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0059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管理科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编号:

0803100082

课程归属单位:

机械学院工业工程系制定时间:

2007年11月18日

学时/学分:

30~44/1.5~2(其中实验学时:

0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开课专业:

机械学院三、四年级本科生

选用教材: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主要参考书:

1.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张东生,《现代企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用管理的观点观察和认识问题的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管理工作方法.通过管理学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管理对工业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管理理论的知识构架,学习如何使用管理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管理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工科类各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结构,类型,任务,运营及管理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本课程还结合案例分析和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工作就业打下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职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

2,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熟悉工业企业.对其类型,组织结构,任务,环境,运营系统,管理方法等都有一个清楚的概念4,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将管理学的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渗透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之中

5,讲授本课程之前,先修课程为政经,高数,线代,机械设计,工艺,设备,制造,修理等

6,由于本教材没有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需要任课教师添加,因此对下列各章节的内容可进行压缩和合并.

二、各章节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者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所认识,理解管理发展的沿革.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活动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

第二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导致管理理论诞生的环境因素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

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考核要求

掌握: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基本职能,

理解:

各种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道德及崇尚道德的管理具备的特征;理解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四种道德观

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

个人特征

结构变量

组织文化

问题强度

第三节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确立道德准则

设定工作目标

全面评估绩效

建立保护机制

第四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社会责任的定义

两种社会责任观

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考核要求

掌握有关道德及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

了解道德及崇尚道德的管理具备的特征;

理解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际化经营及其发展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和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第二节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环境要素

环境评估

第三节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全球战略的选择

考核要求:

掌握有关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概念;熟悉经营环境;

了解国际化经营及其发展阶段,以及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2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息和有用信息,熟悉信息的采集、加工过程;

初步了解、Ⅱ、及供应链管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的定义

有用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信息管理工作

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信息的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

第三节信息化管理

信息系统的要素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考核要求:

掌握信息的有关概念;熟悉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了解开环和闭环的、Ⅱ、的异同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4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按照决策过程的步骤进行决策,学会用所学的各种决策方法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决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决策的定义

决策的原则

决策的依据

决策理论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

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与不确定性决策

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第三节决策的过程

诊断问题、明确目标及拟订方案

筛选方案、执行方案和评估效果

第四节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组织自身、问题的性质和决策主体的因素

第五节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德尔菲法为主

定量决策方法(加盈亏分析法

考核要求

了解: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类型

理解:

满意原则与最有原则的区别,决策的步骤

掌握:

决策的方法,各种决策方法的优缺点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得学生对计划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并理解计划的层次体系,能够编制简单的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概念

计划与决策

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考核要求

了解:

计划的概念,性质

理解:

计划与决策的区别和联系,计划的层次体系

掌握:

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2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学会分析战略环境和选择战略计划;熟悉目标管理

掌握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战略愿景和使命陈述

核心价值观

核心目标

10~30年的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

生动逼真的描述

第二节战略环境分析

外部一般环境

行业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自身和顾客

第三节战略性计划选择

基本战略姿态

企业核心能力与成长战略

防御性战略

第四节计划的组织实施

目标管理

滚动计划法

网络计划技术

考核要求:

熟悉有关的定义、概念,对目标管理有较深刻的认识;

掌握网络图的绘制方法和网络时间的计算

第八章组织设计(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对身边的组织结构进行正确分类,对组织权利的利用有深刻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有特征比较

第三节组织的层级化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集权与分权

组织层级设计中的授权

考核要求

了解:

组织概念

理解:

组织类型,组织结构

掌握: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直线与参谋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计划的内容;

熟悉员工的招聘、解聘和培训以及绩效评估的作用、程序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

第二节员工的招聘与解聘

员工招聘的标准

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员工的解聘

第三节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的目标

员工培训的方法

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第四节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的作用

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考核要求:

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熟悉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掌握员工培训的目标、方法以及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类型、目标和内容;

理解组织变革的阻力、压力、冲突;

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组织变革的动因

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组织变革的内容

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组织变革的阻力、压力、冲突及其相应的管理

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考核要求:

掌握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

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目标和内容

第十一章领导概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会对周围的组织进行管理学领导职能的观察,分清领导与一般管理者,能够对某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加以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领导的内涵

领导和管理

领导的作用

领导权力的来源

第二节领导风格类型

按权力运用方式划分

按创新方式划分

按思维方式划分

第三节领导理论

领导特性论

领导行为论

1、管理方格理论

领导情景论

1、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2、领导生命周期

考核要求:

理解领导和管理的异同;了解权力的来源和领导风格的类型;

熟悉管理方格论、权变理论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第十二章激励(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激励产生的原因,理解激励的实务并熟悉各激励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激励原理

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激励与行为

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第二节激励的需要理论

需要层次论

双因素理论

成就需要论

X理论和Y理论

第三节激励的过程理论

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

强化理论

第四节激励实务

薪酬管理

员工持股计划

灵活的工作日程

目标管理

考核要求

了解需要产生的心理过程,激励的概念与对象;理解激励实务;

掌握需要层次论等激励理论

第十三章沟通(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沟通的作用,沟通的过程及其类别,熟悉影响沟通的因素以及如何实现有效沟通;掌握组织冲突的原因以及有效谈判的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沟通的原理

沟通及其作用

沟通的过程及类别

第二节组织沟通

个体间、团队间及组织间的沟通

第三节沟通管理

有效沟通的障碍和实现

第四节组织冲突与谈判

组织内冲突的原因

冲突的管理

有效谈判的实现

考核要求

了解沟通的原理、沟通的障碍因素、克服障碍的准则;掌握冲突原因和有效谈判的原则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应该能够认识到控制是管理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将控制理论与方法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控制活动

控制的必要性

控制的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第二节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绩效

纠正偏差

第三节有效控制

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和弹性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控制的必要性和类型;理解控制的过程;掌握有效控制的特征

第十五章控制方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预算的编制、作用及缺点;熟悉预算的种类和比率分析;粗略了解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预算控制

预算的编制及其种类

预算的作用及其缺点

第二节生产控制

对供应商的控制

库存控制

质量控制

第三节财务控制方法

比率分析、经营审计和其他方法

第四节综合控制方法

标杆控制

平衡积分卡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预算的作用,对供应商、库存和质量的控制;理解综合控制方法;

熟悉预算和比率的种类

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过程及其管理;理解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

掌握工作流程再造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

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及环境创新

第三节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创新的过程

领导创新

创新管理的技能

第四节工作流程的再造

工作流程特性和功能

流程再造的基本观念和途径

考核要求:

了解创新的内容、过程;理解创新的作用;掌握流程再造的基本观念和途径。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技术创新的贡献,诱发创新的因素,选择创新战略涉及到的因素;理解产品开发的任务及竞争战略;掌握产品开发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技术创新及其贡献

创新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贡献

第二节技术创新的源泉

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过程改进的需要

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

观念的改变

新知识的产生

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创新基础、创新对象、创新水平和创新方式的选择

第四节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的任务

产品竞争战略

产品开发的分析方法

考核要求:

掌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产品开发的分析方法;了解创新源泉、创新战略。

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企业制度及其分类,制度创新、层级结构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特点;理解创新对企业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及其分类

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选择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层级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第三节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的功能与反功能

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特点

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考核要求:

掌握有关知识经济的概念和企业制度的概念;了解企业制度的类型及其分类的标准。

说明: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删减本大纲的讲授内容,课时也作相应的调整。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