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9021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 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阅读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语》阅读经典试题与答案全套

《论语》中的核心概念

1.仁

核心概念“仁”

 

“仁”

仁者爱人

从“亲亲”(爱亲人)开始,其中孝悌是“仁之本”

“泛爱众,而亲仁”,推己及人,广泛地爱他人

“忠恕”,对他人的爱的主要表现,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私欲,对礼制的恢复可使“天下归仁”

“仁”是德性的统称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仁”是人生境界

“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任何人都可能达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不易做到,得意门生颜回也只能做到“三月不违仁”

“仁”的多重意义

具体章节

恭/宽/信/敏/惠

五种美德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明大义

不拘小节小信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

“未仁乎?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宪问》)

仪态端正;工作认真;

对人忠诚

樊迟问仁,孔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篇》)

结交品德高尚的人

子贡问为仁。

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篇》)

立人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仁,孔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篇》)

仲弓问仁,孔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

2.礼

《论语》记录了多则关于“礼”的言论,比如(2019石景山期末)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有怎样的认识?

请简要概述。

(4分)

【答案要点】

“礼”本质是“仁”(2分);如无发自内心的真诚仁爱,徒有奢华形式,“礼”就失去意义(2分)。

仁与礼的关系梳理

礼与仁的关系

1.礼是仁外在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仁爱,如只有奢华形式,礼就失去了意义。

2.仁是礼的内核、本质。

仁是人内在的精神自觉。

3.“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遵守“礼”就是“仁”

行礼之本

行礼的关键是“真诚”。

“礼”是一个人的仁爱之心以及真挚感情的外在表现。

礼的作用

1.规范行为: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2.治国安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3.义

1)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来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3)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①,无莫也②,义之与比③。

”(①适(dí):

意为专主、依从。

②莫:

不肯。

无适无莫,指做事不固执。

③义:

适宜、妥当。

比:

亲近、相近。

4)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路曰:

“君子尚勇乎?

”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7)子张曰: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义”的内涵】

“义”者,“宜”也。

即“合宜、恰当、适当”之意,也理解为“道义”。

义与仁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仁”作为最高道德要能过“义”实现。

“义”要以“仁”作为内在尺度。

君子要见义勇为,而不能见利忘义。

4.中庸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

“师①与商②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4分)

注释:

①师:

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

②商:

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附:

翻译(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

1、子贡问孔子:

“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两个人,谁强一些?

”孔子道:

“师呢,有些过分;商呢,有些赶不上。

”子贡道:

“那么,师强一些吗?

”孔子道:

“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2、孔子说:

“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对“中庸”的解释: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中正平和/折中调和/执其两端用其中

【补充】

1.质:

可以解说为质朴、本质、仁义等与内在有关的词语。

2.文:

可以解说为文采、文饰、文雅、礼节、言辞艺术等与外在有关的词语。

3.彬彬:

可以解说为相得益彰、和谐、适中等。

中庸思想1分,对“中庸”的解释1分,联系材料进行说明2分。

【答案示例一】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1分)中庸是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既不过头也不会不足的态度。

(1分)子贡向孔子询问做事有些过头的子张(或写“师”)是否比做事有些不足的子夏(或写“商”)更强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与赶不上都是一样的不好,这种“过犹不及”的态度,正是孔子中庸思想的表现。

(2分)

【答案示例二】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1分)中庸是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既不过头也不会不足的态度。

(1分)孔子认为朴实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朴实,就会显得虚浮,只有朴实与文采配合适当,才可称为君子。

孔子不偏重于朴实和文采(或答文与质)的任何一方,而是取其中而行之,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2分)

4.概念及关系小结

《论语》的考查形式

一、《论语》考查形式和复习要求

1.教育情境的典型意义(言说与学说)

2.特定情境下的学说与主张考查(常识)

3.《论语》平台上的语言运用与发挥(表达)

4.复习要求:

语句理解/蕴含思想/现实意义

二、《论语》的题型

(1)说明解释类

如:

(2020届海淀一模)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

(2020北京市试测)“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与”的意思,并解释全句的意思。

(2)理解概括类

如:

(2020海淀期末)“上面文字蕴含了许多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括。

(2020西城一模)“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

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

(18年北京高考)《论语·先进》“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3)分析评价类

如:

(2020海淀一模)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2020海淀二模)请分条概括上面材料中孔子察人的方法,并选择其中一条联系现实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经典试题回顾

例题1(2018年北京高考《论语·先进》)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题思路解析】考查概括和分析能力

1.准确理解文本内容。

2.抓住同一问题不同回答的特点及孔子解释的原因,整合思考。

3.要对《论语》的主要思想有相对充分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三次回答内容:

孔子说:

“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

孔子说:

“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孔子说:

“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短文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

结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其不同的品质,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言语指导。

例题2(2020届海淀期中)

13.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概括其体现的孔子对于“乐”的认识。

①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②子路问成人。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③子谓《韶》【1】:

“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2】:

“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乐要以仁为基础;乐与礼能够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乐要兼具道德性和艺术性。

【答案示例】

孔子说:

一个人不仁德,礼乐何在,有礼有乐又如何?

体现了孔子认为“乐”首先需要有仁德之心,连仁都做不到,有了礼乐又能改变什么。

体现了孔子认为乐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乐的内在基础。

乐是“仁”“礼”的外在体现,乐的核心是“仁”。

(2分)

孔子认为乐可以起到完善人已有德行的引导作用,使人成为真的君子。

体现了孔子认为乐能完善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人格。

2分

③句中孔子赞歌颂舜因文德受到尧禅让的音乐,而认为歌颂武王灭商功绩的音乐是美而不善的,体现了孔子认为“乐”的善是建立在文德之上,美且讲善。

对于音乐,不光要有美妙的音律和光辉的气息,还有包含着“德行”才可谓尽善尽美,才算是好的音乐。

“乐”在优美的同时,还要有传达仁德作用,需二者(优美、仁德)兼备才可谓之尽善尽美。

例题3(2020海淀期末)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②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仲尼焉学?

”子贡曰:

“文武【1】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

注释:

【1】文武:

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上面文字蕴含了许多关于“学”的道理,请分条概括。

【参考译文】

✧①子夏说:

“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②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

“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

”子贡说:

“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

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

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答案要点】

①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

②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人的品德;

③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或:

要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④学习的内容(高深的道理)就存在于学习者的身边;

⑤学习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学习者要有谦虚向学之心;

⑥学习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第一则:

1.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品德(学习可以修身)

2.学习的途径:

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或:

要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第二则:

1.学习的内容存在于学习者的身边(无处不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或学习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学习的内容

2.学习的对象:

学习不必有固定的老师(可以向任何人学)

【满分答案示例1】

(1)学习重在实践与致用,将学习到的道理运用在生活,交往中更为重要。

(2)学习要善于从身边人,从生活中学习,善于向他人学习,提炼身边人及生活中的大道理。

(3)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道德人品的学习。

【满分答案示例2】

(1)“学”蕴含在日常对待父母、上级、朋友的关系上,在实践中得到。

(2)对于同一样学问,“贤者”与“不贤者”收获不同,可见“学”因人而异,要有选择,要靠自身的努力。

(3)学习没有固定的对象,无常师,凡有益于己者皆可学。

(4)学习的内容包括为人处世的准则,忠孝义的品格。

例题4(2020西城期末)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11.“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曾子如何解释孔子所说的“道”?

结合《论语》中的

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孔子的“道”是怎么理解的。

(6分)

答题中可参考以下各句中的部分内容:

①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②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③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④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评分细则】

第一问:

“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指“仁(仁道)”,1分。

第二问:

曾子将孔子所说的“道”,解释为“忠”和“恕”,写成“忠诚和宽恕”亦可,2分。

第三问:

我的理解1分,可以谈孔子的“道”的本质、意义、影响、实现方式等,要观点明确。

结合《论语》1分,适当引用并解释《论语》相关内容(不局限在题目给的4句话,但必须是《论语》)。

简要分析1分,利用所引用《论语》支撑我对孔子之道的理解。

【答案示例】“道”指仁道,曾子认为仁道的核心是“忠”与“恕”。

所谓“忠”指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尽全力去成全别人。

而“恕”则指宽恕别人的过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认为当一个人做到“忠”与“恕”后,他就是一位心有仁德的仁者,在不断的成全与宽恕教化后,人的价值也会被实现。

(1+2+3)

例题5(2020西城一模)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②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③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④子贡问为仁。

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从这几则论语来看,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

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

(7分)

【参考译文】

✧子贡说:

“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

“《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

“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子贡问道:

“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

”孔子说:

“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

孔子说:

“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

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概括出教育中关注的方面】

①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

语·学而》)——学习目的(崇德;安贫乐道、尚礼)

②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会迁移)

③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子贡问为仁。

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学以致用(利器善事、以友辅仁)

◆第一问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

(3分)

礼、德、安贫乐道、学习方法、谦虚好学、学以致用。

(评分标准:

一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得3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第二问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

(4分)

围绕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分析。

可以不拘于此处所提供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

句子作呈现。

(评分说明:

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有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1】孔子教育中关注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关注学习的方式方法,赞赏安贫乐道,注重知识道德在生活中的实践。

孔子认为学习的方法应该是切磋、琢磨,我非常认同,切磋琢磨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琢磨、深入思考,将知识消化、内化,只有这样,学习到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迁移到其它方面并灵活应用。

【答案示例2】孔子关注仁德,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前提条件。

孔子认为学习的态度十分重要,应当以一种聪明好学、谦虚好问的态度学习,这才能叫做文。

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是以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学习,比你成绩差的人,也有值得学习之处,怀有谦虚的态度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与品格,“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对这一方法的解读。

例题6(2020市适应性考试)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②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1】?

”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③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④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

(1)因为对“与”的理解不同,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与”的意思,并解释全句的意思。

(4分)

(2)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明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3分)

【参考译文】

✧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

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孔子对子贡道:

“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

”子贡答道:

“我么,怎敢和回相比?

他啦,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咧,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孔子道:

“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是赶不上他。

”或孔子道:

“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孔子说:

“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④孔子说:

“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说——悦,喜欢,高兴,心悦诚服)

【第一问参考答案】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yù)赞同/认同(1分)

不如他啊,我赞同你的看法,(你)不如他啊(1分)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yǔ)连词“和”(1分)

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1分)弗如:

不如/比不过女:

通“汝”,你

(两种断句中,“与”字意思1分,句子翻译1分。

【第二问参考答案】

《论语》

形象

替换

分值

①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②回也闻一以知十

学习勤奋,善于反思

引申发挥,闻一知十

有悟性

举一反三……

1分

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不以贫困而忧虑

1分

①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④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对孔子心悦诚服,

但未质疑问难。

尊师恭敬知礼……

缺乏质疑精神……

1分

【满分示例1】颜回聪明、悟性高,向老师学习能闻一知十,私下里再思考也可以启发,让孔子大力赞扬;颜回安贫乐道,不因物质条件的艰苦就不为学习而乐;颜回恭敬知礼,但不敢违背老师教诲,不会质疑老师的观点。

【满分示例2】颜回是一个尊敬师长却盲从老师,善于反思获得启发,举一例可以知晓多例,不在乎物质生活的富足,追求精神世界快乐的人。

例题7(2020海淀一模)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1】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

(2分)

(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5分)

【第一问参考答案】

第一种:

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第二种:

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评分标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第一种断句中的“说”是名词,讲成学说,看法,说法,言论、话(所说的)等,句子是判断句。

第二种断句中的“说”是动词,讲成“谈论、评价、解说、看待”等。

(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5分)

【第二问参考答案】

第一问:

“质”“文”同等重要,或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并重,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

【评分标准】选择某一领域举出实例,加以分析。

其中:

例子具体(要落实具体对象)、恰切(对应文质恰当),2分;分析“质”和“文”的关系有逻辑,认识到位,2分。

【答题思路解析】

1.文质及其关系解说准确。

2.必须举实例具体深入论证,避免谈得空泛。

3.具体实例中文质的对应关系要符合逻辑。

【满分示例1】“文”意为修饰,“质”则为质朴。

儒家认为这二者应该相互协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分),只有二者相宜,才能行为合适,称为君子。

/“质”虽重要,但“文”起到了区别水平的作用(观点正确)。

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深刻的思想立意为“质”,精彩的表达效果则为“文”(关系阐释对应恰当)。

著作《红楼梦》以女子们曲折的命运表现世事无常,繁华转头空的深刻内涵,跌宕的情节,细腻的文笔也为思想添彩(举例分析具体恰当),“文质彬彬”才能抓住读者,令人回味无穷。

【满分示例2】①认识:

应该将内在本质、精神思想,内容与文采、文饰相互结合,使二者保护平衡(均衡),均不可缺失,是儒家中庸、平衡思想的体现;②如艺术作品中的文学作品创作,若辞藻过于浮华而无内在思想、内容体现,就会显得空洞;若语言过于平白,虽讲了内容却缺乏艺术感染力;③王勃《滕王阁序》既以精美语言体现盛宴,又表达了自己远大志向,可谓文质彬彬。

例题8(2020朝阳一模)

从下面的三则《论语》中任选一则,回答问题。

(6分)

⑴子曰: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论语·先进》)

⑵子张问政。

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

⑶孔子曰: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季氏》)

1、解释这则《论语》的句意。

(2分)

2、结合这则《论语》和上面任意一则短文,谈谈你对“忠”的理解。

(4分)

【第一问参考答案】

⑴孔子说:

“大臣,应该用大道(道理、道义、仁道)来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可以辞职不干(不做、不事奉)。

”(君主不道义就制止)

⑵子张问怎样治理政事。

孔子说:

“居于职位不要厌倦懈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