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030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docx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为例

上海展馆定位分析与比较

——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展览中心为例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年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际水平,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会展业协会。

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申办成功,更使上海的会展业吸引了全球的眼光。

现在,每年上海举办的国际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成为中国展览业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然而,上海要真正确立国际会展中心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览场馆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增长把上海会展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整个会展行业的发展促进展览场馆的建设与完善,而高质量的展览场馆又可提升会展业的整体实力。

在上海会展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会展场馆一直是个避无可避的问题。

尽管会展场馆对会展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当这种发展不适应整个会展业的发展脚步时,它就会制约整个会展业。

从正反两方面看,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的会展场馆与整个会展业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相克相济的。

而上海目前的现状是:

会展场馆更多的时候制约了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展览中心为例,针对上海展馆的市场定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与给出建议。

明确的展馆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以上这个现象,以及使得展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展馆角度的上海会展业发展史

我国的会展经济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而蓬勃繁荣起来的,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广交会;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会展产业已经跨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新世纪伊始,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则是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上海会展业经历了起步、发展、提升三个阶段。

顺着上海会展业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会展场馆的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数座,发展到到现在的数十座的规模;展馆的展览面积也从较早的不足万余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超过十万平方米的特大展馆;展览场馆的基础设施也伴随着高科技的广泛深入应用而有了质的飞跃,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展览的需求。

  随着会展场馆快速建设和会展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和规范,上海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有关材料称,2005年上海会展行业的直接营业总额已经达到25亿元,2006年约为30亿元,考虑到上海展览业1∶8.4的经济拉动效应,即会展业将带来200亿元左右的相关收入,会展业对上海的经济推动作用可见一斑。

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展览中心对比分析

(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简介

自2001年11月2日正式开业以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已取得了快速的增长,每年举办约60余场知名展览会,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展会在此举行。

位于上海浦东中国的商业中心,SNIEC凭借其方便的交通地理位置、单层无柱式为特点的展馆设施以及多种多样的现场服务,已博得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场馆,SNIEC也是举办各种社会、公司活动的理想场地。

目前,SNIEC拥有11个无柱展厅,面积达1265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0000平方米。

SNIEC的全面扩建计划于2010年完成,届时室内面积将达到200,000平方米,室外面积130,000平方米。

SNIEC的扩建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并确保上海作为东亚地区会展中心的领导地位。

据调查统计,自2002年以来,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地将7个国际性展会移植到中国市场,它们分别是:

baumaChina(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electronica&ProductronicaChina(慕尼黑上海电子展),analytica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IFATCHINA(中国环博会),ispochina(亚洲国际品牌体育用品及运动时尚博览会),transportlogisticChina(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和LASERWorldofPHOTONICSCHINA(慕尼黑上海激光、光电展)。

以上展会均植根于国际知名的顶级展会,而在亚洲生根发芽。

在移植这些展会的同时,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也量身定做,使展会定位适应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需求。

(二)上海展览中心简介

上海展览中心座落在上海市的中心繁华地区,展览中心建于1954年,占地9.3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有42个多功能展览厅,100多间办公用房以及影剧场、宴会厅、餐厅、咖啡厅等,还有近5000平方米的室内仓库。

院内建有一条环形马路和六片广场,广场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上海展览中心已成为上海重要的会议中心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

(三)对比及分析

老展馆自身条件的限制已经使得展馆之间的竞争不在同一平面,上海可能将来只会剩下浦东的新国际博览中心以及为世博会准备的展馆设施。

展馆的面积已经决定了很多大型的展览只能在他们这里举行,除此之外,服务也非常重要。

目前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展会中,国际性的占到90%,旺季出租率达到54%,而上海的展馆目前平均出租率只有30%左右。

由于上海展会市场发展快,一些新兴的小型展会还是会选择一些老的比较小的展馆举办,等成熟了再转到浦东的新展馆举办。

如虹桥周边的展馆,虽然面积比较小,但周边地区配套成熟,价钱也相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低,所以这些展馆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

会展场馆是会展经济发展的载体,被誉为会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没有相当规模及配套设施齐全的会展场馆,就难以催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在整个长三角会展产业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上海会展业,尽管起步发展较早,这些年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但是会展场馆始终是一块“软肋”,上海展览场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可供展览的面积偏小、展馆空间分布不够合理、展馆设施略显落后。

1.展馆规模偏小。

(1)总体展览面积。

上海会展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八大场馆”的格局逐步被打破,一批现代的大型会展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诸如浦东展览馆、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以及在建的上海汽车博览中心,这些展馆将有效缓解目前上海展览场馆的紧缺状况。

  

  上海的总体展览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而其中室内展览面积有24.89万平方米,占到总展览面积的62.40%。

根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的资料,上海目前的展馆面积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五(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但是与国际知名会展城市相比起来,差距仍相当明显。

  

  通过查询德国贸易展览协会(AUMA)的网站资料,我们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会展城市与上海做比较,通过对比,上海排名处于相互差距并不太大的第二梯度的城市集团里;而与第一集团中前几位的城市比起来,上海的总体展览面积落后很多,大致有十几万平方米的缺口。

如果我们将室外展览面积也考虑进去,上海的排名还会下跌很多。

因此从长远看来,总体展览规模过小依然是上海会展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单个展馆面积。

目前上海大型会展场馆已达数十座,但是真正意义上满足现代展会要求的大型展馆却相当匮乏。

现代展会规模越来越大,上而海目前的展览场馆大部分在2万平方米以下,因此将由于自身的办展能力错过很多大型展会,前几年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CeBITAsia亚洲信息展由于展馆容量有限,直接限制了展会的规模和参展商的数量,人们感慨上海给CeBIT的施展空间太小了!

而在此之前的上海车展(AutoShanghai)也是因为展览规模过小,而导致通用、福特、大众等汽车业巨头拒绝参展。

后来随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使用才部分解决了这一难题。

但是只要场馆的规模没有提升,这个问题还将困扰着上海会展业。

  目前新国际博览中心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大型展会,据中国中国会展研究中心(CCERC)的统计资料表明:

2007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累计办展达142场次,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不堪重负”。

同时由于南方城市更大更好会展场馆的“入侵”,上海大型展会流失情况很严重,人们担心过去的“北展南移”在上海再次上演。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一”军突起的畸形分布结构也清晰地说明了上海会展场馆规模参差不齐、缺乏竞争(大型展会)力的现实。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贸易展览协会(AUMA)2007年的最新统计,德国现拥有24座展览场馆,其中最小的展馆面积也达到了1.8万平方米,而5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有16座,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其中最大的四座展馆更是占据了世界展馆前五强中的四席。

而作为上海展馆的代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国际排名只有第三十九位。

展馆规模过小将是上海会展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空间布局分散。

上海大部分的会展场馆的布局也欠合理性,根本原因还是最初建造时缺乏长远的总体规划。

本来合理的布局随着上海的城市建设而变得“愈来愈不合理”。

目前最突出的就是交通问题,每逢大型展会,展馆周围就要不可避免要实行交通管制。

城市化的好处是使这里集中了上海餐饮、旅游、住宿等顶级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大型展会的基本需求。

上海高度发达的现代轨道交通也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出行需要,而四通八达的城市高速也基本能够保证物流的通畅(上海市内交通基本是三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和以四条环线(内环、中环、外环、郊环)为基础的向外层辐射的网状格局)。

上海的展馆或依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临近中央商务区(CBD),也有的在城市边缘另辟新地。

但一到有大型展会,人们出行就不再“方便”,物流也不那么“通畅”了。

  总体看来,展馆大都位于虹桥与浦东两大国际机场之间的内环线以里的市区范围内(上海国际汽车博览中心位于上海市东南郊,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位于上海西北郊)但由于展馆布局过于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展馆之间联合办展的难度。

而国际上的其他会展城市虽然展馆数量可能不如上海,但却倾向于建造特大型的会展场馆,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

一个城市可能只有数座展馆,但单个展馆的展览规模却很大,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集聚功能强大;而且展馆建设规划更趋合理,为以后的改、扩建提供便利。

反观上海的场馆、改扩建障碍重重,配套设施重复率高。

所以现在一般都采取另辟新地,专业性较强的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和在建的上海汽车博览中心就是这样的例子。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如果拿中国现在的展馆面积和其他国家的来比,美国的、加拿大的展馆大概是750万平方米,在美国的每一个中等城市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展览中心。

而根据中国展览馆协会的统计,目前中国展馆在250万到300万平方米左右。

但是,中国的人口差不多是美国的5倍,但展馆面积只是美国的1/2都不到。

这个问题并不是看展览馆的数量有多少,面积有多大,主要是看里面更细节的东西。

  研究发现,有些展览中心建造起来没有明确的目的。

事实上,在开办展览中心以前,一定要对市场调查和研究,要知道它的定位。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你在市场上的定位。

  第一就是所在地方的经济情况,包括本城市的情况,也包括所在省份的情况。

展馆的主要作用是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益。

众所周知,展馆本身并不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

只有当地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了,然后能吸引一些展览会到你这个展馆去办,通过办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一点就是基础设施,比如展馆所在的地方的交通情况怎么样,是不是比较方便客商来到这里,坐火车、飞机、轮船是否方便等。

另外还包括周边的一些设施,既然很多人从国外来这里,就要有一定的休息场所,或者餐饮,这一点对展会举办成功是很重要的。

  例如,巴黎这个地方很容易吸引国际性展商,这里面就有一些人为的因素。

由于这个城市的环境很吸引人,参展商的销售经理喜欢这个地方,出于个人因素的考虑,他去了还想再去,在写报告的时候就会对这个展览多加肯定。

如果是一个各方面条件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