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494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docx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docx

TheFiscalandTaxationFinancial【财税金融】

1下2016年第3期(总第521期)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柴艳梅

(内蒙古宁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不断推行,三农中商业化的比例增加。

为了适应这一改变,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实行由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

然而,无论是农村信用社还是农村商业银行,立足城乡、服务三农的宗旨始终不变。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尤其是有关信贷这一核心业务环节。

本文由此入手,分析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以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8772-(2016)03-0035-02

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1.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指机构的各管理层之间为保证经济的安全性而形成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手段。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还在摸索前进中,也就是说,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银行内部各管理层之间的权力混杂,责任不清,容易产生管理的真空带,给银行的经济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义来说,它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性的金融机构。

然而,真正起到管理作用的只有高层的领导部门,这就造成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会有人经受不住诱惑,出现以权谋私、攀亲带故等现象。

另外,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流于形式,工作人员虽然碍于规定行使职责,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牵制减弱,经常会出现工作人员阳奉阴违的情况,市场敏锐度下降,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必然会使银行陷入金融风险中,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信贷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革而来,自然会保留某些农村信用社时期的“陋习”,如按经验做事。

一些管理层的老员工不适应改革后的工作方式,仍是凭着以前的经验,虽说有经验可以在某些时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合时宜

的信贷风险管理手段,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申请及调查阶段,作为信贷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对于贷款的用途及借贷人、担保人的实际情况应充分调查取证,而实际却是一些工作人员凭经验判断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实地调查的很少。

第二,在审批阶段,部分贷款按照明文规定是不能发放的,但有人利用职权之便放宽贷款权限,是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之一。

第三,在贷后管理阶段,信贷员对于贷后调查没有进行动态反馈,或反馈结果失真,致使银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很有可能造成贷款损失。

3.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说,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对象主要由当地的农民

个体及中小企业构成,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的经营力和市场竞争力都较弱,偿还贷款的能力有限。

换言之,不良贷款的比重将会上升,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明显增高。

造成这种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小企业及个体商户生产规模小,大多属于家族企业,资金流转能力差,针对经济危机的抵抗力明显不如大型企业,时常会面临破产的风险。

也就是说,如果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给这些企业或个人,一旦出现商业危机,凭借这些企业或个人的偿还能力,借出的贷款很可能会变成呆账,划入不良贷款的范畴内。

第二,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骗贷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不健全,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骗取贷款,一旦企业经营出现困境,没有能力偿还债务,长此以往,就会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动摇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基。

第三,中小企业或个人能用作抵押的物品较少,发放贷款后,一旦出现违约现象,将无法收回还款。

4.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缺失

贷前调查是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贷前调查是对贷款人的现有资金状况、信用等级及偿还贷款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调查评定,从而产生财务报表分析。

从当前情况看,贷前调查并没有受到与之地位等同的重视,多数情况下,贷前调查人员因专业知识不足或责任感差等种种因素,对该工作不甚重视,主要表现为调查内容不全,贷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品等,以上内容又包含众多细节,仍旧视情况而定,没有标准化内容。

正因如此,部分贷前调查人员利用这一规定上的漏洞,根据个人对申请材料的主观感觉填写调查报告,而没有实地考察,埋下经济安全隐患。

另外,贷款后的跟踪调查也是风险评定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查员定期传回的资料,评估贷款人是否能按时偿还债务,一旦回传的资料存在错误,就会影响风险评估的判断,人为给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制造漏洞。

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监管机制

收稿日期:

2015-12-02

作者简介:

柴艳梅(1968-),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

研究方向:

金融。

35CHINESE&FOREIGNENTREPRENEURS

【财税金融】TheFiscalandTaxationFinancial

1下2016年第3期(总第521期)

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监管体质,首先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避免出现权力交叉等现象。

同时,各部门权力要互相制约,以防出现职权滥用等现象。

因此,按照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份制要求,管理部门可以引用董事会制度的方式保证银行内部民主化,防止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产生。

各部门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建立董事会,并选举出董事会、行长和监事长,分别行使不同的权力,但由于三个职位等级相同,又可以起到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

其次,一个风气良好的公司还需要有监管部门来监督,在选择监事会成员时,要秉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只有通过了银行制定的道德考察标准,同时又对银行的各项运作流程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才,能担任这一职位。

为了保证监事会成员始终如一地保持公平公正的监督态度,银行可以采取年底考核制度,对监事会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价。

另外,要加强审计部门的审核能力,对银行的各部门做出有效的审计统计,与监督部门互相合作,同时也防止单个部门权力膨胀,打造合理有序的农村商业银行机构。

2.规范化信贷操作流程

科学规范的信贷操作流程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关键环节,商业银行一般将信贷流程分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管理三个基本阶段。

首先是贷前调查,贷款人应如实填写贷款申请材料,包括贷款的种类、金额、用途、还款期限等一系列内容,担保人要明确自身法律责任,确保自身及贷款人资料真实有效。

同时,银行应指派专业的调查员针对贷款人填写的信息进行实地调查,尤其是对于贷款人的抵押物品,务必保证其合法,然后根据市场价值确定可抵现金额,调查员根据最终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银行的审查部门。

其次是贷中审查,审核部门通过调查员提交的调查报告及银行自身系统中储存的客户信用等级,判断此次贷款的风险大小与收益情况,若审核通过则双方签订合同,生成具有法律效用的文件。

最后是贷后管理,银行应定期不定期地监督客户的财务状况、贷款使用情况等,将掌握的实际情况用于贷款偿还风险评估,以便随时调整计划来应对潜藏的信贷风险。

3.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在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过程中,不良贷款的比例不降反增,与初始目的越来越远,如果想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必须要减少不良贷款所占比例。

首先,按照贷款期限进行优化整合,中长期贷款由于时限长,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大,银行可以适当减少贷款发放比例。

同时,短期贷款虽然时限短,不如中长期贷款受贷款人青睐,但因其风险小,可以适当增加其比例,减少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发生概率。

其次,降低贷款集中度的风险,杜绝将“所有鸡蛋装进一个篮子里”的行为,长期将贷款集中于某一行业或客户,一旦该行业或客户发生经济危机,必然会牵连农村商业银行,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银行应将贷款分散到各个行业和客户中间,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这样有利于扩展农村商业银行



的客户资源,提升银行的经济效益水平。

另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加大不良贷款的打击力度及不良贷款的问责制度,严格执行惩罚措施,才能让某些不法分子彻底杜绝骗贷行为,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4.完善信贷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

信贷风险的识别主要通过对贷款人的信用等级、贷款用途、资产分布的真实调查以及对担保人身份的认证等,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找到风险高发的因素,对风险和收益进行量化评估,来判断是否发放贷款。

贷前调查的方式可以通过中介结构或银行自身网络展开调查,如果怀疑真实程度不够,银行还可以派遣调查员去贷款人的周边了解实际情况,包括向与贷款人有关的人获取重要信息,或直接调查贷款人的财务状况,生成财务报表。

通过这些方式,充分了解贷款人的财务信息,核实贷款人财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杜绝骗贷问题的产生。

同时,利用现代风险计量模型,将信贷风险细致量化,更加科学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的产生。

其次,完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系统,通过银行内部信息平台,整合客户贷款信息,细化分类客户,将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强化信贷风险安全管理。

另外,打造一支风险预警团队,重点针对各行各业不同类别的客户,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风险预警监测,及时反馈相关风险信息,只有将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才能确保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安全。

三、结语

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将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监管机制、规范化信贷操作流程、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完善信贷风险识别及预计系统等改善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业务水平,从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2(12):

173-174.

[2]李艳慧.试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29):

56.

[3]宋彦超.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

39-40.

[4]陈曦.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以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38-44.

[5]王小丽.试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J].才智,2013(27):

3.

(责任编辑:

孙伟明)

CHINESE&FOREIGNENTREPRENEURS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