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037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docx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

古籍鉴别真假的学问技巧

古书鉴别涉及的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尽管如此,要鉴别古籍的优劣真伪,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可以遵循。

一、封面。

古书封面为四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

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

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

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

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

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

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

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

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

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

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

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

避讳讲究自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

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

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

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

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

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常洛。

清刻本避讳尤其苛。

此外,古书鉴别还要细审书中容,注意书后的序文跋语,以及墨色、藏书印章、刻工记载等。

现将各代的古籍要点记录如下供大家参考(部分):

一、古籍版本与古籍版本学

1、古籍的定义:

(一)以装订形式作为标准

(二)以语言表达形式为标准

(三)以著者时代作为标准

(四)以成书年代作为标准

2、古籍版本学研究容

第一,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容,古籍版本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意义和法等。

第二,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同书异本研究、善本管、标志性成果等。

第三,古籍制作式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写本源流、刻本源流等。

第四,单种(含丛书)图书版本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版本数量、版本系统、版本优劣等。

第五,古籍版本鉴定的规律,其中包括容和形式两个面。

3、古籍版本学发展的历史划分:

(一)从先到两汉为版本学的产生时期

(二)从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为版本学的发展时期

(三)宋元为版本学的成熟时期

(四)明清为版本学的繁荣时期

二、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法:

(一)文献考证法:

就是把古籍版本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

(二)比较研究法:

就是通过比较版本异同,鉴定版本。

具体分三个面:

(1)同书前后不同卷页相互比较,看办事大小、行款字体、学术风格等是否一致。

(2)同书异本相互比较。

主要是容和形式上。

(3)同古籍书影进行比较。

(三)实验研究法:

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古籍版本进行鉴定。

(例如显微分析)

(四)计量研究法:

就是通过计量分析研究版本。

7、胜任古籍版本学的最基本训练

第一,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史知识。

第二,必须剧本目录学和校勘学知识。

第三,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文史工具书的使用法。

第四,熟读版本学家所写的古籍题跋、书目提要和有关专著。

8、古籍的单页版式:

版框(四单边、左右双边、四双边等)、界行、版心、鱼尾(按数量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等;按鱼尾向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鱼尾的虚实图案分有白鱼尾、黑鱼为、线鱼尾、花鱼尾等)、象鼻(粗的交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的叫小黑口、线黑口或细黑口,没有线的叫白口)、天头、地脚、书耳。

9、古籍的外部结构:

书衣、书签、书名页、书首、书根、书脑、书脊、副页、包角、衬纸、金镶玉、书帙、书套、木匣、夹板、高广、书品。

10、古籍的部结构:

序、目录、跋、凡例、卷首、卷末、附录、外集、卷端、大题和小题、牌记、墨钉、墨围、阴文、白文、行款、藏章、帮手。

11、古籍版本的类别:

以刻印时间区分:

宋刻本——北宋本和南宋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三朝本、递修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

以刻印地点区分:

浙本、建本、蜀本、本、平阳本、朝鲜本、日本本、越南本、梵本。

以刻印单位区分:

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京本、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殿本、府本、藩本、局本、诗局本、书院本、公使库本、汲古阁本、宅书籍铺本、建安余氏本。

以装订形式区分:

卷子本、经折装本、旋风装本、包背装本、线装本等。

以制版工艺区分:

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钤印本、印本、影印本、饾版、拱花。

以写本种类区分:

写本、稿本、抄本。

以活字种类区分:

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

以字体、行款区分:

大字本、小字本、软体字本、硬体字本、X行本。

以纸区分:

麻纸本、树皮纸本、竹纸本、公文纸背本等。

以颜色区分:

墨本、印本、蓝印本。

以板式区分:

巾箱本、两节版本、三节版本、百衲本、配本、黑口本。

以刻印质量区分:

邋遢本、大花脸本、书帕本、写刻本、精刻本。

以容区分:

单刻本、合刻本、抽印本、丛书本、增订本、删本、节本、足本、残本、校本、注本、批点本、真本、伪本、序跋本、插图本、过录本、X卷本。

以用途分:

进呈本、底本、样本。

以流传情况和价值区分:

俗本、孤本、秘本、善本、焦尾本、XX藏本。

第二章古籍版本学史略

1、古籍版本学产生和发展的标准:

(一)同书异本

(二)同书异本研究

(三)关于善本的理论和实践

(四)版本学专著、版本目录等标志性成果。

2、宋代善本观:

(一)以古本、旧本、写本为善本。

(二)以官本为善本。

(三)以金拓片为善本。

(四)以精校本为善本。

(五)以足本、完本为善本。

3、新中国成立后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一)编纂了大量传世古籍书目。

(二)重视古籍善本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

(三)重视图书制作式演变的研究,并出现一批成果。

(四)重视单种古籍版本源流的考订,并出现一批成果。

(五)逐步掌握了古籍版本鉴定的规律,形式主义的倾向得到纠正。

(六)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迅猛发展,古籍数字化工程已经启动。

4、清代古籍版本学家:

卢文弨、大昕、章学诚、黄丕烈、缪荃、叶德辉等。

第三章写本源流

1、简策制作的步骤:

(一)截竹制简

(二)杀青

(三)把零简编连成册

(四)缮写正文

2、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写本特点:

(一)晋至五代时期是文字载体和图书制作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二)就写本容而言,可分全本、节本两个大类。

(三)就抄写者而言,除了学者自抄以外,主要依靠经生。

3、宋元抄书盛行的原因:

(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手工抄写图书。

(二)宋人重视书法,把抄书当做书法练习的重要手段。

(三)宋元把抄书当作学习的重要法,手抄一遍印象深,记得牢,事半功倍。

(四)宋元仍然有不少专业书工。

4、明代写本的特点:

(一)明抄容以“秘本”、“异本”、“善本”为主,而不像宋那样以常见书为主。

(二)明抄书法水准较高。

(三)明代出现影抄。

5、清代写本的特点:

(一)互通有无,借抄成风。

(二)所抄容以善本为主。

(三)清代抄本,有不少戏曲唱本、弹词小说面的容。

6、佛经写本主持抄写佛经的原因:

(一)因病写经,希望通过写经恢复健康。

(二)因亲人去世而写经,希望通过写经使亲人在“地狱”中不受折磨,并换取来世幸福。

(三)为停战而写经,希望通过写经,化干戈为玉帛。

(四)为普济众生而写经,希望通过写经,广积功德,换取众生幸福。

7、晋代民间抄书:

洪、纪瞻、汪等。

8、南北朝民间抄书:

宋准之、南齐驎士、梁臧逢世、袁峻、筠、灼、裴汉等。

9、唐代民间抄书:

袭誉、大亮、柳仲郢、杜兼、杜牧、彩鸾等。

10、五代抄书代表:

邠、査文徽、文谷、景绝、熙载、遨等。

第四章唐五代刻书

1、唐朝刻书特点:

(一)就地区而言,刻书最多,、等地次之。

长安和作为北的通都大邑和佛教活动中心,也可了一些书。

刻书最多的原因:

(1)交通闭塞,一是社会安定,免受兵火之灾,给刻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大小以来地输入图书的消极思想,迫使自己动手刻印图书。

(2)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为刻书提供了大量资金和劳力。

(3)盛产木材、纸等刻书必需品,为刻书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就刻书单位而言,坊刻最多,家刻次之。

(三)就容而言,佛经最多,历书、字书、韵书、占梦、相宅等民间常用杂书次之。

2、五代刻书特点:

(一)就地区而言,汴京、和三地刻书比较发达。

(二)就刻书单位而言,官刻和家刻发展很快。

(三)就容而言,在大量刻印宗教、杂书的同时,开始刻印经书、类书、诗文集等。

第五章宋代刻书

1、宋代刻书的特点:

(一)就刻书地区而言,汴京、、、、为宋代五大刻书中心。

(二)就刻书单位而言,官刻、家刻、坊刻三大系统鼎足而立。

(三)就刻书容而言,经史、医书、文集见多。

大量刻印经史著作的原因:

(1)封建统治者需要大量刻印经史著作,向人们灌输封建思想,从而巩固封建统治。

(2)经史著作,尤其是经书有用大量读者。

大量刻印医书的原因:

(1)宋代皇帝重视医学。

(2)宋代医学出现不少总结性的成就。

(3)医书的读者面广,千家万户不可缺少。

大量刻印文集的原因:

(1)宋代的印刷能力大大提高,除了刻印经史著作和实用图书之外,完全有能力刻印诗文著作。

(2)文集拥有大量读者。

(三)就刻本形式而言,有下列特点:

(1)前期多四单边,后期左右双边占绝大多数。

(2)书口,以白口为多。

(3)征文多接在序文、目录之后。

(4)均写刻本,欧、颜、柳三体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5)多有题识、牌记和刻工姓名。

(6)皮纸、竹纸多。

(7)讳字多。

(8)蝴蝶装多。

2、宋代家刻名家:

熹、必大、陆游、廖莹中

3、宋代坊刻代表:

临安起、建安余氏。

4、宋代官刻:

国子监刻书、公使库刻书。

5、宋代抄书家:

行简、司马光、恕、大防、陆游、凤仪、常、明诚、叶梦得、振、黄仲元等。

第六章辽、西夏、金、元刻书

1、西夏刻书特点:

(一)数量众多

(二)容丰富

(三)在古籍出版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西夏刻书事业发达的原因:

(一)与宋辽金的影响密切相关。

(二)因为对图书(包括佛经)的大量需求和各种物质条件、技术条件的成熟。

2、平水成为金国刻书中心的理由:

(一)地理位置优越,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二)所在的河东广大地区,雕版印刷历史悠久。

(三)所在的河东地区盛产纸、墨和梨、枣等木材,为刻书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平水为晋东南重镇,经济繁荣,为刻书提供了雄厚的资金。

(五)平水文化基础较好。

3、书院刻书的条件:

(一)书院拥有大量藏书,其中多有善本。

(二)书院有用大量学田,这是书院经费(包括刻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山长学术水准较高,精于校勘,从根本上保证了刻书的质量。

(四)众多的书院生徒,为书院刻书提供了销售市场。

4、元代刻书特点:

(一)就刻书地区而言,大都、平水、、建阳为元代四大刻书中心。

(二)就刻书单位而言,元代学校刻书比较发达。

(三)就刻书容而言,农书较多。

(四)就刻本形式而言,早期多左右双边,晚期多四双边。

体字多,简体字多,讳字极少。

5、元代坊刻名家:

叶日增广勤书堂、宗文堂、建阳余氏、氏积诚堂、绵文日新堂等。

主要分布在平水、建宁等地。

6、元代家刻名家:

枢、顾瑛、岳浚、璋、贞等。

7、元代抄书名家:

庄肃、衡、克敬、梦龙等。

第七章明代刻书

1、经厂刻书的有利条件:

(一)明代最高统治者把刻书当作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二)明代民间棵树发达,为官利用这种先进技术提供了便。

(三)廷拥有雄厚的财力,为经厂刻书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明代南监刻书众多的原因:

(一)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人才荟萃,为刻书提供了雄厚的学术实力。

(二)国子监的大量藏书,不仅为刻书提供了底本,而且为校勘提供了佐证。

(三)多面的经济来源,为南监刻书提供了资金。

3、书帕本的特点:

(一)乱题书名。

(二)著者不明

(三)体例参差

(四)东拼西凑

(五)校勘不精

(六)刊刻拙劣

4、明代刻书的特点:

(一)就刻书地区而言,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二)就刻书数量而言,远轶前代。

(三)就刻书容而言,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四)就印刷技术而言,巧夺天工,炉火纯青。

其表现在:

(1)活字印刷的普及。

(2)套版印刷广泛应用。

(3)插图本的大量出现。

(4)饾版、拱花的发明。

明刻本的缺点表现在:

(一)校勘不精,脱漏甚多。

(二)随意窜改古书。

(三)多序。

(四)作伪较多,作为手段千奇百怪。

5、明代著名家刻代表人物:

毛晋、瀚、承爵、习、宗、顾起经、郭勋、钦、闻人铨等。

6、明代坊刻:

集中在建阳、、金陵、新安、、北京等地。

7、明代官刻:

经厂刻书、国子监刻书、藩府刻书。

8、明代抄书家:

道明、叶盛、循吉、陆深、嵩、谷等。

第八章清代刻书

1、清代著名家刻代表人物:

亮工、鲍廷博、海鹏、黄丕烈、金山氏、崇曜、缪荃、先谦、叶德辉、罗振玉。

2、清代刻书特点:

(一)就刻书时间而言,前期比较发达,康雍乾三朝可数最多。

(二)就刻书地点而言,和明代一样,分布地区较广,通都大邑,无不刻书。

(三)就刻书容而言,丛书较多。

(四)就刻书形式而言,左右双边多,白口多。

3、官书局刻书:

一些著名的书局:

金陵书局、书局、崇文书局、广雅书局。

4、清代民间写本:

顾炎武、曾、承泽、黄宗羲、寅、彝尊、蒲松龄、溶、黄丕烈、亮工、梁同书等。

第十章插图本、拓本及其他

1、印优缺点:

优点:

省工,出书速度快,能报持古书的本来面目。

缺点:

袖珍本迎头小子不易阅读,为赚随意标新立异,混乱不堪。

2、印本容:

(1)常用古籍。

(2)通俗小说和唱本。

(3)地图和画刊。

(4)报刊、时务和西学之书。

第十一章根据容鉴定版本

1、卷次的命名:

(一)二卷本:

上下、外、前后

(二)三卷本:

上中下

(三)四卷本:

甲乙丙丁、春夏秋冬、元亨利贞。

(四)五卷本:

甲乙丙丁戊、宫商角徵羽、仁义礼智信、乾元亨利贞、端的上天梯

(五)六卷本:

礼乐射御书数

(六)七卷本:

侯将相有种乎、九重春色醉仙桃

(七)八卷本: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黄绢幼妇外齑臼、金丝竹匏土革木、乾坤离坎兑震巽艮

(八)十卷本: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或天干

(九)十二卷本:

地支、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其他二十八星宿、千字文二十卷有用“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2、卷数增减的原因:

(一)容有所增加

(二)容有所亡佚(三)刻书者的任意分合(四)计算法一(五)一书原无定本(六)计算有误

第十二章根据形式鉴定版本

1、书名页类型:

(一)只有书名。

(二)除了书名之外,还有刻书者(或藏版者)。

(三)除了书名、刻书者(藏版者)之外,还有刻书时间。

(四)除了书名之外,还有广告式的文字或插图。

2、序的种类:

就序的作者而言:

自序、他序

就序的容围而言:

总序、篇序(或类序)

就写序的时间先后而言:

原刻序、重刻序。

5、序的容:

(一)解释书名,交代卷数。

(二)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经过。

(三)介绍学术源流,评论得失。

(四)介绍刊刻情况。

6、书名冠词的种类:

(一)反映容情况的冠词。

如反映容编排(新编、分类),反映插图情况(绣像、绘图、全图),反映容类别,反映容朝代。

(二)反映著者及著作式的冠词。

如反映著者,反映著者时代,反映著者籍贯,反映著者官职,反映评注批校者,反映皇帝参与著述(御定、钦定、御纂)。

(三)反映版本情况的冠词。

如反映刊刻年代(元刊),反映刊刻者(三桂堂振华刊本、太平路新刊),反映版次(新刻、重刊),反映底本(旧时真本)

(四)综合性冠词。

如重刻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

6、避讳的种类:

(一)忌讳:

回避不吉利的字眼或音节

(二)憎讳:

由于憎恶其人其物而避之

(三)敬讳:

分国讳和家讳。

7、避讳的法:

(一)改字法:

即用同音字或同义字代替讳字。

如史记中改谈为同、后汉书中改泰为太。

(二)空字法:

即碰到讳字,用“某”或“上讳”等字代替,或用符号“□”表示。

(三)缺字法:

即省去讳字的最后一笔不写。

如世、民、玄、烨。

常见讳字举例:

宋讳:

匡—正玄—元殷—高恒—常

明讳:

洛—雒校—较、挍检—简

清讳:

玄—元烨—煜、烨(缺最后一笔)胤—允禛—正、祯弘—宏历--历

8、牌记的表现形式:

(一)就字体而言:

篆、隶、草、楷、行

(二)就字数而言,有详有略,详者长达数百字,略者短至数字。

(三)就形状而言,有长形、正形、亚字形、鼎形、钟形、爵形、碑形、幡形。

9、行款举例:

如十行、行十七字,十一行、行十九字,八行、行十七字等……

10、字体:

(一)依汉字演变的先后次序分类,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二)依书法流派分类,有欧体、颜体、柳体、体等。

(三)依字体大小分类,有大字、小子等。

(四)依笔画繁简分类,有繁体、简体等。

11、装订形式:

经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12、纸种类:

(一)以时代而言,有宋纸、元纸、明纸、清纸等;

(二)以原料而言,有麻纸、树皮纸、竹纸、草纸等;

(三)以产地而言,有宣纸、开化纸、麻沙纸等;

(四)以形态分,有硬黄、罗纹、玉版宣等。

各朝代主要用纸(供参考):

南北朝----麻纸隋代----麻纸、开始用树皮纸唐代----麻纸和少量的树皮纸

宋元----树皮纸、竹纸明代----树皮纸清代----竹纸

13、藏书印的种类:

(一)就藏书印的形状而言:

有印、套印、亚字印、六面印、狮印、瓦印、钟印、鼻印、印、葫芦印、琵琶印、鼎印、瓶印等,以印。

(二)就藏书印的文字而言:

有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以小篆为主。

(三)就印文的颜色而言,有、墨、蓝、青绿等,但以色为主。

(四)就藏书印文字的容而言可分:

(1)反映藏书家的有关情况的“名号印”。

(2)反映鉴赏校读情况的“鉴赏印”。

(3)反映藏书家的志趣的“志趣印”

14、藏书印的价值:

(1)藏书印同其他印章一样,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篆刻水准,是研究篆刻史的重要资料。

(2)藏书印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甚或可以补充史书的不足。

(3)藏书印是鉴定版本的依据之一。

15、常用室名:

室、庵、亭、轩、堂、馆、斋、园、阁、楼、庐、山房、书屋、草堂、书舍、精舍、山庄。

室名分类:

(一)以所居之室命名:

如桂坡馆、十竹斋等。

(二)以所寓之志命名:

如本穴世界、后乐堂、贞素斋等。

(三)以所藏之书命名:

如四当斋,借书园等。

(四)以所敬之人命名:

如尊白堂、白堂等。

(五)以所宝之物命名:

如古剑书屋、赐砚堂等。

(六)以难忘之事命名:

如归来堂、三鱼堂。

(七)以学习法命名:

如七录斋。

16、牌记的容:

一是反映刻书情况,二是反映图书容情况。

17、牌记的作用:

一是申明,二是广告宣传。

第十三章写本与活字本的鉴定

1、鉴定写本的步骤:

第一步,把写本和刻本区别开。

刻本的特征:

(1)字体比较规整(匠体字)

(2)笔画的锋芒棱角比较明显,这与刀刻有关。

(3)版面常有模糊残缺之处,间有断裂痕迹(4)卷末空白部分常常有大块墨迹。

写本的是人工抄写的,最大特点是字迹流利生动。

第二步,弄清是谁家写本。

从三个面考察:

(1)书法

(2)纸,一是有格无格之别;二是栏线颜色之别;三是题名不同(3)题跋

2、活字本的鉴定:

(1)栏线连接

(2)界行(3)版面长短(4)版面断裂(5)字行(6)字的大小和笔画粗细(7)字与字的关系(8)墨色

第十四章古籍版本作伪

1、古籍版本手段:

书名作伪、著者作伪、卷数作伪、序言作伪、年号作伪、牌记作伪、藏章作伪、题跋作伪、纸作伪等。

第十五章利用有关图书鉴定版本

1、利用文史工具书鉴定版本:

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字典等,如《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中国人名大辞典》、《室名别号索引》、《通典》、《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等。

2、利用古籍书目鉴定版本:

《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宋史?

艺文志》、《隋书?

经籍志》、《天禄琳琅书目》等。

3、利用史料鉴定版本。

4、利用书影鉴定版本:

《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钵山书影》、《嘉业堂善本书影》、《明代版本图录初编》、《中国版刻图录》、《清代版本图录》、《明代版刻图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录》、《中国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

5、利用古籍版本学专著鉴定版本:

《宋元本行格表》(江标)、《书林清话》(叶德辉)、《古籍版本浅说》(国庆)、《古籍版本鉴定纵谈》(隐儒等)、《古书版本常谈》、《版本通论》、《中国古籍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概论》、《中国印刷史》、《古书版本鉴定研究》、《图书版本学要略》、《版本目录学论丛》、《古籍版本鉴定》、《古代版印通论》、《打开金匮室之门——古籍善本》、《中国图书版本学》、《古籍印本鉴定概说》、《中国版本文化丛书》

第十六章考订一书的版本源流

1、考订一书版本源流的法:

查考成书原貌:

(一)查找传记资料。

传记中一般都有生平著述的记载,这些记载是作者著书立说的原始资料,反映了成书时的本来面目。

(二)查找祖本文。

祖本是一书的最早版本,编者在序言中往往叙述成书的经过。

(三)查找有关题跋。

(四)查找有关书目。

(五)查找进书表。

官修之书修成之日进呈御览,进书表可见成书原貌。

查考同书异本的法:

(一)遍查各种官私书目。

(二)查考有关序跋。

(三)翻阅野史、笔记、文集等,全位地考察同书异本。

2、三性:

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古籍善本由于材质的特殊,也是文化的载体,成为历代统治者串改销毁的对象。

东晋末年,豪门桓玄把持朝政。

公元404年,废晋安帝,并下令以纸代简。

简牍文书从此基本绝迹。

纸不仅在民间流通,而且成为官文件的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