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060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docx

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2019年贵州省省本级及各市州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报告

经济实力: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连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全省经济处于快速赶超阶段,后发优势显著,但由于历史上属传统农业省份,工业基础较为单薄,目前经济体量在全国占比仍相对较小。

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分别为1.48万亿元和1.15万亿元,经济增速分别为9.1%和8.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水平2.5和2.5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贵州省目前形成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煤炭、电力、烟草等四大传统支柱行业和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型建筑和建材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格局,2018年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加之以旅游业、金融业和“互联网+”新兴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二、三产业形成合力驱动贵州省经济增长。

经济动力上,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5.8%和5.8%,分别高于全国9.9和0.4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固定资产投向仍以基建领域为主。

贵州省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未来将继续对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投资空间仍然较大,区域发展前景看好。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省份,省内发展较不均衡,部分地区欠发达。

2018年贵州省下辖各州市经济规模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各州市经济总量排名保持不变。

其中省会城市贵阳依旧处于领先地位,铜仁市和黔东南州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安顺市以849.40亿元水平排名最后。

但从经济增速来看,除黔东南州外,其余州市相较上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六盘水市降幅最大,由11.10%降至8.80%,其余州市增速降幅介于0.5-2.0个百分点之间,面临一定经济下行压力。

从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看,除黔东南州外,投资对各州市的经济拉动作用继续凸显,但各州市投资增速及消费增速均出现明显下降,进出口方面,各州市经济外向度低,对外经济情况不容乐观。

财政实力:

贵州省财政收入主要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债务收入构成,近年来财政收入结构较为稳健。

2018年贵州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6.85亿元,税收比率为73.31%,产税能力相对较好;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34.33%,自给率偏低,财政平衡对上级政府支持和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总计中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在全省财政收入中占比分别为31.82%和14.23%,为贵州省财力的重要补充。

此外,以国有土地出让为主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也是贵州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且地方政府自身产生的基金收入基本可覆盖其支出。

2019年前三季度,受增值税深化改革及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影响,使得贵州省税收收入同比减少,但以国有土地出让为主形成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旧保持较大增幅。

从下辖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看,2018年,省会城市贵阳以411.34亿元位列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之首,遵义、六盘水排名次之,安顺、铜仁和黔东南州分别以77.32亿元、69.22亿元和66.38亿元排名垫后,其中黔东南州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已连年下行至各州市中最后一位,其余各州市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较上年有所增长。

从构成来看,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差异程度尚可,税收比率介于64%-80%之间,其中包含贵阳、遵义、六盘水、毕节和铜仁在内的5个地级市产税能力相对较强,税收比率介于74%-80%之间。

从自给率情况来看,各州市中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水平最高为65.55%,其余州市均在50%以下,其中黔东南州自给率水平最低为16.44%,且当年大部分州市一般预算自给程度进一步降低,整体均需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平衡资金缺口。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贵州省下辖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主要构成,受当地房地产市场及土地出让行情影响较大。

2018年黔东南州、贵阳、六盘水和毕节四州市房地产投资回落,其余州市依旧保持较高投资热情。

六盘水、遵义、安顺、黔西南州、毕节、黔东南州等多州市土地市场量价齐升,省会城市贵阳受房住不炒、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影响,当年商住用地土地供应量有所收窄,但土地均价依然高企。

从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来看,除六盘水和黔东南州外其余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旧较上年实现不同幅度增长,但变动幅度较上年趋于缓和,其中贵阳市和遵义市分别以344.18亿元和269.05亿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黔东南州以38.43亿元位列末位。

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各州市土地出让总价与2018年土地出让总价的比率达89.89%,土地市场热情依然保有,但各区域出让行情分化较大,考虑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因素影响,未来土地市场行情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债务状况:

近年来,贵州省持续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形成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务,2018年末政府债务余额达8849.81亿元,持续严格控制在财政部下达的债务限额之内。

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之比来衡量当地政府债务压力,贵州省该指标为5.12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降序排列第2位,债务压力凸显。

此外,若考虑贵州省内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情况,2018年末贵州省内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为9852.96亿元,与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规模之比为5.71倍,该指标在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中降序排列第4位。

从贵州省下辖各州市政府债务规模看,2018年末,贵阳市和遵义市以2192.91亿元和1365.63亿元居于领先地位;各州市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值达到3.76倍以上,其中铜仁市该指标高达9.27倍,各州市均已积累相对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务。

从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情况来看,2018年末贵州省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省本级、贵阳市和遵义市,遵义市已发债企业带息债务余额赶超贵阳市占据各州市中第一位,三者已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合计占比为72.75%,其中省本级占比为42.23%。

通过发债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之比反映情况来看,2018年末各州市该指标均在3.12倍以上,其中遵义市该指标最高达6.36倍。

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311.84亿元和452.43亿元,在全国各省市发行规模降序排列中分别位列第21位和第19位。

一、贵州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贵州省经济实力分析

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省经济体量在全国范围内占比相对较小,获益于烟、酒、煤、电四大传统支柱行业持续发力,加之以旅游业、金融业和“互联网+”新兴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贵州省经济增速连续第八年居全国前列,持续高于全国和西部省份,后发优势依旧凸显,但产业结构仍具有调整空间。

投资拉动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固定资产投向仍以基建领域为主,2018年贵州省经济对外依存度进一步降低。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未来将继续对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前景仍较好。

2018年以来,贵州省经济体量在全国的占比仍相对较小,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和西部省份,连续八年居全国前列,后发优势依旧凸显。

2018年,贵州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25位;同比增速为9.10%,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2.5个百分点,与西藏自治区并列全国首位。

从产业结构看,贵州省二、三产业形成合力驱动经济快速增长。

2018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4.6:

38.9:

46.5,产业结构较2017年有所优化;同期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6.9%、9.5%和9.5%,二、三产业保持同步快速增长态势。

其中,第二产业增速近五年来逐年放缓,但仍延续了较快速的增势,增速保持在9%以上,且行业结构逐渐调整优化,全省形成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煤炭、电力、烟草(简称“酒、煤、电、烟”)等四大传统支柱行业和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型建筑和建材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格局。

根据2018年贵州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8年,酒、煤、电、烟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从生产角度看,合计增加值比去年增长11.9%,增速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贡献率为75.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从效益角度看,2018年1-11月,四大支柱产业合计利润同比增长26.7%,其中,烟草行业增长45.3%、酒行业增长27.2%、煤炭行业增长0.5%、电力行业由上年亏损8.13亿元,扭转为盈利10.96亿元,酒、煤、电、烟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3.5、0.1、2.0和2.7个百分点。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细分行业看,2018年,贵州省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其中,包括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烟草制造业在内的主要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50%。

主要行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26.00%,增速为17.5%,自2015年首次超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为第一支柱行业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速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重为14.40%,增速为7.7%,扭转去年负增长态势,较上年提升12.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重为11.00%,增速为8.6%,较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加值比重为8.20%,增速为8.1%,较上年继续大幅提升6.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比重为8.90%,增速为2.1%,较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增加值规模比重自2016年以来保持在四大传统行业[1]中的烟草制造业之上。

此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4.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11.2%和12.3%,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大,但新兴产业规模仍相对较小,增加值比重合计为7.6%。

随着农业加工、城镇建设、休闲旅游等的融合发展,贵州省服务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8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891.37亿元,同比增长9.5%。

其中,旅游业、金融业和“互联网+”新兴服务业发展较为突出。

旅游业方面,全省强力推进100个精品旅游景区和10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快旅慢游”体系建设,新增4A级以上景区11家,梵净山成为5A级景区;2018年全省旅游总人数9.69亿人次,同比增长30.2%;实现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同比增长33.1%。

金融业方面,银行业、保险业带动金融业快速发展,当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66.60亿元,同比增长6.8%。

“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方面,网购、共享单车、网络约车、在线医疗、移动支付等线上消费大幅增加,当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7.54亿元,同比增长16.7%。

此外,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增速稳定,在政策、环境优势等因素的促进下,贵州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未来规模扩充、技术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增强等方面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同时,在房地产业方面,2018年贵州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屋施工面积增速较上年明显提升,分别上升4.3和7.5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181.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3%,增速较2017年回落2.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为竣工面积的4倍,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进一步下降。

投资方面,国发[2012]2号文件[2]对贵州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提出了指导目标,为进一步发挥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改善交通不便的历史桎梏,同时推进工业强省战略,2012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保持了较高增速,其中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增速持续大幅高于全国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领域投资占比在40%左右,远超全国水平。

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国水平9.9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国前列。

2018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4.2:

12.7:

83.1,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占主导地位。

在工业投资方面,2018年,全省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4.6%,增速高于工业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

此外,与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相关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9.7%,增速高于全省投资增速33.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分别增长24.5%和29.7%,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投资增速8.7和13.9个百分点,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6.3%,增速高于全省投资增速10.5个百分点。

贵州省全省固定资产投向仍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1.8%,同比增长15.8%,增速较上年回落9.7个百分点。

贵州省山地和丘陵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在90%以上,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理条件一直以来阻碍了贵州省交通及经济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大额投入,“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以及每个州市有一个机场,建成开通了贵广、沪昆高铁。

2018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完成1700.19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公路及内河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687.41亿元和11.24亿元,增速分别为3.9%和48.0%。

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20公里,截至2018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453公里,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规划里程10096公里的63.92%。

根据《贵州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贵州省基本建成以高(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骨架,与全国干线网络、周边省(区、市)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布局合理的全省立体干线网络;基本建成以贵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龙头、各市(州)区域性枢纽联动发展的全省枢纽站场体系;总体建成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化同步”发展的全省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实现贵阳至黔中主要城市1小时、至省域其他中心城市1-2小时、至周边省会城市2-3小时、至珠三角4小时、至京津冀和长三角8小时的陆路快速交通圈。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交通建设仍有很大的投资需求,预计将继续带动区域内基建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消费方面,随着近年来贵州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消费总量逐年上升。

2016-2018年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7万元增至3.1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2万元增至2.0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708.99亿元增至3971.21亿元。

2018年,贵州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2005.54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汽车类商品、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类以及烟酒类占有重要份额。

对外贸易方面,2016年8月,贵州省获批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贵州省正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目前贵州省对外经济以出口为主,近年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进出口总额存在一定波动。

2018年贵州省进出口贸易疲软,全省进出口总额较上年下降9.1%至500.96亿元,其中出口总额较上年下降13.7%至337.58亿元。

从主要产品看,2018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218.19亿元,同比下降10.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4.63%,为全出口贸易的主要贡献力量。

2018年贵州省对外贸易依存度由上年4.07%降至3.38%,整体经济外向度仍很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金融环境方面,根据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2019),2018年末,贵州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48万亿元和2.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和18.5%,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4168.5亿元,同比少增1033.3亿元。

信贷结构上,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进一步下降,大数据、软件等新兴产业贷款快速增长;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18年末全省精准扶贫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和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4.1%、35.9%、24.7%和68.7%。

贷款利率总体小幅上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较上年减少17.71个基点。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下降0.69个百分点至1.94%。

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13.44亿元,同比增速为8.7%,增速高于全国水平(6.2%)2.5个百分点。

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64.13亿元、4361.18亿元和5488.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0.0%和8.5%,二、三产仍保持较高增速。

同期,全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增速高于全国水平4.0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及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投资和消费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占比为36.3%,较往年小幅下降,但仍位居第一,但当期增速为-5.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低于全国水平3.7个百分点。

2018年以来,贵州省继续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同时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战略,积极培育地区增长极,促使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目前,贵州省积极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整体看,贵州省经济发展享有较大的政策红利和外部支持,但政策实际落地情况以及中央财政支持的力度和持续性需持续关注。

(二)贵州省财政实力分析

2018年,获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省自身财力水平继续增强,但自给率偏低,财政平衡对上级政府支持和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持续稳定的中央转移支付大幅增强了全省的财政保障能力,可较好地满足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出需求。

2019年前三季度,受增值税深化改革及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影响,使得贵州省税收收入同比下降,但以国有土地出让为主形成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旧保持较大增幅。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上级政府的持续大力支持,近年来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受贵州省债务收入规模下降影响,当年全省财政收入合计较上年略降0.55%至8339.74亿元,2018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84%。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占比为74.35%,近三年均保持在75%左右,财力结构较为稳健。

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中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占比最高,是全省财政收入合计的重要构成,2018年占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分别为31.82%和14.23%,合计占比为46.05%,持续体现了贵州省自2015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来较大的债务融资规模和中央财政大力度的补助支持。

同期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占比为24.75%,近三年维持在24%左右,主要构成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

从省本级财力看,2016-2018年贵州省本级财政收入合计分别为1494.01亿元、1358.36亿元和1778.50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合计的比重分别为17.82%、16.29%和19.07%。

其中,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占比保持在90%左右,是省本级财力的最主要来源,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债务收入为主要构成。

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处于中下游,2018年降序排列为第22位,较上年上升1位,当年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6.85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7.0%,增幅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2018年税收比率[3]为73.31%。

分税种看,全省税收收入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为主,2018年上述四项税种合计实现税收收入769.19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0.76%。

2018年,贵州省实现非税收入460.84亿元,较上年小幅上升,主要由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专项收入及罚没收入等构成,当年上述四项合计实现收入391.69亿元,占非税收入的比重为85.00%。

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涉及教育、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一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

近年来全省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增长较快。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5029.68亿元,同比增长9.0%。

同期,全省九项民生类重点支出[4]为3526.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12%,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相较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支出压力较大,同期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5]为34.33%,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考虑到中央持续增长的转移支付支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整体平衡情况较好。

贵州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收入来源主要集中于市县级政府,易受房地产市场行情及土地出让进度等因素影响。

2018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49.89亿元,按绝对数计算同比增长30.04%,主要系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大幅增长所致,当年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154.49亿元,按绝对数计算同比增长30.04%。

和收入结构相对应,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主要集中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相关支出,主要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和城市建设支出等,2018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1081.94亿元,按绝对数计算同比增长23.13%。

总体看,贵州省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受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影响较大,但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平衡对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地方政府自身产生的基金收入基本可覆盖其支出,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115.52%。

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32.69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6%。

其中,税收收入为895.12亿元,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仍为当地主要税种。

其中,受深化增值税改革导致增值税率下调影响,当期增值税完成357.91亿元,同比下降3.4%;企业所得税完成172.13亿元,同比增长9.3%。

此外,由于贵州省贯彻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使得部分地方税种减收。

同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为4648.27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量主要来源于省本级。

政府性基金收支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1169.88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完成1108.23亿元,同比增长44.9%;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完成946.78亿元,同比增长49.5%。

二、下辖各州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贵州省下辖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铜仁和毕节六个地级市,以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三个民族自治州。

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区域发展规划是以城镇化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以贵阳(含贵安新区)为省域发展主核,积极培育黔中城市群,着力打造贵阳-安顺和遵义两个都市圈,加快建设以六盘水、毕节、铜仁、凯里、都匀、兴义[6]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六个城镇组群,积极培育盘县、德江等重要节点城市和一批重点镇,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

目前,贵州省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经济区、以遵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