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167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docx

炼化项目场地强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

 

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

场地强夯工程第一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北京东方新星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

2012年10月25日

1编制依据

---《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场地强夯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

STC-ZK-2012-N024);

---《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陆域工程初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招标文件(招标编号:

STC-ZK-2012-N024);

---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场地强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答疑及补遗(二、三、四、五);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3);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GB50021-2011);

---公司三体系结合认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项目由厂内工程和厂外工程两部分组成,厂内工程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以及储运、公用工程和相应配套设施,厂外工程包括原油、成品油、化工产品及散货码头,成品油至三岭山油库成品管道等。

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场地强夯工程第一标段包括场地西北角已回填区域和场地政府已回填区域,采用不同能级的强夯预处理。

2.2相关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筹备组

设计单位: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

北京华夏石化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北京东方新星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3施工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统计表

能级

面积

施工区域编号

位置

1500

12757

X7

西北角

7343

X5

西北角

小计

20100

2000

5000

Z2

政府已回填

8960

Z1

政府已回填

31745

Z3

政府已回填(119452的一部分)

12610

Z4

政府已回填

3760

Z5

政府已回填

28480

Z8

政府已回填

6530

Z7

政府已回填

13011

Z6

政府已回填(119452的一部分)

小计

110096

4000

37180

X1

西北角

4138

X6

西北角

9957

X4

西北角

小计

51275

6000

14520

X2

西北角

8790

Z10

政府已回填

4320

Z9

政府已回填

小计

27630

8000

5195.7

X2

西北角

12714.3

X2

西北角

小计

17910

Z---指政府已回填区域;X---指西北角已回填区域

3工程地质条件

3.1场地地层概况

本场地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有素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冲海积及海相沉积地层,第四系中更新统(Q2)北海组冲洪积层,第四系下更新统(Q1)湛江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

按照地基土的沉积分布特点和工程地质性质以及石化工程重要建(构)筑物的工程特性,可分为四个单元层,本次强夯预处理主要为第一单元层。

第一单元层为填土及新近海相沉积地层,属软弱地层,可分为10层(包括亚层):

①层素填土(Q4ml):

褐黄、浅灰色,颜色较杂,由场地平整时人工回填而成,回填时间一般小于5年,部分为近期回填,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少量砂,局部夹有铁皮块,结构松散,未经压实处理。

该层主要分布在场地已整平区域,其他区域零星分布,层底深度0.30~9.90m,层底高程1.01~33.37m,层厚0.30~9.90m。

①1层杂填土(Q4ml):

褐黄色、灰白色、灰色,色较杂,土质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建筑垃圾和砂组成,近期回填。

该层主要分布在原居民住宅区,层底深度0.50~3.00m,层底高程8.00~26.00m,层厚0.50~3.00m。

②1层淤泥(Q4l):

灰色,流塑,含较多有机质,具腥臭味,含少量砂,土质极差,压缩性高,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属于欠固结土,该层在鱼塘、水塘内有分布,层厚一般为0.50~4.30m。

②2-1层粉质粘土(Q4al+pl):

褐黄色,可塑,含少量石英砂粗颗粒,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主要在原地貌的低洼处及沟谷分布,层底深度0.30~12.10m,层底高程-2.34~34.89m,层厚0.30~7.20m。

②2-2层中粗砂(Q4al+pl):

褐黄色,局部棕红色,松散,稍湿,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粘性土,分选差,磨圆度一般,粘粒含量约占10%。

该层主要在原地貌的低洼处及沟谷分布。

层底深度0.60~11.10m,层底高程-1.97~30.89m,层厚0.40~9.80m。

②3层中粗砂(Q4al+m):

灰白色~浅黄色,松散,稍湿,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砂质较纯,分选较好,磨圆度较好。

该层在北部海岸边一带分布。

层底深度0.80~13.50m,层底高程-5.20~4.91m,层厚0.80~6.20m。

②3-1层淤泥质细中砂(Q4al+m):

灰黑色~灰褐色,松散,饱和,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淤泥质和粘粒,分选一般,磨圆度较好。

该层在北部海域部分分布。

层底深度0.70~7.00m,层底高程-6.89~0.58m,层厚0.70~7.00m。

②3-2层细中砂(Q4al+m):

灰白色~浅黄色,局部灰黄色,松散,饱和,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砂质较纯,分选较好,磨圆度较好。

该层在北部海域部分分布。

层底深度0.40~9.20m,层底高程-9.56~5.25m,层厚0.40~6.50m。

②4-1层淤泥质土、淤泥(Q4m):

灰色,流塑,局部为软塑,含较多有机质,具腥臭味,含少量砂,局部为灰色松散状淤泥质砂土,土质极差,压缩性高,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主要在海积平原、场地西北海域及海沟地带分布,层底深度1.50~18.70m,层底高程-10.32~11.21m,层厚0.50~12.70m。

②4-2层中砂(Q4m):

以灰~灰黑色为主,颜色较杂,松散,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差,混夹薄层淤泥,部分地段为粉细砂,该层仅在0595、0901号孔有分布,层底深度3.00~13.80m,层底高程-10.42~3.92m,层厚0.50~5.50m。

3.2场地地下水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浅层松散孔隙潜水、微承压水,本次勘察揭露本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松散的①层素填土、②2-2层中砂、②4-2层中砂、③2层中砂、④2层中粗砂、④4夹层中砂、⑤夹层中砂及⑥夹层中砂中。

由于本场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区内含水层具多层结构,地下水的补给类型主要为降雨渗入补给型,局部为越流补给型。

浅层水径流方向总体上呈由南向北径流,多以潜流或泉的形式排泄入海、沟渠和地表,部分越流补给中层承压水,部分耗于开采、地面蒸发和叶面蒸腾。

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体上随地形变化,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0.00~20.80m,水位高程为-1.19m~29.15m,平均标高9.97m。

根据连续对分布在场地内的6口水井进行连续监测,地下水水位距离海边越近,受潮汐影响越大,受影响最大的水井水位变化幅度超过1.10米。

4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班子配备

4.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根据本项目特点,为保证该项目优质高效,按期实现各项预定目标,我公司特设以下组织机构:

 

技术负责:

麻润杰

 

4.2主要施工管理人员

主要管理人员表

主要管理人员

姓名

职务

职称

项目主管

奚进泉

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胡德新

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现场项

项目经理

吴国义

岩土公司副经理

高级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麻润杰

职员

工程师

质量负责人

李迎

职员

工程师

施工经理

沈其峰

职员

高级技工

HSE经理

王瑞芹

职员

工程师

4.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3.1项目经理

是公司在本工程项目中的授权代表,全面组织、主持项目部的工作。

对工程实施、管理全面负责,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法律和政策,严格履行合同或协议。

对项目实施进行策划,包括施工能力、技术方案、施工机具清单、组织编制项目管理文件。

确定项目实施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编制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总目标和分项目标,进行目标分解,使各项工作协调进行,确保项目建设按合同完成。

批准项目施工方案、进度计划等重要决策,签发所有对外文件和内部重要文件。

建立和完善项目内部及对外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会议和报告制度,保证信息交流畅通。

依据合同处理与业主在执行合同中的变更等事宜,组织要求评审。

项目竣工后,负责报验,并取得业主对工程项目的正式验收文件。

4.3.2项目技术负责人

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适宜的施工方案。

对项目整体的技术、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有权立即处理,并向项目经理汇报。

核实执行行为的依据(文件、方案、资料、规范、变更)为最新版。

负责项目文档和记录的管理。

组织审查项目实施的技术文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进行技术评价。

及时将施工方案及文件交监理、业主审查、确认,根据监理及业主的意见补充,修改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对施工作业、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处理技术问题,对于重大的技术难点,提出决策建议。

标准、规范的收集、指令工作。

技术文件资料的核定工作。

资料文件的收发、归档。

熟悉图纸、资料、方案、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

编写岩土工程竣工报告。

4.3.3质量经理

制定质量要求、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质量控制点。

对项目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正确贯彻执行本项目的质量目标和公司的质量手册。

编制项目的质量计划。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各级和各专业的质量责任。

参加重大施工方案的讨论。

对于技术、质量事件及时提出建议交技术管理人员和设计代表处理。

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

组织参与各项质量检验活动,签署质量确认文件。

解决与质量有关的问题。

管理对不合格问题的处理。

编写项目质量报告,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反馈及项目完工后的质量总结和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评价。

4.3.4施工经理

—全面负责项目施工的组织、实施工作,对现场施工管理工作重点负责。

—从施工角度对施工方案提出要求和建议。

—核实并接受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及资料:

坐标点、施工用电、施工用水、交接点、临时设施用地、运输条件等。

—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和分项进度计划,编制项目实施计划,进行施工准备,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

—确定施工作业各岗位负责人。

—根据工作需要,对现场人员进行调配。

—管理现场的人员和机具设备。

—监督执行施工质量和事后质量检验。

—会同专业控制工程师进行项目执行效果测量基准指标的统计、上报工作。

—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检查施工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处理措施,编制施工进展报告(进度、质量)。

—核实和处理项目变更、业主变更等变更内容的执行,并提出对进度和造价的影响。

—核实执行行为的依据(文件、方案、资料、规范、变更)为最新版。

—对实施项目进行工程总结。

4.3.5HSE经理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全面负责,并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

建立安全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职责。

编制项目安全、卫生管理计划,并监督实施。

参加研究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建立现场消防、急救措施。

建立现场巡逻制度,负责场区治安。

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隐患立即处理并向项目经理汇报,对于严重违反安全规定行为,有权立即停工,待整改后消除安全隐患复工。

负责与地方安全、卫生部门的工作联系。

针对现场,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编写项目安全报告。

5人力配置及机具配备计划

5.1劳动力使用计划

劳动力使用计划

1周

2周

3周

4周

5周

6周

7周

8周

9周

10周

11周

12周

13周

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施工经理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技术管理

技术负责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技术员

1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测量工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质量管理

质检人员

1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HSE管理

安全员

1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作业人员

夯机操作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5

5

5

5

夯机辅助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15

15

15

15

临时人员

2

4

4

4

4

4

4

4

4

4

4

2

2

注:

本计划表是以每班8小时工作制为基础的。

工种和岗位根据本单位人力安排调整。

不限于以上表格内容。

5.2机具设备投入计划

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能力

来源

进出场时间

1

强夯机

W200A

2

杭州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5-20131.25

2

强夯机

P&H-325

1

美国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5-20131.25

3

强夯机

RAPIER-NCR605-2C

1

美国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6-20131.20

4

强夯机

A50T型

2

日本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5-20131.20

5

强夯机

A80T型

1

杭州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5-20131.20

6

强夯机

QH550A型

1

杭州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5-20131.20

7

强夯机

A40T型

1

日本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5-20131.20

8

夯锤

40t

1

河北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6-20131.25

9

夯锤

28t

1

河北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6-20131.25

10

夯锤

20t

1

河北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6-20131.25

11

夯锤

10t

6

河北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6-20131.25

12

挖掘机

卡特320

1

日本

满足施工

租赁

2012.11.10-20131.25

13

装载机

柳工ZL50D

2

广西

满足施工

租赁

2012.11.10-20131.25

14

推土机

山推TY220

4

山东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1.10-20131.25

15

全站仪

索佳

1

日本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5-20131.25

16

水准仪

南方测绘

1

广东

满足施工

自有

2012.10.25-20131.25

6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6.1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

本次施工各区域交叉进行,流水施工,根据现场各区域分布图,当前区域一遍施工完成后,在两遍强夯间隔期间进行其他区域施工,保证设备没有窝工情况出现。

施工总体流向从南向北、从陆地向海域、政府回填区域与西北角回填区域同时进行。

(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6.2施工阶段划分

为保证工期,各区域交叉施工,没有明显的阶段划分。

根据各区域的分布图,不连续的区块,在满足间隔消散时间时一次性完成,分区块交与检测单位尽快进入检测。

6.3施工方法

6.3.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备

强夯机械进场

测放控制桩

场地整平,用20X20米方格网量测场地标高

拼装调试设备检查

布置第一遍夯锤夯点

第一遍强夯施工

场地整平,测量整平后标高

布置第二遍夯锤夯点

第二遍强夯施工

场地整平,测量整平后标高

布置第三遍平锤夯点

场地整平,测量整平后标高

 

推平场地,测量整平后标高

间歇期满后检测

提交检测报告,交工验收

6.3.2施工技术参数

(1)夯坑回填材料要求

1、由于该区域已经回填,根据《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陆域工程初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用于场地整平)》提供的回填材料分布情况,本区域夯坑填料应采用③1层粉质粘土、③2层中砂。

相关土层最优含水量见初勘报告提供的轻型击实试验结果。

2、以下材料不得用于夯坑回填:

a.从冲沟、池塘中挖出的淤泥;

b.泥炭块、木料、树桩及植被腐烂根茎;

c.含水率超出最优含水量范围要求的材料;

d.建筑废料、工业及生活垃圾等。

(2)夯锤选择

根据本场地土质特性,夯锤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根据各区域强夯处理的深度及起重机(或专用施工机械)的起重能力选择相应的夯锤重量;

b.夯锤底面积形式为圆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不宜大于40kPa。

根据以上要求选择夯锤如下:

8000kn*m能级夯锤直径3.4m;6000kn*m夯锤直径3m;4000kn*m夯锤直径2.3~2.4m;2000kn*m夯锤直径2.2~2.4m。

c.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不少于3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300mm~400mm。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清孔,避免影响强夯效果。

(3)收锤标准

①每遍夯点夯击次数应根据单点夯试验和试验性施工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最终确定,并应同时满足

a.8000kN.m能级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200mm,6000kN.m能级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150mm,4000kN.m能级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100mm,2000kN.m能级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等条件;

②若点夯达不到停夯标准时,同一夯点可分2-3次施加。

③因场次回填的均匀性很差,若在相应区域大面积施工前的点夯夯坑过深,先采用2000kN.m的满夯处理后,再按照该强夯区域的强夯能级实施。

(4)单点夯试验

在各强夯区域首先进行单点夯试验,通过测量夯坑及夯坑周围地面变形,计算有效夯实系数,从而选择最佳夯击能量、最佳夯击锤数、夯点间距等参数,用于群夯试验。

(一)场地西北区海域已回填部分

(1)8000kN·m能级群夯要求

①夯点布置:

强夯点初步布置如下图所示,呈正方形,通过单点夯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②夯击遍数:

强夯分四遍实施。

第一、二遍采用8000kN·m能级,第三遍采用4000kN·m能级,相邻两遍点夯的间隔时间应根据现场实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

第四遍采用1500kN·m能级满夯两遍,每点夯击2击,锤印搭接1/3;

③夯击次数:

第一、二遍每遍夯点夯击次数暂定为10击,第三遍夯点夯击次数暂定为6击,每遍夯点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最终确定,并应满足8000kN·m能级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200mm,4000kN·m能级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100mm,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等条件。

每遍夯完后,待下一遍强夯前将夯坑填平。

④如果第一~三遍夯坑过深,提锤困难时,应先将夯坑回填2/3,再继续夯击;

⑤第四遍采用1500kN·m能级满夯两遍,每点夯击2击,锤印搭接1/3;

⑥如果第一~三遍夯坑的回填深度大于1m,满夯时应先对夯坑内的填料进行夯击加固,每个夯点采用2000kN·m能级点夯3击,然后推平场地后再继续满夯。

(2)6000kN·m能级群夯要求

①夯点布置:

强夯点初步布置如下图所示,呈正方形,通过单点夯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②夯击遍数:

强夯分三遍实施。

第一、二遍采用6000kN·m能级,相邻两遍点夯的间隔时间应根据现场实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预计4~7天)。

③夯击次数:

每遍夯点夯击次数暂定为8击,每遍夯完后,待下一遍强夯前将夯坑填平。

④如果第一~二遍夯坑过深,提锤困难时,应先将夯坑回填2/3,再继续夯击;

⑤最后采用1500kN·m能级满夯两遍,每点夯击2击,锤印搭接1/3;

⑥如果第一~三遍夯坑的回填深度大于1m,满夯时应先对夯坑内的填料进行夯击加固,每个夯点采用2000kN·m能级点夯3击,然后推平场地后再继续满夯。

(7)4000kN·m能级群夯要求

①夯点布置:

强夯点初步布置如下图所示,呈正方形,通过单点夯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②夯击遍数:

强夯分三遍实施。

第一、二遍采用4000kN·m能级,相邻两遍点夯的间隔时间应根据现场实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确定(预计4~7天)。

③夯击次数:

每遍夯点夯击次数暂定为6击,每遍夯完后,待下一遍强夯前将夯坑填平。

④如果第一~二遍夯坑过深,提锤困难时,应先将夯坑回填2/3,再继续夯击;

⑤最后采用1500kN·m能级满夯两遍,每点夯击2击,锤印搭接1/3;

⑥如果第一~三遍夯坑的回填深度大于1m,满夯时应先对夯坑内的填料进行夯击加固,每个夯点采用3000kN·m能级点夯3击,然后推平场地后再继续满夯。

(3)1500kN·m能级群夯要求

①夯点布置:

强夯点初步布置如下图所示,呈正方形;

②第一遍采用1500kN·m能级,夯点夯击次数暂定为6击,夯完后,将夯坑填平。

③最后采用800kN·m能级满夯两遍,每点夯击2击,锤印搭接1/3;

(二)政府已回填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