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037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24、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也已经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1、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P49)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2、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P29)

20、在水中生活着许我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答:

①我们每个人要做到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保护好身边的环境。

②力争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向身边的人宣传和倡议环保。

2、昆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12、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0、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一、课题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

课题负责人

-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分工

-董风花-女-47-小学高级讲师-教研组长-奇台县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

课题组主要成员-

刘瑞萍-女-47-小学高级讲师--奇台县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陶明慧-女-49-小学高级讲师--奇台县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武佳-女-40---奇台县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潘竞珍-女-39---奇台县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詹春梅-女-39---奇台县三个庄子中心学校-

二、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1、本研究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切合我校哈族学生较多的切汉语能力表达较差的实际情况,经语文组全体老师研究决定而确立这一课题的。

2、我校哈族学生较多,说汉语有一定困难,再加其接受和模仿能力也特别强,让民族学生学说汉语也是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3、我校地处偏僻的乡村,少数民族学生占70%以上,民族学生对学习普通话有着重大影响。

由于自然和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学生缺乏运用汉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交流过程中,哈语便是他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由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语言障碍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难的根本原因。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滞后、文化落后的边远山区,他们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哈语便是他们进行交流的公共语言,受其家庭和环境的制约,他们接触汉语少,入学前不会听汉语,也不会讲汉语言障碍便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第一道难关。

二、心理障碍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难的直接原因。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居住闭塞,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汉语言环境,入学后大多数学生不愿说汉语,既使心里想说,面对教师和众多同学,心理压力大,怕自己表达结巴被老师批评,同学取笑而保持沉默,学生在课堂上“金口难开,一言不发”,这种对汉语表达、交流的腼腆和畏惧心理造成了学生口语交流困难的心理障碍。

三、缺乏学习兴趣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难的具体原因。

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由哈语到汉语再到普通话,实现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学生因语言障碍和腼腆畏惧的心理不愿与汉族教师和学生交往,造成了汉语口语交流面不宽,仅限于课堂上的交流。

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汉语文没有热情,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厌学弃学的心理,对学习几乎已没有兴趣。

四、哈、汉语言与文字脱节,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哈语是当地群众的母语,也是社会交往的公共语言。

学生入学后接触的是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教学上的直接过渡形成了语言与文字的脱节,学生只能机械地去接受知识,难以理解和分析课文的实质内容,直接影响了汉语文能力的提高。

以往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方法也制约了学生学说汉语的能力的发展,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影响,我们在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这一课程资源进行民族学生学汉语这一能力培养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许多困惑,那么让民族学生学好汉语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开展,特别是我们地处经济不发达,而学生汉语表能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该如何开展,迄今为止我们还未能找到这方面的调研报告。

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它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认识和研究它都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研究课题,希望在推行新课程、新教材时,为教学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道路。

4、《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是我校首次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专项研究。

5、《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现代社会要求少数民族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掌握基本的规范汉字,具备汉语基本素养。

”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在重视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6、我校有哈族学生人,我校的哈族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本民族语言的听说能力。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大融合的大环境中,我们的学生也存在着汉语语言运用能力上的欠缺,也存在着与人沟通交流上的障碍。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哈族学生汉语素养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二、课题界定:

1、“口述者为语,手写者为文。

”小学汉语口语课程以区别于书面表达的口头语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小学汉语口语教学应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基础知识及劝说、讨论、问答、辩论、演讲、朗诵等几项基本内容。

口头表达能力是小学生必需具备的听、说、读、写诸能力的一部分。

2、小学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民族学生学汉语课程是供普通小学生选修的校本活动课程。

民族学生学汉语是由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自主编写或选用教材,自主制定课程标准,自行设计考查考核的具体办法。

3、民族学生学汉语课程应区别于小学的汉语教学。

小学的汉语教学侧重于语感的培养,语言习惯的养成;而民族学生学汉语课程应训练学生自觉地运用汉语的语言艺术,准确充分地表情达意,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4、民族学生学汉语课程的教学活动应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载体,以学生社团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5、总课题中明确了研究对象为少数民族学生,针对我校来讲就是哈族学生,研究内容为汉语素养。

汉语基本素养大致包括:

必要的汉语基础知识,如掌握基本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词,熟悉汉语言文字的表达习惯;具备基本的现代汉语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汉语思维能力等。

研究目标是使实验对象的汉语素养得到培养与提高。

   6、根据总课题的要求,结合本班哈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低、中、高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和现有的汉语水平平制定出自己切实可行的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加强会话(听、说)教学、带动识字、阅读和写话教学;

(3)、积极创设民族学生学汉语学习情境,创设交流、交际平台,着力提高民族学生学汉语的口语应用能力;

(4)、我们通过这次实验,使小学生就具备能用口语进行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的能力。

   (5)、通过实验研究,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人,他们应该达到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做事。

成为会交际,会合作共事的具有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的新时期接班人。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7)、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2、研究内容:

1、创设良好的民族学生学说汉语的环境,要求学生学讲汉话,逐渐养成讲汉话的习惯,不但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讲汉话,还能在校外用汉话交流。

2、探究制约民族学生学说汉语的不利因素,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探索有利于提高民族学生学说汉语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大胆发表意见。

(四)研究方法、原则

研究方法

一、找准根源,克服学生的心理和语言障碍。

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懂得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各门学科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工具。

其次,老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起“我也能学好汉语文”的信心,教会学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去做”这一道理,解决学生的畏惧心理,排除学生的心里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动起来,动力就是一切成果的前提。

第三,教师要学会营造汉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汉语强化训练,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都离不开多读多练,汉语也如此,对于刚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说汉语别扭,声调难以把握,交流中学生有时自觉不自觉地用上彝语,这个时候教师一方面要理解学生,耐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要职责和挖苦学生。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课后与老师、同学交谈及社会交往时尽量使用汉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交谈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亲切温和,对学生多一些指导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责怪,营造一种自然、宽松的交流环境,从而实现口语交际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扩大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克服学生的语言障碍。

1、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活动,它具有直面性,互动性和情感性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坚持“放缓坡度、降低难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课堂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途径,从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又能分析学生存在的口语障碍,从而实施有效的口语训练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动口、动手到动脑乃至情感活动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以活动为载体,扩大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面,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而教学时间的有限,使这一训练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要创设有趣、生动的活动情景,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比如:

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新闻报道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小剧团演出活动、主持人活动和举办读书角、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们活动的强有利的动机和事件成功一半的先决条件,少数民族学生喜不喜欢学习汉语文,对学习汉语文有没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

首先、让少数民族学生愿学、乐学汉语文。

教与学是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教以导学,以教助学,教为学服务,学生愿学是根本,乐学是动力。

而愿学是确保学生学好汉语文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