,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一把“钥匙”,而且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的一件“利器”。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欧盟国家出台了多种补贴政策予以扶持,但对这些补贴政策所筑起的“绿色壁垒”也应引起警惕。

二、美国:

调整政策推动新能源发展

1、多种手段推动新能源产业

首先,美国通过立法制定能源政策,从而引导能源的使用。

能源政策优惠主要以财政优惠的形式出现。

其次,美国政府在预算资金上向新能源采取倾斜措施。

今年5月7日,政府推出的能源部2010财政年度预算案中,有264亿美元用于能源部的能效与再生能源局。

再次,美国还对生物能源进行补贴,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产品进行减税优惠。

此外,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2、能源政策迄今收效不大

尽管去年推出的法案中对于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方案十分详尽,但从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状况来看,其通过发展能源产业达到提振经济的目标远没达成。

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2.7%,而第二季度GDP增速减缓至1.7%。

经济学家预计,尽管美国经济已连续四个季度恢复增长,但增速不足以明显降低依然高企的失业率,第三季度美国经济仍将低速运行。

3、能源政策面临调整

奥巴马近日表示,明年将把能源政策的调整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他强调,调整后的能源政策将不再像之前那样包含在某个法案内,而是一揽子的政策。

可以看出,在先前能源政策对于重振经济尤其是创造就业方面收效不佳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并没有放弃通过发展能源领域重振经济的努力,而是寄望于通过调整来继续实施能源战略。

美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战略,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重振美国经济,并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美国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

美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一个重点是补贴消费方,这样可有效避免补贴供应方和出口企业而可能带来的贸易争端。

三、韩国:

创新技术促进产业化

1、财政激励促进产业化

韩国制定了“贷款和税收激励计划”,向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装置贷款主要面向安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置的消费者,经营贷款主要面向制造商。

贷款最高可达总投资的90%。

2、提高新能源技术竞争力

韩国计划在2011年前投资9万亿韩元用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

对地方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培训和促进当地新能源发展等活动,韩国政府最多可给予全额补贴。

另外,韩国政府于2009年7月宣布,未来5年,计划投资107万亿韩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效率改进及相关产业的设备投资。

3、加快环保汽车发展

韩国政府决定2009年7月起至2012年年底对混合动力车实行减税优惠。

按规定,购买一辆车最多可节省330万韩元。

同时,为了解决价格过高问题,韩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给予财政补贴。

2009年6月韩国政府还宣布,今后5年内将直接投入1500亿韩元,并动员民间资金5500亿至7200亿韩元用于提高汽车能效的技术研发,目标是使韩国国产汽车的平均能效每年提高5%。

韩国扶持新能源产业,主要表现在支持前期研发、实施优惠政策等方面。

为应对能源价格波动等挑战,韩国政府调整能源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核能,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能源供应多样化。

同时,韩国政府大力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以及相关设备制造技术的发展。

四、日本:

官产学研通力合作

1、立法推动新能源发展

1997年日本实施新能源法,对新能源的定义以及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现阶段,日本重点扶持和发展推广的新能源项目主要分发电和热能利用两大类共十多种,即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小水力发电、生物发电、生物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废弃物发电,以及太阳热、冰雪热、生物热、废弃物热、温差能等。

日本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制定发展目标和出台优惠政策及补贴范围等。

2009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的新成长战略基本方针提出了建设清洁能源大国的目标。

2、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发展

在战略目标框架下,经济产业省每年根据情况,负责组织相关机构和团体选择确定技术研发、实证试验、推广普及等方面的项目及费用,并将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以2009年为例,日本在太阳能、风力发电、生物能、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发、实证试验和推广普及方面的项目就有50多个,粗略计算大约涉及预算2600亿日元。

在具体项目和预算确定后,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是最关键的一环。

日本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企业和研究机构及地方政府团体投标、专家委员会评审、决定支付补助金等程序,由新能源财团、新能源导入促进协会、太阳能发电普及推广中心、燃料电池普及促进协会等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政府提目标、定项目、出政策,非营利法人机构具体操作,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这种公开透明、多方合作、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正是日本能在全球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众多新能源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5总结与展望

面向2011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灵活、高效的科技投入机制,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实行高效、有力度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搭建全方位、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等。

二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包括配合国家的新能源政策,加快风能、水能、智能电网、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补贴等方面的标准化制定与修订工作;扩大高校新能源专业的招生规模,推行产学合作的长效实习、实训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新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成立各种形式的新能源产业联盟,推动相关利益方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等。

三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通过将技术、人才、政府扶持、劳动力、设备等资源要素聚集起来,快速提高规模;或通过引进海外基金、产品技术走向海外上市,提高国际竞争力;或与国际企业巨头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联合研发,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等。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