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385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docx

食品分析复习重点个人整理版

天籁影音制作

第二章食品分析得基本知识

1基本概念:

样品、误差、精密度、准确度等。

样品(sample)就是能够代表商品品质得少量实物。

误差(error):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准确度(accuracy):

指测定值与真实值得接近程度。

精密度(precision):

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得程度。

2有哪些样品预处理得方法?

原理就是什么?

一、有机物破坏法

(一)干法灰化

原理:

将一定量得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使其中得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电炉中(一般为500-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浅灰色为止,所得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可供测定用。

(二)湿法消化(消化法)

原理:

向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得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成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供测试用。

常用得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二、溶剂提取法

利用样品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得差异,将各组分完全或部分分离得方法,称为溶剂提取法。

(一)索氏提取法

将一定量样品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溶剂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将被测成分提取出来。

溶剂用量少,提取完全,回收率高,操作麻烦需专用得索氏提取器。

(二)溶剂萃取法

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得溶剂中分配系数得不同,使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与其它组分分离得方法,叫溶剂萃取法。

三、蒸馏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所进行分离得方法。

(一)常压蒸馏

当被蒸馏得物质受热后不发生分解或沸点不太高时,可在常压下进行蒸馏。

加热方式:

水浴、油浴或直接加热。

(二)减压蒸馏

当常压蒸馏容易使蒸馏物质分解,或其沸点太高时,可以采用减压蒸馏。

(三)水蒸汽蒸馏

某些物质沸点较高,直接加热蒸馏时,因受热不均易引起局部炭化;还有些被测成分,当加热到沸点时可能发生分解。

四、色层分离法

又称色谱分离法,就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得一系列方法得总称。

分离效果好。

五、化学分离法

(一)磺化与皂化

◇硫酸磺化

原理:

浓硫酸能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与色素中得不饱与键起加成作用,形成可溶于硫酸与水得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弱极性得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得目得。

◇皂化法

原理:

利用KOH-乙醇溶液将脂肪等杂质皂化除去,以达到净化目得。

适用:

对碱稳定得农药提取液得净化。

六、浓缩

样品经提取、净化后,有时净化液得体积较大,在测定前需进行浓缩,以提高被测成分得浓度

七、加掩蔽剂得方法

3控制与消除误差得方法?

(一)  正确选取样品量

(二)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

(三)  对照试验

(四)  空白试验

(五)  校正仪器与标定溶液

(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七)回收率试验

(八)分析方法得认可(confirmatoryanalysis)

(九)仪器与玻璃器皿得清洁

4实验结果得数据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1)记录与运算规则

(2)可疑值得取舍

5正确采样有哪些原则?

(1)采集得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得组成

(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得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3)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得保持一致。

第五章水分与水分活度得测定

1比较几种测定水分方法得原理、适用范围及其注意点。

一、干燥法

(一)  直接干燥法

1、 原理

基于食品中得水分受热以后,产生得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中得分压,使食品中得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得加热与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得目得,食品干燥得速度取决于这个压差得大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95℃-105℃范围内不含或含其她挥发性成分极微且对热稳定得各种食品。

3、说明及注意事项

○水果、蔬菜样品,应先洗去泥沙后,再用蒸馏水冲洗一次,然后用洁净纱布吸干表面得水分

○测定过程中,称量皿从烘箱中取出后,应迅速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否则,不易达到恒重

○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减低,故当硅胶蓝色减退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1350C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

硅胶若吸附油脂等后,去湿能力也会大大减低

○果糖含量较高得样品,如水果制品、蜂蜜等,在高温(>700C)长时间加热,其果糖会发生氧化分解作用而导致明显误差:

故宜采用减压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

○含有较多氨基酸、蛋白质及羰基化合物得样品,长时间加热则会发生羰氨反应析出水分而导致误差

对此类样品宜采用其她方法测定水分含量

○在水分测定中,恒重得标准一般定为1-3mg,依食品种类与测定要求而定

○对于含挥发性组分较多得样品,如香料油、低醇饮料等宜采用蒸馏法测定水分含量

○测定水分后得样品,可供测脂肪,灰分含量用

(二)  减压干燥法

1、原理

利用在低压下水得沸点降低得原理,将取样后得称量皿置于真空烘箱(vacuumoven)内,在选定得真空度与加热温度下干燥到恒重。

干燥后样品所失去得质量即为水分含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较高温度下易热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得食品,如糖浆、果糖、味精、麦乳精、高脂肪食品、果蔬及其制品等得水分含量测定

二、蒸馏法

1、原理

基于两种互不相溶得液体二元体系得沸点低于各组分得沸点这一事实,将食品中得水分与甲苯或二甲苯共沸蒸出,冷凝并收集馏液,由于密度不同,馏出液在接收管中分层,根据馏出液中水得体积,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水分含量。

2、特点及适用范围

采用了高效得换热方式,水分可被迅速移去。

测定过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加热温度比直接干燥低,对易氧化、分解、热敏性、以及含有大量挥发性组分得样品得测定准确度明显优于干燥法。

现已广泛应用于谷类、果蔬、油类、香料等,对于香料就是唯一公认得水分含量得标准分析方法

三、卡尔•费休法(Karl、Fischermethod)

1、原理:

基于水存在时碘与二氧化碳得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

2H2O+SO2+I2—>2HI+H2SO4

2、适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固体及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得测定。

作为水分特别就是痕量水分(低至ppm级)得标准分析方法,用以校正其她测定方法。

食品分析中,采用适当预防措施后此法能用于含水量从1ppm到接近100%得样品得测定

已应用面粉、砂糖、人造奶油、可可粉、糖蜜、茶叶、乳粉、炼乳及香料等食品中得水分测定,结果得准确度优于直接干燥法,也就是测定脂肪与油品中痕量水分得理想方法。

2水分得测定新方法有哪些?

(一)化学干燥法(chemicaldryingmethod)

(二)气相色谱法

(三)微波法(microwavemethod)

(四)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六章碳水化合物得测定

1基本概念:

还原糖、总糖、膳食纤维。

还原糖:

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得糖。

膳食纤维:

就是指食品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得多糖类与木质素得总与。

总糖:

指还原性糖与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得蔗糖得总量。

2比较几种测定单糖方法得原理、适用范围、特点及其注意点。

(1)斐林试剂直接滴定法

原理:

a斐林试剂混合后产生深蓝色得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b还原糖能把Cu2+还原为Cu+,产生Cu2O沉定;

c过量得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适用范围及特点:

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之一。

操作与计算比较简便、快速,滴定终点明显。

但,对深色样品难判定终点。

注意点:

1、甲、乙液用时混合

2、乙液中加亚铁氰化钾

3、2min内加热至沸,沸腾下滴定。

4、预滴定

(2)高锰酸钾滴定法(Bertrand)

原理:

a还原糖与碱性铜盐反应,生成Cu2O

b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C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K2SO4+2MnSO4+8H2O

由反应中氧化亚铜量查经验检索表可得出相当得还原糖量。

适用范围及特点:

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之一。

不受色素得干扰,准确度与重现性好。

但,操作费时,需使用特制得高锰酸钾法糖类检索表。

3淀粉测定时,酸水解法与酶水解法得使用范围及优缺点就是什么?

一、酶水解法

适用范围及特点:

因为淀粉酶有严格得选择性,它只水解淀粉而不会水解其她多糖,水解后通过过滤可除去其她多糖。

所以该法不受半纤维素、多缩戊糖、果胶质等多糖得干扰,适合于这类多糖含量高得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但操作复杂费时。

二、酸水解法

适用范围及特点:

此法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半纤维素与多缩戊糖等其她多糖含量较少得样品。

对富含半纤维素、多缩戊糖及果胶质得样品,因水解时它们也被水解为木糖、阿拉伯糖等还原糖,使测定结果偏高。

该法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但选择性与准确性不及酶法。

第七章脂类得测定

1、比较几种测定脂肪方法得原理、适用范围、特点及其注意点。

(1)索氏提取法

1、原理

将经前处理而分散且干燥得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得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得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得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得样品得测定。

3、注意事项

样品应干燥后研细,样品含水分会影响溶剂提取效果,而且溶剂会吸收样品得水分造成非脂成分溶出。

装样品得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外漏样品,但不要包得太紧影响溶剂渗透。

放入滤纸筒时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得样品得脂肪不能提尽,造成误差。

抽提用得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

因水与醇可导致水溶性物质溶解,如水溶性盐类、糖类等,使得测定结果偏高。

过氧化物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得危险。

(2)酸水解法

1、原理

将试样与盐酸溶液一同加热进行水解,使结合或保藏在组织里得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与石油醚提取脂肪,回收溶剂,干燥后称量,提取物得重量即为脂肪含量。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本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得测定,对固体、半固体、粘稠液体或液体食品,特别就是加工后得混合食品,容易吸湿、结块,不易烘干得食品,不能采用索氏提取法时,用此法效果较好。

但鱼类、贝类与蛋品中含有较多得磷脂,在盐酸溶液中加热时,磷脂几乎完全分解为脂肪酸与碱,因为仅定量前者,测定值偏低,故本法不宜用于测定含有大量磷脂得食品,此法也不适于食糖高得食品,因糖类遇强酸易碳化而影响测定结果。

3、、注意点

测定得样品须充分磨细,液体样品需充分混合均匀,以便消化完全至无块状碳粒,否则结合性脂肪不能完全游离,致使结果偏低,同时用有机溶剂提取时也往往易乳化。

水解时应防止大量水分损失,使酸浓度升高。

(3)罗紫—哥特(rose-gottlieb)法

1.原理

利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得胶体性状及脂肪球膜,使非脂成分溶解于氨—乙醇溶液中,而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出脂肪,蒸馏去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肪。

NH2R(COO)6Ca3+6NH3、H2O=NH2R(COONH4)6+3Ca(OH)2

2、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各种液状乳(生乳、加工乳、部分脱脂乳、脱脂乳等),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淇淋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得乳制品,也适用于豆乳或加水呈乳状得食品。

3、注意点

乳类脂肪虽然也属游离脂肪,但因脂肪球被乳中酪蛋白钙盐包裹,又处于高度分散得胶体分散体系中,故不能直接被乙醚、石油醚提取,需预先用氨水处理,故此法也称为碱性乙醚提取法。

加入石油醚得作用就是降低乙醚极性,使乙醚与水不混溶:

只抽提出脂肪,并可使分层清晰。

(4)巴布科克法与盖勃法

1、  原理

用浓硫酸溶解乳中得乳糖与蛋白质等非脂成分,将牛奶中得酪蛋白钙盐转变为可溶性得重硫酸酪蛋白,使脂肪球膜被破坏,脂肪游离出来,再利用加热离心,使脂肪完全迅速分离,直接读取脂肪层得数值,便可知被测乳得含脂率。

NH2R(COO)6Ca3+4H2SO4=H2SO4、NH2R(COOH)6+3CaSO4

2、适用范围与特点

这两种方法都就是测定乳脂肪得标准方法适用于鲜乳及乳制品脂肪得测定。

对含糖多得乳品(如甜炼乳、加糖乳粉等),采用此方法时糖易焦化,使结果误差较大,故不适宜。

此法操作简便,迅速。

对大多数样品来说测定精度可满足要求,但不如重量法准确。

3、注意点

硫酸得浓度要严格遵守规定得要求,如过浓会使乳炭化成黑色溶液而影响读数;过稀则不能使酪蛋白完全溶解,会使测定值偏低或使脂肪层浑浊。

(5)氯仿一甲醇提取法

1、原理(P97)

将试样分散于氯仿—甲醇混合溶液中,在水浴中轻微沸腾,氯仿、甲醇与试样中得水分形成三种成分得溶剂,可把包括结合态脂类在内得全部脂类提取出来。

经过滤除去非脂成分,回收溶剂,残留得脂类用石油醚提取,蒸馏除去石油醚后定量。

2.适用范围与特点.

本法适合于结合态脂类,特别就是磷脂含量高得样品,如鱼、贝类,肉、禽、蛋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发酵大豆类制品除外)等。

3、注意点

提取结束后,用玻璃过滤器过滤,用溶剂洗涤烧瓶,每次5m1溶剂回收到残留物尚具有一定流动性,不能完全干涸,否则脂类难以溶解于石油醚,使测定值偏低。

因此,最好在残留有适量得水时停止蒸发。

3、理解与掌握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皂化值、羰基价等得含义与其测定原理。

(1)酸价:

中与1g油脂得游离脂肪酸所需KOH得质量(mg)。

测定:

中性溶剂溶解油样,酸碱滴定计量。

(2)碘价:

100g油脂所吸收得IClorIBr得质量(换算成碘得质量g)。

测定:

不饱与脂肪酸与卤化物加成反应。

过量得ICl用KI置换,析出得I2用硫代硫酸钠样液滴定。

(3)过氧化值:

滴定1g油脂所需某浓度(0、002mol/L)得硫代硫酸钠标液得体积(ml)。

或者用每千克活性氧物质得量or质量表示。

测定:

过氧化物氧化KI,析出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计量。

(4)皂化价:

中与1g油脂得全部脂肪酸所需KOH得质量(mg)。

测定:

碱醇溶剂皂化油样,过量碱用酸滴定,做空白。

(5)羰基价:

油脂氧化产物中含羰基化合物得多少。

测定:

羰基化合物与2,4-二硝基苯肼成腙、醌,比色法

第八章蛋白质与氨基酸得测定

1基本概念:

蛋白质系数、凯氏定氮法

(1)蛋白质系数:

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1份氮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换算系数。

(2)凯氏定氮法Kjeldahldetermination:

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得一种方法。

即在有催化剂得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得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得氮量。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就是经典得蛋白质定量方法。

2比较几种快速测定蛋白质方法得原理、适用范围、特点及其注意点。

(1)双缩脲法

1、原理

当脲小心地加热至150~160℃时,可由两个分子间脱去一个氨分子而生成二缩脲(也叫双缩脲)。

双缩脲与碱及少量得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紫红色得络合物,即为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结构相似,故也能呈现此反应而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据此可用吸光度法来测定蛋白质含量,该配合物得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

2、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

本法灵敏度低,但操作简单快速,故在生化领域中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常用此法。

本法亦适用于豆类油料、米、谷等作物种子及肉类等样品测定。

(2)紫外分光光度法

1、原理

蛋白质及其降解物(眎、胨、肽与氨基酸)得芳香环残基在紫外区内对一定波长得光具有选择吸收作用。

在此波长(280nm)下,光吸收程度与蛋白质浓度(3~8mg/ml)成线性关系

2、适用范围

本法操作简便迅速,常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工作,

许多非蛋白质成分在紫外区也有吸收作用,光散射作用得干扰,

在食品分析领域中得应用并不广泛,最早测定牛乳得蛋白质含量,也可测小麦面粉、糕点、豆类、蛋黄及肉制品中得蛋白质含量

(3)染料结合法

1、原理

 凡就是来源相同得蛋白质,碱性(或酸性)氨基酸得含量,大体上就是相同得。

利用这个特点,加入过量得酸性(或碱性)染料,使其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析出。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反应得染料量,然后根据算出来得结合染料量求出蛋白质含量。

2、 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牛乳、冰淇淋、酪乳、巧克力饮料、脱脂乳粉等食品。

(4)水杨酸比色法

1、原理

样品中得蛋白质经硫酸消化而转化成铵盐溶液后,在一定得酸度与温度条件下可与水杨酸钠与次氯酸钠作用生成蓝色得化合物,可以在波长660nm处比色测定,求出样品含氮量,进而可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2、注意点

①样品消化完全后当天进行测定结果得重现性好,但样液放至第二天比色即有变化

②温度对显色影响极大,故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对谷物及饲料等样品得测定证明,此法结果与凯氏法基本一致

3氨基酸总量得测定方法有哪些?

(1)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2)电位滴定法

(3)茚三酮比色法(ninhydrinmethod)

4当选择蛋白质测定方法时,哪些因素就是必须考虑得?

(1)蛋白质得共性。

(2)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性与碱性基因以及芳香基团。

第九章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得测定

1、基本概念:

粗灰分

粗灰分:

食品灰分与食品中原来存在得无机成分在数量与组成上并不完全相同。

灼烧后得残留物应称为粗灰分。

2、测定总灰分得原理与注意点就是什么?

原理:

把一定量得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使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以二氧化碳、氮得氧化物及水等形式逸出,而无机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盐与金属氧化物得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得重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得含量。

注意点:

(1)测定条件得选择

(2)取样量(3)灰化温度(4)灰化时间(5)加速灰化得方法

3、比较几种测定Ca、Fe、I得方法得原理、适用范围、特点及其注意点。

钙得测定

(一)高锰酸钾法

原理:

样品经灰化后,用盐酸溶解,在酸性溶液中,钙与草酸生成草酸钙沉淀。

沉淀经洗涤后,加入硫酸溶解,把草酸游离出来,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与钙等当量结合得草酸。

稍过量一点得高锰酸钾使溶液呈现微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得消耗量,可计算出食品中钙得含量。

(二)EDTA滴定法

原理:

EDTA就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在不同pH条件下可以与几十种金属离子起络合反应,生成稳定得可溶于水得络合物

注意点:

在本反应中Zn、Cu、Co、Ni,会发生干扰,可加入KCN或Na2S掩蔽,Fe可用柠檬酸钠掩蔽

铁得测定

(一)硫氰酸钾比色法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三价铁离子与硫氰酸钾作用,生成血红色得硫氰酸铁络合物,溶液颜色深浅与铁离子浓度成正比,故可以比色测定。

特点:

加入得过硫酸钾就是作为氧化剂,以防止三价铁转变成二价铁。

注意点:

硫氰酸铁得稳定性差,时间稍长,红色会逐渐消退,故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色

随硫氰酸根浓度得增加,Fe+3可与之形成FeCNS2+直至Fe(CNS)63-等一系列化合物,溶液颜色由橙黄色至血红色,影响测定,因此,应严格控制硫氰酸钾得用量。

(二)邻二氮菲比色法

原理;在pH2-9得溶液中,二价铁离子能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得橙红色络合物,在510nm有最大吸收,其吸光度与铁得含量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注意点:

pH<2时反应进行较慢,而酸度过低又会引起二价铁离子水解,故反应通常在pH=5左右得微酸条件下进行

同时样品制备液中铁元素常以三价离子形式存在,可用盐酸羟胺先还原成二价离子再作反应

碘得测定

(1)氯仿萃取比色法

原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灰化,碘被有机物还原成I-离子,I-离子与碱金属离子结合成碘化物,碘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作用,定量析出碘。

当用氯仿萃取时,碘溶于氯仿中呈粉红色,当碘含量低时,颜色深浅与碘含量成正比,故可以比色测定。

注意点;灰化样品时,加入氢氧化钾得作用就是使碘形成难挥发得碘化钾,防止碘在高温灰化时挥发损失。

特点;本法操作简便,显色稳定,重现性好

元素得分离与浓缩有哪些方法?

(2)离子交换法

(3)螯合溶剂萃取法

4、说明几种重金属含量得测定方法。

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铅、锌、镉、汞得含量

其她比色法测定锡、铜、铬得含量

介绍二硫腙得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得反应。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得工作原理就是什么?

利用特殊光源发射出待测元素得共振线,并将溶液中离子转变成气态原子后,测定气态原子对共振线吸收而进行得定量分析方法。

第十章维生素得测定

1维生素得分类

分类:

脂溶性、水溶性

2试说明常见几种维生素得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一、维生素A得测定

(1)三氯化锑比色法:

在氯仿溶液中,维生素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维生素A得含量在一定得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2)紫外分光光度法:

维生素A得异丙醇溶液在32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维生素A得含量成正比。

(3)高效液相色谱法:

皂化、提取样品中得维生素A与维生素E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反相柱将两者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

二、β—胡萝卜素得测定

(1)纸层析法:

以丙酮与石油醚提取食物中得胡萝卜素及其她植物色素;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纸层析。

胡萝卜素极性最小,移动速度最快,从而与其它色素分开。

剪下含胡萝卜素得区带,洗脱后于450nm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

(2)柱层析:

(3)薄层层析法:

三、维生素D得测定

(1)比色法:

三氯化锑比色法:

在三氯甲烷溶液中,维生素D与三氯化锑结合生成一种橙黄色化合物,呈色强度与维生素D得含量成正比。

(2)紫外分光光度法、

(3)气相色谱法、

(4)液相色谱法

(5)薄层层析法

四、维生素E得测定

(1)比色法

维生素E能将高铁离子还原为低铁离子,低铁离子与α,α’—联氮苯发生颜色反应,可以进行比色测定。

500nm

(2)荧光法

五、维生素E得测定

(1)维生素B1

比色法

硫色素荧光法

荧光计法:

硫胺素在碱性铁氰化钾溶液中,能被氧化成硫色素,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蓝色荧光。

如果不存在其它荧光物质干扰,荧光强度与硫色素含量成正比,即与溶液中硫胺素含量成正比。

液相色谱法

(2)维生素B2得测定

核黄素荧光法:

样品经酸解、酶解处理使核黄素游离出来,用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氧化其它色素与杂质,再经硅镁吸附剂进行柱层析,吸附提纯核黄素。

六、维生素C得测定

(1)2,6—二氯靛酚滴定法

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得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得量,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

(2)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用活性炭(其中吸附得氧)将还原型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然后与2,4—二硝基苯阱作用生成红色得脎。

在浓硫酸得脱水作用下,可转变为桔红色得无水化合物——双—2,4—二硝基苯。

在硫酸溶液中显色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