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贯通误差预计.docx
《巷道贯通误差预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巷道贯通误差预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巷道贯通误差预计
32203巷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设计编制:
邓苏龙
编制地点:
内科大高职院
编制时间:
2012年5月1日
摘要4
Abstract4
前言5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地质概况6
第一节矿区概述6
一、补连塔矿的地理位置6
二、井田的地物、地貌、气候条件6
三、井田地质构造及其煤层储量6
四、煤种及其开采情况7
五、交通情况7
第二节矿井地质概况7
一、地质构造7
二、地层8
三、煤层特征8
四、煤质8
第二章井田开拓及采煤方法10
一、井田开拓的主要原则10
二、开拓布置10
三、井底车场及硐室11
第三章矿区地面测量12
第一节:
矿区地面控制网的概况12
第二节关于近井点的建立13
第四章井下平面测量15
第一节:
井下平控制测量方案的选择15
第二节:
平面联系测量15
一、一井定向15
二,两井定向16
第三节:
井下控制导线测量设计18
一、井下导线的设置18
二、井下经纬仪导线角度测量18
三、井下导线测量的方法19
第五章:
井下高程测量22
第一节:
高程联系测量22
第二节: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23
一、高程控制的要求:
23
二、井下水准点和导线点的设置24
三、井下高程测量方法24
第六章:
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面测量27
第一节:
巷道掘进测量27
第二节:
回采工作面测量29
一、回采工作面测量的内容29
二、回采线的测量方法29
三、回采工作面的填图注记30
第二篇专题部分31
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矿32203巷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31
第一章贯通巷道概述31
第二章:
贯通平面测量方案设计33
平面测量方案选择33
(一)平面测量方案设计33
第一节:
近井网的设计34
第二节:
定向测量方案设计35
①主副井一侧35
②三号井一侧35
第三节:
井下导线测量设计36
第三章:
贯通高程测量方案设计37
第一节:
导入高程方案设计37
一、钢尺导入高程37
二、钢丝导入高程38
三、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39
H=S-l+△l(6)39
HB=HA-h(8)39
四、测长器导入高程39
五、大井深立井高程导入的方法40
六、利用长钢尺分段导入高程40
七、光电测距仪两段法导入高程40
八、利用测长器导入高程40
第二节:
井下高程测量设计41
第四章贯通允许偏差42
一、水平方向偏差值得确定43
二、垂直方向偏差值的确定44
第五章贯通测量误差参数选择45
一、观测误差参数的选择45
二、误差预计参数的选择45
第六章同一矿井内巷道贯通的误差预计46
一、水平重要方向上的误差预计46
二、竖直方向上的误差预计48
三、本次设计贯通误差预计计算49
致谢52
参考文献53
摘要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了贯通测量的原理分类和允许偏差,及其工作步骤、误差预计、实测规则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贯通测量原理分类误差预计
Abstract
Abstract:
Thispaperintroducesthemeasuringprincipleandclassificationthroughtheallowabledeviation,andworkingsteps,errorprediction,measurementrulesforspecificapplications.
Keywords:
throughmeasuringprincipleclassificationerrorexpected
前言
贯通测量,尤其是大型巷道贯通测量是矿山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贯通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建设、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了加快矿井的建设速度、缩短建井周期、保证正常的生产接替和提高矿井产量,经常采用多井口或多头掘进,这样就会出现两井间或井田的长距离巷道贯通测量,所以两井间贯通测量就成为了矿井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近50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测绘仪器制造也得到了长足进展,其高科技产品代表之一就是电子全站仪。
全站仪是当前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测绘仪器。
应用全站仪与传统的科技手段和地质勘探技术理论相结合,在矿山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对矿区地面和地下的空间、资源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利用,将极大地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物力,使矿区开采更加有效地进行。
国际上矿山测量仪器正向着多功能、小型化、数字化和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外两井贯通理论比较成熟,两井间贯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在确定测量方案和方法时,应保证贯通所必须得精度,过高和过低得精度要求都是不可取得。
2.对完成得测量和计算工作均要有客观得检查,如:
进行不少于两次独立测量;计算由两人分别进行或采取不同得方法,不同计算工具等。
在此,我们做了补连塔矿一井井贯通测量。
矿井的顺利贯通加快了了矿井的建设速度,缩短了建井的周期、保证了正常的生产交替并且提高了矿井的年产量。
第一章矿区概述及地质概况
第一节矿区概述
一、补连塔矿的地理位置
神华东胜精煤公司补连塔矿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之东南部,地理位置是:
东经11004'16"——11010'18"
北纬3918'39"——3922'43"
井田之东缘是乌兰木伦河一级阶地,与马家塔东露天矿邻接,南界是5——5'及8——8'勘探线,与上湾煤矿、马家塔露天矿相邻,西界为16——16'勘探线,毗邻呼和乌素与林兔井田,北以3——3'勘探线为界,与现李家塔煤矿接壤,形状近似南北走向、东西倾向,井田长度南北、东西均约为6公里,井田面积为33.67平方公里。
二、井田的地物、地貌、气候条件
井田内地貌比较复杂,波状及新月形沙丘广为分布,雨裂冲沟发育,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在1150——1280米之间,比高约130米,复杂的地貌给矿山地面测绘工作增大相应的难度。
井田所在矿区气候属中温带干旱型。
每日温差及每年温差均较大。
年气温在-28℃——37℃间变化,年降水量约194——532毫米之间,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之5——6倍,故而土壤沙化严重,植被覆盖稀少,形成干旱,多风之气候特征。
乌兰木伦河在井田东缘由北向南流过,其最大洪水量为每秒89.721立方米,贫水期为每秒3.1立方米,常年流水,冬季结冰,与陕西省境内汇入窟野河。
井田内其他沟、谷均为时令河,其中以补连沟最长,贯穿井田中央,全长约6公里。
三、井田地质构造及其煤层储量
井田内之煤系地层属单斜构造,倾向西南,倾角为1°——3°间,平缓稳定,平均厚度约180米,含中、下侏罗系煤层之2、3、4、5、6五个煤组,总地质储量约70544万吨,工业储量65370.3万吨,可采储量44138万吨,其中2——2中、3、4煤层为极稳定煤层,大面积可采,适合于集中生产,综合机械化采煤。
煤系内无大裂缝及火成岩侵入。
矿井涌水量正常是每小时90立方米,其来源主要是孔隙水及裂隙水,全靠地表降水补给。
四、煤种及其开采情况
各煤组煤质优良,属不粘结煤种,具有低灰分,低硫、低磷高发热量之特点,是名符其实的精煤。
井田内除进而十余年来有地方与乡镇开办的小矿、小窑外,如白石头小窑,补连沟小窑。
基本上无古窑,小窑之破坏与威胁,矿井低瓦斯含量、无火区,故火及瓦斯的威胁很小。
综上述,可认为本矿之开采条件极为优越。
东胜南部煤田开发之前,此地属老、少、边、穹地区,居民极少、经济稀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一座座矿井相继建立,建设人员不断涌入,目前,已形成以大柳塔、上湾、补连塔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之矿区。
跨世纪、大规模的建设布局,将把这里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五、交通情况
目前矿区之交通网络雏形已形成,包头——神木铁路于93年通车,运输能力为每年1000万吨,由包头、大同进入大秦线,到达秦皇岛码头。
为缓解煤炭外运之紧张,有神木到河北省黄骅港之铁路,神木至朔县段已建成通车,于2000年将全线贯通,使矿区优质原煤及洗精煤直达港口,外运出国。
矿区内沥青铺面之公路与国道邻接,可通达最近的伊金霍洛旗及包头、新街、榆林、府谷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交通基本畅通无阻。
第二节矿井地质概况
一、地质构造
本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25°——8°。
其内尚外发现断层,偶有短轴向斜和背斜出现,赋存条件简单,井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二、地层
由于大面积风积沙和沟谷中冲於积物的覆盖和地形切割较浅等原因,区内只在沟谷两侧或山脊零星出露延安组上岩段及其以上地层。
根据地层露头和钻孔资料,本井田赋存地由老至新有:
上三迭统延长组、下侏罗统延安组、中侏罗统直罗组、上侏罗——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第四系。
三、煤层特征
补连井田煤层特征
井田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共含1、2、3、4、5五个煤组,其中2-2、3-1号煤组为单一煤层,1、4、5煤组为双层或多层煤层。
1号煤分为1-1和1-2两个亚组,1-2又分为上中下三层,主要可采层为12中全区可采,在浅部分成12中1和1-2中两层,形成局部可采的地段,121和1-21也只有局部可采。
4号煤组分为4-1和4-2两个亚组。
4-1煤层分为上、中、下三层。
5号煤组分为5-1和5-2两个亚组。
5-1煤层一般为两层,因间距小,不可采,未作分层。
延安组地层平均厚度为178.30米,共含5个煤组,8——13层煤,其中可采煤层11层,平均总厚度17.82㎜,含煤系数为10%。
1-2、22、31号煤层全区可采,为主要可采层,属稳定煤层。
1-2中1和5-2煤层大面积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其他均为不稳定煤层。
四、煤质
本矿井个开采煤层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特性相近。
煤呈黑色,条痕褐黑色。
煤层致密坚硬,容重在1.30T/M3左右。
宏观煤岩特征:
各煤层均由亮煤、暗煤、镜煤,丝煤组成,丝炭含量较高为各煤层的一个主要特点,燃点约300℃,为易燃煤。
宏观煤岩类型:
2煤组以半暗为主,暗淡型和半亮型次之;2、3、4号煤则由半亮型、半暗型为主,其次为暗淡。
各可采煤层牌号除1-2上为长焰煤外,其他均为不粘煤。
根据镜煤反射率及显微镜煤岩特性,井田内各煤层主要为低变质烟煤的第一阶段,属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低磷,中高发热量煤。
煤的抗碎强度试验结果表明,1-2中、2-2号煤为一级高强度煤,其抗碎强度均在68.14%以上。
经简易可选性试验,确定井田各主要开采煤层为易选或极易选煤。
本矿井各煤层的煤质基本类似,其工业用途亦基本相同。
出用作出口外,主要可作为动力煤、民用煤及气化用煤。
第二章井田开拓及采煤方法
一、井田开拓的主要原则
本井田为一面积广阔、储量丰富、倾角平缓、构造简单的稳定煤层,沼气含量低,煤层顶底板稳定,开采条件优越,具备建设特大型高产高效矿井的条件。
1、充分利用已有开拓系统,节省井巷工程量,缩短建井工期。
2、多用煤巷,少用岩巷,大巷均布置在煤层中,节省矿井投资。
3、简化生产系统,尤其是运输环节,采用大型胶带输送机装备。
4、提高矿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把矿井建设成为一座一流的高产高效特大型现代化矿井。
5、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场地和设施,有利于节省投资。
二、开拓布置
补连塔矿
1、井筒:
已形成井筒共有7个,其中工业场地5个,分别为新旧主斜井、副斜井、风井和辅助平硐,南风井场地2个,分别为南进风斜井,南回风斜井。
2、主要大巷
2-2煤大巷主要有:
2-2煤1号胶运大巷、+1055水平辅运大巷、+1088水平辅运大巷、2-2煤回风大巷2-2煤2号胶运大巷和辅运大巷都以形成。
1-2煤大巷主要有:
1-2煤回风大巷1-2煤辅运大巷。
1-2煤集中巷有:
1-2煤三盘区集中胶运巷,1-2煤三盘区集中辅运巷,1-2煤集中回风大巷。
三、井底车场及硐室
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拓,主运输采用胶带运输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自地面直达工作面,系统简单,环节少,矿井不存在车场线路,井下辅助运输大巷可形成环线,供胶轮车运输通行。
矿井开采前主要利用以前的硐室,利用矿井原有水泵房、水仓、中央变电所及井下消防材料库或对其进行改造扩大,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水泵房和水仓、变电所,初步考虑在二盘区b204钻附近设一水仓,将四盘区31401工作面采空区的水通过净化处理后作为矿井生产用水。
考虑四盘区b275钻孔南侧附近的地面有220KV变电站,在四盘区b275钻孔南侧附近1-2煤及2-2煤的大巷联巷内设变电所。
由于井下机械化水平高,火药、雷管消耗较少,故井下设火药库。
四、采煤方法
补连塔煤矿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矿井综采工作面各环节、工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从装备来看,引进设备除了美国久益公司生产的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6LS--05型电牵引采煤机和Φ38*139双中链牵引的刮板运输机外,还有转载机、泵站、电器等,支架、皮带等亦是国内较先进的设备,主要特点是功率大、能力强、性能良好。
巷道掘进取消了人工作业,掘进工作面采用了连续采煤机和综掘机,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第三章矿区地面测量
第一节:
矿区地面控制网的概况
东胜煤田在全国大地控制网中处于河曲区Ⅱ等全国网之西南部,而河曲Ⅱ等网是国家Ⅰ等锁包头——大同、大同——忻县、忻县——包头四条锁所围成的口字形中分期布设,作业年代为五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作业单位有地质第二大地队,国家测绘局与军委总参测绘局及黄河水利委员会等。
作业依据为原苏联1939年测绘规范等,精度很低,属旧Ⅱ等网体系,1973年军委总参测绘局进行了河曲区357个点的整体平差,反映出其精度的低下,如:
1、三角形闭合差(最大):
5.4″
现规范允许(最大):
3.5″
2、平差后测角中误差:
1.8″
现规范允许(最大)1″
3、α-M差值:
13.02″
一般应小于:
3″
整体上看,河曲区Ⅱ等网在整体平差后仅可达到现行规范的Ⅲ等网精度。
1982年内蒙煤田勘测队在东胜煤田布设约150个点的Ⅲ等全面网,是在上述河曲区Ⅱ等网下的加密,本身精度符合现行规范,但因起算点精度不够,并与陕西接网时发现不少问题,该网在矿区内及附近有点位分布,其精度值也待研究与分析,但满足地质勘探及1:
5000比例尺测图,基本是可以的。
按照煤炭开发三个阶段的要求,应该建立本矿区基建与生产阶段之高精度控制网,以满足《煤炭测量规范》第五条及变形精度不低于1:
2万之基本要求,介于基建之处,人力、物力与资金的约束,本矿区沿用了勘探时期之控制网,为了建立近井点的迫切需要,1991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公司测量队在蒙陕边界南北两侧跨全矿区,以四个Ⅱ等点为起点建立含有14个未知点的Ⅳ等三角锁一条,获得了相对的高精度:
1、测角中误差:
1.48″(规范允许2.5″)
2、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6.99″(规范允许9″)
3、边的最弱相对精度:
1:
7万(规范允许1:
4万)
4、最大方位中误差:
1.07″(一般允许2.5″)
5、最大点位中误差:
0.057M(一般允许0.1M)
这条三角锁的建立,为全矿区各矿之近井点的建立奠定基础,在补连塔矿附近有“苏家梁”及“白石头”两个Ⅳ等点。
与建立三角网的同时,相应建立了Ⅳ等水准网,以“马家塔”点之高层为起算,网中含11个未知点,组成含有四个结点、三个闭合环的多接点水准网。
相对精度良好:
1、单位(公里)权中误差:
4.7㎜(允许误差为10㎜)
2、最弱点高程中误差:
9.2㎜(允许误差为20㎜)
这个水准网在本矿区附近有两个点(“苏家梁”与“白石头”),这样使近井点及井下高程有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可见,虽然起算点精度不高,图形构网不够严密,但在施测中静心观测,又在网之最弱部加测了两条高级电磁波测距边,弥补了缺陷,获得了理想结果,使基建测绘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二节关于近井点的建立
如前述,虽然海局一处、151煤田地质队及邯郸设计院建立过近井点,但实践证明,这些单位建立的近井点,质量不好,资料紊乱,而且“各自为政”产生了坐标、高程多套系统,很不利于应用,91年补连塔矿成立的测科,加以公司Ⅳ等控制网完成,矿地测科决心放下以往资料,建立以公司自己测设的国家坐标与高程系统的近井点,从而改算、整理以往的测量资料。
决定以“苏家梁”、“白石头”两个Ⅳ等三角点为起算点,建立5″级测距导线,外业以RED-MiNi测距仪四测回往返侧边,水平角及垂直角以WILDT2经纬施测四测回,全导线含13个未知点。
总长度为8.6公里,其中包含了主、副井之近井点及南风井之近井点。
导线实测结果精度良好:
1、角度闭合差:
3.2″(允许差为39″)
2、测角中误差:
0.8″(允许差为5″)
3、坐标闭合差:
WX=7㎜,WY=25㎜
4、全长相对精度:
1:
26万(允许为不低于1:
2万)
可以看出,平面精度远远高于《煤炭测量规程》之要求,足以作为井上、下联系测量之用途。
地面Ⅰ级导线的高程是在施测平面坐标的同时,施测垂直角四个测回,距离往返测量,仪高、觇高测量两次,该环线闭合精度良好,允许差0.26m,实测闭合差为52㎜,起算点“苏家梁”之高程中误差为37㎜,“白石头”为5㎜,对起算点误差未计入内。
KY13、C、D、W、G诸支点没有评定其精度,只能认为施测符合要求。
第四章井下平面测量
第一节:
井下平控制测量方案的选择
井下控制方案我们选择使用导线网作为井下平面测量控制,井下导线测量的作用是以必要的精度建立井下的控制系统,并依据该控制系统可以放样出隧道(或巷道)的掘进方向。
与地面导线测量相比,地下工程中的地下导线测量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受巷道的限制,其形状通常形成延伸状。
地下导线不能一次布设完成,而是随着巷道的开挖而助教向前延伸。
2.导线点有时设于巷道顶板,需采用点下对中。
3.的开挖,先敷设边长较短、精度较低的施工导线,指示巷道的掘进,而后敷设高等级导线对低等级导线进行检查校正。
4.地下工作环境较差,对导线测量干扰较大。
施测方法:
由于是在井下巷道中测量,所以不能像地面那样布置成三角网或三边网、边角网,智能设立导线或导线网作为井下平面测量控制。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实际上就是导线测量,我们采用和井上控制测量相同的方法来进行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二节:
平面联系测量
一、一井定向
通过一个竖井进行的几何定向,称为一井定向。
即在一个井筒内悬挂两根钢丝,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地面,另一端系有定向专用的垂球自由悬挂于定向水平。
通过地面坐标系统求出两根垂球线的平面及其连线的方位角;在定向水平上把垂球线与井下永久点连接起来,这样就能把地面的方向和坐标导入井下而达到定向的目的。
一井定向工作可分为两个部分内容:
即由地面向定向水平投点和在地面和定向水平上与垂球线进行连接测量。
(1)投点
所谓投点,就是在井筒中悬挂重垂线至定向水平。
投点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垂球线单重投点法。
所谓单重投点,就是在投点过程中,垂球的重量不变。
单重投点可分为两类:
即单重稳定投点和单重摆动投点。
前一种方法是将垂球放在水桶里,使其静止;在定向水平上测角量边时均与静止的垂球线进行连接。
后一种方法则恰恰相反,而是让垂球自由摆动,用专门的设备观测垂球线的摆动,从而求出它的静止位置并加以固定;在定向水平上连接时,则按固定的垂球线位置进行。
稳定投点法,只有当垂球摆动振幅不超过0.4㎜时才能应用。
否则,必须采用摆动投点法。
(2)连接
在投点工作完毕后,则应立即同时进行井上下的连接工作。
连接测量的任务是:
在地面测定两垂球线的坐标及其连接的方位角;在定向水平上,根据垂球线的坐标及其连线的方位角来测定井下导线起始点的坐标与起始边的方位角。
连接测量的方法很多。
如连接三角形法,瞄直法,对称读数连接法,连接四边形法等。
二,两井定向
当矿井有两个竖井,且在定向水平有巷道相同并能进行测量时,就要采用两井定向。
所谓两井定向,就是在两个井筒中个挂一个垂球线,然后在地面和井下把两个垂球线连接起来,从而把地面坐标系统中的平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井下。
两井定向是把两个垂球分别挂在两个井筒内,因此两垂球之间的距离比一井定向大的多。
据目前我国矿山来说,能进行两井定向的两个井筒之间的最短距离约为30m左右,这比一井定向来说两垂球间的距离就大大增加了,因而大大减少了投向误差。
《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联系测量的主要精度要求
联系测量内容
容许限差
备注
几何定向
由近井点推算的两次独立定向结果的互差
一井定向:
≤2′
井田一翼长度小于300m的小矿井,可适当放宽限差。
但应小于10′
两井定向:
≤1′
陀螺经纬仪定向
同一边任意两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的互差
±15″级:
<40″
陀螺经纬仪精度级别是按实际达到的一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的中误差确定的
±25″级:
<70″
井下同一定向边两次独立陀螺经纬仪定向的互差
±15″级:
<40″
±15″级:
<60″
实际定向精度与规程限差要求
定向方法
两次独立定向个数
(″)
备注
估算值
规定值(′)
一井定向
78
25
1′40″
2
=4
两井定线
85
13
52″
1
第三节:
井下控制导线测量设计
一、井下导线的设置
井下导线点按照其使用时间长短和重要性而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
导线点应当选择在巷道顶(底)板稳固、通视良好且易于安设仪器观测、尽量不受来往矿车影响的地方。
永久导线点应埋设在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300~500m埋设一组三个永久点,以便用测角来检查其是否移动。
永久点的结构应以坚固耐用和使用方便为原则。
二、井下经纬仪导线角度测量
1、井下测角与地面测角的不同点
由于井下的特殊环境条件,而使井下测角与地面测角具有以下不同点:
(1)井下测点多设于巷道顶板上,因此经纬仪要在测点下对中
(2)倾角较大的巷道时,用弯管目镜。
(3)仪器密封性好,有良好的防暴照明设备。
2、井下测角方法与限差规定
井下测角一般用测回法,如图所示,测量角度β=∠ACB
时,在C点安置经纬仪,整平对中,在后视点A和前视点B悬挂垂球钱作为觇标,并用矿灯蒙上白纸照明垂球线。
瞄准时,应先用望远镜筒外的准星大致照准觇标处的灯光,再调焦对光,并用矿灯照明十字丝和读数窗,才能精确瞄准和读数。
三、井下导线测量的方法
根据导线等级及测量实际情况我们选择
级经纬仪,钢尺测量导线长。
对经纬仪测角的要求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为20″,两测回互差为12″,两次对中测回间互差为30″。
井下角度测量的方法步骤为:
1.安置仪器:
导线点在巷道底板时,安置仪器的方法与地面相同。
当测点在巷道顶板时,应进行点下对中。
对中时,要整平仪器,并令望远镜水平,由测点上悬挂下垂球,移动经纬仪使镜上中心对准垂球尖。
再整平仪器,重新对中。
(垂球碰仪器,挡风布或防风套管,重球浸水中,光学对点)
2.角度测量:
前后视点上挂垂球线,作为瞄准的标志。
若井下巷道中风大,锤球加重,放入水桶中稳定,或加挡风布。
井下黑暗潮湿,并有瓦斯及煤尘,仪器有较好的密封性,经纬仪及觇标均需照明,最好有防爆照明设备。
将矿灯置于垂球线的后侧面,并在矿灯上蒙一层白纸或毛面薄膜,使垂球线清晰地呈现在柔和的光亮背景上。
井下测角方法与地面一样,有复测法和测回法
钢尺测边时用经纬仪的水平视线瞄准前后视点所挂垂球线,用大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