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905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x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纷扰(rǎo)    收敛(liǎn)  随声附和(hé)    焦灼(zhuó)

B.匀称(chèng)    阔绰(chuò)  偃旗息鼓(yǎn)    踉跄(qiàng)

C.要塞(sài)    提防(dī)  拈轻怕重(zhān)    愠怒(yùn)

D.拮据(jū)    干涸(hé)  挑拨离间(jiàn)    蔫巴(niān)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津津乐道   家喻户晓   巧夺天工   鲜为人知    

B.专心致志   世外桃园   孜孜不倦   谈笑风声    

C.拔山涉水   历历在目   锋芒必露   忍俊不禁    

D.与日具增   载歌载舞   叹为观止   查言观色    

3.(2分)(2016·黄冈)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4.(2分)(2012·滨州)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_。

②毕业了,把这本书送给你,留个_________吧!

③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_________。

④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都_________,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A.标志  记念  刮目相看  改头换面    

B.标本  纪念  刮目相看  焕然一新    

C.标志  纪念  另眼相看  改头换面    

D.标本  记念  另眼想看  焕然一新    

5.(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A.②①⑤④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①④②⑤    

D.③①⑤②④    

6.(2分)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啊,多么迷人的景色呀?

”这是个非主谓句。

B.“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张海五。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贱卖张海五”。

C.“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个动词性短语

D.“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鬈发堆在额头上”。

二、其他(共1题;共2分)

7.(2分)(2017八下·灯塔月考)仿写句子。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导读(共1题;共3分)

8.(3分)(2018七下·越秀期中)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题目。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连A都有些胆怯了!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文中A处的人物是________,他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之后,他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________的行尸走肉。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9.(6分)(2011·温州)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大漠孤烟直,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

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3)

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________。

(范仲淹《苏幕遮》)

(5)

________,__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6)

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10.(15分)古诗文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不敢稍逾约  ()               ②益慕圣贤之道 ()                      ③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腰白玉之环()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你从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11.(15分)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日: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日: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日:

“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日: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请广于君                 ②长跪而谢之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

唐雎列举三个“士”的事例,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2.(10分)(2017九上·巢湖月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13.(18分)(2017七下·长丰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迅

①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③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④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⑦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⑧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

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2)

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

第⑥段划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_;“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________。

(4)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到,“我”对阿长的敬意主要是因为她给“我”买来《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我”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心地善良的人。

D.第⑧段写《山海经》的刻印尽管很粗拙,但多年后,“我”对书的模样,仍记得清清楚楚,说明“我”对这套书的珍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5)

选文第⑦段在结构上及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14.(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请敬畏规则

罗 西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

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

“看到红灯了没有?

”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气势汹汹的,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作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

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

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

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

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

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

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

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

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

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

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

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作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

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

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

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说“不遵循规则”的人“其实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对这类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B.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作决策时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C.题目“敬畏”一词表达出对“规则”的一种庄严感、使命感。

D.哈佛校长的做法印证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两句话。

(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文中有何作用?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5.(5分)(2017七上·乌海期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请以《             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你的在学习、生活方面快乐的事以及给你的感悟等。

(二)以“那一天,我笑了”为题。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出现的校名、人名可用某某代替;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二、其他(共1题;共2分)

7、答案:

三、名著导读(共1题;共3分)

8、答案: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9、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10、答案:

11、答案: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2、答案: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13、答案:

14、答案: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5、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