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747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docx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张帅20094022004

阅读方法:

1.检索阅读

2.分析阅读

作业步骤:

1.课本的各章节的简述

2.读后感

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至四千多年前)

1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2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石器的制造火的使用

3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原始耕作技术动物的驯养

4原始工艺技术

制陶蚕丝的开始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建筑交通工具

5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天文学知识的萌芽数学知识的萌芽其它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的医和药六原始自然观

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一奴隶制度的出现和科学技术

2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3农业生产技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开始形成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园艺、蚕桑和畜牧

4手工业技术

建筑纺织染色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酿酒

5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天文学数学

6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夏小正》和物候知识有关气象、地形和地图的记述

7初期的医药学

巫和医德分化药物与汤液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

8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天命观的形成阴阳、五行和八卦说

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1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2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生铁、钢和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冶铁业的兴起与铁器的逐渐普及找矿经验和采矿技术

3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吕氏春秋•上农》等篇所反映的精细耕作技术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知识

4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

5《考工记》——手工业救赎规范的总汇

《考工记》的产生车辆的制造弓箭的制作钟、鼓和罄等乐器的制造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数学知识

6《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光学知识力学知识和时空观几何学知识及其它

7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对行星和恒星观测的数量化天象观测的重要成果古四分历法算筹、筹算和十进位值制

8地学著作的出现

《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

9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医药学的发展和名医扁鹊《黄帝内经》的整体观、脏腑经络说和阴阳五行论《黄帝内经》的防治思想、病因说及解剖学知识

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天与地的相对关系问题宇宙本原和宇宙无限性问题

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1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2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牛耕法与新型农具代田法和区种法《氾胜之书》园艺、养马、蚕桑的发展水利工程

3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

生产工具和兵器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新技术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

4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历法体系的形成天文仪器和天象记录论天三家——盖天、浑天和宣夜说张衡及其成就

5数学体系的形成《九章算术》的出现《九章算术》的内容简介《九章算术》的意义及其影响

6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

马王堆出土的地图《汉书•地理志》的编纂气象知识

7医药学体系的充实与提高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成就

8造纸术和漆器工艺

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的革新漆器的发展与兴隆

9建筑、交通及防治技术

秦汉长城木结构与砖结构技术驰道与栈道水陆交通与船舶技术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纺织机械

十学术思想和王充《论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及其影响古、今文经学派的对立及其影响王充及其《论衡》

十一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

海路交通陆路交通科技文化的交流

第五章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

2贾思勰和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贾思勰的农学思想《齐民要术》反映的北方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

3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

岁差和大气消光现象太阳、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若干天文常数精度的提高星图与浑仪、浑象

4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刘徽及其数学成就祖冲之及其科技成就

5地学的新进展

地记的编纂裴秀和制图六体郦道元和《水经注》关于植物找矿的认识

6医药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王叔和与《脉经》皇甫谧和《针灸甲乙经》陶弘景和《神农本草经集注》药物炮灸葛洪和《肘后方》与迷信的斗争

7炼丹术和化学

炼丹术和化学的关系早期的炼丹著作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

8制瓷、灌钢和建筑技术

制瓷技术的成熟灌钢法和鼓风技术佛教建筑

9机械制造的新成就

马钧及其成就运输工具兵器和军事技术十自然观和宇宙论方面的论争

玄学、道教、佛教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宇宙论的各学派

第六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

1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大帝国

2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的兴盛南方水田整地技术农田水利和灌溉工具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农学著作

3冶金和纺织技术大型铸件和炼银技术纺织机术

4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长安城洛阳城木结构建筑和砖塔赵州安济桥

5地理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贾耽及其贡献李吉甫和《元和郡县图志》玄奘和《大唐西域记》对海陆变迁和潮汐的认识大运河的开凿和利用

6算经的注释和数学的发展数学教育王孝通和《辑古算经》“十部算经”的注释二次内播法的创立实用算术的发展

7天文学和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定期法的应用浑仪与浑象的改进一行及其成就天文常熟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8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造纸技术

9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炼丹术的发展炼丹设备矿石药物和化学药物

十中医药学的进步医药机构与医药教育、法令巢元方和《诸病源侯论》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修本草》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密要》外科治疗藏医

十一中外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发展中外交往概况与朝鲜的交流与日本的交流与印度的交流与中亚、西亚各国的交流

十二柳宗元、刘禹锡的自然观柳宗元的自然观刘禹锡的自然观

十医药学的全面发展《经世证类备急草》等的修订金、元四大家和医药学流派的形成法医学著作《洗冤录》和解剖学知识针灸和外科医术

十一瓷器和冶金的发展名闻中外的名窑瓷器冶金技术

十二建筑与桥梁技术

城市建设的变化《营造法式》反映的木构建筑技术砖塔建筑技术的发展辽代应县木塔元代木结构技术的新发展桥梁建造技术十三纺织技术

薛景石与《梓人制造》水力大纺车纺织品及制造技术十四中外科技交流

对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影响科学技术的中外交流十五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

张载与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朱熹的自然观

第八章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

明清时期上1368——十七世纪)

1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

2郑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术郑和远航的历史发展背景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横渡印度洋的宝贵记录

3先进的冶金技术空前的生产规模采矿技术焦炭、活塞式风箱和机车的使用炒钢工艺的新成就灌钢法的发展古代钢铁技术体系综述最早的

炼锌技术

4黄河、大运河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改造黄河的治理大运河的疏浚盐碱地的改造

5“一岁数收”技术与新作物的改进“一岁数收”技术新作物的引进农学的新成就蚕桑的发展

6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明代的万里长城精巧的园林艺术兄弟民族建筑

7商业数学与珠算商业数学的发展珠算的广泛应用

8声学知识的新发展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建筑上的声学效应

9传染病学和外科成就温病学说的创立人痘接种的发明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

十地方志的科学价值地方志著作大量增加珍贵的科学史料

十一明末著名科学家及著作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的科学活动和《农政全书》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十二“理学”、“心学”的泛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理学”和“心学”的泛滥对“理学”、“心学”的批判及早期启蒙思想家影响

第九章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

明清时期,下十七世纪——1840年)

1没落中的封建社会

2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影响传教士来华的政治背景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3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和态度对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对待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三种不同态度

4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康熙帝和自然科学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

5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入后取得的成就《崇祯历书》和《数理精蕴》的编纂王锡阐和梅文鼎的成就

6其它科技成就明、清瓷器赵学敏和《本草纲目拾遗》王清任和《医林改错》吴其睿和《植物名实考》

7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古典文献的考证脱离实际的学风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第十章近代的科学技术

1近代中国的社会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和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半叶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早期的改良主义思潮及影响

2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入洋务运动近代工厂矿山的建立科学技术书籍的编译

3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和近代数学知识的传入近代物理学知识的传入

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和著名化学家徐寿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

1840年以来的地学进化论等生物学知识的传入

4各种技术知识的传入铁路的兴建和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近代冶金技术的传入传入的其它各种工业技术

5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

6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和技术洋务运动的失败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学制的改革,留学生的派遣和学会的创立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

结语

1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2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3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问题

4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社会)

社会背景:

原始社会,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科学:

这个时期说不上科学,只能说是技术。

1.石器制造与火的使用

2.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3.原始工艺技术

火的使用与取得、工具的改进。

农牧业产生和工艺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自然观:

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很薄弱,在大量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面前

感到迷惑不解,对之顶礼膜拜,并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

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夏、商、西周时期)社会背景:

奴隶社会

其社会的特点:

生产力较低,经济发展缓慢,农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业不发达。

科学:

1.青铜时代与青铜冶铸技术

2.农业生产技术与手工业技术

3.天文学、数学、物候、地学与医药学

4.天命观与阴阳五行学说

自然观:

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

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背景: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奠基时期,随着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

的转化,科学技术出现了奴隶社会不能比拟的发展。

科学:

1.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2.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3.《考工记》和《墨经》中的科技知识

4.天文学、数学、地学的进步与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自然观:

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宇宙无限和宇宙本源的问题

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秦汉时期)

社会背景:

随着封建制度的巩固,我国古代各学科体系的形成和许多生产技术趋于成熟,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总特征。

科学:

1、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

2、天文学体系的形成与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3、数学、地图测绘技术、疆域地理志、医药学

4、造纸术、漆器制造工艺、建筑、交通及纺织技术

5、学术思想与王充《论衡》

中外交通与科技文化交流:

中外海陆交通的发达,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地理知识,是人员来往更加频繁。

伴之而来的是科技交流,我国的铁器、农业技术等传入外国,同时也带回国外技术。

自然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第五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充实与提高(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之间的兼并战争形成魏、吴和蜀三国定力的局面。

这个时段时有战争发生,但是主要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

战争虽然对文化有所破坏,但是民族的融合中原地区的文化没有中断。

科学:

1、贾思勰和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2、刘徽与祖充之

3、地学的新进展

4、炼丹术与化学

自然观:

玄学、道教、佛教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宇宙论的各学派

第六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隋唐五代)

社会背景:

隋朝很短,但是不能忽视,隋唐在长江、黄河两大经济区

相结合的基础上,在比前代广阔、很厚得多。

科学:

1.天文学和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

2.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

3.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孙思邈《千金方》、外科治疗

中外交往与科技交流:

丝绸之路、与朝鲜和日本的交流

第七章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宋元)

社会背景:

北宋,社会经济关系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完成了唐中叶以来发生的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变化。

地主阶级主要以购买土地的方式来占有土地。

科学:

1、火药和兵器的进步

2、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造船技术

3、雕板印刷的盛行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卓越的科学家沈括

5、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建筑、瓷器、冶金等)

自然观:

张载《横渠易说》,以气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朱熹以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第八章传统科学的缓慢发展(明清时期)

社会背景:

明朝总结了历朝的经验实施极权统治,清朝延续了明朝的

制度,这些制度都不利于封建制度向治本主义制度的转变。

科学:

1、郑和下西洋与造船航海技术

2、先进的冶金技术、建筑技术

3、商业数学声学知识传染病学和外科成就

4、地方志的科学价值

5、明末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启光《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自然观:

朱熹的“理学”和王守仁“心学”

第九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明清时期下)社会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已面临深刻的危机,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西学东渐:

1.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

2.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其影响

3.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与态度

4.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

5.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后取得的成就

6.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第十章近代科学技术

社会背景:

一个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逐渐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人民对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奋起进行了英勇的反抗。

西学东渐:

1、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入

2、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

李善兰和近代数学知识的传入

徐寿和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

3、各种技术知识传入

读后感:

这本书不是按照编年体来写的,有倒叙和插叙的方式。

读过这本书后觉,技术的发展是缓慢的,不排除历史上特殊的事件的影响。

(关老师,我以前做的作业丢了,只好重新做的,但是时间不是充分,没有仔细阅读,我知道自己这次做的不好,假期我会完善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