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923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docx

电冰箱保护器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要求:

2

二、设计的作用、目的2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3

1.系统概述3

2.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5

3.仿真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13

四、心得体会及建议18

1.心得体会18

2.建议19

五、附录19

六、参考文献20

 

电冰箱保护器的设计报告

、设计要求:

(1).设计电冰箱保护器,具有过、欠压保护,上电延时等功能。

(2).电压在180-250V范围内,正常供电时绿灯亮。

(3).过压保护:

当电压高于250V时,自动切断电源,且红灯亮。

(4).欠压保护:

当电压低于180V时,自动切断电源,且红灯亮。

(5).延时保护:

在上电、欠压、过压保护切断电源时,延时一段时间3~5min才可接通电源。

、设计的作用、目的

(1).掌握电冰箱保护器工作原理。

(2).熟悉继电器和发光二极管的使用。

(3).熟悉Multisim和Protel软件。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1.系统概述

电冰箱对电源的波动范围有一定的要求,而供电电源,其波动幅度有时会不在电冰箱波动范围内。

当电冰箱压缩机在工作时,若遇到电网意外断电又迅速恢复供电,会使压缩机承受压力过高而受损。

为了保证电冰箱能安全工作于规定的电源范围内,并且防止压缩机受损,在电冰箱的供电电源端接入保护器是非常必要的。

本电路的电源由220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变压、整流电桥整流、滤波电路滤波,并经过稳压电路稳压后提供直流电源。

其中,U1从整流电桥的输出端取样,当市电压在正常的范围(180V~250V)

内时,电路各部分正常工作;当市电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时,控制电路控制的继电器停止工作。

555时基电路起控制延时的作用。

电路组成框图如下:

图一电路组成框图

此电路设计主要的应用电路元件包括:

变压器、整流电桥、滤波电容、三端稳压电源、窗口比较器、定时器(LM555CN)、继电器等。

电路原理

接通电源后,220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变压,整流桥式电路的整流,稳压器LM7812CT的稳压后,在RP2和RP3两端可获得大约12V的直流工作电压。

跟据变压器的变压系数,调整电位器RP2和RP3,使市电电压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上、下比较器都输出高电平,此时三极管Q1导通,电压指示灯LED保持发亮。

因为C1两端初始值为0,LM555CN时基电路的阈值端6管脚为高电平,LM555CN时基电路复位,三极管Q2截止,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保持吸合,电冰箱电源被切断。

然后电源向电容C1冲电,使得2、6管脚电位下降,大约经过3~5min,可使电位降至12V的三分之一,LM555CN时基电路置位,3管脚输出高电平,Q2导通,继电器K1通电吸合,其常闭合触点K1断开,LED2绿灯亮,电冰箱正常工作。

当交流电电网意外断电时,C1存储的电荷通过R4、D3迅速释放。

当交流电电网恢复供电时,电路又要延迟大约3~5min才向电冰箱供电,从而确保电冰箱压缩机不受损坏。

当市电压升高到250V以上,上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当市电电压下降到180V以下时,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

只要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比较器输出低电平,Q1就截止,LED就熄灭。

此时6管脚为高电平,LM555CN时基电路复位,输出端3管脚为低电平,LED1红灯亮,电冰箱电源被切断,从而使电冰箱在电压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可以自动的停止工作,保证了电冰箱能安全工作于正常的电源范围内。

当电压恢复正常时大约要延迟大约3~5min。

电冰箱保护器的原理如下:

 

图二电冰箱保护原理图

2.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

(1)电路设计方案

a)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如下:

图三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

作用:

把交流电压变成大小合适的、稳定的直流电源。

电源变压器

作用:

把220V的电网电压变成想要的的小电压。

整流电路

电路的组成:

四只二极管(原则是,保证在变压器副边电压U2的整个周期内,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方向始终不变。

工作原理:

利用的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D5、D7和D6、D8两对二极管交替导通,致使负载电阻RL上在U2的整个周期内都有电流通过,而且方向不变。

交流电压经过整流电路后变成脉动直流电压,即:

既含直流,又含交流。

滤波电路即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一个电解电容。

工作原理:

利用电解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不仅使输出电压变得平滑,而且可以使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变大。

稳压电路

作用:

使输出电压不受负载、温度等的影响。

直流稳压电路原理图如下:

图四直流稳压电路原理图

b)比较器的设计

欠压和过压检测电路由集成电压比较器及外围电路元件组成。

集成电压比较器电路利用理想元件U1、U2、D1、D2、RP2和RP3组成,上较器用于过电压的检测,下比较器用于欠电压的检测。

RP1电阻的分压组成基准电压,为比较器提供基准电压。

三极管构成电子开关。

窗口比较器

当输入电压Ui大于U+R,必然大于U-R,所以集成运放的输出Uo=-Uomax;

当输入电压Ui小于U-R,必然小于U+R,所以集成运放的输出Uo=-Uomax;

当输入电压Ui大于U-R小于U+R时,集成运放的输出Uo=+Uomax;

图五窗口比较器及其电压传输特性电压比较器

窗口电压比较器的原理图如下:

图六窗口电压比较器的原理图

C)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由Q1、Q2和LM555CN时基电路组成。

LM555CN接成开机时,即输出高电平,是定时工作模式,延时时间为:

T=1.1×C1×R5≈3~5min。

其中LED为电压指示灯,D3防止电容反向放电,D4对继电器稳压。

555定时器的原理图如下:

图七555定时器的原理图

结构:

555定时器由两个比较器、一个基本RS触发器、一个反相缓冲器、一个漏极开路的NMOS管和3个5kΩ电阻R组成的分压器构,因此命名为555定时器。

原理:

3个5kΩ电阻组成分压器,给两个电压比较器提供基准电压,A1触发电平为2/3UDD,6端为高电平触发端,A2触发电平为1/3UDD,2端为低电平触发端。

在5管脚外接一个参考电源,可改变A1、A2触发电平值。

比较器输出端分别接RS触发器由两个或非门组成,必须用负极性信号才能触发,因此加到比较器A1同相端6脚的触发信号,只有当电平高于反相端5管脚的电位时,RS触发器才翻转;而加到比较器A2反相端2脚的触发信号,只有当电平低于A2同相端的电位时,RS触发器才翻转。

4端R为外部复位端,当R=0时RS触发器输出为0状态,可强制复位。

反相器G2构成驱动器,用于提高定时器的带载能力,并隔离负载对定时器的影响。

NMOS管T起放电开关作用。

555定时器各端的功能如下表:

定时器功能表

TH(6)

TR

(2)

R(4)

OUT(3)

T管

D(7)

L

L

导通

L

>2/3UDD

H

L

导通

L

<2/3UDD

>1/3UDD

H

不变

不变

不变

<2/3UDD

<1/3UDD

H

H

截止

H

(2)参数的计算

设变压器的变压系数为18:

1,副边电压为U2,桥式整流后的电压为U3,电容滤波后的电压为U4,U3=0.9×U2,U4=1.2×U2,所以当U1分别为180V、220V、250V时,U2、U3、U4和Va分别为:

U1=180V时,

U2=180÷18=10.0V,

U3=0.9×10=9.0V,

U4=1.2×10=12.0V,

Vamin=6.0V;

U1=220V时,

U2=220÷18=12.2V,

U3=0.9×12.2=11.0V,

U4=1.2×12.2=14.6V,

Va=7.3V;

U1=250V时,

U2=250÷18=13.9V,

U3=0.9×13.9=12.5V,

U4-=1.2×13.9=16.7V,

Vamax=8.35V。

所以比较器的上限电压为8.35V,下限电压为6.0V。

调节电位器RP2和RP3使上比较器的管脚电压为8.35V,下比较器输入的管脚电压为6..0V,从而设置好比较器的上下限电压值,使电路在180V≤U1≤250V时能正常工作。

电网由断电到恢复供电时,电冰箱要延时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常工作,此段延时时间T由LM555CN延时器外围的电解电容C1和电阻R5决定:

T≈1.1×C1×R5

因为电路要求延时3min(180s)~5min(300s),设C1=220uF,则R5的阻值为:

R5=180÷(1.1×220×10-6)=7.2×105Ω

R5=300÷(1.1×220×10-6)=1.2×106Ω

所以电阻R5的阻值范围为:

7.2×105~1.2×106Ω

3.仿真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1)仿真的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a)经过直流稳压电路后,输出电压为直流电压12V左右。

b)当输入电压由0V跳变到正常工作范围时,LED(黄色)发亮,LED2(绿色,负载)仍不工作,大约经过3~5min的时间才开始工作(发光),即LED2(绿色)发光,LED1(红色)不发光。

c)当输入电压在范围外恢复到范围内时,也是LED(黄色)发亮,LED2(绿色,负载)仍不工作,大约经过3~5min的时间才开始工作(发光),即LED2(绿色)发光,LED1(红色)不发光。

d)当输入电压从正常范围内跳变到范围外时,LED(黄色)、LED2(绿色,负载)立即熄灭,LED1(红色)发光。

说明负载停止工作。

e)当输入电压在正常范围内突然遭受停电时,所有发光二极管立即熄灭。

(2)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仿真图如下:

a)经过直流稳压电路后,输出电压为直流电压12V左右.

 

图八直流稳压电源仿真图

b)如下图所示输入电压在180-250V时,电冰箱正常工作。

b)如下图所示输入电压在180~250V时,电冰箱正常工作。

图九正常工作时的仿真图

c)如下图所示输入电压超过250V过压时,电压处于断电保护中:

图十过压时的仿真图

d)如下图所示输入电压小于180V欠压时,电压处于断电保护中:

图十一欠压时的仿真图

从上图的仿真效果来,更改电冰箱保护器的保护性能良好,再过压和欠压的情况下能很好的保护电冰箱,从而使之在无人监控的条件下正常工作。

与此同时实现了上电延时的效果,更好的保护了电冰箱。

、心得体会及建议

1.心得体会

我是一个通信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做这样的课程设计非常有意义,无论是实践还是为大四的毕业设计做准备,意义都非常重大。

在我们过去的两年中接触最多的是大学生必修和专业基础课。

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我们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是实际中的电子设计了。

而与此的课程设计给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给了我们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感触最深的是:

自己知道的太少,不得不查阅大量的指导书、设计书和网络资料。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不断的查阅资料验证和组员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可以知识,也可以友谊。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于Multisim软件,我从一无所知到了解它的基本用法,可谓是历尽艰辛啊。

因为它是一个新软件,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更别说用了。

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也认识到它在仿真领域的重要性。

仿真过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它要牵扯到调试,有时候查电路查好久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它锻炼的就是你的耐心和细心,只要坚持,就没有攻不下来的堡垒。

另外,由于课堂上学的都只是皮毛,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就有些吃力,不得不一边深入了解课本上的原理,一边查阅资料,把它运用到实际中。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学会了实践。

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由于时间紧,我对有的知识原理还不是很了解,难免会出现错误,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2.建议

由于时间紧,我们对很多知识了解的不够,尤其是对Multisim软件、555计时器只了解皮毛。

我希望以后老师让我们做类课程设计时,学了之后再做,或者多一点时间去了解。

这样就能使我们对知识和技能的了解更扎实,更稳固。

、附录

序号

编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V1、V2

交流电源

220V

2

2

T1

变压器

1

3

D1、D2

二极管

1N4148

2

4

D3、D4、D5、D6、D7、D8

二极管

1N4001

6

5

C1

电解电容

220uF

1

6

C2

电解电容

470uF

1

7

C3

陶瓷电容

10nF

1

8

C4

电解电容

100uF

1

9

C5

陶瓷电容

330nF

1

10

C6

陶瓷电容

100nF

1

11

R1、R2、R7、R8

电阻

1kΩ

4

12

R3

电阻

15kΩ

1

13

R4

电阻

1.5kΩ

1

14

R5

电阻

1MΩ

1

15

R6

电阻

4.7KΩ

1

16

R9

电阻

1.2KΩ

1

17

U3

稳压器

LM7812CN

1

18

U1、U2

比较器

2

19

RP1、RP2、RP3

可变电阻

1KΩ

3

20

LED、LED1、LED2

发光二极管

3

21

U4

延时器

LM555CN

1

22

K1

继电器

EDR201A12

1

、参考文献

1.海欣,李旭升,张樱枝.模拟电子技术学习与考研辅导.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孙梅生,李美莺,徐振英.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梁宗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5.张玉璞,李庆常.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郭海文,郭昉,张旭珍.电气实验技术.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7.薛鹏骞,梁秀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8.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