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课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149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政治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政治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政治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政治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政治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政治课件.docx

《国际政治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政治课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政治课件.docx

国际政治课件

一、一、国际政治学基本常识

1、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含义辨析:

实践上没有区别,理论上具有区别

2、国际政治与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

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关于国际社会整体运行和各行为体之间互动关系的社会现象。

•国际政治学:

研究国际社会运行规律和国际行为体之间互动规律的学科。

3、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内容:

历史、理论与实践(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和现实国际问题)。

4、国际政治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1)国际政治学与政治学:

研究对象与前提不同

(2)世界历史学:

研究世界是什么

•国际政治学:

研究世界为什么是什么

•国际法学:

研究世界应该是什么

•(3)外交学(制度、战略、政策、艺术)更接近于一门应用性学科,国际政治学更接近于一门理论性学科

5、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研究方法

•普遍联系、历史主义、阶级分析、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矛盾分析等

(2)借鉴其他学科有益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哲学、法学、数学(博弈论)、心理学、统计学(定量分析)、经济学等

二、国际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性与现代性国际社会的比较

•古代性国际社会的特点:

地区性、偶然性、单一性、幼稚性

•现代性国际社会的特点:

全球性、必然性、多样性、成熟性(交往范围、程度、内容、制度)

2、现代性国际社会的分期与起源

•现代性国际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主权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际社会(1648年)主权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组成的全球性国际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权国家组成的全球性国际社会(1992年)

•为什么说当今国际社会起源于西方?

•A当今全球性国际社会是由西方地区性国际社会扩张形成的

•B当今国际制度和惯例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外交实践

•C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体是起源于西方的民族国家

•20世纪初形成全球性国际社会的表现:

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完毕、四次帝国主义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会议关注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形成是古代国际性社会转向现代性国际社会的标志?

•A它是国际关系史上首次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的形式实现结束战争,解决国际争端

•B它废除了罗马教皇进行神权统治的世界主权论

•C它最早把主权平等、领土主权等原则确定为国际关系行为准则

•D它最早创立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实施集体制裁的制度论

•E它开始确立设立常驻外交机构等现代外交制度

•冷战结束后形成新形态全球国际社会的表现:

殖民体系的结束、东西方对抗的结束

3、现代性国际社会的特点

•近代国际社会的特点:

•A国际社会的中心舞台是欧洲

•B殖民政治、强权政治和集团政治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形态

•C国际冲突日益尖锐化和扩大化

•现代国际社会的特点:

•A世界主体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B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C综合性国际组织出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今国际社会的特点: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

•B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加速发展

•C国际政治问题社会化和国际社会问题政治化

•D权力政治和权利政治共存竞争

三、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1、中国参与古代国际社会

•中国参与古代性地区社会的方式:

朝贡体制(华夷体制、宗藩体制)(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朝贡体制的特点:

•A他国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请求和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

•B他国遵守中国的礼仪制度,定期向中国进贡

•C中国与他国关系形式上不平等,实质上平等

•D中国建立朝贡体制的目的是维护边疆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他国朝贡关系状况:

朝鲜1年1次,琉球2年1次,安南3年1次,苏禄5年1次,荷兰8年1次,日本、老挝、缅甸10年1次,葡萄牙无定期

•中国参与古代地区性社会的特点:

主导性、平等性、和平性

2、中国参与近现代国际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洋务运动→1894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11年辛亥革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方式:

条约体制

•特点:

被动性、不平等性、抗争性

3、中国参与当代国际社会

•1949年中国参与苏联主导的东方国际社会→60末年代中国领导创建新国际社会→70年代初中国接触西方国际社会→70年代末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

4、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历史进程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A在外交取向上,中国应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

•B在外交目标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应有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与塑造和谐国际社会的两重诉求

•C在外交原则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应坚持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基本原则

•D在外交心态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过程应保持平常心和自信心

•E在外交身份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应灵活地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身份

•F在外交重点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应着力处理好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

•G在外交难点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应妥善解决中美之间的崛起和相关问题

•H在外交策略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应做到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同时并举

四、西方主要国际政治理论

1、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产生标志和发展进程

•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国际政治学讲席是国际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志

•主要理论体系有:

理想主义1919、传统现实主义1948、新现实主义1979、新自由(制度)主义1984、建构主义1998、进攻性现实主义2002。

•主要争论有: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科学主义与传统主义、(现实主义与全球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有:

•理想主义:

威尔逊;

•传统现实主义:

卡尔《二十年危机》、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

•科学行为主义:

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

•新现实主义:

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新自由主义:

基欧汉《霸权之后》

•建构主义:

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进攻性现实主义: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2、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观点

(1)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

•A人性本善或至少可以改造成善

•B国际社会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C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可以保证世间和平

•D公开外交和公共舆论是实现世界和平与民主的基本手段

2)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A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

•B现实主义的根本标志是由权力界定利益

•C权力界定利益既有普遍性,又有不确定性

•D一般道德原则不能简单套用于政治领域

•E普遍的道德原则与某一国家的道德要求不可混为一谈

•F政治学科有着自己鲜明的独立性

(3)传统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

•A互动类型:

国家互动,国家与国际结构互动

•B因果关系:

国家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国家

•C追求目标:

权力,安全

•D首要假设:

人性恶,无政府状态

•E根本力量: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

•F基本方法:

归纳法,演绎法

(4)新现实主义优点与不足的理论分析:

•优点:

•A在解释大国冲突方面能力较强

•B提供了观察国际社会的新视角

•C推动了国际政治学的微观研究

•不足:

•A在解释国际合作方面较为有限

•B忽视了人文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C没有能力解释国际社会的质变

(5)新现实主义优点与不足的个案分析:

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为例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

•1949年到1972年(敌视对抗的状态)

•→1972年到1989年(合作为主的准结盟状态)

•→1989年到2001年(矛盾频发跌宕起伏的状态)

•→2001年至今(合作为主平稳发展的状态)

(6)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

•A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权力分配状况决定了大国政治的模式。

•B安全是国际社会中的稀缺品,并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

•C一国若想在冲突中获得主动,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必须采取进攻性策略,追求权力的最大化。

•D军事力量是一国实现国际政治目标的根本手段。

•E追求地区霸权而非全球霸权是一国理性逻辑思维下的最佳选择。

(7)现实主义的共同特点:

•A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体

•B国家作为人的集合体是自私的

•C国际社会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

•D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E权力与利益是一国在国际社会的根本追求目标

•F国家之间的冲突是永恒的,合作是权宜之计

•G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均势

(8)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A在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后果上,新自由主义认为新现实主义过分夸大了无政府状态的重要性,无政府状态并不排斥国家间建立国际制度,新现实主义认为新自由主义低估了无政府状态的必然后果——国家对生存状态的忧虑。

•B在国际合作上,新现实主义认为合作很难实现和持久,其实现主要依赖于国家之间的均势,新自由主义认为只要增加国家之间的信息沟通,合作是容易实现和长久维持的。

•C在国家收益上,新现实主义认为相对收益对国家更为重要,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绝对收益对国家更为重要。

•D在国家的首要目标上,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的第一性,新自由主义更为重视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E在意图和能力上,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能力是安全和独立的最终基础,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的意图更为重要,能力仅仅是影响意图的一个重要方面。

•F在体制和制度上,新现实主义认为新自由主义夸大了制度对无政府状态的缓和和对国家合作的促进,制度的建立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自由主义认为制度在国家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制度具有奖励和惩罚功能,对国家行为有着较强的制约作用。

9)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共性:

•A理性主义的基本假设

•B物质主义的世界观

•C科学实证主义的认识论

•D无政府状态的逻辑体系

(10)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

•A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不是先验于国家存在的,而是由国家的社会实践造就的。

•B行为体的互动实践可以造就多种无政府逻辑,构建多种无政府文化。

•C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取决于国家对自身身份的认同,身份决定观念。

•D国际政治的根本性结构是观念结构,观念决定着国家的行为。

•E国际体系结构中的施动者和结构具有互动性。

•F国际社会不是处于循环之中,而是处于进化之中。

五、西方主要国际政治思潮

•1、文明冲突论2、霸权稳定论3、民主和平论4、新帝国论

•要求:

谁提出、大约什么时间提出、提出背景、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认识)等

六、西方主要地缘政治

1、“地缘政治学”概念辨析

契论:

地缘政治学是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加以认识的科学。

斯皮克曼:

地缘政治学是从地理的观点来考虑一国的安全问题,使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为负责制定外交政策的政治家们直接和即时采用。

福岛康:

地缘政治学是与地理条件结合起来考虑的国家战略理论。

•我们的定义:

地缘政治学是从地理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关系与国家对外战略的科学。

•注意:

政治地理学、地理政治学与地缘政治学的区别。

•中国古代都有许多地缘政治思想,如合纵连横、重陆轻海、以夷制夷、北守南融、屯垦戌边、远交近攻等,但我们本部分介绍的是西方地缘政治思想,主要是这些地缘政治思想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影响较大,西方国家又对世界局势的影响较大。

2、西方主要地缘政治思想介绍

(1)马汉的海权论

•马汉,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

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

•海权论的主要观点:

A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B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是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点、政府性质;C海权离不开陆权的依托;D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

•海权论实质:

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拉采尔等人的“国家有机体”思想

•拉采尔,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代表作是1897年出版的《政治地理学》,“国家有机体”和“生存空间”概念的提出者。

•契伦,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代表作是《科学的政治化》、《生存形态的国家》,“地缘政治学”名称的提出者。

•“国家有机体”思想的主要观点:

A国家是一个需要生存空间的有机体,为了生存和强大国家扩张领土是必然的;B国家生长(扩张)的动力、方式、条件等提出一系列原则;C地缘政治学是一门政治科学。

(3)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

•麦金德,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院长、议员,代表作有《历史的地理枢纽》、《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心脏地带”、“枢纽地区”的提出者。

•陆权论的主要观点:

A伴随铁路的出现,陆上力量的机动性明显增强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区再次成为心脏地带;B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尤其是东欧地区,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进而统治世界;C海上力量要想保持对陆上力量的优势,关键是阻止心脏地带被某个统一的力量控制。

•麦金德的著名话语:

•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

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6)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学说

•斯皮克曼,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代表作《和平地理学》。

•边缘地带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世界权力中心既不在海上世界也不在陆上世界,而是在位于二者之间的“边缘地带”,谁能支配边缘地区,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掌握世界的命运;B将来一个大国控制整个边缘地带是可能的,美国必须与陆上强国苏联和海上强国英国一道方能阻止德国控制边缘地带,否则十分危险;C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威胁,战后美国必须在追求实力的基础上,既维持大国安全合作制度,又建立前沿军事基地,参与边缘地带的安全事务。

(7)多伊奇的地区一体化思想

•多伊奇,哈佛大学教授,代表作是《国际关系分析》。

•主要观点:

A一体化的目标是在民族国家和超民族国家层次上形成多元型的共同体;B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整体的构成部分中间形成相当程度的相互依存;C一体化的基本条件是价值观的相互包容、未来行为的可预知性和密切合作的能力;D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是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形成制度化的联系。

(8)格雷厄姆的天权论思想

•格雷厄姆,美国战略理论家,将军,曾任中央情报局副局长,代表作是《高边疆:

新的国家战略》。

•天权论的主要观点:

A太空是未来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区,控制太空关系着一国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B美国今后应该把太空作为新的国家边疆加以控制和利用,实现从与苏联的“相互确保摧毁”到美国的“确保安全”。

(9)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思想

•沃勒斯坦,美国著名的左翼学者,代表作是《现代世界体系》

•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

A整个世界是一个由“中心”和“边缘”地区构成的整体,欧美国家是这个体系的政治经济中心,脱胎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地区)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或“半边缘”位置;B连接“中心”和“边缘”地区的纽带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边缘”国家惟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摆脱“中心”国家的控制,改变自身的状况。

(10)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思想

(11)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思想

•布热津斯基,美国著名战略家,曾任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代表作《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大棋局思想的主要观点:

A在冷战后时代,欧亚大陆仍是世界地缘政治的焦点,是大国争夺主导权的“大棋盘”;B冷战后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应是制定一项全面和完整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保持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霸主地位,防止任何一个大国崛起对其构成挑战。

(12)新地区主义思想

•新地区主义的特点:

A意识形态的色彩明显减弱,更加强调地缘位置的便利;B地区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再是单一性和局部性,而是呈现出复合性和全球性;C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加突显人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改造;D在国家关系上,承认相近国家利益存在龃龉的同时,更加强调和追求国家之间在地缘利益上的重叠,而不是对抗和矛盾。

3、西方地缘政治思想演进的特点

•A思维观念和地理视野随着学说史的发展趋于完整;B地理因素逐渐由国际政治的“决定者”演变成“影响者”;C学说史的演进深受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D地理学视角和生物学视角下的地缘政治学说命运迥异;E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和鲜明的实践性是整个学说体系的共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