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368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docx

七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要求:

26首古诗词与《中庸》背诵。

课外文言文中不带“*”号的背诵,带“*”号的熟读。

七年级下册经典诗文诵读篇目

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4.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5.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6.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9.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附: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附在后面即可)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0.离思(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2.竹枝词(其七)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13.《送春》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4.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15.劝学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6.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7.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18.蝶恋花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9.临江仙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1.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2.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4.点绛唇南宋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25.大德歌冬景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26.临江仙明朝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文言文积累部分

1.《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

(1)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

(2);仲尼厄而作《春秋》(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左丘(5)失明,厥有《国语》;孙子(6)膑脚,《兵法》修列;不韦(7)迁蜀,世传《吕览》;韩非(8)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9),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注释】

(1)俶(tì惕)傥:

豪迈不受拘束。

(2)西伯拘而演《周易》:

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

(3)仲尼厄而作春秋:

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

(4)屈原:

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

(5)左丘:

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国语》:

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

(6)孙子:

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

膑脚:

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

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

(7)不韦:

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

曾命门客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

始皇十年,令吕不韦举家迁蜀,吕不韦自杀。

(8)韩非:

战国后期韩国公子,曾从荀卿学,入秦被李斯所谗,下狱死。

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

(9)《诗》三百篇:

今本《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此举其成数。

【译文】

自古以来,富贵而名声埋没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载,只有豪迈不受拘束、非同寻常的人才能流芳百世;西伯被拘囚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处于困境而写成了《春秋》,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是创作了《离骚》;左后明失明,才完成了《国语》;孙膑膝盖被截,撰修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谪迁蜀地,《吕氏春秋》却流传于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这才有了《说难》、《孤愤》;《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这些人都是情意郁结,不得舒展,所以才追述往事,而希望于将来的。

至于象左丘明眼瞎,孙膑腿断,他们认为永远不可能被起用了,退下来著书立说以抒发心中的愤懑,想借助留传后世的文章来表现自己。

【赏析】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

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

(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2)之初,会(3)于会稽(4)山阴(5)之兰亭,修禊事也(6)。

群贤(7)毕至(8),少长(9)咸(10)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11),茂林修竹(12),又有清流激湍(13),映带左右(14)。

引以为流觞曲水(15),列坐其次(16)。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7),一觞一咏(18),亦足以畅叙幽情(19)。

是日也(20),天朗气清,惠风(21)和畅(2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3),所以(24)游目骋(25)怀,足以极(26)视听之娱,信(27)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8)。

或取诸(29)怀抱,悟言(30)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1)。

虽趣舍万殊(32),静躁(33)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34)得于己,快然自足(35),不知老之将至(36)。

及其所之既倦(37),情随事迁(38),感慨系之(39)矣。

向(40)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2)。

况修短随化(43),终期(44)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45)!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6),未尝不临文嗟悼(47),不能喻(48)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9)。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50),录其所述(51)。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2)。

后之览者(53),亦将有感于斯文(54)。

【注释】

(1)永和:

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

阴历三月。

暮,晚。

(3)会:

集会。

(4)会稽(kuàijī):

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

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

(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

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

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

全到。

毕,全、都。

(9)少长: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

都。

(11)崇山峻岭:

高峻的山岭。

(12)修竹:

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

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

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

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

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

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

(18)一觞一咏:

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

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

这一天。

(21)惠风:

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

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

用来。

(25)骋:

使••••••奔驰。

(26)极:

穷尽。

(27)信:

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相与,相处、相交往。

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

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

面对面的交谈。

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

寄,寄托。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ǔ)舍万殊:

各有各的爱好。

趣舍,即取舍,爱好。

趣,通“取”。

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

安静与躁动。

(34)暂:

短暂,一时。

(35)快然自足:

感到高兴和满足。

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

(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语出《论语•述而》: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

(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

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迁,变化。

(39)感慨系之:

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

(40)向:

过去、以前。

(41)陈迹:

旧迹。

(42)以之兴怀:

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

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44)期:

至,及。

(45)死生亦大矣:

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

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

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临,面对。

(48)喻:

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

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

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

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

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

后世的读者。

(54)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

“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作品赏析】

《神龙本兰亭集序》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3.山中与裴秀才

(1)迪

王维

近腊月

(2)下,景气(3)和畅,故山殊可过(4)。

足下(5)方温经(6),猥(7)不敢相烦(8),辄便(9)往山中,憩感配寺(10),与山僧饭讫(11)而去。

北涉玄灞(12),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岗(13),辋水(14)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15)夜舂(16),复与疏(17)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18),多思曩(19)昔,携手赋诗,步仄径(20),临清流也。

当待(21)春中,草木蔓发(22),春山可望,轻鯈(23)出水,白鸥矫翼(24),露湿青皋(25),麦陇(26)朝雊(27),斯之不远(28),倘(29)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30)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31)相邀?

然是中(32)有深趣矣!

无忽(33)。

因驮黄檗人往(34),不一(35)。

山中人(36)王维白。

  【注释】

(1)秀才:

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2)腊月:

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3)景气:

景色,气候。

(4)故山殊可过:

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

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

殊,很。

过,过访、游览。

(5)足下:

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6)方温经:

正在温习经书。

方,正。

(7)猥:

不敢不合时宜地

(8)烦:

打扰。

(9)辄(zhé)便:

就。

(10)憩感配寺:

在感配寺休息。

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

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11)饭讫(qì):

吃完饭。

讫,完。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12)北涉玄灞(bà):

近来渡灞水。

比,俗本多误作“北”,系形近而误。

涉,渡。

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13)华子岗:

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14)辋(wǎng)水:

即辋川,在蓝田南。

(15)村墟:

村庄。

(16)夜舂(chōng):

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

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17)疏:

稀疏的。

(18)静默:

指已入睡。

(19)曩(nǎng):

从前。

(20)仄径:

狭窄的小路。

(21)当待:

等到。

(22)蔓发:

蔓延生长。

(23)轻鯈(tiáo):

即白,鱼名。

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24)矫翼:

张开翅膀。

矫,举。

(25)青皋:

青草地。

皋,水边高地。

(26)麦陇:

麦田里。

(27)朝雊(gòu):

早晨野鸡鸣叫。

雊,野鸡鸣叫。

(28)斯之不远:

这不太远了。

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

(29)倘:

假使,如果。

(30)天机清妙:

性情高远。

天机,天性。

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

(31)不急之务:

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

(32)是中:

这中间。

(33)无忽:

不可疏忽错过。

(34)因驮黄檗(bò)人往:

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

因,凭借。

黄檗,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

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

(35)不一:

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详述之意。

(36)山中人:

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译文】

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

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

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作品赏析】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辋川集》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诗集,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逸兴雅趣.写这封信时,裴迪已回家去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王维深感寂寞,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文中“深趣”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醉情山水,身居其中,其乐无穷;也可理解为作者厌恶官场,意欲归隐之意。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沦涟的水波、落寞的寒山、明灭的灯火,以及深巷的寒犬、村墟的夜舂、山寺的疏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1]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

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

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他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